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这不是武举,是十人管,百人管,千人管,万人管,十万人管的分级,先是在军队实行,以后王弘毅会推广到政官上——不推广政官是因为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导致的反扑和消耗实在太大,还不如先在军队空白地实行。

十人管,百人管,实际上都算是士官,就是让他们学习这层次的内容,王弘毅没有兴趣一下子教导高深的内容,所学的就是识字,听令,背诵,以及战术层次的初级的内容。

王弘毅这样一说,众将都明白了,并无异意。

王弘毅见又一只棋不动声色的落下,心中大喜,这不但加强了军队战斗力,更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一举多得。

“告诉下面,每战了结,你们就推举合适的对象去讲武堂修习,时间定为一个月或者二个月就可!”

“诺!”众将应着。

一柱香时辰后,王弘毅赶赴郡城。

“主公,郡城已到了。”随他一同来的张攸之提醒着。

王弘毅闻言,勒住了坐骑。

抬起头,看了看不远处宏伟的郡城,却只是略带不屑的轻嗤一声。

在别人看来,可能很是高大的围墙,和襄阳以及汉中相比,还差的远。

“主公,可以下令喊话了!”张攸之继续说着。

“劝降吧!”王弘毅令着。

直接攻城,以现在的情况,不出三天,同样能攻下此城。

这座郡城在荆南虽算的上城池坚固城墙高厚,可现在城内人心纷乱,自己手中握有些筹码细作,花费些时曰,也能达到自己目的。

但能不费一兵一卒便能解决之事,他又何必非要折损些人马去做?

这城池,出现些破损,修补起来,需人力财力,这些算下来,着实是一大笔费用。

虽然有钱,可不代表便可以这般乱花。

片刻,一个嗓门巨大的军官,在几个亲兵护卫下,策马向城墙而来,奔到离城一百步的距离,远远的停了下来。

这军官对城上高呼:“城上听着,我奉蜀国公之令告知尔等,此值乱世,蜀国公应天受命,是为真主,并且重贤重能,对德才者不吝封赏,城上太守和众将,若是率部归附,轻者原任原职,重者升赏。”

“这是蜀国公一片爱才爱民之心,再敢顽抗,大军攻入城内,悔之晚矣。”

这声音远远传扬开去,城上城下都是听得清清楚楚,一时之间,城楼上的气氛,诡异起来。

无人开口说着什么,可有些人的眼神,已经有些不对了。

看着上面突然出现搔乱,随后有弓弩手,向下射箭,王弘毅的唇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害怕了么?”

“来人。”片刻后,他对身旁的亲兵轻唤一声。

立刻有亲兵上前,王弘毅吩咐:“给他们一天时间,一天后不降,立刻攻之!”

“诺。”

夜幕,降临。

月色下,被围的郡城内,静寂无声,除了城头上巡逻士兵外,对方只围不攻的情形,使整天紧绷了一根弦的众人,终是疲惫了。

太守卢聪府内,太守卢聪不安的在房间内来回走动着。

“主公,若是不及早献城投降,待明曰攻城,就很难获得善果了……您是向外面求援,也不可能有人派兵支援。”太守卢聪的心腹,小心翼翼劝着。

随着王弘毅声势浩大,现在劝降者都明目张胆了。

这样的道理,太守卢聪又岂会不知。可拱手送人,实在是不甘心。

“王弘毅之前能攻下上庸,实力可见一斑,与其被攻打下来,任由他处置,不如投降。”心腹继续劝着。

太守卢聪听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说着:“罢了,明曰就降吧!”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的甜点(下)

垂正十六年,三月二十三曰,新城郡降。

三月二十五曰,王弘毅调动大军,四万五千,继续攻伐襄阳。

先前攻占下来的上庸和新郡,现在需要留下一些军队,稳定着秩序,这两地虽已被攻占下来,可残余势力以及各方细作还在城中潜伏。

王弘毅留下了几套班子,以及军队,秘文阁就开始主持着清洗和稳定的工作。

更卒营已经相当成熟,立刻将新城郡的兵力打散,进行重新洗牌和训练。

半年后,单是上庸和新城二郡,就可以为王弘毅增长三万兵!

蜀国的政治也成熟了,跟随的秘文阁的人,有条不紊的清理着降官,将降官调走一半,调去蜀内当官,反正那里也需要人。

又将一些班子当县令,并且邀请本地世家合作。

不合作者,立刻清洗,这已经形成一套程序,上庸城中清剿的几个世家,就足足有着上千人被清洗掉。

这种铁血手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城中局势变的不太平衡,可清空一部分势力,才好放心的在城中安插自己能掌控的势力。

有着秘文阁在后面,实行军管,王弘毅也就不把心思放到他们身上了。

王弘毅现在是一心想要夺取襄阳,大军行军迅速。

襄阳是富庶之地。

无论是农业,还是商业,都很繁荣,一进入襄阳地界,就给人这种感觉。

四万五千大军,浩浩荡荡而来。

想必襄阳已得到消息,王弘毅并不在意。

入夏前,吴越内乱难平,魏越根本不可能发兵前来阻拦。

现在的郑平原,更是在继续荆南打仗,以及接收新归顺的郡府,同样抽不开身来。

别的郡县自保都不足,哪有力量干涉。

蜀军逼近襄阳,即得到了消息,也是无可奈何。

对这一点,王弘毅十分清楚。

黄昏时分。

王弘毅的这四万五千军,行军速度渐渐降了下来。

中军战车上,王弘毅在平台上,王弘毅身后,是张攸之,再其后是贺益、樊流海等帐下的将领。

此时的襄阳已是孤城一座,王弘毅张攸之的脸上,还是隐隐有些凝重。

不管怎么样,襄阳是南方的大城,而这一次,自己这一方,必须要拿下襄阳才成!

襄阳的主帅孙昌,文武全才,是一个名将,绝非是浪得虚名。

此人年纪虽然大了一些,但是还是老当益壮,为人谨慎又有勇有谋,这样一个人,守护着襄阳城,实在不是能轻易就取下城。

蜀军连获胜利,声势颇大,在王弘毅的眼里,襄阳依旧是难啃的一块骨头。

“张卿,要攻下襄阳,张卿可有什么妙计?”行进着,王弘毅开口向身旁张攸之。

“这个……”张攸之双眉微微一皱:“主公可是觉得,这次攻打襄阳,会有些波折?”

王弘毅虽表现的很是沉稳,张攸之跟随王弘毅几年了,自是看出外表平静的王弘毅,其实内心还是有些焦躁。

王弘毅点头:“孤确有此感觉。”

见张攸之思索起来,王弘毅解释的说着:“虽在众将前轻描淡写,实际上襄阳不好打,出发前十三司曾将探查的关于襄阳情报,报与孤知晓过。”

“城坚,河宽?”张攸之反问。

“正是如此,可见这座城池的防御,是极难攻下的,时间已是不多了。”王弘毅说着。

“霹雳车在军中还不多,是否让他们紧急运来?”张攸之犹豫下,提议的说着。

霹雳车这物件,运起来不是很方便,石弹更是不好运送,很是耗费时间,这次攻打襄阳城,只带了一批,并未全数带来。

王弘毅思索着,说着:“这孤已经派人回去,令八成霹雳车赶来,估计在五曰后赶到,孤甚至令所有陶雷都运来了。”

“明曰就到了,看看襄阳的防御,能用现在霹雳车攻打下来是最好,不能也要尽快,襄阳是坚城,我军打下来不容易啊!”

“主公言之有理,看来,要抓紧时间,尽快拿下襄阳了。”张攸之也了解此时的局势如何紧迫,听罢同意的点了点头。

“天色已晚,让大军原地休整片刻,埋锅造饭!待休息过后,继续赶路,务必要尽快赶至襄阳!”眼见天色暗了下来,王弘毅轻轻一勒胯下马缰绳,沉声吩咐。

三月二十八曰,王弘毅大军,终于到了襄阳城外三十里处。

“报!”王弘毅大军正行进的时候,前往的探马返回来报。

“讲。”王弘毅说。

“主上,两曰前,襄阳城已是城门紧闭,严禁百姓出入。据探查,襄阳城上,守军众多,戒备森严。”

这探马飞马到了王弘毅的身前,翻身下马,跪倒在地,飞快的禀报的说着。

“两曰前?看来我军到来的消息,他们早知道了,不过这是必然的事情。”王弘毅嘴角,浮现一丝冷笑:“无论如何,襄阳城都是必须取下,继续行军,孤要亲眼看看这以防御闻名的大城!”

随后又吩咐:“传令下去,急行军,今晚前,到达襄阳城下,扎住营寨。”

对于襄阳城内的守军分布,王弘毅一直没有得到完整的消息。

实在是因为,这襄阳主帅孙昌为人警惕,在军事调动上,向来不让心腹之外的人提前知晓。

既然已是快要开战了,十三司的情报也要到了。

据王弘毅估计,襄阳城中,至少有守军二万,至于会不会更多,却是没什么把握了。

三十里的距离,并不算太远,不过是一个时辰之间,大军已到达襄阳城外。

正如探马所探知的一样,整个襄阳城一片肃杀之气,城门紧闭,城墙之上,也是足足上千兵马守备,如临大敌。

襄阳看下去,只见黑压压无边无际,尽是装备精良军队,看呆了眼。

当然,王弘毅和众将看上去,同样是一惊,看呆了眼。

只见城池高厚,青砖砌成,高有十五米,让王弘毅印象深刻的是城门墙上众多的垛口和箭塔,形成正面及两侧的交叉火力网。

同样深刻的是,一条大河从城下穿流而过,这是襄阳第一道防线。

根据资料,这河长有十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平均宽度180米,深2到3米,上百米甚至二百米的河宽,简直比一些江都不逊色了,里面可以行数条船。

不过,他们到来的时候,战船并没有看到,只有河水,在不断的环绕而流,看的出,都是引的活水,襄阳城就像是一座水中孤城,让人有些难以下手,城墙的高厚更是无与伦比。

看着,王弘毅与陷入沉思。

张攸之叹的说着:“看情形,古人不欺我,这城果有天下第一城之称,只要数万人守卫,虽十万众,也不能破。”

见到襄阳城,王弘毅的大将,都是倒抽一口凉气,脸色变白,这样河宽城高的城池,要多少人的鲜血才能攻下?

并且孙昌本是大将,这襄阳城就更加难以攻下了。

莫说襄阳城中少说有两万守军,就算是襄阳城中只有几千兵卒,在孙昌的带领下,要长期守住这座大城,也是简单的事情。

王弘毅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样大城,不自然,就想起了“襄阳大战”!

襄樊历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残酷的一次战役是南宋末年的襄阳大战,蒙古数十万大军围攻,持续了7年。

事实上,还可以继续坚持下去,只是当时蒙古造出了回回炮!

这是一种巨石炮,所用弹石重达150公斤,以机发射,试射成功,带此炮赴襄阳军前用之。

正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

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

“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阳,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

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

当然,这不仅仅是回回炮的功劳,和围困了七年也有关系,七年时间筋疲力尽,导致着这是压断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就算有回回炮,城中士气正盛,也不可能这样容易!

王弘毅想到这里,就不禁看向了自己的霹雳车,这霹雳车,实际上非常接近回回炮了,不过却没有这样强。

回回炮一炮可射300斤巨石,射程可达350米,而自己的霹雳车,一炮只能150斤,射程也只有300米,勉强够着越过河打城。

不管怎么样,能不能打,还必须明天射击了再说。

“扎营!”王弘毅立刻令着,蜀军已将襄阳团团围住,接下来,还是要等十三司的情报送出来,以及霹雳车尽数运来,再做计较。

当然城中有势力可以拉拢,进行策反,那攻下襄阳便会容易得多了,不过这希望微乎其微,孙昌可不是庸人。

是夜,蜀军的中军帐内,王弘毅召见了十三司的百户。

“襄阳到底有多少守军?”王弘毅想要知道一个确切的人数。

十三司的那人小心说着:“根据信鸽传递,城内有兵三万!”

“三万?”王弘毅眉头就是一皱。

三万守军,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原本的襄阳城内,并没有这样多军队,而短时间的征调,也不可能汇集,看来是孙昌自上庸一下,就立刻明白了自己的意图,立刻调集了各县各郡的军队。

“城内民心如何?”王弘毅继续问着。

“主上,城中井然有序,虽我军包围城池,城中百姓并不慌乱。”

王弘毅不禁感叹,孙昌真是大将,能将襄阳治理成这样,同时还是能臣。

襄阳时不时会遭到各势力垂涎,在蜀军前,也有周围势力打过这里的主意,因此这里百姓,习惯有人攻城,而且每一次的击退敌军,更让百姓对守军颇有信心。

这种情况下,要动摇襄阳的民心军心,怕是不可能做到了。

“你退下吧。”让十三司的百户退下后,王弘毅在心里盘算着明曰的战事,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襄阳城内,一众将领,也在孙昌的府邸进行着议事。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巨石(上)

襄阳城内,节度使府。

正是上半夜,天色昏暗,议事厅中,已点燃了盏盏灯烛。

孙昌此刻身着便服,靠坐在议事厅的最上首,单手轻轻把玩着杯盏,脸上似笑非笑。

“蜀军来了有四五万人吧?这些兵卒,想要攻下我的襄阳,却是痴心妄想。哼,襄阳城池坚固,外有百米护城河,城中有三万精兵,蜀军区区五万人,本帅不信,纵王弘毅有天大本事,还能攻破此城?”

孙昌此刻双眼微眯,话中语气颇有些笑。

他当然不是小看了王弘毅,蜀国公的威名,早就如雷贯耳,否则也不会对王弘毅多有防备。

但更清楚的是,王弘毅此时局势并不算妙,郑平原上表朝廷,交出江陵受封楚侯,在荆南拥有四郡,势力大增。

吴越内乱再有几个月也差不多能够平定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