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不过神来。

这时,王遵之在上面,左右四顾,见到众多熟悉的面孔……想起当年,自己才继大位时,何等意气勃发,雄姿顾盼。

可是转眼之间,繁华落尽,蹉跎一生,雄心已去。

不过转眼之间,他就把莫名的感怀拉了出来,不动声色扫看群人,说着:“今曰召集汝等,却是有大事宣布!”

看着下面个个面孔,淡淡说着:“本镇欲收同族侄子王守田为嗣子,汝等有异意不?”

养子和义子,有的改易姓名,有的不改易,但是这只是父母子女的个人关系。

而嗣子,顾名思义,就是有继承之权,并且名登族谱的儿子。

颜师古注:“嗣子谓嫡长子当为嗣者也。”

会昌《慕统军墓志》云:“子三人,嗣子阳,长子恒得,次子德长。”

所谓嗣子,一般就是嫡长子来担任,庶出之子虽年长于嫡出,而不得为嗣子,若其人无子,可过继一子,立其为嗣子,此子,同样有继承之权,视同于嫡长子。

因此,嗣子仪式,自是和一般认一养子女不同,不仅要入家庙,亦有诸多礼仪事宜。

处于王遵之的地位,更是等同于全镇的继承人,不但是家事,也是最大的政治,因此按制,还要礼仪上问过群臣无异意才行。

这时,李存义第一个站起:“少主英武过人,斩得陈翔、吕济等大将,可为肆子,臣必拥戴少主为嗣子。”

李承义立刻上前,说着:“微臣附议。”

李刚李显等人,也立刻应着:“臣等附议。”

片刻之间,文官已经全数表态,众人把目光看向武将,乱世藩镇,以武夫为贵,这最后还是要获得他们同意。

这时,黑衣卫主将丁虎臣第一个上前表态:“末将恭领大帅之命。”

沙成都大将张允信,也上前一步,说着:“臣无异意。”

这时,就是长策都大将赫义了,无论大帅还是众人,都盯着他,只见他脸上肌肉一跳,看了一眼王守田,说着:“能杀了陈翔和吕济,也算是大将,某没有意见。”

听了这话,王遵之仰天长笑,状极欢畅,片刻后说着:“既然如此,王守田,你上来,本镇就收你为嗣子,赐名弘毅。”

这弘毅就是有着任重而道远的意思,也寄托着大帅的希望。

王守田只觉得心中一跳,前世可不是这个名字,而且守田与弘毅,意义也完全相反,当下,就上前,三拜:“孩儿王弘毅,拜见父亲大人。”

这父亲二字听到耳,王遵之顿觉得心中一松,心中充满着喜悦,说着:“吾儿起来,来,站到我面前。”

又对着下面的众人说着:“那汝等就拜见少主,行大礼定下名分吧!”

这时,事已成定局,下面数十人都拜下:“臣等拜见少主!”

下面数十人,各有云气气数,几乎汇聚成一片,这三拜九磕之礼,才一拜一磕下去,说时迟,那时快,王弘毅只觉得心上被人猛刺一针,剧痛难当,几乎要大叫一声,硬压着下来,浑身一震,神思恍惚!

群臣跪拜没有看见,一直注意着王遵之却是一惊。

就在这时,第二个一拜一磕,王弘毅却感剧痛更烈,顶上云气已经炸开,心烦意乱,手脚已经微微颤抖。

第三个一拜一磕而下,几乎觉有人觉得一根还不够,用三根尖针,往自己的心中猛然刺入,一阵剧痛立使他眼前一黑,几乎要昏迷过去。

不过,王弘毅本是地球上修士,自修自悟神魂不灭之术,这刺痛虽是激烈,关键是迅雷不及掩耳,没有想到,才如此明显,这时他虽然眼前一黑,却也知道这是关键时刻,若是此时失仪,就算大帅也救不了他!

当下猛的一提精气神,只听“轰”的一声,顶上云气翻滚,一根淡黄色的本命气猛的冲出。

顿时,剧痛消除了大半,清醒了下来,这时群臣才三拜完毕,只听上面清清如玉的声音传了下来:“各位请起!”

“谢少主。”群臣站了起来,看了上去,只见少主虽然有些脸色苍白,显是激动缘故,却落落大方,显出一股英气,的确有着少主之姿。

王遵之刚才见到他颤抖,心中大惊,这时就松了一口气,缓缓说着:“吾儿,你既是嗣子,接受众官大礼,我这就封你为义从军副指挥使。”

本来王遵之想直接授于义从军指挥使,但是王守田,不,王弘毅请求只授副指挥使,王遵之考虑到义从军没有副指挥使,现在儿子当副指挥使,实际上也掌握此军,自己兼着给他保一程,也就答应了。

“谢父镇大人!”这时,王弘毅也不推辞,磕头应了。

这一应而下,顶上金印变幻,副指挥使就是从六品的官职,这时正好,只见一印扩大数倍,带着肃杀之气,而这时,原本恩泽在上的红气,一股而下。

只见金印中,红气氤氲,丝丝黄气生出,顿时生出威仪来。

这时,素儿“啊”的一声,突然之间,宛从梦中挣扎醒来,猛地回过神来,只觉得涌上一阵虚弱,几有着再世为人的感觉。

————

从善如流,主人公还是叫王弘毅好了,特此修改

第四十章 再世为人(下)

继承仪式,自是极为隆重。

第一步接受群臣跪拜是关键,定下君臣名分,其次就是回家庙祭祀先祖,改名于族谱上,从此就是王遵之的嗣子。

家庙极近,殿上仪式完成之后,直接入家庙祭祀先祖。

王弘毅本就是王氏一族中人,倒是省却了许多麻烦。

若是收外人为嗣子,首先还要过族人一关,便麻烦许多,因此过继或是收嗣子者,大多从宗族中择其一人。

因之前发生过破坏事件,这次仪式前,王遵之派重兵守护此地,务必不让有心人靠近,倒是免去了外人动手脚之可能。

想到前世被收为嗣子盛况,王弘毅每每想来,也是有些感慨。

当曰之自己,是多么意气风发,以为从此以后,大权在手,根本没察觉到,来者宾客中,捧场之人,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庆贺,多少人是存着心思前来。

可笑当时自己,还信以为真,现在想来,真是愚蠢之极,幸而他又重活一次,现在却是要谨慎行事了。

特别是刚才,心被刺痛,这实在让王守田莫名其妙,心中震惊。

难道是穿越的原因,继位时发生了主弱臣强的格局?

李家龙气不甘受辱压制和攻击着自己?

可前世不记得有这个过程啊?

不管怎么样,这也算是考验,不过自己还是撑过来,终于和李家父子定了君臣名分了。

拜家庙时,出了大殿,向里面行去,天气晴朗,偶有风至,清爽之极。

王弘毅身着华衣,在侍从带领下,只一会,便到了家庙前。

大殿上人多,现在这里也同样人满为患,这些都是王家的族人,这地方极大,可步入此地时,却声音甚低。

地非市井场所,是家庙这等严肃之地,因此人人自律。

王遵之早在侍从护卫下,来到此处,见王弘毅到了,面现笑意,朝他一招手。

“父亲大人!”王弘毅走过去,恭敬行礼,说着。

“我来为你引荐一下,这位便是我王家的族长,你的伯父,我想,你们怕是未曾见过面吧?”

其实,王弘毅走过去时,便已认出了这位是王家的族长——王明圣。

前世王明圣对自己并不满意,因此二人接触并不算多,可也绝对算的上熟悉了。

现在,情况有些不同了。

眼见着这位长者,清俊的脸上有着一对丹风眼,三绺长须垂于颌下,在面对自己的目光之中,带着满意之色,这可是前世没有过的事。

王弘毅于是走上前,很是恭敬的给对方一礼,口中说着:“见过伯父!”

“你果真是年轻有为,难怪被收为嗣子!”王明圣看着,很是欣赏的点头说着:“以后你要多多扶助家族。”

之前,不曾见过王弘毅时,这王明圣便对此子很是满意,现在见了,越发满意了。

难怪王遵之会选收其为嗣子,此子气度,着实不俗。

言谈风雅,相貌俊秀,气质更是沉稳,尤其是与自己交谈,竟似是相交许久一般,令人不得不赞叹。

在言语间,王明圣对王弘毅和颜悦色,很是亲近。

仪式很快开始,在家庙里,就不是王遵之主持,而是族长主持着,族长见人聚的齐全,一声令下,各房按照辈分,男左女右的站好了。

“诸位,我族合计二百十七人齐聚于此,我王氏一门传承千年,豪杰英俊之士辈出……今曰列祖列宗在上,我族嫡系王遵之,收王弘毅为嗣子,这是大事,特以祭祀!”

族长说话完毕,男子入了家庙,由族长主持带领大家祭祀了祖宗,跪拜之后,王遵之这才出场,当着众人面,正式宣布,收王弘毅为嗣子。

由他亲自执笔,将王弘毅族谱宗谱进行一番修改,将其名字,郑重其事记录在自己一脉之下。

自此以后,王弘毅一脉,正式归入王遵之其嫡系子嗣中。

最后,还念了一篇骈四俪六的祭文,并且分成二份,一份点燃,一份恭谨的寄放在神案上,这就是告之祖先。

而王弘毅再上前磕头行礼,祭祀完毕,磕头时,还有丝丝赤气漂浮而上,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是祖先的庇佑了,这就意味着,在家族的谱中,他正式归到王遵之一脉。

随后,又进行了一些祭祀,进行的很是繁琐,足足忙了一个时辰。

在家庙祭祀后,这场很是隆重的仪式活动才算是正式结束。

重新有了子嗣继承,王遵之心情自然大好,消瘦些的面容上,也泛出淡淡红晕。

下面围观族人中,有不忿者,有嫉妒者,有欣然者。

不管那些观礼人想法如何,这王弘毅继承人身份,已成定局,嗣子大典,举办的很是圆满,待仪式结束后,文阳府城内,已是一片喜气洋洋。

下面,就是赐宴的时间了。

中午时分,上百席陈列在大殿,极尽丰盛,虽然这时大部分人已然是饥肠辘辘了,但是向大帅和少主敬酒后,才能开动。

这酒席也有规矩,诸有身份的亲族为一圈,县级以上的官员和大将,又是一圈,下面就是附带的亲属和一般官吏了。

这分配时,少许出了点问题,就是同样算是王遵之姻亲的李氏一族,却明显被大帅冷落了。

原本就算是县令,却也能和李刚知府级同一档次,现在却按照县令级别来安排,座席就次了几席,而传闻中很受宠爱的大帅义女,也只按照辈分,安排就坐于王氏族人席中。

王弘毅母亲和平妻,均被安置在前席上,一时风光无限。

这种强烈反差,便是普通人也该感觉到了,更何况来到这里,都是精英。

政治上,排名排席,本是强烈的信号,于是李氏一族,在这场典礼上受到注目无数。

人人均在想,这李氏一族到底为何会失了大帅亲睐?

本来就暗波涌动的仪式上,越发多了窃窃私语之谈资。

不过大帅自是不理,一声令下,宴乐开始了。

只见酒到中席,文官武将,都上前贺词,武将还好,这些文官都搅尽脑汁,上了一些华章,制造些热闹的气氛。

王遵之喜笑颜开,就在这时,王弘毅起身,向着王遵之贺表,说着:“今曰大喜,儿有一诗奉上,恭拜父亲大人安康!”

王遵之眉头一动,露出一点惊讶和喜色,又有些诧异,说着:“吾儿有何诗,快快吟来,给我听晓。”

这时,群席静了下来,就有人露出惊异、迟疑、诧异的表情。

王弘毅从容起身,朗声说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曰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价优,唯有屯谷。

这句话,有着对岁月的感慨,有着名将落寂之感,上接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之意,许多人不解,但是李刚李显李存义等人,一听就明白。

这是向大帅致意啊!

还没有等“轰”然叫好,只听王弘毅又继续清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联系着上段,这“忧从中来”,就不是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因此求贤若渴,听到这里,众人不由凝神听了下去。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听王弘毅最后清唱,特别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真是声绕大殿,余音不绝,一曲完之,整个大殿都一片沉静。

这是借歌而发,忧其时光短暂,要建功立业,又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而有着“求贤”之心。

嗣子才登位,这诗就是开场首篇,已经向天下人显示了志向和求贤若渴的心声,这就有着强大感染力量。

王弘毅歌完,看这大殿上一片沉静,针落有声,众人目瞪口呆的情形,心中不由一阵大快。

这诗是曹艹所作,他以贤相周公自居,王八气就没有太暴露,但是整个诗内,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心声,以及心怀大志,治国按邦的宽宏气度,也已经显示出来。

为了一炮打响,争夺气数,王弘毅花了不少时间,问了不少诗人文人,知道这首诗这个世界没有出现过,才一鸣惊人。

片刻,大帅王遵之才醒悟过来,大赞一声“好!”

显然正合其心。

这时,群席轰声哗然,李刚就首先起身举杯笑的说着:“大帅,少主有此诗,必可轰传天下,这是大帅的洪福,当是本镇之幸,当饮之。”

“正是,正当如此!”下面应声如潮,连连举杯。

李存义和李承业父子也不得不举杯,心中却是一片沉寂,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

诗以咏志,可见格局,这给的压力,就沉甸甸,如巨石一样了。

而在这时,远远角落里的素儿,眸光流动,惊讶的看着台上的王弘毅。

刚才王弘毅气数大变,红气云集,黄气已生,她是看在心中,已经惊疑不定,心中既觉得这应了“潜”字,才有这命格变化之举。

而李承业龙气氤氲,很明显又是得了蜀中地龙庇护,又得了“龙”字。

这时闻到这诗,更是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