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茂穿着一件绸袍,摇着一把竹扇,脸色凝重:“这真龙已定了,就是大成皇帝了。”

语气斩金截铁,见两人还有迷惑,就说:“此一时,彼一时!当曰所言胜败,和现在有着很大区别,连我也没有想到,忽尔博会身陨洛阳……此人一死,真龙已确定,再也难以改易了。”

徐茂看出,汗国的气运有一半是要落到忽尔博身上,这在修行界,并非秘密,原本就算失败,忽尔博有着大气运,也可全身而退,不想这位偏偏就身殒在这里。

汗国凝聚的气运,顿时折了一半。

龙气本是相互消长,汗国衰退,大成朝龙气顿时勃发,洛阳取得大胜,接下来青州是必取之地。

青州六郡,本就没有共主,再不会有发展的机会,此时归降还能受到重用,又可保着何氏一族的安定。

“这么说,先生也赞同,立刻向成国递了降表?”何志问着。

徐茂缓缓点头:“虽晚了些,但还来得及,归降一事,还需早定。”

本就有着打算了,见连徐先生也这样说了,何志叹息一声,又看向了何长兴,何长兴并没有反对,垂着手,退了一步。

见此,何志下了决心:“降表写好后,还要请先生过目。”

徐茂没有推辞,这不仅关系着何氏一族兴衰,更关系着自己这些官员和幕僚将来,躬身说着:“敢不从命。”

顿了一顿,又说着:“主公,乘着尚未归降,有些人事还要早早安排就是。”

何志一怔,顿时醒悟过来,说着:“这个当然,徐先生,你就担任本府太守,何长兴,你现在接管全军,担任副将。”

按照大成朝的规矩,归降时众官将,基本上以原本官职为准,或保留,或降一品。

太守是五品,副将按照现在情况,差不多是四品,就算降一品,这都是很高的起点,而原本幕僚之位,虽机密重要,却是无品。

徐茂和何长兴,都是应声谢了,特别是徐茂,还是相当满意,不枉他一番心血,徐茂自知自己福薄,心中已经计定,仕途不求荣达,只求能担任二届太守,得民望和龙气所滋润,就很是满足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十六章 青州降(下)

翼州城上看去,一片旗帜海洋,胡人也感受到旗帜的好处了。

旗帜下,密密麻麻都是胡兵,这些军队首尾相连,在城上都难以看到边际,这有着五万大军。

除五万大军外,又有着汉附军三万。

此时,汉附军三万,都在攻打着一处郡城,郡城之下,密密麻麻都是尸体,这是汉人百姓的尸体,驱民攻城,用沙袋和生命填着护城河,二万尸体已经填满了。

一股股向上奔滚铁流,狠狠撞在礁岩上,不少汉人士兵跌了下来,阵亡在当场。

堆土成丘的高高观台上,大汗面无表情,却也知道不宜再驱赶汉军,令着:“号令退下吧!”

鸣金之处,汉军如蒙大赦,潮水一样退下来。

大汗默望城上,见得城上一支支破烂旗帜,还有越来越稀落的敌人,冷笑一声:“最后再射一次,让城内守将归降。”

“是!”有千户说着,得令出去,只见一队骑兵扑上,对着城中射箭。

这时,突有一声警号,隐隐有马蹄声,只见一个骑士,甚至不顾军规,冲乱了卫兵,奔到台下,就翻身下跪:“大汗,有洛阳紧急军情……”

话还没有落,亲兵已经拔出长刀,一片刀光,看向大汗,只要一声令下,立刻将这个坏了规矩的人处死。

大汗看了一眼,是个百夫长,皱眉,这冲撞汗驾,非同小可,不过听到是洛阳的消息,大汗还是摆了摆手,说:“让他过来回话!”

这个百夫长,上前跪着,哭喊着:“大汗,前面传来消息,前去洛阳军队全军覆没,四殿下阵亡,汉人皇帝已占领了洛阳。”

“你说什么?”这几曰来大汗一直没有接到洛阳的消息,有些心里不安,听了这话,只觉得“嗡”的一声,血上冲,耳膜突突作响。

“你再说一遍!”大汗死死盯着,脸色阴沉的喝问着。

这个百夫长,又快速的说了一遍。

大汗听着,只觉得眼前一黑,身子就摇摇欲坠。

怎么可能?

三万精兵全军覆没?

先前忽尔博送来消息,说是洛阳刘满降了,有着洛阳大城,以及新附汉军补充,这样的情况,怎会败的这样惨烈?

“你、你胡说,我儿……我儿忽尔博怎么可能会死在汉人手里!”大汗脸色铁青,咬着牙,牙缝里挤出这句话,说到这里,脸色煞白,就要跌了下来,惊得周围侍卫都立刻围了上去扶着。

“大汗,大汗!”一将惊得面如死灰,大声呼喊,又连连说着“快传医师!”

洛阳“陛下,这里还是简陋一些……”

“张卿不必多说,这洛阳帝宫是要大修,现在还不是时候,朕也没有这样奢侈,只顾着自家享受。”

“陛下说的是……”

花园内一群人正缓缓的走着。此时下着小雨,雨丝笼罩着这花园,虽是夏天,但有着雨丝和风,就觉得凉爽,并且小径上都是石制,踏上去舒适干爽。

过了一处向西,就是竹林小道,里面半掩着一片宫阀,每隔十步,站着一个侍卫,正是清凉世界。

王弘毅沿着长满苔藓的卵石甬道里散步,想着事,若有所思,而张攸之跟随着。

张攸之是大成朝中杰出之士,文才风流,处政有方,深受皇帝信任,是文官中少有的几个能时常随王伴驾的人。

此时,他正陪着皇帝,在这处散步。

张攸之当然不会认为,陛下找来自己只是散步说些闲话,不过这时只要垂手跟着。

“张卿!”王弘毅停下脚步,开口说着:“这几曰消息传出去了吧?”

“是,洛阳一战,我大成大获全胜,三万胡人全灭,连王子都阵亡,这必威加海内,天下臣服,不敢有违。”

见皇帝带着微微笑意,心情很好,张攸之说着。

“洛阳虽占,青州还没有得,接下来要迅速夺下这地才是。”

张攸之说着:“以大成威慑,青州只怕难有抵抗之心。”

“能如此是最好!”王弘毅淡淡的说着。

张攸之试探着问:“陛下,是否派人去劝降?”

“要是有心归降,此时使者也该到了。”王弘毅一下子神情庄重,眸子里还带着一丝神秘的光,仿佛穿透一样望着远方。

鼎器上,又有一股气运涌入其中,这种预兆就是青州了。

张攸之听了,看了一眼王弘毅,心中涌现出敬畏,皇帝有时就是这样有先见之明,遂闭口不再言及此事。

但是就是这时,一人匆忙上来,张攸之一看,就是刘誉,这个新进的秘文阁宣德郎,正七品。

刘誉先向皇帝行礼,又向张攸之一躬,王弘毅见了,就笑着:“何事这样匆忙赶来?”

“皇上,青州何志特使乘船而来,求见皇上,现在就在宫门等候。”

“这样快?传旨下去,让他到殿内觐见。”王弘毅想了想,吩咐的说着:“不必等到以后了。”

“是!”

来的特使是何长兴,应着旨意,进了殿。

现在启用的虽然是皇宫一角,但自皇城门而进,只见一片平坦广袤广场,北面是一条河,围着白汉玉栏杆,远远是一处巍峨的大殿,沿官道是一批侍卫,一个个立在雨丝中一动不动何长兴一时没有说话,直到殿前才站住脚,背后隐隐是汗水。

“请来使在此等候。”带路的文官说着,上了殿前长阶,应是进去禀报去了。

何长兴站着,身后是两个托着一个锦盒的侍从,三人就这样站在殿外,等着大成皇帝的召见。

一会,一个太监自殿内走出,尖着声音喊着:“陛下有旨,宣青州使者觐见——”

何长兴整下衣帽,上了石阶。

殿内两行的都是校尉,个个按剑肃立,纹丝不动。

何长兴进了殿中,这殿非常宽大厚重,里面有着两排大柱,一色金砖磨得光可鉴影,踏上去觉得殿宇深深,透着冷意。

左右有着几个臣子,何长兴不敢多看,被引着上前,隐隐看见一人端坐御座,就跪了下去,礼节完全是下臣觐见皇帝时的所行之礼:“青州节将何长兴,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中的高座上,王弘毅身穿皇帝冕服,端坐其上,向下看去,只见这人看起来很年轻,穿着大燕从四品官服,面容刚毅,少显稚嫩,低垂目光跪在地上,很是恭敬。

何长兴后面,有两个侍从托着锦盒,同样跪拜着。

四品?王弘毅微微一洒,凝神看去,只见这人顶上红气云集,宛然红云,红云上部有着黄气丝丝而生,占了四分之一。

又仔细看,一根淡青色的本命气挺立。

依眼前云气和情报来看,这人是新立的节将,所以云气还未转化,凝聚不多,但红色云集如云,说明掌握一定兵权。

淡青色,正是四品阶,这人并没有超过限制,当下温言说:“免礼,平身。”

“谢陛下!”何长兴三人叩拜谢恩,起身垂首站立着。

只是惊鸿一瞥,何长兴就心中一震,御座上的皇帝很是年轻,面如满月,从容端坐,向下看了下去。

何长兴不及思考,又接过侍从的盒子,打开取出一份表书,再次叩拜说着:“大燕失位,天下崩乱,我何家只是奉命守疆,等待明主。皇上英明神武,受天承命,臣岂敢抗拒天命,是故惶恐请降,求皇上明鉴。”

何长兴将叔父所书的降表,恭敬递上。

因早就猜到了何长兴的来意,王弘毅并不惊讶。

耳中是臣子低声的惊讶议论着,王弘毅从内侍手中接过降表,展开观看。

恩,文采甚好……看着上面的内容,王弘毅点点头。

又看向下面站着何长兴,王弘毅对此人有些印象,听闻青州何志膝下无子,不久才得了一子,故将侄子教养在身边,以做将来继承人,应该是说此人吧?

何志上了降表,又派了继承人来送降表,显示的诚意的确是不低了。

合上手中的降表,交给内侍收起来,王弘毅语气和缓了许多:“你家之意,朕明白了,能不为一己之私,肯为青州百姓着想,实在让朕欢喜……现在胡虏肆虐,青州由朝廷接管,更利于抗击胡虏……朕同意接管青州。”

“何志可任青州布政使,稳定青州局面,一切文武官员,留用审查,汝这就回去,朕派兵一万随之。”

何长兴叩拜谢恩,山呼:“万岁!”

七月二十一曰,何志上表归降,朝廷任三品布政使。

青州三郡听闻消息,大惊,不降少不得大军过境,立刻就向洛阳上得降表,这三郡官员也基本安抚留用,青州顿时就统一,朝廷控制了黄河以南所有疆土,中原腹地全数落入大成掌控。

在抵抗胡人的翼州,闻知洛阳之事,也立刻上了降表,并且请求王师救援。

“立刻将降表送递到皇帝手中,请皇帝立刻派援军前来!”

“臣定不辱命!”前去洛阳的使者,带着降表,连夜启程,马不停蹄向着洛阳行去。

只见赤中带黄的龙气滚滚,弥漫到了洛阳和青州,在中原腹地连成一片,一条赤龙金鳞翕动,欢呼沉浮。

(未完待续)

第三百十六章 翼州事(上)

天蒙蒙亮,通往洛阳官道路人不是很多。

战事平息了,洛阳归大成朝所有,不过还没有来得及系统梳理一次,因此还不算太平,时不时会有一些小股匪徒四处流窜。

肃清是要在大成朝军政系统到位后才进行。

形单影只路人,这时很少上路,大体上都是集合数十人一同赶路,组成商队。

吕平镇是洛阳官道上一处镇子,户口有千户,这里是商路必经之处,也是主要驿站之一所在。

十三司百户杨丁就在镇口驿站,上午到中午,快接近中午,还不见来人,驿丞踌躇了一下,鼓起勇气请示。

大成制度核心建立时,就确定了龙气法则——无人不官。

简单的说,除一些特殊单位,一般原则是没有管辖的人群,就不设官位,管辖的人少,设的官位就小,这其实就是官位是龙气所钟,实的滥官多了,就会额外消耗。

因此品级是令吏,而百户是正九品,就算不是一个系统,也有上下级关系。

百户杨丁看不出急躁,笑笑:“勿急,再等一些时间也无妨,不过你的宴可以准备了,到时候没有人来,也可由我签单。”

驿丞有了这话,顿时就陪着笑,说着:“那卑职就去办了。”

他不是官,不能称下官,只能称卑职这个含糊的称呼。

说着,就到里面整着宴席,又过了两刻时间,远处官道上飘起尘烟,马蹄声渐渐可闻,又过了片刻,看清是二十骑向这里奔驰而来。

这群人都是男人,年轻不过十七八岁,上了年纪也不会超过四十岁,都穿着前大燕的军服,身上带着武器,所骑的马匹都是战马。

前面二人,穿着是十三司的公服,看样子是二个总旗,在前面引路,看见了镇子,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镇上很多马车货车,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半月前才经历一场战役,并且连镇墙上都有着明显修补痕迹,但却恢复了热闹。

“郑大人,吕平镇到了,这里离洛阳不过十五里,我们中午休息一下,下午就能赶到。”马速放缓下来,一个十三司总旗就说着。

后面二十人,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表情刚毅,浑身有一种肃杀之气,这是常年浸润在律法和杀戮中携带的威严。

这郑大人是郑元桑,望着镇门,对身后人说:“进镇吧!”

郑元桑是久经战事,虽心中急迫,但也知道,进洛阳需对方一步步通报安排,因此在镇子上休息是必须的缓冲时间,到了这里,还是要按着这里的规矩。

要是一步行的错了,辜负了主公的期望,真是以死都难以谢罪。

二十人催着各自的坐骑,向着镇门行了过去,还没有到镇门,就有巡兵发现了。

“火长,你看,是不是他们?”就有人立刻去报告,这时,百户杨丁一眼看见,也迎了出来。

两个总旗下了马,先行百户行礼说着:“大人,这就是翼州特使,前来觐见皇上!”

百户杨丁上下打量了一下,说着:“可有信物?”

“有!”见穿着官衣的人询问,郑元桑取出信物,让他观看。

百户杨丁查看了下信物,语气缓和下来,说:“欢迎,请进,请暂且在这里休息,我这就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