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承业观察平原,只见河滩尽处,是一片疏林,再远处,就是靠近着县城的农田,这时,是六月,金黄色的稻田一望无际,喜悦的农夫在里面忙碌着。

赶了一段路,李承业沉吟不语,遥望隔开三里的县城,沉声说着:“不想王守田有如此才能,这三万亩稻田一出,就有十万石稻米。”

跟随在后面,是三个男子,各有特色。

首先,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体型硕长,脸庞瘦削,眸子带着精芒,不怒而威。

跟着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英俊魁伟,菱角刚毅,一身青衣,神态从容。

再次,是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身着青衫。

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扫看着,微微变色,说着:“此县虽只有千户,但却一熟可收十数万石,现在就可养一都精兵了。”

这人是樊流海,年轻时家贫如洗,为了糊口,以贩卖草鞋为业,有一回,樊流海到郡城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老翁。

樊流海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樊公,您怎么好拜我呀!”

老翁给了樊流海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

稍长几年,樊流海家境转好,他熟读兵书,刻苦学习,渐渐,谨严庄重,深沉刚毅的气度就养成了。

“分田到户,尽收民心,其心不测,承业,有没有办法在这方面动手?”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说着。

他是李承业的叔父李元显。

“很难,现在大帅已经不在忌讳,几乎公开明示此人就是继承人,很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了。”李承业摇头说着。

自婚礼后,李承业这几个月,发生了变化,眼如点漆,举手投足意态自若,隐含着渊停岳峙的气度,教人心折。

听了这话,众人都是无语,臣子如此作,当然是大不韪,但是世子,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的世子,却是受大帅欢喜,这点无法攻击。

“主公,臣到有一计。”这时,这个少年开口说话了。

“哦,周先生你有什么话说?”虽然周竹年轻,李承业却温言问着,语气甚是温和恳切:“此处无外人,尽管说来。”

周竹咳嗽了一下,说着:“蒙主公信任,我当为主公谋之。”

“文阳镇四县一府,开明县由李公管理,素来仁厚,得人心,士人争先投效。”

“正定县是燕山都管辖,由于陆炎战死,因此大帅收回,任命了傅廷为知县,但是财政还是供应燕山都二卫,并无多少利益可言。”

“东岚县是沙成都张允信之地,兴山县长策都赫义掌之。”

“主公要出仕,不可在开明县,也不可在文阳府。”

“哦,何也?”李承业闻言往周竹瞧来,问着。

周竹淡然自若的接下去说着:“开明县已被李公掌控,若非是不能露迹,立可……”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没有继续下去,又说着:“主公在开明县,已经并无意义,而且父子同在一县,也过于显目。”

“文阳府是大帅的亲藩之地,万万不可交给外人掌控,主公去了也难以作为,其它县,都各有其主,所以这数地都不可。”

“这也不可,哪也不可,难道就不出仕?”李元显怒的说着。

“当然不是,主公已经在家修养数月,当出仕了。”周竹指着汲水县,说着:“我劝主公就出仕此地。”

樊流海倒抽一口凉气,说着:“周先生果然妙计,主公就仕汲水县,就是向大帅表示,支持世子登位,这是众臣中第一个表态者,大帅必大喜。”

“此时,汲水县初建,王守田哪能就经营的滴水不漏?再说现在虽然空缺不多,也有县尉和县丞二职,我想大帅必会任命主公为县丞。”

“县丞虽是正八品,还是县令副手,却百事都要避嫌,有什么用?”李元显这时却皱着眉问着:“还不如县尉,至少能掌厢兵。”

“厢兵并无大用,县尉也容易受人猜忌,县丞百事避嫌,这是好事,必不使人猜忌,可县丞又是县令之下第一人,县令若去,县丞就可继之。”

“此人,安能长久在汲水县?大帅收他为嗣子,必召去文阳镇,这时主公为县丞,就算不立刻晋升为县令,一个代理也逃不掉,岂不正好掌汲水县?”周竹笑的说着:“主公天资英焕,处处使人心折,这县里众官,稍加共事,必被折服,岂不以主公为首乎?”

“而且汲水县地处前沿,和川中都必战,就算王守田将现在亲兵全部抽走,也要重建兵马以防御,主公有李大人和樊大人为辅助,岂有不胜之理?到时候主公大可囊括军政,潜龙当起!”

这却是绝户计,釜底抽薪之举。

李承业哈哈一笑,负手欣然说着:“三位都是自家人,都是上天赐予我的大才,我心欣然啊!”

又断然说着:“这是目前唯一致胜之法,大帅体力疲累,希望臣子辅助世子,我们则利用此心,以表忠恳,此职必可取得,我回去就和父亲说来。”

大计已成,又见李承业刚毅果决,果有人主之风,三人心里都是大快,当下依河岸而行,再向前策马而去。

远处,汲水县已映入眼帘,李承业正勒马观赏汲水县,似乎此县已经是囊中之物。

“当!”这时,钟声敲响,震彻汲水县上空。

一时间,四人有点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面面相觑。

只见城门开处,一行行士兵而出,蓦然“大人”的呼喊声,在城门处响起来,潮水一样响彻。

李承业避而看之,却是百姓自动欢呼。

等了片刻,又见五百士兵列成五营,正从城门而出。

只见士兵依令向前而行,动作划一,脚步整齐,从侧面看,形成数十条笔直的长线,这等沉默踏步上前,透着一股肃然。

四人无不变色。

片刻之后,李承业摇头哑然失笑说着:“先前那个能吏之名,我还有些不以为然,现在看来我的确小看此人了,垦良田,得民心,严军法,训士卒,还真是了得,只怕能吏之名还不能概括,假以时曰,或可称名将名臣之流?”

“主公惊而不慌,过而改之,实在让我佩服,这也是天赐主公良机,得以修正我们的计划。”周竹笑的说着:“此人如此得民心,我们更要将此县取之,不然必有大患。”

“训士卒还不错,但是却无杀意,不是久战之兵。”樊流海也笑的说着:“主公给我一卫,我必可破之。”

李承业点头称善,说着:“我们再看看,多留意!”

此时,王守田观看自己一卫之兵,心中思潮起伏,经过二月艹练,新兵都基本挑选出来了,在此之时,他想起自己的过去,心中充满激烈的情绪。

前世,自己虽为大帅,真正掌握兵权寥寥。

乱世最重还是兵权,现在有这一卫五百人,他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毕竟,大帅亲兵,也只有二千人,而诸都只有一千五百人。

现在,就是分封诸将,巩固军权的时候了。

而这,王守田更愿意在城外开阔之地上进行,这使他壮怀激烈。

“何五郎,五郎这个名字,可不登大雅之台啊!”到了城外一处土台上,王守田先不说正题,笑的对何五郎说着。

“主公,这名字的确不雅,不如您给我取个?”何五郎上前一步,说着。

“你为将,以胜为吉利,不如就叫何胜,如何?”王守田不假思考,就说着。

“谢主公,以后我就是何胜了!”何五郎大喜,磕头谢恩。

等他退下,王守田就脸色一肃,说着:“何胜何在?”

“标下在!”何胜又上前,单膝跪倒,行军礼。

“你勇猛果敢,射杀陈翔,特晋你为陪戎校尉,掌一营之兵。”

“谢主公,必为主公效死!”何胜大声应着,磕头行礼,这一磕头,同样有云气凝聚,他有着红中带黄的本命气,只是片刻,就凝聚出云气。

使王守田大吃一惊的是,这云气和他的本命气结合,竟然隐隐有狼状。

“柴嘉何在?”

“标下在!”柴嘉同样上前,单膝跪倒,行军礼。

“你善于骑射,特晋你为陪戎校尉,掌一营之兵。”

“谢主公,必为主公效死!”柴嘉大声应着,磕头行礼,他几乎是王守田一手提拔,自然感恩,磕头有声。

这时同样有云气凝聚,他有着赤红的本命气,同样只是片刻,就凝聚出云气。

“张毅何在?”

“标下在!”张毅上前,单膝跪倒,行军礼。

“你精于练兵,跟我甚长,特晋你为陪戎校尉,掌一营之兵。”

“谢主公,必为主公效死!”张毅大声应着,磕头行礼,这时同样有云气凝聚,他有着赤红的本命气,同样只是片刻,就凝聚出云气。

三营之兵已经有主将了,王守田看向贺仲。

只见他顶上,有几丝白气,中心还有一根红中带黄的本命气,直直挺立着,心中一叹,此人命格,足和何胜分庭抗礼,甚至还在柴嘉和张毅之上,但是却太年轻,有许多缺点存在。

“贺仲何在?”王守田往他瞧去,淡淡的说着。

“标下在!”

“军中比试,你夺取冠军,甚善,我晋你为队正,不过,当了队正后,要以忠勤二字为心!”这是王守田看在他最近刻苦训练,精于武艺的份上,给的机会,若是再有什么,只有杀了。

贺仲上前跪倒,沉声说着:“必不辱命。”

“尚未有队正和营正的队营,以军中勇猛之士充之伍火,暂由老营管之,等候曰后提拔。”

“遵命!”五百人一起呐喊,跪下行礼。

就在这时,王守田目光远看,看见了李守业一行人,不由一惊。

第二十七章 抽薪之计(下)

在他的眼中,远处一人,整个金黄之气聚而不散,现幢幡状,丝丝吉气自幢幡垂下,笼罩全身。

王守田不由大惊,挥手让军队回营,自己却带着亲兵前去。

在王守田成为了宣武校尉后,亲兵按制可变成二火,就是二十人或者二十一人。

“主公?”看见王守田前来,樊流海警惕低语着。

“没有关系,会会此人。”李承业说着。

片刻,王守田到了人前,已经看的更清楚了,心中一凛。

中间一人卓立,年纪非常轻,和自己差不多大,周围三人垂手侍立在他身后稍侧处,河风吹来,衣袂飘扬,猎猎作响。

这中间一人,就近而看,幢幡吉气更加明显,内红外金,一根淡紫气的本命气冲出,这是王者之气。

而周围三人,各自卓立,顶上云气浓郁,本命之气一扫而过,都是不凡。

等看清楚了来人,心中“轰”了一声,一股不知道何来的怨愤,从身体里涌现出来,使他不由眸子闪过厉芒。

这时,这年轻人上前一步,拱手为礼:“学生李承业,见过王知县!”

语气甚恭。

王守田听了这话,心中竟然浮起李承业当上蜀王后龙行虎步之姿,猛地抬头,一阵恍惚,心中杀机猛的浮现出来。

但是只是一恍惚,王守田现在主魂毕竟强大,这就又收摄心神,沉声说着:“原来是李县令的公子……李公子,幸会,今曰一见,果是人杰啊!”

李承业微微一怔,大讶的说着:“原来王知县也听说过学生,真是荣幸之极。”

又指着周围田地,恭敬的说着:“学生听得家父说起,说大人开良田,安流民,训兵甲,是难得的能吏,心中还有些不愤,今过来一看,真是大开眼界。”

“良田数万亩,精兵五百众,这改换气象,一年时间都不到,真是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体——何止能吏二字,就算社稷名臣,也不过如此。”说着,李承业深深的行礼,语气恳切,表情诚挚。

若是王守田不知未来,不懂望气,也会相信。

王守田凝神细看,见他说话时,幢幡微微转动,一股股波纹就附在话语上,虽然谈不上言出既法,但是却格外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使人不由心悦诚服。

这波纹到了王守田的气中,使王守田的气甚至发生小小的波动,可见他的力量之大。

这种情况并不稀罕,大凡手握重权者,都有此本事,但是按照正常情况,必须当到了郡级以上的官,而且还是主官,才有这气象。

现在李承业的气运,红色透黄,显幢幡状,并且丝丝垂下,笼罩全身,这说明他根本不依靠官职和人望,单是一人气运,就可和集十万人的主官相比,这是何等可怖可畏?

主官一旦失去了官位,气运就会丢失过半,可所谓成也官位,失也官位,依官而成事,这就是政治和组织的根基。

而这种人,无论把他丢到哪里,都会脱颖而出,成为人群里的核心。

想起前世的传言,王守田若有所思,这气运,就是天命和地龙之气,特别是地脉之气,集于他的身上,因此布衣都可比喻府君之威严,若再给他集了众,那就真的如龙得水了……

一念于此,表情不露,笑的说着:“这只是父母官的本分,不值夸耀……李公子,这几位是?”

虽然三人都有些面熟,都认识,但是毕竟十数年了,确定一下也好。

李元显站起来说着:“大人,我是开明县兵曹司,见过大人!”

一是从七品,一是九品,在本县就要跪拜,在外县躬身行礼就可。

“原来是李大人。”王守田说着。

李元显是李存义的弟弟,在李承业当上蜀王后,拜宗正卿和右翊大将军,不过此人才能不高,屡次战败,后来蜀和胡人争战,他也是大败,损失数万军。

此人不足为惧,对李承业来说,李元显最大的好处就是坚决支持自己。

王守田只默然几秒,扫过他,就又看向余下二位,问着:“这二位是?”

“小人樊流海,只是公子的门客而已!”樊流海并不多说,一副谨慎小心的模样。

王守田却心中一震。

樊大将军,蜀中第一流的武将,兼有政治。

“杂草不除,良苗不秀,乱暴不禁,善政不行……请主公混一'***',以济苍生!”这句话,就是眼前看似谨慎卑微的人说着,真是谨严庄重,深沉刚毅。

只是前世,似乎没有记得现在就投奔李承业,历史,又起了新的变化。

按捺住心中惊惧,甚至难以控制的一丝丝嫉妒,只见此人顶上云气,一根金中带青的本命气挺立着。

不仅仅如此,按照正常情况,他并无官职,再怎么样有格局,也没有多少气运,可是此时,虽然不多,浓郁一团,就不比王守田现在差上多少。

这就是天运赐予。

“小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