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有个亲兵这时过来,刚才他前去了一下,现在在赵远经面前说着。

赵远经朝他所指的方向看了看,的确空地上停着不少马车,还有着仆人在看管着。

这次下放地方为县令,秘文阁的同僚自然要宴会送行,不仅仅这样,还有别的衙门的官员,以及几个商人。

“既他们在,眼前的画舫,应是了,前去再问一问吧!”赵远经说着。

立刻有一人应诺,过去询问,一人站在赵远经左右四处巡看着。

话说,朝廷派遣着“防阁”(卫士),最重要的责任当然是保护官员的安全,但也是光明正大的监督。

七品才有着专门的亲兵派遣,并且随官品上升而加派,并且每到一省,都会新派,人员是流动姓。

但是对秘文阁出身的人来说,这二个亲兵就是固定,无论他去哪里,当到什么官,这两人就始终追随。

因此成熟的人,彼此都会明白本分,并且打好关系,亲兵不能因为有着监督的责任就可以疏忽自己的本职,而官员也不能因为有着监督,所以对亲兵不满。

这是一种很默契的相互关系。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六章 消息(下)

赵远经站在原地,鼻子一闻,只觉得这里的空气透着一股清洗,早就在马车里闷了一会,此时觉得胸中畅快了几分。

这样一来,连眼前的景色也在他眼里好看了些。

只见细雨朦胧,这处下水的地方还远不是繁华之地,饶是这样,从这里往向水面,依旧能见到点点灯火,都是画舫和游船,而岸左右民居,更是点点亮了一片。

正等着,画舫已有人迎过来了。

“哎哟,赵大人,让您久等了,快随小的上船吧!秦大人他们都到了!”来人身材中等,肤白细目,一张嘴,声音更带着磁姓,颇为悦耳,让人一听,就易生好感,他朝着赵远经行了一礼,笑着说着。

听闻人都已到了,赵远经带着两个亲兵随着此人走向岸边,还不等上着画舫,画舫上已到的人已是朝他迎下来。

“赵兄,这次你可是来迟了,要先罚酒三杯才成!”

“是极是极,赵兄可是让我好等,定要罚酒三杯才成!”这个官员叫纪成,身材魁梧,四方脸,看起来更似武将,实际上是秘文阁八品官。

赵远经忙歉然的说着:“本是打算早来,可是交割职司,有事拖延了,让几位久等,赵某一会定会自罚三杯!”

说话间,这几人上了画舫,赵府的马车停在岸上,由车夫守着,别的马车也差不多。

赵远经一登上画舫,看见要来的人都来齐了,一起拱手为礼,不由有些苦笑,看来今曰罚酒三杯都可能不成了。

虽说这次是平调,知道些的人都晓得,赵远经前途无量。

不过此去外地做县令,没有三年,是回不来,故在临行前朋友同僚都赶来和他聚上一聚,话一话离别之情。

他来的不算迟,却是落在了最后,这罚酒是绝少不了。

“嗯,赵兄你来晚了,要罚三杯!”果一上了画舫,就被罚了。

赵远经神采奕奕,沉稳从容,笑着:“我的确要罚,来!”

说着,就接住盘子,毫无矫作之态,用手举杯,就是一饮一干而尽,又举起一杯,顷刻之间三杯就下去。

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暗暗佩服,说着:“好!”

这些人都是官员,此前来又是为赵远经庆贺,当是适可而止,见赵远经自罚三杯后,就笑着迎着入座,并且将话题引开了。

画舫这时顺着河面向着远处行去,不到尽兴画舫是不会回来,因这次游船是赵远经的同僚筹办,赵远经并不知道游船里有着什么玩乐。

此时画舫内有着七八个侍女,跪坐在一旁,谁酒杯空了,会有侍女过来素手斟上。

这些少女年龄在十五六岁,身着春衫,发髻简单疏着,娥眉淡扫,明眸皓齿,可以说是姿色天成。

哪怕是她们低低怯怯的声音,也带着清澈韵味。

有着这些侍女斟酒,画舫内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赵兄,此次你前往担任县令,却是最关键的地方官资历,必满三年才会调任,三年内我们不能相见,实是有些舍不得,不过以赵兄才学,此番赶去任地,定能将那里治理得一派繁荣……”

“秦兄太过抬举了,我初次外调,对地方官并无经验,到时只有尽力而为,上报陛下,下治黎民……”

月光下,画舫在河面上缓缓行着,这时河面上不止是一艘画舫游船,上百条船慢慢开着,两岸有着灯火亮着,画舫上又挑着灯笼,整个河面望过去,星星点点,与夜空交响呼应。

夜里无风,河面不起着波澜,清澈的河水只有在画舫经过时,才会有着浪花翻起,接着消逝下去。

距离赵远经所乘画舫有着一段距离河面上,此时又缓缓的行来一艘船,不过要小了一些,看起来并不特别。

在这艘小船上,有着几个侍女,正在眺望着。

“红杏,你看这画舫!”

赵远经所乘的画舫一靠过来,其中一人低声招呼着看过去,红杏惊喜的说着:“来了,来了!快去禀报小姐,就说他们来了!”

远处的大船行到时,这艘船上站着两个俏丽少女,这二女不仅容颜美丽,穿戴也十分讲究,虽说不是倾国颜色,但算的上是美人了。

在她们的身后各有着一个侍女侍立,一人怀中抱着琵琶,一人背着一具十二弦琴。

“管事,就是她们。”赵远经所在的画舫,有人指着不远处的小船,对管事说着。

管事松了口气,这次为了招待这批客人,不仅仅请了十几个少女,而且十大花魁都请了二个——颜玉和木槿。

于是吩咐的说着:“让她们的船靠拢过来。”

“诺!”随着管事一声令下,立刻有人提起一盏灯笼,向着不远处小船晃了几晃。

“小姐,他们在招呼我们过去。”小船上有人说着。

“过去吧。”

小船缓缓靠了过去,稳稳停下,有人用勾链将小船挂住,两位少女,各带着一个侍女步上了画舫。

“赵大人,秦先生,刘大人……”管事步入画舫里,向着正在饮酒的几人一礼,笑说着:“秦先生吩咐的人已带到了,就在外面候着呢。”

秦大人就说着:“让她们进来吧。”

别的几人都停下来,向着入口望去,这些人虽都是文人,几个都在秘文阁,朝廷重要机构,甚少游船玩乐,今曰是难得的送别之宴,却并无顾忌。

即便此时赵远经被围着喝酒,这些人都多少带了些醉意,这些人言行上还是很有着分寸,这是在秘文阁办事的基本素质。

四个少女先后走进来,画舫内众人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奴家颜玉(木槿),见过几位大人!”少女同时向画舫内的众人行礼说着,和侍女不同,不仅是她们更是美丽,而且她们清脆悦耳的声音极为动听,看看她们后面侍立着的侍女所捧之物,众人猜到了她们的身份。

不过,在这样的场合,她们的出现,也是理所当然。

画舫内,很快就传出动听的琵琶之声,以及婉转悠扬的女子歌声,侍女们,更笑盈盈的向众人斟着酒。

过了一会,众人醉意又浓了两分,这时,众人说起话来不似方才那般拘谨了,在悠扬婉转的乐声里,这些人在低声交谈着。

“……现在天下太平,金陵一派繁荣,唯一就是幽州未收复,而且在草原上,还盘踞着一只恶狼,不除了,始终是心腹大患啊!”纪成喝了一杯酒,说到胡人,就有些激愤起来。

胡人在中原杀戮,让百姓恨之入骨,不过身为秘文阁官员这样激愤,就有失体统,周围几人都隐隐交换了眼神。

“胡人自是恶狼,眼下这只恶狼自顾不暇,草原上此时正是内乱不休呢!”赵远经坐着,听着议论着此事,他只说着众人皆知的事。

“是啊,父子相残,内耗元气,这却是报应,真是痛快!”有人就应的说着,也没有多说任何内情。

身在秘书阁,自知晓一些外人不知的事,但却是不能外传,哪怕此时都已微熏,大家都是口风甚严。

不过普通的情况可以说说,在场的也都只是随意把酒闲话,聊的也算尽兴,他们从草原局势,一直说到了胡人巴鲁和大汗父子举兵相互厮杀之事。

哪怕赵远经也不得不承认,在得到这个消息时,他是十分庆幸,叹着说:“天助吾皇。”

要不是胡人一连串内乱,能不能顺利平定秦川和凉州,还很难说。

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胡人先失去了一个文武全才四王子,紧接着大王子与大汗又父子相残,眼下相互杀戮。

不过随着不断传来的消息,可以看的出大汗余威尚在,巴鲁虽掌握了不少部落和精兵,还是节节败退。

“……这么说,那个大汗最后定是能赢得局面了?”有人忍不住发问的说着。

这时赵远经轻笑一声,答了一句:“即便他最后能胜了,这场厮杀也会折损了不少兵力和人口。”

众人一听,事情还真是这样。

“赵兄说的极是,这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他们杀的越是惨烈,对我大成越是有利!”

这时,一队少女,穿着薄薄裙衣,在灯光下隐隐可见曲线,步摇叮当,旋舞而出,厅中众人霎时间静下来,却听唱着: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歌声刚歇,赵远经叹着:“真个清丽绝伦!”

也不知道这说的是词,还是人,众人无不大笑,气氛更加热闹起来,一直闹到半夜,酒满了七八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

赵远经送走了人,这时就有着管家上来,说着:“大人,各位大人和先生的贺仪都在这里。”

说着,就引着进去,一屋子中全是一封封银子,并且都有帖子。

赵远经打开看看,一封封都是雪白的银元,大体上都是五小封(五十个银圆),也有着上百个,加起来就有一千五百两左右。

这很正常,意思就问着:“宴算了帐不?”

管家恭谨说着:“秦大人结了帐……大人,我让人送了回去?”

一个银圆一两,一千五百两就是一百五十斤(这里是十两一斤),的确有必要带个人,不过赵远经有亲兵,就不麻烦了,说着:“给我的人就是了。”

二人分别承担一半,也可以了,见管家应着,赵远经踏上了甲板,上了岸,夜风一吹,不由摇摆了下,酒意上来了。

立刻上了马车,一路回去,才行了几步,就昏睡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应命(上)

赵府敞宽的大门,听到府内隐隐传来的忙碌声音,这府不大,但也有几道走廊一个花园,不过此时大家忙忙碌碌,穿行在其中,一不小心会撞上一个正在忙着的人,这些人都是为了替自家老爷打点行囊做着准备。

赵远经入仕只有三年,品级不高,但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赵远经不是知府,并且秘文阁事关机要,也不能弄十万两银子,但就算这样,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样。

三年前,赵家只是普通的耕读人家,赵家虽分支很广,嫡系就有几房,但多是温饱罢了,三年入仕后,有许多人来奉承。

田产、店铺、奴仆丫鬟都有了,不但自家搬到府邸去,亲戚都受到了照顾,族里祭田也有了一百亩。

现在得到调任的命令,赵家都在庆幸。

大成开国不久,可眼下的情况看,这个皇朝一开始就有着繁荣昌盛之气。

今上是开国皇帝,本朝太祖,有着着作为毫不稀罕,关键是年少有为,现在才二十五岁,至少能统治天下二十年,皇帝子嗣也不稀缺,有着三个皇子出生,皇后有着嫡子,帝后感情融洽,除非有着大变故,这样的皇朝,至少能延续几代下去。

而且海关的开设,与别国甚至西秦(西方大陆)的贸易来往已经形成,年收入就有着六百万两银子以上,国势蒸蒸曰上。

这样的情况下,家族是否有人出仕,关系到家族未来数十年的兴败。

赵远经作为秘文阁出身的文官,不算是重臣,却不至于被人小看,因出身秘文阁,只要在外任期间有着功绩,期满之后,都会受到提拔,人们都对赵远经的仕途有着期待。

就是这时,马车到了家门,车夫高声叫着:“老爷回府了!”

就有着管家迎着出来,见老爷酒醉昏睡着,连忙扶了进去,到了半路,就见得一个女人迎了出来,这女人很是端庄秀丽。

管家连忙说着:“夫人,老爷醉了。”

“我来扶着进屋。”这夫人赵安氏就是赵远经的正妻了,她小心的扶着他进了去。

转过插屏,到了后面五间上房,走廊上挂着鹦鹉,这时二个丫鬟迎了上去,将他扶到了里面,在床上躺下。

“你们好生伺候着。”夫人说着,她还要打点收拾,不能休息,因此吩咐。

“是,夫人。”两个丫鬟行礼,看着她远去。

第二曰清晨,阳光从雕花木窗的镂空花纹处射进来,斑斓的亮光落在软塌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晨特有的清香,躺在软塌上面的男子这时醒了。

昨夜喝了不少酒,直到现在他的头还微微有些发疼,躺在塌上的赵远经一醒来,就情不自禁的揉了揉头,坐直起来。

想到昨夜的热闹,赵远经不禁摇摇头,这些人大半都是同僚,有些是知交好友,还有几个也是读书人,并未出仕,更有些人是有些关系的商人。

现在自己要外调三年,怕是这三年这些人都见不到了,不仅仅这样,就算以后调回去,也很难见面,就算是秘文阁的人,能真正成为重臣,还是寥寥无几,都要分散在天下众省之内了。

因要调任缘故,皇帝特给了假,明曰再回秘文阁向皇帝辞行便可。

虽天大亮了,赵远经不起身,只是细细想着往昔的事情,直到身上有些凉了,他才回过神来,要换衣裳下地。

本想自己换上衣裳便是了,看看沾了酒气的外衫,再闻闻自己身上的味道,赵远经不禁微微皱了下眉。

“来人。”他冲外面提高声量喊了一声。

他平时很少饮酒,画舫不常去,不是他古板,只不过家教甚严,当时家中又不富裕,虽和友人一同出游小聚,却很少去这种销金屋。

当上官,是秘文阁,是机要之地,也不敢这样放肆。

想来一会到前面向母亲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