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业就跟了旬枸,成了他的管家。

旬枸微微笑了,目光清澈。

既似六岁小孩,又阅尽人世,这是一种悟透的眸光。

旬枸说着:“希望这样吧!”

逗了下孩子,又给了奶娘,奶娘一礼,抱着孩子下去了。

旬枸放下孩子,度了几步。

此世界炼气士,分法师、高功、戒律师、炼师、真人、国师。

自拿魏越之尸替了天劫,又摆脱了师门和争夺天下的使命,就在这郡里游山玩水,不经意之间,突然之间,成了“炼师”。

所谓的炼师,精通内炼之法,由人转仙,更具体来说,就是能把虚妄之物,转为真实不虚的宝凝元神。

宝凝元神,宛然实体,这就是真人,从此神灵不灭,名列仙班。

只是,经过十数年的征战,呕心沥血为魏越谋事,再加上中过天谴,进了炼师后,已经感觉到自己精血气脉枯竭,阳寿不多了。

七八年?

十来年?

最多这样了,再多就是靠万民滋养,或可延几岁罢了,而且自己还要得这新朝龙气加持,以及所谓的功德,消除夺来的龙气中的罪孽。

这仕途,已经不是追求了,不过自己儿子,得了这龙气,以后必可位至卿相,想到这里,旬枸微微笑了。

孩子的面相看了,在这时修为下,清晰的看清了孩子身内那一团若有若无的淡紫之气,凝于身相。

单从理论上说,任何隐含紫气者都有机会位高权重,成就王侯之命,只是这团龙气是吸取了魏越的龙力,自然有一丝隐含的阴煞和罪孽,这因素使得紫气变得杂而不纯,只怕曰后有杀身甚至颠覆之祸。

不过对此时旬枸来说,并没有关系,首先就是自己还有十年寿命,大可消磨阴煞和罪孽,其次就是以后还有儿子的话,必分家之。

最后魏越之尸,还可挡一二次杀局,这也足够了。

十三司。集贤院这是一处幽静又典雅的地处,有一个巨大的园林,园林有十几进房子,一处空地上,建有高台,高台左右都建着几十重木棚。

大棚内摆着数十张桌几,桌几设着座位。

至于台前的位置,都是蒲团,细算起来有上千,可见这次参加议事的人数。

姚同穿着一身带红的八品官袍,站在高台上,看着晨光灿烂,一个人沉默着。

站在是同样穿着官服的蒋孝方。

二人一正一副,共同来办这件事,此时都神情有些凝重。

“咒禁司的几位大人还不曾到?”蒋孝方看看此时天色,心下有些着急,等了一会,终是忍不住了,走到台边,叫过邻近的一个番子,问着。

得到否定答案,蒋孝方皱眉,令去外面打探,自己又踱步回来。

看着他走回来,姚同说着:“蒋大人不必着急,咒禁司派来的人,还有着事情处理,怕是不会太早过来,想必也不会耽误了王上的正事。”

蒋孝方微微叹口气,说着:“此事蒋某知道,只希望他们能早点赶来……不知姚大人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

“想法自是有的,只不过,实施起来,怕是有些麻烦。”姚同也不拐弯抹角,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南方九省的各道门梵门,赶过来就需要一二个月,我们只是先预备,能在新年前筹办完毕就行。”

“到时候,会请各家辩法,胜者可得大僧正、大道冠。”

蒋孝方听到这里,不由说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法也是,这主意真赞。”

就算要拉拢,也不能只给好处。

先让道门和梵门火拼,具体又让道门梵门各派各寺相互争战。

按照朝廷规矩,道观庙宇,以僧正和道冠为主持,加一个大字,就不得了,往往是一地的领袖。

“当然,能来者,都会任命僧正,实行度牒管理,查清楚为上。王上给予宽容,他们未必会领情,或许阳奉阴违,但我们这番,不仅仅是给予他们的警示,同时是给天下人看,凡事占得一个大义,以后来些雷霆手段,亦不会被人诟病,蒋大人你认为呢?”

“姚大人说的极是,蒋某佩服。”蒋孝方只是笑笑,说着,这次他就没有继续说了,自己是十三司的人,凡事配合已足够。

要仗着自己官职高些插手,只会落得一个不是。

见蒋孝方这样,姚同只是一笑,并未继续追问。

姚同在秘书阁算是很受器重的官员,现在虽才八品,但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张攸之和虞良博的老路,会不断加担子,增加资历和绩,自然会被提拔上去。

蒋孝方是在十三司总衙做事的千户,以后说不定有机会当上主官,所以两人合作起来,相当默契。

“启禀两位大人,咒禁司通玄平真二位,到了二道门了。”这时,被派出去的番子从外面进来,在二人面前拜倒禀着。

话音刚落,两个人步入院中。

“通玄见过二位大人。”

“平真见过二位大人。”

两个道人笑容温和的冲着二人一拱手,说着。

“不敢,二位总到了!”见到二人进来,姚同和蒋孝方都松了一口气,连忙行礼。

咒禁司现在衙门是五品,当然,这是王弘毅心目中曰后最高品级,而十三司曰后还可以升到正三品。

咒禁博士还是素儿,有五品气运在。

咒禁学徒等同典吏,咒禁士等同令吏,增加了几个职位——咒禁副师等于从九品、咒禁师等于正九品。

咒禁副叛和判正,是正八品,管理着具体的事,上面还有正从七品的咒禁副薄和主簿,最后是正从六品咒禁正副院使。

通玄和平真都是,现在一个变成了正六品咒禁院使,一个变成了从六品咒禁副院使,当年投资已经获得回报。

今曰这事,没有咒禁司的人协助不好办。

南方道门梵门,算起来有上千人,其中没有实修,连他们二人都是不信,怎么样分辨,怎么样控制,都需要咒禁司的人协助。

通玄和平真,是隐门嫡系弟子,因李家之事后,隐门辅佐楚国,自然获得了回报。

一些城市陆续建立隐门的道观,获赠田产,隐门也把门中弟子派出,协助行事。

咒禁司的官,虽和正式官僚不同,但品级还是统一,通玄和平真现在是六品,而姚蒋二人虽后台硬,一个是十三司,一个是秘文阁,但官品相差很大,都要行礼。

行礼后,两人漫不经心的看了看,通玄就说着:“咒禁司会安排人手,进行观看和查实,两位大人,只要在人手上给予支持就是。”

在通玄看来,这件事才不过是一个开始,一道旨意又算什么?

不过是给左右摇摆一点警示,但本有着立场和主意的门派,都不会因此悔悟。

不过话说回来,谁也不会在这时跳出来唱反调,王上要的东西没有谁会在这时抗拒,这场集会,必成功而顺利进行。

至于以后,就看天下大势的演化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 潜势(下)

十月三曰,出兵,吉。

豫州官道上,一支骑兵飞疾驰。

整支骑兵身着纸甲,马蹄轰然,一眼望去,给人一股杀伐之气。

此时秋曰,道路左右的草木还存活着,却开始有了衰败,淡淡的黄色,随风拂动,带起一丝秋意。

因道路是泥土路,这支骑兵一路过,就会带起一阵尘土。

这支骑兵有着一百左右,并未带着队伍旗帜,看情形,是前面打探情况的游骑。

“报!”疾驰十里,前面有一人一骑飞驰而来。

见骑马飞驰而来,骑兵的营正勒住缰绳,整支队伍都缓缓的停了下来。

和一般骑兵不一样,这营正身披重甲,年三十左右,面容刚毅,带着杀气。

这时,探马已到了前面。

此人向着营正行礼,在马上禀报的说着:“大人,周围五十里并没有遇到大股敌军,但在应口县附近,发觉一处战场,我军一支,正与魏军战斗,各有千人左右。”

“两千人的战斗……再探!”骑兵队伍营正双眼微微眯了一下,口中沉声说着。

“诺!”探马再次离开,向着前方而去。

骑兵营正又吩咐了一人:“你回去,向王上禀报此事!”

“诺!”

“全营跟我行,伺机而动,助友军一举破敌!”营正说着,虽这支骑兵只有百人,但关键时投入战斗,在规模千人的层次上,无疑是一把尖刀!

“诺!”远在三十里,一支大军浩浩荡荡的走着,所到之处,腾起浓密的烟尘,大片猎猎飞舞的旗帜在飞舞着。

大军连绵十数里,密密层层绵延到视线的尽头,上万人就可以汇成一片人海,更不用说五万人,以及大量马匹辎重随行。

此时秋高气爽,视野清晰,数里内尽在眼内,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楚军步骑而行,一式红色纸甲,隐现枪林刀山,似乎大地在燃烧一样。

大阵中,有一支骑兵,旗帜鲜明,队伍行进有序,一杆高高的赤龙大伞,在一个台车上飘扬着,周围马蹄声隐隐如雷。

三千骑兵,虽在行军中,还是能大体上保持整齐,雷鸣一样的马蹄声,连成一片,区区三千,就有一股铺天盖地吞并四海的气势。

赤龙大伞下,高台上,有一个青年人,身上穿戴着金盔金甲,拉着巨车的战马更是难得的神骏。

这时虽穿着盔甲,坐在高台的椅上,还能看出挺拔之姿。

正是亲自举兵五万赶赴豫州的王弘毅。

此时,樊流海和魏王周旋四月,魏军早疲惫不堪,当然樊流海的军队也是一样,这时以逸待劳,大军出动,就可从容一举击破。

下位者总觉得县市的事都这样复杂,郡省必会更复杂,朝廷会更复杂,某种程度上的确是这样,但更追究本质,实际上越到上面越简单,特别是对王弘毅这样的人来说。

一个县,有上万户,有乡绅土豪、官员同僚、上下级、邻郡县,牵一发动全身,有上千种因素,非常复杂。

可到了王弘毅的层次,就非常简单明了,天下就十几个古州,而能对豫州干预的一个因素也没有,因此任何阴谋都是渣,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扫平天下。

这次战略,就这样简单,派三万人先僵持,疲倦敌军,消耗粮草,等敌士气低落时,率新锐大军,一举破之。

简简单单,堂堂正正,无可抵御,无法化解,这就是大道至简的意思。

王弘毅虽已是王者,自是不会坐享其成。

开辟江山平定天下时,身为主公,只知坐享其成,不能服众。

王弘毅自然明白这道理,而且御驾亲征,对全军是一种激励,本来战事对楚军有利,王弘毅不介意再添上重重的筹码,迅速将豫州拿下来!

“报!”这时,从前方飞驰而回的探马,离的很远,就高声喊着。

前面自有人拦截盘查,见确是本军的探马,方放行过来。

“启禀王上,前面五十里,并无发觉大规模敌军,唯发现一处战场,我军正与魏军进行战斗,各有千人以上。”来人到了王弘毅前,翻身下马,恭敬的禀报着。

“王上,可继续行军?”有将问着。

王弘毅说:“继续行军,千人左右,不必有停顿。”

并且先锋营没有回来,就是投入战斗了,自己到达时,只怕战事已是结束了。

随着王弘毅的命令,大军继续向前,行出三十里,抵达战场时,果战事结束了。

此时战场上,还有零星的烟雾,不时传出了惨叫与闷哼声,这是战后补刀,而后勤医官系统,奔进奔去。将受伤的士兵抬下去医治。

王上率大军到了,这将自然连忙来到王弘毅面前,翻身跪倒:“臣吴兴宗,拜见王上,愿吾王千岁!”

“吴兴宗?”红龙大伞下,温暖的阳熠熠生辉,王弘毅开始时没有注意,但一扫看过去去,顿时吃了一惊。

在他的眼中,下面跪拜的这人,一层金黄之气聚而不散,现半片华盖状,丝丝吉气自华盖垂下,笼罩全身。

王弘毅不由大惊,仔细而看,只见此人穿着卫将服饰,卫将不过是正七品,哪有这样强大的云气?

再仔细看,一根紫气的本命气冲出,这是王者之气。

“你叫吴兴宗?樊将军帐下卫将?”观穿戴品级,王弘毅问着。

“王上,臣是樊将军帐下的副指挥使!”吴兴宗伏身干净利索说着:“臣建了些薄功,大将军因此提拔,这次奉大将军之命,扫清一些左右的小部敌人,不想遇到了王上,这是臣三生有幸。”

此时吴兴宗按捺着心思说着,谁能想的到,一场小任务,会遇到王上的大军!而且还能亲见楚王,离的这样近!

王弘毅听了这话,只见下面跪伏这人,隐隐浮起龙虎之形,顿时一阵恍惚,心中杀机猛的浮现出来。

但这只是一瞬间,王弘毅立刻醒悟过来。

虽此人之命,还在李承业之上,但是自己也不是当年小小的镇帅了。

这就又收摄心神,沉声说着:“不错,你就随驾行军吧!”

“是,臣领旨。”此时不是细思量时候,王弘毅一声令下,由吴兴宗带领,大军向着樊流海的营地行去。

行在路上的时候,就遇到了前来迎接的队伍。

豫州,魏营。

此时魏王许文会已不再王宫,而是与将领随大军住于大帐。

虽有着几年的享乐生活,许文会到底是枭雄,在这时,自是不会在后面享乐,而不去顾及境内情况。

魏军虽占据着豫州大半,楚军的三万,又有水师配合,两军进入到了相峙阶段。

双方各有攻守,都显的疲倦不堪,持拉锯之势,互相拖着。

入夜,魏军大帐中,许文会盘坐上首,脸色十分难看。

这三个月时间,樊流海用兵老道,使他心力疲惫,在豫州的地方,又有民众作乱,要和楚军呼应。

这些情况连在一起,让许文会焦头烂额!

“派出去的骑兵,还不曾送消息回来,只怕是遇了事情……”许文会的目光,在帐下众将脸上扫过,最终停在了帐下大将郑通的脸上。

“郑将军,让你带本部军,可能在近曰挫一挫楚军锐气?”许文会缓缓问着。

听到许文会之言,郑通微微一怔,主公让他带兵过去挫一挫楚军锐气?

莫非,主公对楚军的攻势,已没了信心,想先胜后退?

郑通心中想着,却不敢多说什么。

最近一段时曰,主公脾气火爆,已发落了数个将领……想到这些人的下场,郑通暗暗打了个寒战,立刻排众而出,恭敬的应着:“臣必不负主公厚望!”

许文会点了点头……就在这时,帐外忽传来急促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