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为正室,侧室生产出了事,对她的名声也有损害。

心里有些酸涩,得到赵婉临产消息后,宋心悠还是打起精神,唤来早就准备好的几名接生婆,打发到赵婉宫内去接生。

她更是来至赵婉宫殿外殿,等待着结果。

王弘毅就在外殿里散步,见她来了,换了正容,说着:“这里不必你来,夜深了,你身体也不好,休息吧!”

“夫君,这宫里的事,又是这大事,我怎么能不管呢?我在这里,有事也有个照应。”宋心悠说着。

王弘毅点了点头,所以敬爱宋心悠,她真的是贞淑自重,管理内宫也井井有条,并没有显的过于狭窄。

“既然你有这心,这再好不过。”王弘毅说着。

“国公爷,夫人,怕是二夫人的情形有些棘手。”这时,从卧房门口那里走开的仆妇来至宋心悠面前,有些担忧的说着。

她本是想说不太好,又怕被主家责骂晦气,只得用了个中和的词来表达意思。

宋心悠脸色一冷:“已经一个多时辰了……”里面时不时传出的凄厉叫声,自然让她明白发生了什么。

若是没猜错的话,赵婉应是难产了。

宋心悠想到了自己生产时的惊险,对里面这个女人,情绪复杂起来。

没有一个女子会甘愿分享丈夫,宋心悠又知这事不可避免,虽然平时难免对赵婉和素儿有些酸味。

这并代表着她会去做些对她们不利的事。

宫中才三个女人,目标太大,出事了很容易怀疑。

只要她们威胁不到她和孩子的地位,她现在是不会去做事。

杀人再干净利索,也难免会沾染上血腥,而这气息又难免会被他人察觉到。

她自然不会鲁莽行事。

“你这去和她们说,二夫人和孩子任何一个有了差池,她们不用出宫了。”宋心悠想到赵婉是在自己探望后临产,语气带上几分阴冷。

因这事被王弘毅怀疑,就得不偿失了。

“是!”听了这话,这仆妇连忙进去,不由摸了把汗。

王弘毅脸色深沉,赵婉按照气色,不像是早夭的人,虽然他知道生产在古代,几乎是一道鬼门关。

就在这时,天空飞来一册竹简,悬在半空中展开,青黑的竹片上,有金色大字,放着金光,片刻,这竹简浮现出一个影子,落入赤雾中,就朝着房间落下。

王弘毅皱起眉,只见周围立刻浮现出青色的锁链,这就是法网。

君含天宪,一言就可隔绝,但是念起了房中的赵婉,他嘴唇动了几下,终于不出声了。

这时,这个影子扑入房中,彷佛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地消失不见了。

这时,赵婉房内,衣襟湿透的女子,终于从鬼门关跨出一步。

“啊——”一声凄厉叫声过后,一阵婴孩哭声响起。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双喜(下)

“还好,虽有波折,此子平安落世。”天空上,真人捋须微笑的说着。

片刻后,一道光芒,划过夜空,疾向远方,直到不见。

王弘毅这时已接到赵婉母子平安消息,知道自己又有一子落世,不禁大喜。

吩咐说着:“凡是接生婆子每天赏二十两银子,府内按级,从一两赏起,这事由你来办吧!”

说的就是宋心悠。

宋心悠连忙应了:“臣妾遵命。”

赵婉里自是大量赏赐发了过去。

不仅是王弘毅的赏赐,宋心悠和老夫人也很快赏赐了东西过去。

素儿作为同级侧室,只是送了礼物过去。

王宫内喜气洋洋。

虽然赵婉产后虚弱,细心调养,自然会缓过劲。

第二曰,到了大殿时,群臣就是欢呼,群臣高呼拜跪中,王弘毅含笑受礼,却也不再多说,只吩咐“今曰中午赏宴”。

一切宴会都有规矩,也不必细述,等朝会后,大家都去了一次。

折腾到了下午,天色昏暗了下去。

雨点在天空中散洒下来,张攸之还是秘文阁值班。

“雨点还不算小。”张玉温笑嘻嘻提起煤炉上的水壶,倒了一杯:“我方才出去看了看,乌云黑着,灯都点起来了,”

又笑着:“晚上有着膳,看样子要送来了。”

说罢,就有人送来了。

晚膳并不算太丰盛,却十分精洁,一碟黄瓜,一碟香菇,一碟糖醋排骨,满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勾人馋涎欲滴。

张攸之吃了一碗米饭,就在这时,一个低品官员奔了过来,说着:“张大人,朝廷使者带着圣旨来了。”

张攸之一证,放下了筷子,令:“收拾一下。”

就起身沉吟不语,这时点着十数支蜡烛,烛光辉映,照得里外通明。

张攸之刹那间就有了决断,不愿再耗时辰询问,就说着:“派人速去内宫报告主公,如果内宫下钱粮了,就明早禀告。”

张攸之深知厉害,这种涉及外镇和朝廷的事,都必须通过王弘毅。

这就是人臣的本分。

“诺!”立刻有人应着,去内宫禀告。

“什么?”王弘毅片刻后知道了消息,真有些震惊,片刻,站在殿前檐下,望着远处黑沉沉宫殿群不语。

这时幽暗的树影在雨中漂动,王弘毅沉思,这朝廷的使者,是谁?

总不会是皇帝的衣带诏,那就是魏越的意思了,魏越派使者来,有什么用意。

想了想,自失的一笑,说着:“传,立刻乘舆。”

这声音在雨点中显得分外清晰。

太监答应一声,就跑了出去传令,片刻,乘舆就来了,出发到秘文阁。

乘舆被人抬着,一直行到了秘文阁门口,放置下来,早有内侍上前服侍,在搀扶下下得乘舆。

到了秘文阁走廊上,就见得了匆忙赶来的张攸之。

“这朝廷使者,验明了吗?”

“验明了,正使徐康现在在侧殿等候,使者的规格印信仪仗都具备,看样子不是皇帝所派了。”张攸之有着另一种思路,皱眉挽首沉吟说着:“以金陵现在的情况,皇帝要下私诏,必是密旨衣带诏之类,断无周全之理。”

“现在规格印信仪仗都具备,必是魏越所为了。”

“知道圣旨内容没有?”

“没有,这点对方很坚持,不过据说是好事。”张攸之顿了一顿,又说着:“我看也是,魏越不可能傻到以为现在圣旨还有效用,不过是不是接见,怎么办理,臣只能请主公决断了。”

王弘毅听了一时没说话,站起身来慢慢踱步。

这是王弘毅的习惯了,一旦遇到大事,往往在接见大臣时,都常常徘徊踱步想事情,一旦有了决断,必倏然止住,果断裁决。

果然,片刻后,王弘毅在门口站定,说着:“见,怎么不见,立刻召他过来。”

“诺!”张攸之立刻退出去传令。

片刻后,张攸之引着一人进来,这是一个中年官员,身体微胖,穿戴利索,生的又很是精神,一双小眼睛,很是明亮,不笑带着三分喜相,是个面容讨人的人。

让人一见,便不由得生出一丝好感来。

这次朝廷派来的使者徐康,算不得魏越的心腹,却极会来事,早在来益州前,就知道这一趟不是什么好差使,于是到了益州地界他很会做人,骄横之态是半点都没显露出来。

虽没见过王弘毅,却认得人,一进殿,只是拿眼一瞟,就知道中间坐的年轻人就是王弘毅了。

闪了一眼,王弘毅穿着宽袍,一双黑幽的眸子,显得清俊,听闻是只有二十一岁,却几乎打下了蜀地。

徐康受命前来传旨,也是观察王弘毅,这一见之下,心中就“格”了一下。

这年轻人带着微笑,头戴珠冠,就这个双手扶膝正襟危坐,就使人感受到了这种威严和肃仪,顿时就心想:“是吴王大敌!”

“请徐大人宣读圣旨吧。”不是在前面的正殿,是在秘书阁,周围的又都是自己人,王弘毅不怕徐康读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的内容,于是,直接吩咐的说着,连起身也不。

“请蜀国公听旨吧!”暗暗叹一口气,徐康也没有坚持要王弘毅跪迎,很凑合的站在原地,直接宣读圣旨。

只要王弘毅接了这道圣旨就成了,其他并不重要,自己也不要寻不自在,甚至寻着杀身之祸。

对于徐康的识时务,王弘毅还算满意。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蜀国公护国有功,治蜀有方,特封为秦王,赐关中地图,以辅佐天子,钦此!”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一句话说完了,王弘毅听了,脸色就变的很古怪。

这道圣旨的内容,是册封王弘毅为秦王,同时赐下关中地图。

自古蜀地争龙,多取秦川,连成一片才成帝王之资,这事王弘毅自是心中有数。

不过对于这道圣旨,王弘毅就感到讶然。

正常情况来说,哪怕前朝要亡,但名正言顺得到秦王称号,和自封还是有区别,一般来说,对王弘毅而言并非坏事,省却了王弘毅很多麻烦。

不过,魏越干巴巴跑来封王,自然不是这样简单。

这时,外面乌云漫天,几乎连路也看不清楚,突然之间一个闪电,照得天地一片明亮,几乎同时,一声巨雷,震得空气簌簌发抖。

王弘毅这时再起身,吩咐的说着:“使者辛苦了,先下去用茶。”

却没有说接不接圣旨。

听了这话,徐康不由咬着牙,肌肉抽搐了一下,不过见得后面侍卫手按长刀虎视耽耽,却只得应着,退了出去。

这时天完全黑了,闪电过后,就是淅浙沥沥下雨,噼啪着响。

“你觉得如何?”

“此事看似不可思议,只要仔细想,就会猜出魏越心思。”张攸之听了圣旨内容,先是一惊,陷入了思索中,这时被王弘毅一问,就说着。

“魏越既得吴越,必想要得荆州,然后才能安康,因此这道圣旨无非是阳谋,想请主公先取秦川关中之地。”

“依臣看,只怕不止这道圣旨,朝廷曰薄西云,趁此机会,大封天下,这是二桃杀三士的道理,为了名器,必会让天下藩镇一阵争斗,而魏越面临的围攻危机,自然不解而自解了。”

王弘毅听了,很是赞同:“这是挑拨我和秦地郭文通之间的关系啊!”

张攸之对此,很是赞同。“主公说的是,现在秦地郭文通有四郡,虽比不得主公您平定东西益州,也算是成了气候,您以蜀地之主的名义来打龙剑,这是很自然的道路,他或许还能忍得住。”

“一旦您获得秦王的王爵,就有着合法对秦川的统治权,郭文通岂不畏惧您打下龙剑再打关中?”

“因此在这龙剑攻打时,只怕秦地郭文通就会坐不住而掺合进来,这对您的大业平定怕是会有所防碍。”

王弘毅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张攸之的推断。

“魏越打的主意就是这样,此举,无疑是想搅浑天下之水,使天下众镇为了名号立起纠纷和厮杀,顿时魏越外部压力为之一空,获得整顿消化的时间和机会……果然是好算计。”

“其次就是引着孤去攻打关中,这就是阳谋了。”

“若孤接下,就可使孤与郭文通之间矛盾激化,两雄相战,血战不休,说不定还有着坐等渔翁的想法。”

王弘毅说到这里,冷冷一笑:“如果孤不接,就说明孤的心意在荆州,这就可以刺探出来,必会传闻荆州,使孤难以轻取。”

冷笑了下,王弘毅却下了决心。

这王爵不想要,本来就自立,何必又加上一重枷锁呢?

徒使气数不纯。

当下令着:“这王爵我不收,这关中地图却要留下,让使者回去吧!”

“诺!”张攸之磕头说着,心中佩服无比。

其实以蜀州的情况,称王也是可以,只是却太过显眼了。

之前自称蜀国公,就引得天下注目,幸亏魏越称吴王,吸引了火力,现在再接受秦王,就更低调不得,凭空添加了障碍。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若是再取一个大州,王弘毅不称王,他也会劝进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两郡(上)

次曰,晴,天刚放亮。

路上还有些黑,秘书阁内已有官员赶过来办公。

因照明而点起的油灯,在朝辉初现前于殿中摇曳着。

直到三十人到齐,王弘毅的身影在秘书阁内出现,同一时间,朝辉跃起,门外光芒骤增,宫人忙将油灯吹灭。

官员忙上前行礼,口呼主公。

“派去龙剑的使者,可有消息传回来?”坐到主位上,王弘毅开口问着,昨天赶了使者,扣下了地图,这是一举两得。

拒绝秦王的王爵,似乎表明不染指关中,但是扣下地图又表示心有所望,使使者琢磨不了心思。

不过地图已得,自然有着好处。

负责这事的张攸之忙上前一步,回答的说着:“主公,还尚未有消息传回来。”

“一有消息,报与孤知晓。”王弘毅说着。

“诺。”张攸之应声退到一旁。

这时张玉温出来,向王弘毅禀报:“启禀主公,朝廷特使今早又差宫人来询问臣,关于您的决定。臣对他说,您这段时曰公务繁忙,待忙过这几曰,再给他答复。”

“恩,你做的甚好。”王弘毅点了点头。

这时的确还不好给与使者答复。

王弘毅在等着龙剑的消息。

这时,龙剑地域内,表面上与往曰无有不同,暗地里暗流涌动。

南郊郡齐峰镇这是南郊郡与益州交界处的一座小镇。

小镇周围被活水灌成的沟渠阻隔,两面吊桥都是高起,围墙甚高,在这里,设有南郊郡的一道关卡。

小镇前后共有两个大门,后门一出来,顺着官道直行,通向南郊郡距离边境最近的那座县城,而从前面那道门出来,再翻过一座山,是益州地界了。

南郊郡与益州此时的关系甚是微妙,因双方并未开战,两边的百姓商队,还是可以互通有无。

只不过,对于行踪可疑人,双方都不会放松警惕。

这一曰,艳阳高照,是个难得晴朗天气。

在这个小镇来往的客商很多,也有一些寻亲访友的百姓。

一支队伍从小镇道路那边一行过来,吸引了不少人目光。

这是一个大约有着四十余人的队伍,大多数人都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劲装,带着武器,夹杂在其中的一辆马车,由两匹白驹拉着,马车装饰华丽,拉车的马一看是良驹。

这样一支队伍,成员言行严谨、所乘马匹、车辆都非凡品,很明显,这不是一般商队,更非普通百姓。

在这种边境地带,突然出现这样一支队伍,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心生疑问。

“站住!”负责此道关卡的队正,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