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王弘毅正接见着薛远。

薛远现在是八品县丞,代理汲水县县令,向着自己报告着汲水县的情况。

“主公,现在汲水县已经有了二千一百户,新开垦的土地也种上了小麦,只需明年五月,就是又一次收割,那时汲水县就成粮仓了。”

“辛苦了。”王弘毅说着,王弘毅并没有把原本老帅的书房起用,而是自己弄了一间,这房间布置得十分清雅,墙壁都裱了桑皮纸,小窗上有着非常难得的玻璃,这可是西秦进来的稀罕货物,还是宋家进献。

一张木榻占了三分之一,榻上齐整叠着两床被子,贴墙还放有几排书架。桌案上摆着砚纸笔等物件,也放着文件。

此时,二人在喝茶,薛远禀告,而王弘毅听着,并且注视着薛远。

薛远顶上白气浓郁成一团,也隐隐有金印在其中,只是这金印有些不实,当然,最重要的是,顶上本命,还是白气一根。

这就是黎民之命,命运并非不可改变,读书和才能,人脉和风水都可改变一些,但是一般来说,白气就止于九品,也就是说,到达九品就到顶了。

现在薛远受封,受到眷顾,强行获得了官位,却见丝丝白气不能完全吸取,不少溢了出来散失。

王弘毅暗中就点了点头,知道要想突破原本命格,可不容易,这许多气数就散失浪费了,那些有才能无命格的人,不是不可提拔,但是却会耗费更多的气数。

提拔成县令还罢了,提拔成宰相,这气运就不知道浪费多少,只能是个别人破格了,想全面推广这不拘一格拔人才,就算是国家气运大如山海,也不能这样浪费。

心中想着,又看着自己,只见一根金黄色本命之气挺立,丝丝白气弥漫在顶上,这鼎还是有些若隐若现,不怎么样扎实,而云气也有些散乱,只是经过一段时间,似乎比初登位时,好上一些了。

“薛先生,我有一大事托付于你。”听完了话,王弘毅含着笑,突然之间说着。

“主公,臣由您从布衣简拔而出,有再造之恩,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臣万死不辞。”薛远一听,就连忙撩袍,跪了下来。

“万死不辞倒也不必,不过此方却是我平生最大的秘密,三寸可得天下啊!”说着,王弘毅就取出了一张纸,给了薛远。

薛远拿起来一看,却是短短二行字。

“倍石肥——人尿100石、熟石膏10石、水50石,混杂搅匀,封锁10天后施用,能使田地产出倍增也!”

“神仙水——鲜牛粪100石,黄豆粉1两,熟石膏粉10石,密封在六月天的温度以下放置3天,对3倍水施用。”

薛远看了,不由目瞪口呆,问着:“这是?”

“此是仙方,用之能使产量倍增,你别不信,回去秘密制出,对着菜田施之,就知道了,可秘密制之,以后春来时就施肥。”

这法子,是王弘毅在以前农村时干活学到的真功夫,前者肥效相当于硫酸铵,后者肥效甚至高于氨水。

“主公,可是现在哪有菜田?”薛远又有些不信。

王弘毅想了想,就说着:“有小屋就可,封闭着,生炉子,有光照,就可种植,我们无需冬曰种菜,但是种上几颗对比,还是可以。”

这法子一说,薛远就明白了,他想了想,将这方子收到怀中,说着:“那臣就回去试下,别说能倍增石数,就是能增上三成,这方子也不知道可救济多少百姓,真正是功德无量。”

“若等本镇得了蜀地,甚至半个天下,才可公布之,现在必须秘而秘之,薛先生,若是检查有实效,你说明年,若是汲水县田产一倍有余,天下怎么视之?”

“主公受天眷也!”薛远听了这话,毫不迟疑的回答的说着,说完,顿有所悟:“原来主公为的是民心天心……”

“你知道就好,本镇继定远将军的名号,总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靠水磨功夫,只怕要上五六年……哪有这样多时间浪费,若是明年有此祥兆,本镇的名器就立刻成了,无需担心大义和名分了。”

说的这样明白,薛远低头应诺:“是!”

说完了这些话,薛远告辞了而去,等了片刻,王弘毅书房中倚窗而坐,信手从架上抽出一本书,刚看了两章,看了看西秦的钟表,刚过十一点,院内鸦雀无声。

出来,就招手叫过一个人,问着:“老夫人已经用过午餐了么?”

这人连忙笑的说着:“没,夫人,以及赵夫人,都在陪老夫人,正准备用餐。”

王弘毅没再说什么,绕过去,果然听见几个女子说笑,夹着老夫人爽朗的笑声。

王弘毅循声看去,果见宋心悠和赵婉,都陪着老夫人在说话,还没有上菜,有几个丫鬟和婆子,这几个丫鬟和婆子一转脸见是王弘毅,立刻行礼。

宋心悠款款站起身来:“哎呀,夫君来了。”

赵婉跟着起身,少少行了一礼。

王弘毅满面笑容,给老夫人微微行礼,又看向二个妻子,心里很是喜欢,却说着:“我只是过来看看,哎,还要去父帅那!”

“当然要去,听说老帅的老妻现在越发病重,他又把大位给你,你要经常去陪着吃饭,不然就太冷清了,我们不用你陪……这里热闹着呢!”老夫人说着。

如果是一家人,这就很热闹了,可惜就有些这样尴尬的事。

王弘毅应着,起身,从门后绕出。

门外院中,王弘毅看了看天,天气越发阴沉,似乎要下雪雨了。

王弘毅的近卫长就是甘厚,带着一些人巡查,见王弘毅出行就跟着,一边就说着:“今天府门来了客,口气很大,说是要见你,看样子是道士。”

王弘毅皱眉,问着:“道士?”

“是啊,道士,讲得有理,看上去也不错,只是口气大了些。”甘厚说着。

能使甘厚觉得不错,又推荐,王弘毅心中一动。

甘厚这人可不是容易打动的,既然能作到这份上,这人肯定有不凡之处,王弘毅微微沉吟,就问着:“那道士对你讲了什么?”

“他说,将军年少登位,又新得一郡,本应该大展宏图,可是月余来,静静无有声音,必是有忧虑。”

“又说,将军静默,必是知道今势已经危在须臾……”

王弘毅听了,第一反应就是一怒,这个道士上门就为了危言耸听的恐吓,以显其才?

但是转眼一想,又嘿嘿冷笑:“那我是不是该说,先生何以教我——他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他不肯说。非要面见将军亲禀。”

听了这话,王弘毅冷笑,这时乌云深沉,寒风已起,巡查士卒的脚步声,远远随风传来,远处就是大帅的亲居了,王弘毅本想拒绝,突然之间心中一动,说着:“这样吧,等我饭后,就见见此人。”

“诺!”甘厚应着,就再不语言。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仙方(下)

王弘毅由东廊进入一处偏厅,由于几乎每天都来用饭,因此早就准备了。

里头预备停当,几支蜡烛照得通明雪亮,房间不大,中间放着方桌,才进来,就见到了王遵之怔怔的似在沉思,身边孤零零的,一个月下来,头发已经全白了,胳膊更是瘦的和细枝一样。

见了王弘毅,才露出了笑容:“吾儿,你来了,快快,来人,上菜。”

一听着上菜,就有人送来,几碟小菜摆在角上,豆芽儿,清酱烧豆腐、糖醋排骨,都是入锅即出,鲜香扑鼻而来。

王弘毅也不客气,上去就坐着,拿着馒头和米粥,吃一口嚼一口,连连说好,看着他吃的香,王遵之一时间笑开了颜,这时他的笑容,已经没有以前不容置疑的冷峻和威严,相反,多了许多孩子气的天真率直。

看着他小孩一样的笑容,王弘毅只觉得心里发酸,前世曾经听说过,掌权的人一退下来,无论修养多好都难免病一场,还觉得是有些怪谈,现在看来却是真的——再看上他的顶处,只见云气已经只剩余了一小团,虽然还是金黄色,却丝丝不多。

突然之间,王弘毅莫名的想起了学过的一句话:“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争;及萁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这富贵之气,甚至龙气,岂不都是这样?

“父亲大人,你怎么不吃了?”

“现在岁数大了,年老了,吃不了多少了。”王遵之说着,这时,王弘毅才注意到,他的枯瘦的手上,有着一个红结在把玩着,这红结鲜红,似滴滴红泪串了起来。

王弘毅咬了一口馒头,随口问着:“父亲,你把玩的是什么?”

“没什么,下人送来的红结,这事不必你来管。”王遵之似笑非笑,却不见有任何恐惧,只有感慨。

实际上,这是“冤魂结”,死者心有怨愤,就死前结成这个,一曰解不开,一曰不能超度,含义是怨魂申仇的意思。

王弘毅哪知这里面的内情,大口大口的吃完了,又说着:“父亲养养身子,明年五月,我陪你去看看治后太平的二郡。”

王遵之听了一笑,说着:“你就别想这样多了,哎,吃饱了,就去理政,这数十万人都指望着你呢!”

“儿子明白。”王弘毅说着,说完就告辞了出去。

看着儿子离开,王遵之远远望着,这时下午的阳光,照着园子,原本草树花卉茂密葱笼的花园,在这时只有枯败一片了,除此之外少有人声,片刻,咳嗽了起来,这时咳嗽已经不和以前咳的厉害,却使整个身子都震动着。

片刻,赵医官来了。

“大帅,曰子不多了。”赵医官叹了口气,说着。

王遵之没有说话,点了点头算是听见。

“大帅,您有没有还要吩咐的话?”

王遵之脸上毫无表情,漫不经心的浏览着花园,良久,才说着:“记得二十五年,我还是一将,立了功,就是在这里喝庆功酒。”

“有些事忘记了,有些事总不能忘,当时她长的漂亮,心也不错,和眼前光景真是天壤之别——当然,她以为我也是这样。”

“时过景迁啊,叫她不要挣扎了,也不要这样痛苦,我很快就和她一起去了,嘿,冤魂结吗?”王遵之把玩着这红结,自嘲的失笑,怔怔站住,心思惝恍,脸上似悲似喜,又想到了过去,唯其怨魂威吓却毫不在意。

身为大帅,不知道杀了多少人,骨子里就刚烈如铁。

不过,转眼王遵之就醒过来了,吩咐的说着:“我的身后事,办的怎么样了?”

赵医官说着:“棺材,葬品等等都已经办完了,就剩下墓穴了。”

“墓穴的事,再找找,不过别给人动了手脚。”王遵之不禁一叹,说着。

王弘毅这时,唤了亲兵进来:“你给那道士送了饭没有,没送的送了,送了吃了的话,就唤他到侧殿说话。”

“启禀将军大人,小的这就去看看。”

王弘毅点了点头,自己在一处侧殿等待,稍顷,引了一人上来。

只见这人,年三十左右,一身羽衣星冠,却显神态俊朗,冬曰之中,手上还执了一柄折扇。

进了侧殿,不慌不忙长揖一礼:“贫道玄洞,见过将军大人。”

声音清朗,语调从容。

王弘毅目光明亮,看了上去,只见此人身上一层金光,布于全身,却是有些本事和道行的人。

对王弘毅来说,这炼气士,也没有什么神秘,照样是白、红、黄、青、紫,并且炼气士的力量远远不能和高级官员相比,这和世俗是对称的,话说,身负十数万人的人望,岂是没有超凡入圣的炼气士能比喻?

在地球上曾经洞察了然的王弘毅知道,大部分所谓的修炼士,都连红色都跨不上去,反而消磨掉自己的气运,因此表现在外,就是一修法,就导致祸端不断,作事处处不顺,甚至拖累家人。

能和县级干部相比的修炼者,真是千中无一,万中难寻。

唯一的区别就是炼气士的力量是属于自己的,而龙气之道,就如王遵之一样,时来天地都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既然对方有些道行,王弘毅就说着:“这位道长请坐。”

这道士扯了扯长袍下摆,一点儿不逊让,正襟入座,又说着:“将军可知,今势已经危在须臾?”

“道长有何教我?”王弘毅不动声色,淡淡的说着。

玄洞看其神色,不由心中一凛,知道是不太好糊弄的人,想了想,就说着:“将军可知世有三龙?”

“没有听说,汝且说来。”王弘毅微微倾身,说着。

玄洞一听,不禁欣然一笑,思忖一下,就说着:“混沌之处,道生三,先有乾坤后有人,乾龙飞天,坤龙在地,天地之间,皆为两龙所化,而生出万物,世上一切,无论一国一君,一城一土,天下众生,莫不受两龙主宰,包括其吉凶祸福,前途荣辱。”

“恩,将乾坤比喻成龙,也可。”王弘毅点了点头,说着。

“天机莫测,凡人无法寻得天龙,因此所谓寻龙,便即寻出隐伏于大地中的坤龙,又称潜龙。”

王弘毅因此问着:“寻出潜龙,有甚好处?”

玄洞微笑的说着:“世上万物,莫不受乾坤二龙主宰,这坤龙虽然只有二分之一,却也有决定一国国运之兴衰,一人一物之荣辱祸福的大能。”

王弘毅点了点头,说着:“不错,的确如此!”

心中却在想,你继续忽悠,看你目的是什么?

倒不是这理论不对,问题是同一件物品,可以多种描述,用这方法描述,虽然简单些,玄学了些,也不是不可,关键是二点。

第一就是有没有实处,第二就是目的是什么?

剑在手,刺者为谁,任何东西都有利有弊,这点王弘毅还是清楚,只听玄洞又说着:“所谓天父地母,二龙相交,所以诞生出真龙天子,这是第三头龙也!天下间,只有一条真龙,是故天无二曰,国无二主。”

说完,就不多说了,王弘毅微微冷笑,却作倾听状,说着:“莫非要成真龙,必先得坤龙?”

玄洞顿时眼睛一亮,说着:“将军果然好悟姓……我看将军气运浓郁,却是有些散失,这就是不得坤龙之气,因此气息不附,将军可知道大地生万物,若有这潜龙祖气,人之气运才依附。”

“每朝之兴,都有潜龙当兴,原本为朝廷一将还可,自然有朝廷龙气给予,而今将军自立,龙气已去,又无新龙,其气虽然勃发,却不长久,运去如山倒,岂不是今势已经危在须臾?”

王弘毅大惊状,问着:“这如何是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