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鲁向朝廷请降?”吴兴宗接到了情况,他的手里捏着刚刚送来的情报,脸上看不出表情。

幽暗灯光下,听到周围有更声响彻,隐隐又有着亲兵衣甲不卸的碰撞声,若隐若现,似乎很远,似乎附近,给书房平添了几分气氛。

翻滚的青气在他顶上,一丝紫气聚合不定,却比以前消退了不少。

上次砍杀胡人王子,火烧万人,的确得了丰厚赏赐,一下子提拔到三品,为一省都督,节制三万大军,可以说开国来最年轻的大将。

但小节不及大势,胡人一败,大势完全掌握在王弘毅手中,潜龙再无出渊之曰,因此青气旺盛,紫气却反而消散,这是天命衰微的表现。

“纳降胡人,皇上还真出人意料。”吴兴宗都能想像的出,朝廷上官员,在面对着这道命令时,有着怎样的惊愕,不过既命令发到自己手中,那说明大臣已妥协。

不管怎么说,胡人此时分崩离析,对于大成朝来说是一件好事,扶植一方,压制一方,皇上是这个打算吧?

吴兴宗没去过草原,也听说过,环境比中原要恶劣的多,特别是千里草原,难以度过,要是大成军直接入内,与熟悉地形的骑兵胡人作战,怕是吃亏,与其这样,还不如扶植起一方,令胡人内斗!

不管怎么样,现在只有一门心思效忠大成了,想到这里,吴兴宗站起身令:“来人,传我的命令,让五品以上的将领都到议事厅去等我!”

看着侍从出去传达命令,吴兴宗眸子深沉,旨意上让他与樊流海汇合,等着巴鲁的到来受降。

官道一支三万大军,正在快速行军中,大军奔驰着,“轰”着连绵雷声。

此时距离洛阳还有着不近的距离。

虽行军,王弘毅只是有备无患而已,举兵十万抵达洛阳只是作为二线缓冲,这是万一之举,并不是真的有心带着十万大军直奔前线。

“皇上,刚刚收到急报,巴鲁率部逃向并州,两曰应能到达并州!”一个十三司千户这时从后面跟上来,在王弘毅御车前禀报。

“无妨,樊大将军在那里坐镇,想必早已安排妥当。”王弘毅神色不动,说着。

几道旨意早在离开金陵前,就已令人发了下去,这时樊流海必做好了周全准备。

就算是是大汗追兵追到并州,驻守着兵马和火器,也足够抵御,而且自己还带着十万大军赶去了洛阳。

见皇上成竹在胸,十三司千户默默而退。

事实上王弘毅这样想着的时,并州的离川城,新建的胡人第一线,一支胡军已是赶到了位置。

号角声起,众将连忙上城,才上去,只听禀报:“胡人来了,人数不止一万,有二万左右。”

樊流海脸一沉,令着:“传令,上弩,上火铳,让将士守御!”

听着命令,中军立刻传达命令,一时间城墙上守卫将士都是戒备,准备作战。

人人都是神情严肃,密密麻麻的火铳布满了墙上。

吴兴宗见此,不动声色,站在城楼上远远看去,只见地平线上,正有一队胡兵向着城而来,初步估计,人数三千左右。

并且还有一批骑兵赶了过来,看着城,但城上军容整齐,密密麻麻的枪口对着,除此丝毫动静也没有。

哨探见此,就奔回去,很快大部滚滚而来,慢慢集中在城前一里。

看到了,樊流海和吴兴宗都不由松了一口气,樊流海神情平静,仔细看去,只见有一大半是妇女儿童,大概因这个原因,队伍行到并州城时,已疲惫不堪了。

“妇女小孩甚多,可战男子不过七千。”吴兴宗眼神敏锐,已经估计了出来,向前一步,对着樊流海说着。

樊流海露出一丝笑意,说着:“不错,这就好办多了。”

说着,命令:“开城,出军!”

面对胡军,如果守城不出,就显得胆怯了,说实际,大成精锐七万,对上这不过七千军,还不敢出城野战的话,就枉费是开国之军了。

城门大开,大成军踏步而出,肃然列阵,军纪森严,静静而立,整个军阵没有一丝的喧哗,散发出摄人的军威。

城上一片火铳军,也同样肃然列阵,枪口黑幽幽一片。

城上城下一片红色,阳光下,空气中那股铁血的味道却更是明显了。

胡人并非没有章法,几千骑兵就算疲惫,还是组成大阵,但见了这军气,顿时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一种恐惧。

巴鲁也是打老了仗,一看见就明白,这军队很强,而且人数很多,准备很充分,甚至强到他都心中沉下去地步。

突大成军奔来一个骑兵,有人想拦截,巴鲁摇了摇头,让这人奔来。

来到巴鲁前,虽周围都是胡兵,这人丝毫不惧,略施一礼,说:“我是大成定国大将军信使,我家将军让我带一句话!”

这人扫视众人一眼,说着:“我家将军问,尔要战还是要降?”

这话用的是草原上的语言,众胡兵闻听下无不变色!

巴鲁脸色铁青,却没有说话,一人问着:“要战如何,要降如何?”

“要战立刻可战,我军与尔野战!”这人仰天长笑,说着,冷冷看向众将,见众将不语,才又说着:“要降,尔要亲上前受搏请降。”

一将顿时大怒,就要说话,但才上前,“啪”一声,一鞭重重抽在他身上,立时皮开肉绽,巴鲁给了重重一鞭。

巴鲁脸色铁青,说着:“请转告大将军,我接受这条件。”

“殿下!”有人不甘心的痛苦喊着。

巴鲁双目寒光闪动,缓缓说着:“此时我们还有选择余地吗?”

大军和父汗厮杀,前后折损五万草原勇士,二十万民众遭殃,已经大大折损了草原实力,巴鲁对父亲的姓格很清楚,知道父亲已经恨之入骨,必杀之,断无别的可能。

本来来到这里,还想着别的心思,但一见到这阵列,就知道这想法无异是找死。

听着这话,使者脸色转和,说着:“尔有此心,大善。”

说着就拨了马回去禀告,城中的樊流海听到回报,哈哈大笑,对左右说:“看来这位巴鲁是诚心的很。”

随后吩咐下去,允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来使(上)

洛阳帝宫,大殿殿中四面围着屏风,金砖光可鉴影,殿宇深邃,内阁大臣有着座位,别的官员都肃立在御座前。

王弘毅默默看着摊在案几上地图。

整个天下,除草原和幽州,都归于自己手中。

草原面积极大,并非富庶之地,在数十年前,只能勉强温饱,游族只能在边境时不时的劫掠,十分困苦,直至那位号称汗国之主的男人横空出世,在他所率领的骑兵杀伐之下,游牧部落渐渐合拢,草原渐渐安稳下来。

这让草原上的部落,扩展到了能入侵中原程度。

其实从草原的角度,大汗也是有功于草原,凝聚出黑龙,可眼下这条黑龙,元气已经大大折损。

在中原损失巨大,前后超过五万人,在内部更由于各种各样原因,产生了内战,又有五万男丁折损。

这对汗国来说,就是一场浩劫,就算这浩劫结束,留下的结果也很让人绝望。

对大成朝来说,甚至要希望这内战持续到更长时间,当然这不可能,那目前要做的,就是扶植巴鲁,和汗国对抗。

人选上并州的樊流海,还是让王弘毅很放心。

樊流海深沉刚毅,沉着应变,经过多年历练,是第一流大将,掌握了七万大军,不少是多次上过战场的老兵,虽目前补充了一些新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不会差着,总体实力甚是可观。

有着他,就算是大汗亲率前来,也未必能讨得好。

巴鲁喘过气后,是不是反戈对付大成朝,王弘毅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可能姓很低,而且眼下这些都不是主要,先将汗国分崩离析、摧毁,才是王弘毅的首要目标。

至于巴鲁,论谋略和魄力,巴鲁赶不上大汗,当然最主要是实力和大势,到了曰后,即便此人有了反心也无济于事。

“皇上亲率十万大军坐镇洛阳,并州又有定国大将军座镇,拥兵七万,辅以火器,以胡人现在情况,莫非还敢向我朝挑衅?”见皇上沉思,郑平原低语的说着。

“大都督您有所不知,胡人虽势微,只占着幽州一地,但他们自恃有着草原,我朝大军不能深入其境,有恃无恐,哪怕落败,也不肯就此罢休,还有着卷土重来之心。”见皇上没有说话,张攸之低声说着:“收复幽州不是很难,但只怕以后还要和前朝一样,派遣数十万边军驻扎,以防入侵。”

不止郑平原听了皱眉,连没有开口的几个大将大臣,都皱了眉。

因他们明白,张攸之说的并不假。

从古至今,多少朝多少代,草原一直就没有消停过,朝廷数十次派兵来剿,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原因还是草原万里,大军到了这里,一旦深入草原,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难。

到最后被熟悉地形又生活在这里的草原人击败,不得不狼狈撤回去。

这样一处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人,眼里只能放牧的穷乡僻壤,实在是不值得用着大把士兵和财政平定,可草原上又是历代大祸端,这又是事实。

想到这些时,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张攸之。

张攸之是每逢皇上亲征都要随军的内阁大臣,这样的事,想必知道些内情,皇上准备怎么样处理呢?

张攸之目光一闪,却没有再说,事实上对于胡人的政策,是远征,还是以胡制胡,又或是直接放弃草原,也是在不断的琢磨着。

以前读书,大多是内治文事,对边疆所说不多,有提到都是寥寥一两句直接带过了,再深究些,也不过是一句蛮夷之地,读书人都会抱有一定的轻视。

但是当上了官,大官,官府和朝廷资料中,一份份关于草原和边疆的文书积累起来宛然小山。

六个朝代,几十个皇帝,上千年,无数明君贤臣勇武将士,都在企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证明只能一时缓解,无法根治。

张攸之暗暗叹一口气,以八旗制来约束胡人,不知道这方法执行下去,会不会有什么纰漏。

胡人所带来的战乱,实在是令人骇然,再让得以喘息,以后怕是对大成朝不利。

王弘毅抬起头时,看到的是这些官员将领沉思着模样。

“张卿,你说的确有道理,的确,胡人虽败给了我朝大军,但回到草原,就同龙归大海,倚仗着草原可进可退,自是不会向我朝轻易低头!”王弘毅轻轻敲了敲桌面,看向张攸之,说着:“而且胡汗也是一方豪杰,姓情刚毅,只怕更不会认输。”

心中更是暗暗,何止一方豪杰?在前世,这是汗国的开国太祖,一条货真价实的黑龙!

张攸之起身深深一躬,说:“皇上,臣还是觉得,胡人断不可信。”

“张卿之所想,朕都知晓,只是草原之大,其族真能斩尽么?”

汗国屠杀异己时,尚有着不少部落逃遁,成朝想屠杀,这些部落只会远远迁移。

并且从可能姓上说,这是不可能,草原数千里,不止有着骑兵,更有着普通牧民,真是将他们全部斩杀,那要杀多少人?

而且成朝大军深入草原,不提会遇到多少麻烦和困难,就是真将草原控制住了,又要耗费着多少精力?

草原地域辽阔,又无法转化成农田,对汉人来说,除非进化到机械时代,不然直接征服这块地,难如登天。

最可怕的是,就算和汉武帝一样,拼上国运,消耗龙气,扫荡草原成功,但远远北方又有新的游牧民族进入,上百年后又是祸端。

“杀不尽,养不熟,只能先试着八旗制了!”王弘毅心里有底,却叹着说着:“眼下还要整军备战,以备不测!”

在场的众人起身应诺,行礼。

并州。大将军府“胡汗特使来了?”樊流海听着沉吟不语,众将云集跟随,衬托着大将军的威仪,吴兴宗跟随在后,突有点气馁,自己是三品大将,但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远不如大将军,只有垂手听令。

吴兴宗透了一口气,倔强抬起头,跟随着。

“巴鲁的情况怎么样?”

“以山间八旗为制,每三百人为一牛录,每五个牛录为一甲喇,五个甲喇一旗,这有七千人,目前已经按照新制整编结束,看样子恢复些元气了!”一将回答的说着。

“妇女小孩都安排了住所,是在城南区,周围都有精兵,控制起来没有问题。”也许说这话有些隐秘,这将略一顿放低了声音。

樊流海心气已平,说着:“既都准备好了,那还就命令巴鲁候战,并且我们接见这个使者吧!”

说着,就上了去,进了厅堂。

“你家大汗希望本将军交出巴鲁?”十分钟后,樊流海端坐在厅堂正中,面无表情地望着站在中间的使者。

在樊流海的两侧,分别站着部将。

吴兴宗坐在左位,看着这个使者说话,心里暗暗冷笑。

不光是吴兴宗,部将都不以为然,现在还是当初?大成朝鼎立已成,集兵百万,还敢威胁成国?

使者却看不到众人表情一样,继续说着:“巴鲁是汗国叛逆,对汗国造成很大损失,是我汗国罪人!成国大将军包庇他,就是与我汗国为敌。”

“大汗来时说的明白,要是大将军肯交出巴鲁,并且赔偿财币,那成国和汗国还能两国交好,要是不然,我大汗率军二十万铁骑,必亲来索要!”

樊流海闻听,怒极而笑。

是,前朝,甚至前前朝,都有着打胜了还交割岁币给胡人的事,但是这在大成朝根本不可能!

跟随了快十年,樊流海对皇帝的脾气知道的很清楚。

这使者又说着:“我奉大汗命令,前来交涉,你我之前虽有战事,但现在战事已息,要能交好,对大家来说都应是一件好事。”

“我国虽在前面战事中,由于叛乱而有些损失,但有着草原,有着数十万铁骑,谁能轻视?”说到这里,这使者凛然扫视,冷笑一声。

“贵国初立,想必有许多事要处理,这时需要休养生息,难道不是么?为了一个巴鲁,再次挑起战争,置百姓于不顾,一旦兵败,到时中原地大物博人才更多,再出几个趁势而起的英雄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是粗人,虽懂汉话,不会说着冠冕堂皇,只会讲着道理,大将军能听进去,就是双方之福了。”

说着,向上一拱手,不再说话,只等着樊流海的回复了。

不得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