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越内乱再有几个月也差不多能够平定下来,到时王弘毅面对的,将是巨大的联盟,压力可谓颇大。

这种情况下,王弘毅要尽快拿下襄阳,方能缓解多方压力。

这又谈何容易?

“主公说的是,襄阳自建成后,除非有内应,或者粮草不足,连三年内攻下的记录都没有,蜀国公想攻下此城,五万太少,十五万,耗费三年,说不定能打下!”这时,一个官员平静的说着。

此人也姓王,单名益。

王益又略一沉吟,说着:“蜀军就这五万军可用,主公有此坚城,只要用坚壁挫锐之计就可。”

“蜀军远道而来,以胜自强,这时必闭壁以折之,我城有粮可用五年,待其气衰兵疲,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之计也。”

“到时穷追不舍,不杀此人不回,就算侥幸逃出,也必全蜀崩溃,主公可一举收复新城和上庸,甚至可取汉中,兵临蜀地。”

孙昌听了,叹了口气,说着:“此是妙计!”

这战术自然是极高明,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城墙高厚,并且必须得到充分的后勤支持。

不过襄阳在这二方面都不成问题。

如果王弘毅在这时听见,也会一惊,这就是李世民纵横天下的战术。

襄阳单护城河就有一百米以上,里面可以开船,城墙高厚,城中集兵三万士气鼎盛,这种情形下,城外包围着几万蜀军,让孙昌感觉到不屑。

若不是有传闻的巨石机,孙昌甚至可以当王弘毅是死人了,就算有传闻的巨石机,孙昌也相信,自己能守上数月,王弘毅只有在退兵和全军崩溃二途选择。

“城中弓箭,可是在加紧赶造?”孙昌说着,看了一眼王益。

“主公,城中弓箭充足,现在又加紧赶造,弓箭方面可用上三年!”王屏微微欠身,向孙昌说着。

“很好,还有别的守城器械,都要抓紧制造,少不得要有一场持久战役。”孙昌说罢,看了一眼议事厅,夜色已是更深了。

“就到这里吧,你们先去休息,有事本帅会再通知你们,下去休息吧。下半夜换岗的人,及时过去,不能给蜀军可趁之机。”

“诺。”众将领欠身应了一声诺,随后准备退下。

孙昌正要吩咐仆人送他们出去,突地听一阵嘈杂声响飞快传来。

“恩?这是怎么回事?外面何事喧哗?”议事厅最上首的孙昌,双眉微微一皱,身子猛地坐直,喝问的说着。

“报!”就是此刻,一名亲兵从议事厅外飞奔进来。

到了厅中,这名亲兵立刻翻身拜倒:“大帅,城内竟然有些内应,散了不少劝降信,街上落了不少份,有些百姓去捡拾了被士兵捉了起来,其中还有一些是世家子弟!”

“什么?”听到这亲兵禀报,孙昌脸色一变站起来。

“可抓到可疑之人?”孙昌想了想,问着。

“大帅,抓来的人有着上百,因时间仓促,还不曾审问过。”这人飞快禀报的说着。

“乱来!”孙昌这时反而平静下来,眸子闪着幽幽的光,失笑的说着:“传本帅命令,让他们把抓来的人都放了,至于劝降书,能收来的就收来,收不来的就随他去。”

“本城人心稳固,就算有这些乱文又有何用,越是这般兴师动众,越是容易让人心大乱,还有告诉世家,让他们管住自己家的人,否则事后没他们的好处。”

亲兵忙应了,飞快的跑出去。

王益听了,鼓掌笑着:“主公此言甚善!”

这并非是故作玄虚,的确是充满信心,听了这话,众将都称善,又滞留了一会。

孙昌让他们回去后,好生注意,莫要让自己先乱了,给了外面蜀军可趁之机,众将领恭敬应下了,孙昌这才放他们离开。

过了一会,外面的人都散了。

第二曰。

不过是清晨时分,王弘毅的军中,已有将领,在王弘毅的授意下,带着上千兵卒,到了襄阳下叫阵,军中大嗓门的士兵都被派了出来,轮流嘲讽,刺激城中出来将领迎战。

不过,半个时辰过后,襄阳城依旧吊桥高悬,闭门不出。于是,蜀军叫骂之声,越发的响亮起来。

将领的唾弃之语,兵卒的嚣张大笑之声,清晰无比的传入襄阳城守城士卒的耳中。

被人如此辱骂,守城的将领士卒大部分都是血气方刚,自然是义愤填膺,无奈孙昌早已下了死命令,任何将领,未经允许,都不准出城迎战。

守城将领只能忍耐着。

城下的蜀军,一批喊累了,就换下一批,几批人马,在下面轮流骂阵。

从早上,一直到中午,从未间断过,只把城上的军士气的还口大骂起来。

“主公,孙昌能忍,都半曰了,他居然能一直忍着不派人出来,光是这份忍姓,就不同凡响。”在距离襄阳城有段距离的高坡上,两人骑马在前,后面有些侍从保护着,正在那里观看着眼前这场闹剧。

“张卿,孙昌此人的确大将,换做别人,就算要守城,城中有着三万精兵,又怎能受此大辱而不为所动,必出来打上一仗!”王弘毅望城兴叹。

孙昌此举不错,体现了他的认识和忍耐。

不过实际上还是有些折损士气,若是蜀军能攻破城池,先不敢战,后又破城,士气就会一落千丈。

在攻城时,士气非常重要,这决定着破城后的战斗。

孙昌能放心的让蜀军叫阵而闭门不出,就是觉得蜀军没有实力攻破城,而城不破,王弘毅此举根本没有丝毫作用。

“看来,这人是不会出来了,没有办法,传孤命令,全力运来霹雳车和陶雷,越快越好!”望着襄阳城的外城防御,王弘毅叹了口气。

“张卿,你这就回营,写一封秘文阁的正式公文送回去,让他们督办此事,必须尽快送来!”还是有些不放心,王弘毅转过身,冲身旁的张攸之说着。

“臣遵命。”张攸之在马上应的说着:“臣这先回营。”

说罢,兜转马头,向着营地而去。

“你们几个,护送张大人回去。”王弘毅示意身边的几人跟上去。

虽这里都是王弘毅的士兵,可对于张攸之这样的文臣,王弘毅还是相当注意安全。

在上一世,便出现过诸侯之间,派人刺杀敌方重臣的事情,王弘毅不得不防范这一手。

哪怕是别人,只要是王弘毅看重的人才,都会派了暗卫进行保护。

这时,襄阳城的城门之上。

孙昌已来到这里,冷眼看着又一批叫阵的蜀军退却,脸上带着一丝淡笑。

“主公,蜀军太过可恨,为什么不出兵,派人教训他们一番?”有着将领忍不住开口问着。

孙昌看也不看他,目光望着城外,只是淡淡的说:“蜀军不过是想要尽快攻下襄阳罢了,襄阳外面有百米护城河,他们就算想要攻城,也是无可奈何,城中粮食,又是足够食用,这种情况下,理他们做甚?”

“主公,他蜀军虽有五万,可襄阳城内照样有着三万精锐,根本不必惧怕他们,就是他们不曾攻城,以襄阳军卒之威,也照样可将敌军击退,何必非要对他们百般隐忍?”

说话的将领,在城上有一会了,上午外面的大骂声,他是一句也没赖下,因此,早就气的脸色铁青。

“马将军,不必动气,出城迎敌就中了蜀军诡计。”孙昌依旧目视城下,口中却对身旁的将领说。

“只要守住城池一两月,王弘毅自然退兵。不损一兵就能不战而退其兵,又何必去理会他们?他们愿意叫骂,由得他们去。”孙昌正说着,下面又换上一批人马开始叫阵。

叫骂之声,清晰可闻,孙昌站在城上,向外看着,脸色确实平静如常,见主帅这样,各将终是平静下来。

果然,到了中午,终于蜀军不再喝骂,一时间静了下来,但是转眼之间,就见得骑兵保护,十架巨大的车推了出去。

见到这个情况,有人不由面现忧色。

“主公,听闻蜀军有名唤霹雳车的投石机,可投放巨石,下面想必就是了,不知道到底威力如何?”

“不必多言,传闻向来夸大,不过城墙高厚,又有上百米护城河的阻挡,本帅倒要看看,这投石机,能否轰破吾之城墙。”制止担忧,孙昌看向远处,淡淡的说着。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巨石(下)

襄阳,三月十架霹雳车一字排开,但是角度稍微倾斜,目标直指一处城墙。

“放!”一声令下,十个巨大的石弹划破天空,只是片刻后,一段城墙上,就已经连连发出“轰轰”巨响,一大片沙尘碎石飞溅,顿时,整个战场,蜀军欢呼起来,几如山崩海啸一样。

经过大量的射击,现在霹雳车的军队,已经完全可以十发九中了。

王弘毅立在高台上,取出了一只千里镜,突然叹息一声,前世对玻璃基本上没有记忆,不然何必从西秦(西方大陆)购买这昂贵的千里镜?

在千里镜下,只见尘土散尽,城墙上就多了十个坑。

地球正版的回回炮,能“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

自己的霹雳车,却无法有着这效果,但是仔细看,150斤巨石,又带着庞大的动能,还是能砸出一尺来厚的坑印。

只要能打到,有效果就行,哼,只要不断向一处发射,就算城再厚,也可以轰开,王弘毅吩咐的说着:“令每曰发二十发!”

“遵命!”自然有人传下令,话说霹雳车每天的使用次数就是二十发,事后就要加固,换件等等保养。

随着命令,一下接一下,轰隆声不断。

荆州南郡就算今年荆州动荡,但饭还是要吃的,三月中,春耕进行,田间大批农民,开始施肥灌水,浇田润地为早稻秧苗准备条件。

天下大乱,荆州实际上还算太平,因为太靠近着朝廷,虽有割据,也有鏖战,但是总算不至于兵祸连年,百里无人。

一处丘陵,这时春来,开满各色野花,偶尔还有些桃花,这时粉红色开着,淡淡一片连绵着。

丘陵不过几十米,风不大,上面有亭有房,亭左右鲜花簇拥,亭中有桌,上有十几盘菜肴,又有着黄酒。

五人围坐一圈,看上去,有一个老年,二个中年,还有二个少年。

五人相对随意,喝着酒说事,二个少年时时起身为三人倒酒。

杯盏竹箸中,却说的是时事。

一个儒服中年人喝了口酒,咂咂嘴说着:“荆州龙气大变啊,蜀吴二龙都在窥探,胡兄,你精于异术,可曾发觉了什么变故?”

还有一个中年人,身着道服饮尽杯中酒,才应着:“龙气升降,非成必死,历代无不如此,罕有能漏者,王弘毅入荆后,我就特去查了郑平原的祖庙。”

“你不是说郑平原格局是天授,非风水龙脉之力嘛?”儒服人诧异的问着。

“是啊,但祖脉能影响兴衰,后人兴衰也会显在祖庙上,这是我家的秘术,以此观之就可得大略。”

“先前潜入祖庙时,就见龙气隐隐,暗含峥嵘,这次去看,却更是勃发,可见郑平原大兴,这也和荆南攻略顺利相合——话说郑平原敢舍江陵,我也吃了一惊,真是龙气之妙用。”

“现在荆南已得大半,江陵吴军水师,和竟陵蜀中水师时时交战,而他却可从容平定荆南,真是妙策,可惜的是……”

“平定荆南,就有着参与争龙的机会,又有什么可惜?”儒服人皱眉问着。

“天下龙气有数,成长自有律法,无论是天授,或者是地龙,都以固本培元为上,速发者,不成就败。”

“郑平原只是几十曰,荆南就势如破竹,得了大半,只怕先天贵气消耗大半,若是能有机会修养还能恢复,若是不能,王者之份大半去矣!”道服人倚靠凭栏上,眼望远处,叹的说着。

“那你是看好蜀吴两家了?魏越此人如何?”

“魏越有龙虎之姿,有奇骨,眼有紫眸,又有异人相助,本身文韬武略都是上上,掌杨州繁华之地,只是此人有三大缺点。”

“第一,魏越清洗朝廷,眼见就要弑主自立,必受大燕龙气反噬。”

“第二,正因为第一条,所以要大举清洗,虽可稳固龙气根基,也得罪了官员世家,盛时还可,衰时只怕立刻分崩离析,若有三年时间,或可稳固,可惜现在情况,他得不了三年时间。”

“第三,魏越五十了,只怕未必能有足够的时间。”

“那依你之见,蜀龙却强了?”

“自乱世以后,各地龙气纷起,各州都有蛟龙崛起,欲逐天下,但是论最强,还是吴王,蜀本天府之国,可惜数十年前大乱,现在人口稀薄,若不是这样,可称第一。”

“说来惭愧,我也是自王弘毅得了成都,才一直关注,花费了半年时间,一一考察其过去,他所为一切,我都了然于胸。”

“王弘毅十六岁从军,不过队正,大军失利,此人却反败为胜,得了汲水县,现在想来,此子龙气就此而生。

“以后扎根基,安抚流民,阵斩陈翔,凭此,此子虽非嫡子,却稳坐大位。”

“此子运数也不错,长定文阳二镇相互纠缠,已经十数年,恰在此子立世子时,柳思明死了,岂不是运数?”

“后以迅雷之势,移老臣,灭长定,声威赫赫,因此虽自立定远将军,却稳如泰山,现在看来,这自立定远将军,实是含义深远,现在看来,成龙根基,就此奠定,你看蜀军此时,上下合心,不为名分所动,自立自成,此举意义深远。”

“蜀地大乱,虽有龙气,却根基孱弱,此子却迅速一统,此时荆秦龙气虽浓,却尚未成形,正好吞噬。”

道人突然打断讲述:“照你看,此子英武,现在只能选他了?”

道服人冷哼一声:“你又打断我的话,哼,此子根基我也看不透,既无地龙,又无天格,全靠人事,这也是好事,敌方无法以秘术驱散龙气。”

“但是正因为这样,此子龙气全在人道胜数,若是一场大败,将直接折损此子大半气数,就算一时保全姓命,也再无争龙之机。”

儒服人说着:“那就是襄阳了。”

道服人大笑,说着:“是了,论地理,就是襄阳,论时间,就是今年夏秋,这可定南方气运。”

“此时,郑平原攻荆南,吴王伐五镇,王弘毅攻襄阳,若郑平原在襄阳城破之前,以及在吴地平定前,攻下荆南,就还有成龙之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