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跳而起,手执刀枪,互相砍杀,谁都无法制止。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巨响让他们清醒,或等他们自动清醒。清醒后才发现死者已死,伤者已伤,活着的人才发现自己做了什么事,全营哀痛恐怖。
黄巾军原本意气风发,胜利在握,不应出现夜惊之事,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百人的队伍是由幻术师组成的,只有利用幻术才能造成那种意想不到的恐怖事件。大汉在洛阳学院关闭后,各种法术师本就奇缺,能组成幻术师的队伍更是比虎豹骑还要奢侈,更何况这支队伍的首领乃是已达大幻术师境界的程昱。
程昱出生时就有异相,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当晚梦到去泰山捧日,因此就把他的名字起做昱,冠弱之时便以才华而著称,后来被金族选中而为曹操效力,率领幻术师团。
在黄巾军夜惊之后,夏侯两兄弟率军非常恰当地出现在黄巾军大营之前,摆开架势就要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黄巾军又有几人还有一战之力?于是纷纷缴械投降,成为了第二支降兵。
在两线都遭崩溃之后,隐藏在陈留的黄巾余党就已完全死心。他们本来人数就不太多,只是用来痛打落水狗的,没想到还没过几天自己却成了落水狗,无奈之下,只好步了兄弟们的后尘,反正第一个投降的又不是他们,也就不会太过丢人。
经此一战,曹操收获极为丰厚。首先有了一片根据地,舒舒服服地得到了兖州牧的头衔,而且获得了另一股以青州黄巾军为主的军事力量。再加上黄巾军行军时一般都是拖家带口,因此又顺便获得了数十万人口,增加了在兖州种地收粮的人数,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珍宝。
董卓死后,各路诸侯都燃起了争霸天下的热情,大汉这个庞大而衰落的帝国,命运的*也终于开始真正转动。
而齐舜,你又在做什么?属于你的命运又在何处?
————————————————————————————————————————————————————————
烟火曰:
对于曹操得到的青州黄巾军,战力至今也会引起极大的争议。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来看,青州军其实战力普通,从亮相到最后也没打过几场胜仗。不过,烟火认为曹操在兖州之战中最大的收获不是士兵,而是能种地的百姓,就算是黄巾军,前身依然是农民。有了这些人,曹操的屯田政策才能得到更有效地实施。那个战乱的年头,人口难以提高啊。要不然也不会动不动就出现人口大迁徙的记载了。
对于虎豹骑,如此精兵第一任的首领居然是曹纯,想来他应该也有过人之处吧,可惜历史记载太少,难以真正对此人进行全面了解,未免有些遗憾。
第二章 声东击西(一)
短短的三四个月内,大汉就已变成另外一副模样。原本的势力格局被瞬间打破,以前有实力没实力的都站了出来表现了一番。
大汉十三个州至少有一半已经改旗易帜,幽州姓了公孙,冀州姓了袁,兖州姓了曹,雍州和司隶姓了李或郭,并州姓了匈奴,而在西凉韩遂和马腾终于可以摆脱董卓的控制。
在大家都尽心尽力抓紧机会扩张地盘时,齐舜也让人意外地蠢蠢欲动。他已在三个郡中开始做兵力上的调整,全线向东迫近,中山兽王骑北上接近易县,与文丑的高阳军团形成犄角,共同对幽州涿郡构成威胁,同时也让高阳军团无法轻举妄动;常山的龙骑和广平的先登军则处于战备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向北进发。
对这种情况袁绍和他的谋士群也做过商议,根据目前手上得到的信息来分析,田丰等人都不得不觉得齐舜的目标在幽州,毕竟那里才是他最根深蒂固的地方,而且杀死刘虞的仇也不能不报。不过他们都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齐舜会这么急着出兵,毕竟公孙瓒势力处于强盛时期,就算是袁绍自己,也没有把握把他连根拔起,更何况是缺兵少地的齐舜。
谋士逢纪提出了自己地见解,那就是齐舜以进攻幽州为障眼法,其实目标是冀州。因为中山兽王骑在名义上逼近幽州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从北方遥遥窥探袁绍他们的所在地信都。只要高阳军团离开辖地北上涿郡,河间军团和渤海军团必定也会同时北上。那时在中山的兽王骑就有两个选择,配合高阳军团的行动或者经安喜、安邦等县直逼信都;同时在常山的龙骑也可以向东挺进,而在广平的先登军会经广宗、巨鹿进攻信都,三路齐发之下,声势的确也算浩大了。
而在信都南部,只有高览的德州军团,以一敌三,确实胜券不多。一个处理不好,幽州无法攻下不说,连冀州都有可能被齐舜攻下。
这个分析与田丰的看法差别颇大,可同样也有他的道理,毕竟冀州新得不久,还难以说是稳固。若是给齐舜得逞,那才真是偷鸡不成反折一把米呢。
但袁绍也有他的苦衷,虽然他恨不得出兵先把齐舜给灭了,可一来自己的兵力也不充足,除了四大兵团之外,能拿上台面的其实不多。如果先打齐舜,说不准公孙瓒也会来个趁火打劫,他同样不好受。
好在冀州还算是个大州,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只是耗资源袁绍也能占据上风。幽州虽然也不错,可自从公孙瓒当家之后,边境市集相继关闭,鲜卑乌丸又开始时不时地滋扰边境,而且这次他们更有目的性,就是让公孙瓒难受难受,小打小闹一下立刻走人,毕竟长期的市集来往让他们和幽州的大汉子民也产生了些鱼水之情,而且说不准这些滋扰的兵士中也有刘虞那些老部下的身影。
于是袁绍下令继续加强防备,除非有人进犯到了自己的地盘,要不然一律按兵不动,不能轻易出击。
这是一个保守却安全的决策,可就是这个决策帮了齐舜一个大忙。
就在半个月后,袁绍、公孙瓒等人的案头上,都多了一个最新的情报:齐舜西进并州,穿越太行山脉,仅用一日便攻克壶关,并在三日之内连克上党、晋阳,大败於夫罗的匈奴大军,一直把他们赶出雁门郡,并救出了遭於夫罗软禁的上党太守张扬,已经成为并州的实际统治者。
——————————————————————————————————————————————————————————
齐舜的确动如雷霆,可这个行动也承担了极大的风险。
他与陈宫从长安回到广平,就立刻与沮授等人进行商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
陈宫与沮授虽然是同门,但还是第一次见面,惺惺相惜之下火花直冒,一个大的方针很快便逐渐成形。
首先要解决的是根据地的问题。广平等三郡虽然也不算贫瘠,但一来面积太小,无法获得更大的发展,二来处于幽、并、冀三州环视之下,难以有大的作为。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容易占据的根据地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沮授与陈宫在沉默了良久之后,同时把手指向一个地方——并州。陈宫的理由很简单,并州被外族占据,并不能使当地士族与居民归心,不管是谁帮他们赶走匈奴人,都能够获得当地人的支持。而且并州不像冀州,有袁家世代的势力扎了根,想取而代之需要更强势的表现,而并州一直都是相对空白的地方,虽然不如冀州富庶,但也比那三郡要开阔得多。
沮授则从战略角度分析了占领并州的可行性。太行山脉看似高不可攀,可从冀州三郡到并州还是有几条路可以走的。首先就是壶关。从壶关走道路最为通畅,可阻力最大。於夫罗在占领并州之后为了防止冀州趁火打劫,特地在壶关布有重兵,想顺利通过就要面临一场恶战。除了壶关之外,太行八陉中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井陉。这条路虽然路况不好,但胜在不引人注意,一旦能通过这条路,那面前就是一片坦途,还能起到出其不意的奇兵效果。
但这样的安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骑兵在山地的移动力大为减弱的情况。井陉偏北,可从常山真定到石邑,穿过井陉之后就可以经乐平直逼晋阳,直线距离是最短的。在龙骑难以走山路的情况下,招司铁骑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了让龙骑能顺利通行,招司铁骑特地从中山赶到常山,为龙骑开路。他们虽然也是四个蹄子,可胜在多了两支手,而且只要不是太过险峻他们都能安然通过。龙骑也没有倾巢而出,
太史慈带着他的兽王骑继续驻守中山,布下疑阵,好让袁绍与公孙瓒都搞不清齐舜的意图。而光平的先登军在齐舜与麹义的带领下,直接向壶关而去。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昼伏夜出,忽然出现在壶关之下,由齐舜与麹义一马当先,单凭守军中那些三脚猫的战力又怎能挡得住一个剑圣一个大剑师?
第二章 声东击西(二)
齐舜与麹义也是第一次见面,原本只是神交的二人在壶关之战中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的实力。齐舜强在个人武勇,有他在的地方几乎就看不到抵抗,而且在残忍的战场之上,他居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伤亡。在他手下落败的人大多都只是失去了抵抗能力,这是让麹义更为佩服的。在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情况下,伤人毕竟远比杀人要难得多。不过佩服的同时麹义还是有点担心齐舜过于妇人之仁,有时会影响他日后争霸天下的决策。
而让齐舜感觉振奋地,是麹义和他所率先登军的战力。这些凶悍的步兵简直完全超出齐舜对士兵的定义,弓弩手百步穿杨,箭无虚发,不管城头的敌兵如何躲避,只要有一点点暴露在那些弓弩手的眼中,那几乎都只有一个下场,就是被不幸射中。攻城没多久就已是一片混战,而那些弓弩手总能射中敌军而避免伤到自己人,这种射术连齐舜都叹为观止。至于攻城的先登军就更不是人了,能上得城头的确得到了齐舜与麹义开路的帮助,可等到他们开始大开杀戒,齐舜几乎就没什么事了。这些人真气磅礴,白光护体,最差的居然也都是剑士,那些守城的匈奴人只恨自己少长了两条腿,哪还有勇气再负隅顽抗?
壶关失守之快也和匈奴人不擅守城也有关系,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射箭还好,可若是站在城上嘿咻嘿咻地往下扔石头,那就不是他们的擅长了。尤其是先登军冲上来之后,习惯了马上作战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有效抵抗,一触即溃也属正常。
於夫罗并不是不知道自己人的弱点,可他怎么也想不到齐舜居然胆子大到放任公孙瓒和袁绍不管先到他的地头上来撒野,因此也就没有在壶关上配备更精锐的兵力。
如果齐舜只是从壶关出兵,那於夫罗还能应付,可赵云的龙骑威风凛凛地从寿阳、乐平一线出现的时候,於夫罗彻底崩溃。他的兵力本就只有六万左右,部署在各地防御又耗掉了一万余人,能够上阵的也就五万不到。虽然对齐舜依然有数量上的优势,可这五万人里又有相当多的人在鲜卑王庭见识到了齐舜一个回合削掉刀头、马头和魁头的人头,还有鲜卑人后来的态度,让他们也直冒冷汗。齐舜是“五德圣人”的消息传遍大漠,让这些匈奴战士也不得不有些心虚。如果自己与齐舜正面对抗,可别是会犯什么天条吧。
於夫罗自己也好不了多少,他占据并州本来就是火中取黍,抓住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可齐舜实在太过强大,壶关一天失陷,上党也只坚持了两天,这哪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匈奴人打不过就跑的传统又出现在他的脑中,晋阳虽然有匈奴的主力,可又能坚持几天?三天么?
在这个时候,并州当地的驻军也帮了他一个忙。这些人都是老兵油子,深知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在於夫罗强横、张杨被抓之时聪明地——也可以说是软弱或狡诈地——选择了化整为零,先保存实力尤其是保命再说。当齐舜出现之后,这些人在张杨部将眭固的带领下,配合齐舜进军的路线,又欺负匈奴人无心恋战,从游击战一直打成了阵地战,人越打越多,到齐舜到达晋阳之时居然已有近三万人在等着迎接他,而眭固这个黄巾贼出身的将领几乎从来都没打得这么痛快过。
於夫罗得以全身而退还要感谢他的识时务,在乖乖交出张杨并承诺只要齐舜统治并州就永不进犯之后,才在赵云的“护送”下竟雁门撤到了云中。
齐舜对他也算不错,还派人特别关照了一下鲜卑,免得他们痛打落水狗,还同意等到北方局势安定也在雁门等地开放市集,让匈奴人也能享受和鲜卑人一样的待遇。
张杨也是个老实人,也很讲意气。他虽是名义上并州的最高官员,可若没有齐舜,他也许还只是个阶下囚。现在齐舜冒着风险帮他赶走了於夫罗,又还他自由,他又怎么还好意思在并州发号施令?当即就上表奏请献帝让齐王兼任并州牧,说什么也要在齐舜鞍前马后,效一效绵薄之力。
这时正值长安大乱,那道奏章根本就无法到达献帝那里,就算到了,献帝也根本没那个心思管什么并州牧的事情。他虽然对齐舜存着防范之心,甚至想要齐舜的命,可李傕等人在长安正爽得很,还是眼前的危险更重要些。因此虽然献帝的批复还没下来,但齐舜早已成了并州实际的统治者。
有了并州,齐舜就舒服了许多,而且还惊喜不断。他占领晋阳时并州军还只有三万人,等到张杨回到根据地上党登高一呼之后,居然又有两万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让齐舜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大汉的兵什么时候如此懂得看准时机了?不过也应该说是齐舜的表现给了他们信心,身处低层的他们难得有一个选择主公的机会,还不找个实力强劲的?
拼拼凑凑之下,齐舜忽然发现,算上招司铁骑、龙骑、兽王骑、先登军、还有韩馥手下投奔沮授的赵浮、程涣及一万强弓团,以及远在塞外与乌丸鲜卑联系的阎柔等人,他的手下竟已有十万之众了。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齐舜把这些部队重新做了编制和部署。并州军中各选择五千最强的骑士补充到龙骑和兽王骑中,使这两支王牌骑兵都达到了两万人,并继续驻守中山和常山两郡。这一万人虽然要离开家乡,可知道自己加入的是齐舜手下最强的军团,而且军饷拿得更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