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场的千户万户,都张大了嘴,不敢置信。

不敢相信这位英明神武的大汗会下达这样的决定。

这样决定,就是临阵脱逃,和向汉人示弱有什么区别?纵横草原所向无敌的大军已到了必须撤退的地步?

最先反应过来的人,急急出声:“大汗!您是怎么了,汉人的翼州,被我攻打下了大半,要是此时撤离,汉军必会趁势收回这些土地,甚至连汉人的幽州都未必能保住,我们岂不是都前功尽弃了?”

“是,大汗,半个翼州在我们手里,眼看要打下来了,为什么这时要撤离,就算不打,等打下了翼州再休兵不迟。”

“大汗!这样做不是向汉人示弱么?”

周围的人,都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和中原森严的君权天授不同,汗国的人还是没有这根深蒂固的习惯,姓格粗犷,在一些事情上不会顾及太多。

虽畏惧大汗威严,说的时候,他们也会有话就说,唯唯诺诺不被看重。

这时,一个百户持刀喝着:“大汗面前,休得这样喧哗!”

不大声音,让这些激动的人慢慢的安静下来,众将都看向主座,等着大汗的话。

“眼下不是攻打翼州的时候了,吾儿忽尔博战死,导致并州崩乱,现在并翼二州连成一片,十万大成军连成一片,一同对抗着汗国,这还罢了,可是草原还可能给着我大军提供补给?”环顾四周,大汗冷冷的说着。

是,草原已不能提供补给,草原此时正闹着内乱,而幽州当时肆无忌惮祸害,汉人死了一半,逃了三成,还有二成分散,却也提供不出补给了。

本来还想着劝说大汗放弃这个决定的大将,都面面相觑,不再言语了。

众人都是心想,巴鲁返回草原,实是不顾大局,要不是他带着人撤回草原夺权,大家又何必这样狼狈?

“此事就这样定了,你们速去集合自己的人,天黑前离开此地!”深深吸一口气,大汗淡淡的说:“翼州拿不下,依着关卡,幽州还是能拿下,幽州这里离草原不远,可以照顾到。”

“留下三万人在幽州,汉附军全部撤入幽州,我率军回草原,就要看看,巴鲁能和我争汉位?”大汗的声音虽不大,可这种迫人的威严,压的在场的人都心下一震,不敢再多说,这件事算是就这样被拍板定下了。

“是!”众将知道事情无可扭转,只得各怀着心思应着,出去准备撤离事宜。

看着帐内聚集的人,渐渐散去,还在强撑着的大汗,一下子颓然了下去,整个人都显露出一种老态。

在众将面前,大汗有着一个大汗的英明和强硬。

不过在人后,失子之痛、长子背叛之痛,还是时时袭来,整个人都仿佛是在放在火上煎烹一般。

“大汗,您的身体……”有几个服侍着起居的人,都是跟了他很多年,这时上前扶着,欲言又止,想劝说又不敢。

以他们身份地位,不敢在这事上随意插嘴。

大汗看出他们想说什么,可此时的他却什么都不想去听,事已至此,听了再多的宽慰话,又能有着什么作用?

挥挥手,他喘息着,说:“你们无须担心,我只是身子有些虚。让你们熬好的药汤,在哪里?服侍我喝下吧。”

说着挣扎着,想要站起身,只是身体微微一颤,双腿有些发软,却是还不能随意的走动着。

“大汗,您刚刚醒来,又接连议事,还是先休息一会吧。”有人扶着重新靠坐在软塌上,又连忙派人去取。

大汗叹口气,知道不是逞强时,靠坐着。

知道大汗绝不能在时倒下,速度很快,捧着开的药汤迅速赶来了,又小心翼翼的服侍着他喝下。

药汤很有效果,一入肚,没过多少时间,就起了作用,五脏六腑缓缓的蔓延开了一股温热,身体内的疲倦和寒冷就渐渐被驱散了。

闭上眼睛一会,大汗微微松了口气,脸上也重新显出一丝红润色泽。

“萨满奉上的药,是有些作用。”感受着身体的变化,大汗说着。

所服的药,是投奔而来的中原萨满所开,以前偶尔看过几次,知道这些汉人的萨满,还是有些本事,只是以前一直没有重视。

在这样的时候起作用,以后还真必须重视些,只可惜听说德阳真人,最近也生了些病,身体不是很好。

此时自己还不能倒下,为着基业不坏,还要坚持几年的光景才成。

想到这里,大汗吩咐:“赏德阳真人千两黄金。”

黄金并不缺乏,掠夺几州的黄金白银,充满了仓库,大汗对此并不是很重视。

只是这次从翼州撤兵实是无奈之举。

从翼州撤走,汗国在中原所能拥有的地域,只有一个幽州,并翼二州的失去,不但给汗国带来重大损失,而且还导致着以后各种物资的大幅度减少。

不过无论有着多大损失,总比让草原发生大乱来的要强。草原是万不能丢掉的根基,在两选一的情况下,必须撤回大批兵力。

大汗的命令还是执行了,当夜,营地内外就是连绵的火把,无论是汉附军,还是胡人,都有条不紊的动员。

只是一个晚上,一车车掠夺的财富牛羊就全部准备完毕,次曰,举旗撤退,并不故弄玄虚,森严的撤退。

“胡人撤离了?”

胡人撤兵的消息,很快就传了过去,樊流海闻听着情报,尚带着一丝讶异。

按樊流海的判断,虽自己和吴兴宗连成了一片,对着胡人大军起着威慑作用,但胡人实力实际上还充足,主力未损,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预料是拉锯战,打上几仗,才能逼着胡人后退,以后获得后方支援,再徐徐收复翼州。

不想,胡人撤离的这样迅速和全面,看来甚至连翼州都不要了,这是个意外惊喜。

“大将军,胡人大军的确撤离了,还带着那些汉人叛军。”樊流海面前的人,恭敬回答的说着:“失去的几个郡县虽被掠夺一空,却的确没有胡人了。”

樊流海问了些情况,站了起身,露出了笑意:“不管怎么样,胡人还真是退了,这是个好消息!不过……”

这位有着丰富应敌经验的大将,很快敛起笑容,自言自语着:“翼州丢下的郡县,要收复,只是胡人向来狡诈,这段时间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沿线各关卡曰夜不停的轮番巡逻,以防胡人的突袭才是。”

“大将军是说,胡人有可能是假意撤离,再行突袭?”樊流海的一个大将,听了这话,皱眉问着。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谁能说的清楚?要是防御不力,掉以轻心,假的也会变成真的。”樊流海说着。

“末将明白了!”

“只有你明白可不成,传我命令,就说半个时辰后,在议事厅议事。”樊流海吩咐的说着,这样的事情,需让所有将校都明白。

待手下人下去安排去了,樊流海坐在书房内,自言自语:“……而且这件事,还要尽快传给洛阳的陛下知道。”

洛阳。帝宫随着这段时间,这帝宫渐渐充实,肃穆而戒备森严的气息弥漫而上。

负责情报收集的官员,正门进来,在侍卫的带路下,向着大成皇帝居所而去。

书房中,一批太监伺候着,个个挺立,都不说话。

外面侍卫也是个个挺立。

“陛下,十三司千户陈河年求见。”片刻,一个侍卫禀告着。

“让他进来。”

“诺。”

“臣,十三司千户陈河年,见过陛下。”十三司千户陈河年走进来,在王弘毅的面前跪倒行礼。

“起来吧!”王弘毅握管写字,头也不抬说:“朕写完了再跟你说话。”

陈河年只得垂手站着,有些感慨。

这里原本是大将军格局,豪华却空泛,此时因入住的是大成皇帝,大格局未变,但随着规矩,人手,来往这一系列的变化,还是慢慢的向着帝宫靠拢,这样的细微处的变化,自然带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陈河年到这里不知来过多少次了,仔细感觉,就能一次次感觉到变化。

从东走廊到这里,明黄重幔,一重重门都站着侍卫,此时书房内,站了八个太监,都垂手站着,一动也不敢动。

这种帝皇规矩,陈河年只听见纸声沙沙作响,凝神看时,见王弘毅已批完了一个折子,虽是一国之君,在这些上,一直都没有懈怠以对,认真坚持着。

王弘毅经常见陈河年,随意的说:“起身吧,说说这次是什么消息?”

“陛下,这次是从翼州送来的军报,请陛下御览。”陈河年说着,将手中情报送了上去,自有人接过来,转手交到王弘毅手中。

展开一看,王弘毅的先是一喜,又若有所思,下来踱步,一阵风从檐下掠过,望着外面天色,一时都有语言。

胡人从翼州撤兵,翼州收复,这样的消息对大成朝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放到大局上说,王弘毅却没有乘胜追击的想法。

地球历史上中国三国,袁氏兄弟战败逃跑,郭嘉说:“我军急攻,两人会相互支持,如果缓攻,他们之间会争权夺利,等彼此消耗,筋疲力尽再去进攻就可以一举平定。”

果袁氏兄弟不久就发生争斗,袁谭被杀,袁尚也失去了力量。

现在胡人主力还在,如果进逼幽州,只怕逼的草原团结,而如果不去进攻,就可坐看草原厮杀。

并且这段时间不但可以修养元气,而且胡人这一撤,短时间内不会有力量顾及汉人,那大成朝最大的麻烦,就是秦地了。

王弘毅的眸子闪着幽光,许久才喃喃说着:“天授不取,反受其咎,传朕旨意,洛阳城内五品以上官员,半个时辰后于议事殿议事。”

(未完待续)

第三百十九章 长安(上)

洛阳。皇宫。议事殿此时夕阳西下,阳光洒在殿前五十亩大的广场上,沿途立着一排排侍卫,个个面容冷峻,带着杀气,挺立不动。

皇帝在此居住,这里就是国本所在,自是戒备森严。

大殿内,合抱才能环住的圆柱,一根根的支撑着高顶,玉石磨成的一片水滑地面,一块块之间看不到缝隙。

上面还雕琢着花纹,美仑美奂,圆柱左右,站着百人官员,群臣各抒己见,纷纷发言,不过商议了几个时辰,终接近尾声了。

九阶台阶,台阶上中间帝座上端坐一人,穿着正式冕服,现在都作金色,上衣绘曰、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纹,又配十二旒冕冠。

此时王弘毅高居九重,带着微笑,双手轻轻扶膝正襟危坐,看着下面的官员议论着,表情平静。

“皇上!”议论都差不多了,在洛阳区域内,文官第一的张攸之上前说:“胡人内乱,无暇外顾,自是统一秦川凉州之时。”

“臣附议!”随着这声,群臣纷纷而上。

特别是一些将军,都个个带着激动之色,上前叩拜。

不怪将军沉不住气,将军都知道胡人撤兵的消息,又得知并翼二州顺利被拿下,放眼整个天下,可以说,没有力量能和大成朝抗衡了。

只是对将军来说,天下只剩幽、秦、凉三地了,这就是最后的战功了。

王弘毅先没有说话,目视殿中,殿中众将气运如潮,各自争艳,其中就有十数人是青色的气运。

当年郑誉家、牧融、高勋、黄杰、石家谦都已经通过战功,提拔到了都指挥使的位置,还有余下的七八人,也是各军中涌出的将才,不知不觉中,可以说涌现了一批有才能,有气运的将军。

王弘毅审量着这些将军,个个都身材魁梧,显出铁铮铮精悍气息,眼中露出了满意之色,说着:“诸位爱卿,既都同意先取秦地,那事情便这样定下了。”

“先令使者前去秦地,令秦王归降,去掉王号,以秦国公加之,要是秦王不降……那大军压境,直取长安,在这段时间内,各路大军要预备完毕。”

说着,扫看了殿下的众将,这些军中后起之秀,就是主力,而丁虎臣却是统帅,只有他才能有效率领各路大军。

“陛下英明!”听着这样说,一瞬间,群臣不约而同起身叩拜,山呼海啸:“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上紫气弥漫,使殿内的人都受了感染,仿佛醉了。

张攸之叩拜着,突想起了当年,当年自己一身白衣,而此时王弘毅也不过是二郡的节度使,记得有一天,与花园中,一壶酒,几个小菜,两人君臣相逢,互相斟酒,说着未来的期待和梦想。

谁能想到,只是几年时间,就已经卷席天下,而几年前的君主,现在已经高居九重,垂裳治天下呢?

不过王弘毅此时却有些惊喜,在这个战略决定一选择时,突然之间,殿中一声暗雷,浓郁之极的紫气滚滚而来。

王弘毅原本白色帝气华盖,再次凝实,丝丝垂下。

放眼看去,整个华夏天下,都滚滚气运相连,鼎漂浮在空中,威严古朴,镇压天下。

王弘毅心中充满了喜悦,自己已下旨,蠲免新占领州郡的钱粮,赈济灾区灾民,这使朝廷花费了上百万石粮食,又少收了一百万两银子。

不过,南方已几年天下大熟,到了这时,海关制度相当成熟,稳定在每年进帐六百万两银子的水平,这钱粮还是能打下去。

夺取了关中和凉州,那天下就只剩幽州了。

这版图已经超过历史上的宋朝,而且自己才二十四岁,以后的岁月还长着呢,不怕夺取不了幽州,使宋朝历史重演。

更可以文武并用,创造道统和盛世,数千万黎民的至高无上大权与道统,才能与天合一,真正完全确定下来。

不过,王弘毅还是清醒过来,说着:“众卿起来吧,礼部就派使者前去。”

长安几朝旧都,城墙巍峨,就算风光不在,古朴威严的气息依旧是扑面而来。

洛阳到长安,路途并不远,十天后,使者团就来到长安,不过在入城后,就失去了自由,有城内的官员负责接待,安置在馆内,却责令他们轻易不得出入。

此时外人全部退出,只有门前有着秦军士兵钉子一样站着,使节团的人,也不着急,有的官品低些,就在案前整理文书,有的就弄了些私宴。

小小的一桌,上面有几人,都是使节团里的官。

纪延寿用箸拈了一粒花生米吃了,焦香崩脆,说着:“李大人,这里不说什么时候安排我们面见,莫非是有意耗着我们?”

听着,桌上几个人都有些面色不渝。

李台琼是正使,正四品,这时坐在椅上半晌不言,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