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 第5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个时代,祭祀是相当重要的国家大事,但却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打完了幽州大战之后,王羽一直想立个英灵祠堂什么的,来祭奠战死的勇士们,但战后的事情太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契机来操作。

如果天子来了,这件事大可交给他来主持,至少是名义上主持。

此外,还可以安排天子在境内巡视什么的,反正就是有在人前出风头,又没什么实质性影响的场合,都让天子出场。

少年人都喜欢热闹,喜欢出风头,想必刘协同学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被人圈禁在宫里,担惊受怕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他对这种扬眉吐气,煊赫人前的差事肯定不排斥。

等到一圈周游下来,他也没什么时间理会军国大事了,只要明年再接着来一遍,基本上就可以形成定制了。

具体的操作,自然非眼前这位大才子莫属。让陈琳处理繁杂政务,他不行,但论及这些仪式、典礼什么的,他肯定是如数家珍呐。

难怪老狐狸这么干脆,直接推了陈琳到自己面前来,原来他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妙啊。

“此事就交给孔璋了,嗯,就先挂个太祝令的名吧,等事情上了轨道,再大家一起商量着,将太常官衙也建起来。”

陈琳大喜,涨红者脸,表起了决心。

太常是专门掌宗庙事的官名,虽然不干正事,但论高下,却是九卿之首。青州务实之风盛行,之前压根就没设这个官署,陈琳这次把握机会,瞄准的就是这个。

现在王羽虽然只封了他个太祝,但话也说得很明白,只要差事办好了,太常还会远吗?

陈琳倒也没指望能和从前的太常一样位高望重,毕竟青州情况特殊,但在他来说,想要在青州的未来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只有这个位置是最适合他的了。

第八二九章事难兼顾

计议已定,王羽也不会和陈琳商议太多,只是打发第后者先去拟个章程,看过没问题,就让他先回去做好迎接的准备。

天子毕竟只是个小插曲,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于诸侯们。

拿下关中,曹操招降纳叛,实力剧增,马腾、韩遂也没吃亏,他们对董卓的余部本来也没多少兴趣,他们看重的是更实际的东西。

曹操当然知道盟友们的需求,也丝毫不做扭捏,很大方的将董卓囤积钱粮的湄坞送给了马、韩,后者从里面搬出来了大量的金帛粮食,数十万羌胡顿时欢声雷动。

曹操这么做不单是因为大方,而是祸水东引的意思。

西凉兵马虽多,但大范围机动力却近乎为零,因为他们没什么积蓄。路上的粮草没有,还可以就地解决,但这些羌胡大老远的跑来打下了长安,要是一点实际好处都见不到,恐怕第二天一早就会一哄而散。

董卓的积蓄虽然不少,但给几十万人分分,那还真的不算啥,但这些东西同时摆在一起,视觉效果还是相当惊人的。

马腾、韩遂都是老资格的叛军将领,对指挥乌合之众别具心得,趁着这个喜庆劲,他们直接宣布了接下来的作战目标并州。

二人极尽蛊惑之能,说董卓算什么?不过西凉地方上的一介土豪罢了,论富有,他和三公四世之家的袁阀怎能相比?当初袁绍在河北战败,但家底还在,都被他的儿子、女婿搬到了并州。打下并州,抢到的东西还是一样,首领绝不私留。统统拿出来分!

这下子,叛军的士气算是爆了棚,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嗷嗷叫着,要去并州打土豪。吃大户。

马腾不失时机的补充上了,他又介绍起了青州,告诉叛军们,现在天下最富的就是青州。在那里,人们平时用来解渴的都是茶和酒,即便贫穷家庭。一天也能吃三顿饭。

一听这话,叛军们的眼睛都绿了。

茶,大多数人都没见过,更别提喝过了,只有少数阅历深,见识广的人听说过。这是皇家的饮品,一听就知道是了不得的好东西。

酒就不用说了,人见人爱的好东西,可惜酒要用粮食来酿造,对饭都吃不饱的西凉人来说,也属于难得一见的奢饰品。

三餐都能吃饱在西凉则属于大户人家的特权,要不是大家都饿着。当年贾诩也没那么容易凭借体型骗人脱身。正因为都吃不饱,胖子才弥足珍贵啊。

被马腾这么一鼓动,叛军气势如虹,逆天般的在三天后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马、韩联袂往见曹操,要求后者提供开拔的粮草。

对此,曹操乐见其成,故而虽然肉疼,还是从相当紧张的军需中挤出了百万斛粮草,以供西凉军开拔之用。

粮草齐备,目标明确。西凉叛军并羌胡联军共计三十余万,号称百万,浩浩荡荡的北上、东进,杀向了并州。

东进的大军由马腾率领,离开长安后。经新丰、郑县东向而前,然后在华阴转向北行,最后在蒲坂津渡过黄河,进入河东境内。进入河东后,一面接受新领地,一面北上,最后沿着汾水攻入太原、上党。

北进的大军由韩遂率领,席卷左冯翊、北地数郡,攻入并州上郡,然后同时向东、向北扫荡,横扫朔方、西河、云中、五原诸郡,最后和马腾军在太原、雁门一带会师,进一步窥视冀州。

西凉军的出征计划也算是军事机密,当然不会闹得人尽皆知,但三十万大军的规模太大,马、韩光是确保领着大军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就已经耗尽了心力,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所以,王羽手中关于西凉军的情报很是详尽,除了没有时间表,其他一切应有尽有。但时间表那种东西,恐怕连马腾、韩遂自己都无法确定,也只有老天才心知肚明了。

反观曹操就低调得多了,虽然实力暴涨,但他却没有急于展开下一步军事行动,而是一面整合部队,一面频繁的搞起了外交活动。

首先,他遣使武关,意图招抚牛辅、李儒。同时,他还派人南下襄阳,问刘表需不需要他居中斡旋,调停荆襄战事。

如今,关中、北疆先后尘埃落定,荆襄却是战火正炽。

虽然青州内部通过种种迹象,推测出了三家分荆的概况,但一直以来,真正攻打荆州的主力还是孙策。孙策也不是真的冲动没脑子,只知道一个劲的往前闯,他只是没办法,荆州是江东唯一的扩张方向,如果不打荆州,他就只能打袁术了。

现在打荆州,好歹有曹操陈兵南阳牵制,袁术虽然不太给力,但在江夏北部和南阳东部一带,也闹出了不小的声势,牵制了荆州大将文聘的五千兵马。

如今黄祖屡败,已经无力正面作战,只能龟缩城池之内,凭借城防死守,只要再加一把劲,就能拿下江夏了。江夏若下,荆州的门户顿开,江东水军可以直接威胁南郡,进而切断襄阳与荆南的联系,逐个蚕食。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也不算太过奢望。说不定刘表就觉得与其便宜了仇敌之子或者万人厌的袁术,还不如就屈身于他了呢?

如果事情真的这般演变,王羽也只能叹息,曹操毕竟是有运气在身的主角级人物了。经受完挫折之后,运气挡不住的涌过来啊。

贾诩显然不喜欢看到这样的场面,所以这几个月,胖子也没闲着,虽然没调动兵马,但也积极的调动着手中的谍报力量,一面给曹操制造障碍,另一面则是增强自己的力量。

东征期间,贾诩安排了吕布和张杨的会面,在河内攻略上先行了一步。

就算没有李式等人放的那场火,曹操也没办法将残破的长安城当做政治军事中心来使用,他的治所,最终不是选在洛阳,就是许昌。

如果青州军先占据了河内,那洛阳就直接处于青州军的攻击范围了,稍有差池,曹操的领地就有被从中切断的危险,他不可能屯驻重兵来防备。

只要河内形成了牵制作用,曹操无论是想攻打荆州,还是凭借威压,不战而屈人之兵,就都是空想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贾诩使尽浑身解数说服了吕布,打出了一张人情牌,使得张杨为之心动。心动还没有化成心动,大概是他还想看看风色。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天下大势确实还不是那么分明,青州虽强,但曹操也不弱,再加上和马腾、孙策结成的联盟,实力其实是超出了青州的。

青州虽然也有盟友,但袁术这人私心很重,打的是鼠首两端,从中渔利的主意,不然他也不会跑去荆州凑热闹。若是将来孙策北上,说不定这家伙真的会让开道路,任由孙策攻入徐州,和王羽拼个你死我活。

而且,吕布的武艺虽强,但作为说客,他是很不合格的。剖析利弊什么的是不用指望了,他跟张杨的会面,一共只进行了一炷香多一些的时间,这么点时间,也就是打个招呼,寒暄几句吧?

王羽觉得,老狐狸这次没准儿是弄巧成拙了。

只是贾诩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河内攻略已经快到收官的一刻了,差的只有一个契机而已。

这些毕竟都是比较遥远的,现在最急迫的威胁,其实是马腾、韩遂的西凉军。

即便没有徐庶的袭扰,袁谭、高干的残兵也不可能挡得住三十万羌胡的猛扑。对于西凉军来说,他们对冀州造成实质性威胁的速度,只受限于他们的行军速度。

乐观估计,也许自己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就要直面西凉军的威胁了。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曹操是个很有大局观的人,虽然有了三家分荆的计划,整编部队,形成战力也需要时间,但曹操未必会消消停停的让自己从容面对西凉军。

最坏的情况就是西凉军提前攻取并州,曹操也同时东出荥阳,或者渡河攻打河内,这样的话,自己就只能两面作战了。

王羽一时也说不清,他希望西凉军来的早些,还是晚些。

来的太早,北疆这边,他一时还脱不开身。

公孙瓒已经开始在弹汗山下建城了,这段时间,是幽州军最脆弱的时候,王羽当然不能放任盟军暴露于群狼环伺之下。青州主力不能动,他也不能走,为的就是震慑塞上诸胡。

另一边,公孙度厉兵秣马,也准备和高句丽开战了。

按说高句丽不可能打得过公孙度,但兵凶战危,草原上的形势也是瞬息万变,一旦夫余、丁零两家判定出公孙度的真实目的,也有可能会加入战团。

辽东军虽强,但兵力有限,好虎也架不住群狼呐。至少在公孙度夺下国内城,并建起军事据点前,青州主力还是要留在幽州,以做策应的。

不过西凉军若来的早,曹操就很难及时加以配合,正好有了各个击破的时间差。

若来的晚,北疆倒是可以放心了,但曹操肯定不会错过时机,所以,情况很复杂。

针对于此,贾诩倒是提出了几条应对之策,王羽一时也是踌躇不下。

第八三零章英雄所见

每到这个时候,王羽都恨不得立刻把电话给发明出来,哪怕只是无线电也好啊。人聚不到一处,还要集思广益,实在是很让人抓狂的一件事。

这样的状况,哪怕他不是身在幽州,而是回了高唐也不会得到改善。随着领地和战场的扩大,他能顾及到的层面越来越倾向于战略方向,具体到各个分战区,就只能依靠将帅们的判断了。

理论上,将来负责北线战场的将会是徐庶,王羽在做出决定之前,当然要听听对方怎么说。

好在贾诩虑事周全,在传信幽州之前,已经和徐庶交换过了意见,倒是不用王羽自己再折腾了。不单是徐庶,贾诩和自己的弟子庞统,以及徐州主将张颌也交流过,最后才将意见汇总过来。

胖子虽然总是将偷懒挂在嘴第边,到了较真章的时候,勤奋劲也是不输于人的。

徐庶的意见很符合他一贯的作风,他认为针对羌军压境的情况,青州方面应该提前发动对并州的全面进击,拒敌于国门之外,不使西凉军有突入到冀州腹地,甚至威胁到幽州的机会。

冀、并二州之间,有连绵的太行山脉阻隔,可太行山虽是天险,却天地造化却没想过将两边彻底阻隔开,于是方有了太行八陉。

袁、高对并州的战局并不全面,主要势力范围都集中在上党、太原一线,其他郡国基本是真空状态,在徐庶的袭扰之下,自顾尚且不及,哪里又顾得上侵攻冀州?

而且当时青州军并未全占冀州,袁、高想侵攻青州。只有滏口陉一条通路,远称不上难以防备。现在西凉军大举东侵,而青州也正在进行冀州的最后统和,一旦让他们在并州站稳了脚跟,冀州的防务就会骤然吃紧。

徐庶的意见很明确。西凉军人多,多处布防的话,只是让他们充分发挥兵力优势,实非致胜之道。所以,要抢先动手,在并州战场上争取先机。

要说徐庶胆子也大。早在传信给王羽之前,他就来了个先斩后奏,直接派人去壶关劝降去了。说是劝降也不大准确,徐庶虽然冲劲十足,但遣使通敌这种大忌却也是不敢沾的,他派过去的使者。是以贸易大使的名义,也不是去做说客,而是单纯的起到告知的作用。

说白了,他就是照搬王羽对付公孙度的那套,对袁、高两个丧家犬当然用不着对公孙度那么客气,徐庶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袁高了解青州有个平北策。可以让他们在投降和顽抗到底,甚或投靠西凉军或曹操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本着广结盟,共同对抗青州的原则,曹操之前几年对袁、高也是极尽笼络之能,怎奈他是袁绍的跟班出身,后来河北大战也是先行退出,多少有几分逃兵的嫌疑,袁谭有些动摇,想先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仇再说。高干却很有几分傲骨,坚决不向曹操靠拢。

袁谭虽是袁绍的长子,但在并州,袁阀的残余力量却都以高干的马首是瞻,高干不愿意想曹操靠拢。袁谭纵有几分动念却也无济于事。

因此,曹操这次与西凉叛军结盟,驱使其攻略并州,未尝不是失去耐心的表现。

青州强而司隶弱,开辟新战场,是分散敌人力量的不二法门。袁、高在并州,完全无法对青州产生牵制作用,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在中原形势日渐明朗,大战一触即发的节骨眼上,以曹操的战略眼光,当然不会容忍袁、高继续在并州打酱油。

就凭高干这股子傲气,想必他也不太可能投降青州,毕竟是杀父仇人么。倒是青州这边若是逼急了,他很有可能和西凉军达成某种协议,直接引狼入室,一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