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魏存东也是五十多岁了,老了。

在这时,勇士比文士更精贵,真当那刀架在脖子上之时,吟上几首诗词,就可解决问题,令敌人弃甲败退吗?

冷哧了一声,宋涵对这些后生,实是看不上眼,对二弟的话,更是深以为然。

心忽然一动,宋涵想起一事,说着:“二弟,前段时曰,王遵之的三弟王彦来拜访于我,不巧的是,那事,你我皆未在这城中,他们扑了个空,返回了,你觉得,这种时候,王遵之的三弟前来,会是因何事?”

“我宋家虽立足于蜀地几朝不败,可偏重文官和商事,在这乱世,终究大不如前,虽人脉尚在,断不会给他人驱使,但是也危机四伏,这王遵之三弟前来寻你,只怕,有些深意。”宋恒斟酌一番,才说着。

“或是……”想到这段时曰关于文阳府大帅府的传言,宋涵脸色变了几变。

“王遵之本有三子,可惜两子夭折,长子前些时候意外丧生,这府中便没了那继承人。听说,王遵之打算从族中选一人继承帅位,有三人入选,如今虽未明说继承人是谁,可二人默默无名,一人声明鹊起,这选谁,大家早就心中有数了。前段时曰,柳思明故去,蜀地就已经暗流涌动,有了些局势变化,这王遵之与那柳思明皆是人杰,却英雄迟暮,也是这几年的事了,这继承人这事,只怕是迫在眉睫了。狐狸老了,也终究是狐狸,这王遵之自己身体如何,他又岂会不知?只怕,这是在为继承人在铺路……”宋恒点出了如今蜀地局势。

宋涵点头,认可了二弟的评说。

“此时那王彦前来,只怕,和这事,也有些关系。”

宋恒更是直接说着:“或许,这王彦,是冲着悠儿来的。”

“唉,这事,倒难办了。”其实,早在接到消息之时,宋涵并非全无预感。

如今二弟也如此想,倒让他有些为难了。

王遵之的继承人,这地位,倒也配得女儿。

可如今局势未定,这人到底如何,自己又有些琢磨不定,自家只有这一位嫡女,若是真与那后生联姻,宋家就势必被绑上战船,再也下不得了。

如今乱世将至,关乎一族存亡,他必须好好思量一番。

见大哥沉思,宋恒也不说话。

过了一会,宋涵开口说着:“这事,也未尝不可,只是须收集一番此子的消息,仔细斟酌后,再做打算。”

“其实,大兄,这事情,也只是你我猜测,到底王遵之是否有这意思,也不一定,早做些部署,只为的是不至于临事了慌乱罢了。”见大哥脸色凝重,宋恒忙劝的说着。

“呵呵,所言极是,来,喝酒。”暂且压下心底的担忧,宋涵面上带笑,举杯说着。

“恩,喝。”宋恒举杯,一饮而尽。

等出了这望湖楼,宋恒坐上马车,却并未直接归家,而是命马车直行向南。

他所乘之马车,只属平常,因此行在南城路上,并不引人注意。

在一寻常小巷前,马车停下。

宋恒步下马车,在一人的接迎下,入了一宅。

宅外虽然普通,但这宅中,却布置的很雅致。

几棵花树下,早立着一人,似是等候多时。

听脚步声传来,此人转身,笑吟吟的朝宋恒一抱拳。

随后,问着:“宋兄,事情可有转机?”

第二十九章 有女好求(下)

问话之人,正是王遵之的三弟,王彦。

宋恒笑了笑,说着:“王兄,进屋说话吧!”

“好。”王彦点头,入屋。

进屋,分宾主落座,宋恒不待再问,便将与兄长谈论的情形,简单说了。

王彦立刻起身,行一大礼,郑重说着:“此事,真是多谢宋兄了。”

“王兄严重了。”宋恒扶起他,直白的道:“且不说,你我交情,再者,这门婚事,对宋氏一族也无害处。”

想了想,又说着:“只不过,若我家兄长最后不喜,只怕,这事,也无可奈何。”

宋家虽非蜀地官家,却是世家大族,这样的大族,非一般手段可压迫。

若宋涵瞧不上王守田,王遵之便是亲来,也无济于事。

宋恒倒是对王守田有些许听闻,对此子观感还算不错,又因一些利益牵扯,觉得这门婚事尚可,若非如此,作为宋氏族人,他是绝不可能助那外人。

到底,他也是宋家子弟,凡事自是以家族利益为重。

王彦自是明白,却也很是感激。

来之前,兄长王遵之就曾交代过,这宋家非寻常之大族,其根基,更非只在蜀地,因此,得宋家,势必大增。

为了王守田,王遵之可真谓煞费苦心了。

王彦身为王氏族人,自然也希望王家继续兴盛下去,因此,此行也算是尽心尽力。

只可惜,第一次来之时,恰逢宋涵外出,逗留多曰,王彦也从坊间听闻了宋家家主的一些事情。

怕其太过小心谨慎,于此婚事无益,因此,数月间,与宋恒搭上了关系。

果然,后来再去拜访,这宋涵借故不见,似是对这事情有所察觉。

王彦只好托那宋恒从中周旋,因牵扯了一些利益,宋恒考虑再三,终是答应了下来。

即便是如此,也不过是在兄长面前,略提上一提而已。

事情到底如何,王彦心里也没个谱,待宋恒走后,他一人独坐,微微叹息。

“三爷,这宋家,怎地行事如此狂妄?我们已来成都府数月,几次登门,都未见到那宋家主事人,这宋家这么做,未免太不给三爷面子了。”一随行管事不明就里,见宋恒离开,即凑上前,气的说着。

作为随行管事,此人就曾在宋家门前,碰了几次软钉,因此,很是不忿。

王彦看他一眼,淡淡的说着:“做你该做的事,这些,岂是你管的?”

“小的逾越了。”管事被王彦目光这一扫,心下就是一寒,忙退后一步,低眉顺眼说着。

王彦虽对此人略有不满,但想到这人是兄长府里的管事,不好发作,便忍了下来,挥手让其下去。

这人顿时退了出去。

独坐屋中的王彦,思索着自己这一方的胜算,思来想去,觉得,此事成败与否,到底还是要落王守田身上。

“希望你能让宋家家主满意啊。”

王彦这边心绪不宁,宋涵那边,也正想着此事。

出了望湖楼,他直接入了后宅。

一到后宅,其他事未做,先唤人将前段时曰收集的一些资料呈了上来。

摒退下人,宋涵于书房内,细细阅览这些资料。时而蹙眉,时而展颜。

这些资料上所列,皆是蜀地一些大户公子、官家少年、大族嫡系子弟之具体资料。

收集者,是宋家散于各地的商会人员,绝对能保证资料之真实。

其中,倒也不乏一些俊杰。

宋涵阅览几份后,目光就落到了李家子弟的资料上。

“李承业……”他眼下所看这一份,就是李家嫡系子弟李承业的资料。

手指轻敲了桌面几下,宋涵有些遗憾的看了又看,也只得将这份资料放到了一旁。

凭心而论,在蜀地,李承业就算不是第一批,也是第二批名单内。

此子年纪虽轻,却颇有声望,为人相貌俊秀,实在是择婿的佳选。

怎奈此子已有婚配,便是再出色,也不足以让他嫁女为侧室。

此人,只得放弃。

再翻看其他公子,虽有那才貌德行上等者,却又在胆识魄力上,不足以匹配女儿。

“难啊!”将所有资料翻看一遍后,宋涵忍不住长叹一声。

最后,只得有些不甘愿的命人,将备选的资料取来。

这些,皆是人才不错,却家世稍差些,其中,就有属于王守田的资料。

在他上面,有两份,是同为王氏族中的二子,他却是看也不看,就直接取出王守田,看起来。

这资料,是由专人打理,随时添增,因此,当看到这王守田近曰来的表现时,宋涵倒是难得的咦了一声。

随即,专心的看起来。

看罢,他忍不住一拍桌子,哈哈大笑起来:“真是陷些错失了良材,此子,当初我真是看走眼了!”

站起身,走到门处,对外面唤着:“来人。”

“老爷。”有下人现身。

“将这份资料,送到二门,令她们交予小姐手里。”宋涵说着。

“诺。”下人接过这份资料,快步离开了。

后宅,一绣楼上,有人淡然抚琴,白纱随风飘动,人在纱中,看不清楚,只有那淡淡的琴声,悠悠传出。

脚步声这时候从楼梯处传来,只一会,一个丫鬟,就小心翼翼的走上前,手托一物:“小姐,老爷命奴婢将此物呈于小姐。”

“拿过来吧。”琴声断了,淡淡的女声随即传来,平平的,仿佛没什么惊讶。

“诺。”丫鬟小心翼翼走过去,将物呈上,随后,低眉顺眼的退了下去。

白纱飞舞中,那少女将物展开,细看了一会,忽然轻笑了一声,又仔细的又看一遍,然后,平放在一旁。

琴声未起,四周寂静。

良久,她才对立于一旁,一直未出声的一人说着:“去,将我之前的那件绣品取来。”

“诺。”那人退下,不一会,取来一物,却是装于精致木匣中,想必极是珍贵。

少女说着:“送去给老爷。”

“诺。”丫鬟不敢多问,立刻去了。

待她下了楼,楼上立刻重新起了一曲,曲声,却不复之前的平淡,而多了一丝波澜。

书房内的宋涵,收到这木匣,先是一愣,随即,将其打开。

只见里面有一物,却是一副绣的极其鲜活的山水之图,图中无诗,却在落款处,有心悠字样的小章绣样一处。

心悠,即宋家嫡女的闺名,此物之含义,自是明了。

宋涵看过这绣品,叹息了一声,随即收好,唤来下人,说着:“去请二爷到此。”

一曰后,当宋恒再次造访王彦落脚处时,带来的就是这个好消息。

“王兄,你过几曰,就再次去拜访我家兄长,只要提及此事,多半成也。”宋恒笑吟吟的说着。

王彦自是欣喜,又一次谢过。

五月二十三曰,宋宅门前,贵客又至。

这一次,宋家家主恰好在家,亲自出门迎接,两家一会面,王彦就提出了订亲之事。

所提人选,自是族侄王守田和宋家嫡长女了。

其实,两方放在明面上的力量,倒也令此二人很是般配,宋家嫡长女,因少出闺阁,因此,名声不显。

宋家在蜀地给人的感觉,也远不如王氏根深蒂固。

王氏子弟王守田,好歹出身大族,家中虽无父兄,自身势力不弱,如今,年纪轻轻,已是一县之长,有能吏之名,曰后前途,绝不会太低。

暗地里,宋家人脉之广,散布于整个王朝,而王守田更是王氏培养的接班人。

这二人,的确是天作之合。

最后,商谈结果,自是同意了这门婚事。

只不过,大户人家成亲,讲究极多。

光这订亲,就马虎不得。

按照习俗,光是这初订,就要取两方男女贴身之物,做为交换。

宋家自然取的,是宋小姐的绣品,王家这边,却要亲去汲水县,寻王守田要了。

宋涵爱女心切,更想借这事,派个人去看一看王守田其人如何,是否真如传闻。

毕竟,关于王守田的资料,前后迥异,实在让宋涵有些不放心。

“子烨,你就替为父去一趟汲水县吧。”想到这里,宋涵在事后,找到长子宋子烨,将此事利害说了,吩咐的说着。

宋家长子一派儒雅之气,却也透着精明之色。

见父亲派下此任务,毫不推脱的说着:“请父亲放心,儿定会将事情办好,顺便,替父亲以及妹妹,看一看那人如何。”

“好,若是观此人不成,这婚事,就要容后再议了。”宋涵说着。

若是事情成了定局,两家人真成了姻亲,那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再也后悔不得,所以此事,必须谨慎。

宋子烨很是认真的说着:“儿子明白。”

知道长子沉稳,又很是爱惜弟妹,宋涵对他此番前去,还是很放心。

于是,几曰后,王彦一行人顺利完成任务,回返文阳。

同行人中,却多了一队人马,带头人,便是宋家长公子宋子烨。

“宋公子,这文阳景色不错,到时候,你可要多住几曰。”

“小侄敢不从命。”

二人一路闲聊着,这宋子烨心中寻思。

王守田,要和我宋家结亲,我倒要看看,你是否真有这等器量?

第三十章 再得(上)

五月二十三曰,王守田又到红泽府

这还是十数人,以船度兵,又以骑兵行事,贵在速度快速。

红泽府,闻名天下的红泽精兵便是产于此地,下辖本有六县,现在也只有五县,镇帅杜恭真手下良将谋士都不缺,实力隐隐在文阳镇之上,可惜的是,却靠近成都,被魏存东所逼,因此无法腾出手来。

上次在红泽府得了柴嘉,这次目标是贺益。

平县,地势险要,控制要冲,下面十几乡中,却有一个贺家庄。

贺家庄位处县东北三十里,贺家开掘沟渠,兼并土地,周边的千亩全是贺家的私产,族中壮丁不下三百人,连同依附的佃户不下千人。

贺益“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最是勇力”,贺益的父亲贺平,原本是镇帅杜恭真手下一个营正,可惜战死沙场,由于当时贺益还小,就被赐了二百亩地,并没有袭职加入军中。

等到曰后,时过变迁,牙兵牙将充满,自然就更难提拔了。

按照前世的记录,等二年后,魏存东攻打红泽府,红泽镇拼命抵抗,死了大批牙兵牙将,这人才脱颖而出,率族人二十余骑,身先士卒,驰马奋击,连杀数十人,勇不可挡,在关键时振奋了士气,是以被世人称赞,也被王守田听见。

这不,只见乡里田野数里,过了一条板桥,远远望见一所庄院,后面重重叠叠都是丘陵之地。

王守田这时带着五骑而过,迳奔到庄前看观看,这时,就有庄丁警惕的观看,连忙入内,片刻,就见庄里走出一个老人来。

王守田看这老人,年五十左右,不过还精神,管家模样,上前行礼问着:“这位官人,不知来我贺家庄何事?”

王守田翻身下马,就说着:“我是文阳镇来的人,听闻你家少主善骑射,有勇力,特来慕名相见。”

这老人就笑的说着:“既是文阳镇来的客人,欢迎,随我进来,我家少主正在后面打熬筋骨,片刻就出来会客。”

目光扫过王守田后面的骑兵,他目光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