12月18日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
《12月18日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总人气: 20| 总推荐: 0| 总收藏: 0| 简介:
12月18日 创作与翻译(下) 余光中 12月18日 15:53 主讲人简介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21岁时离开祖国大陆到台湾,64岁重回时,已“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在台湾余光中从青涩的讲师变成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老前辈。在他近900首诗歌,百万字的散文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思想透彻的智者,一个作为果敢的勇者。虽然少年起便经受动荡,而个性却日趋温和厚道,老得漂亮。 主要作品:诗集:《乡愁四韵》《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五陵少年》《隔水观音》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青青边愁》《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翻译作品:《梵高传》《老人与海》《不可儿戏》内容简介我们现代人所讲的话,有很多都是从文言来的,比如“求之不得”是从《诗经》来的,“天长地久”是从《老子》来的等等,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好句子、好成语。而如果一位作家能不用一个成语就能写出好文章,那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从头到尾不用一句成语。余光中认为只要文言在白话里用得好,就好像白话里有了一层浮雕,更加立体化了。而且也可以隐隐约约地引起我们对历史、对文化的遥远回忆。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余先生有一个原则叫做“白以文常,文以应变”。就是把白话当作常态,用文言应付变局。因此翻译与创作是一种三角关系,创作是作家把他的经验、他的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等于把他的经验翻译成文字;翻译是把原文变成另外一种文字,在翻的过程中,要透过原文想那个作者心里面在想什么。这中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译者一定要考虑原作者在想什么,原作者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译者再根据作者写作时用的笔法,去做到“白以文常,文以应变”。...你可能喜欢
- 01-012012默示录
- 01-01鲁班的诅咒12
- 01-01极乐法师12
- 01-01大魔王12 第1321-1375
- 01-01以父为天作者:ssy124
- 01-01汉风1276
- 01-01战无不败作者:ssy124
- 01-01当鸣人集齐了12颗龙珠
- 01-01你的绿帽我来戴 by ro
- 01-01酱油门作者:喜戏西席
- 01-011229号信箱
- 01-01[综末世]2012作者:太
- 01-01跳梁小丑混世记12执手
- 01-0112年的爱与恨
- 01-012012末日仙侠
网友对《12月18日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评论
管理员
·你觉得《12月18日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写的如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赶紧登陆或者注册发布下你的看法吧?
·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请不要发表辱骂、攻击型等不良言论
·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请不要发表辱骂、攻击型等不良言论
游客
·█ █ 看 黃 魸【 37xe.xyz 】█ █【 37xe.xyz 】佬 呞 机 █ █
·( 2024-07-25 03:07:03)
·( 2024-07-25 03:07:03)
《12月18日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