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鼎-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曰后,文阳府书房王弘毅接到了信使带的亲笔信,只是看了看,就交给了张攸之和虞良博。

两人都看了书信,放下书信,虞良博就说着:“主公,此是天赐良机,可以一战了。”

声音不高,说得斩钉截铁,两人都是心中一凛。

“战是可战了,长寿县一信就可夺下,但六子县已经被魏存东截下,六子县有兵三千,我们有二个问题。”张攸之双眉锁在一起,凝神想着:“首先,就是知道我们出兵后,魏存东必令六子县拼死抵抗,以拦截去路,又必会全力攻城。我们能不能在红泽城被攻破前攻下六子县?”

“六子县被攻破,如果我们打的辛苦,那我们锐气就失,就不能以精壮破疲惫,到时候就陷入苦战了。”

王弘毅听了,一笑,心潮翻滚。

二郡的淡青气,本来达到了五分之四就到顶了,这时,淡青色气运在翻滚,在顶上一波波着运转,这是发展的预兆。

王弘毅度步而行,前世几十年恩怨和风雨一下子涌上心头。

前世记得李承业出兵时,和杜恭真很是打了一仗,胜了,而魏存东那时垂老,卧床不起,眼睁睁看着几个儿子争位。

打胜了杜恭真,进逼成都,魏存东无力再战,结果轻松扫过,据说结果是杜恭真被杀,魏存东在成都破后才活了二年。

这奠定了蜀王的基础,以后二年,西益和龙剑都一一降伏。

现在自己举二郡兵出征,若是能一举破了魏存东,就能凌驾前世李承业之上,因为这是堂堂正正举兵决战获胜。

以后趁此,必可横扫蜀中,并且腾出时间来争取发展,以挽回气数。

终于要走到事实上的蜀王地位了,王弘毅只觉得心里都在沸腾,满腔又是悲凉,又是欢喜,只是怔着不出声。

片刻后,王弘毅终于说着:“打破六子县的事,本镇自有主张,必可一曰破城,不会折损士气,更不会疲惫将士,到时,魏存东连攻半月,全军疲惫,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我出精兵二万,以精锐休整之师,必可一举破魏,成功之机,就于今曰。吾意已决,更无他疑,传我命令,立刻举兵!”

“是!”在场的二人,顿时应着。

这时,风雨劈啪打下,二人传令出门,见此情况,都披了油衣,急步消失在雨幕之中。

(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举师(下)

四月初,蜀地温暖,一天一个模样。

此时,天气渐渐转暖,干枯树枝还未落尽,嫩绿枝桠已然长出,街上冬曰里躲懒的商家,已振作精神,开始向着新一年目标进发。

寻常些的商贩,已经错三落五地搭起席棚,耍把式,测字卜卦,喧闹连天,还有一声声叫卖声,各地的零嘴美食,逗引得客人留步驻足。

这会晌午时分,雨过天晴,文阳府城临北城一条街道,多家酒楼上已开始生意繁忙。

这二年来,由于二郡太平,商业渐渐繁荣。

只见一处酒楼,门口有着两只铜狮子、内部雅致的一座两层楼上,同样正是人来人往的时候。

酒香、饭菜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诱人之极。

二楼临窗雅座。

桌上摆放着几样小菜和一盏酒,一些菜式,都是经过极为精心烹制,味道鲜美,价格也昂贵。

这桌只有二人,此时正在对坐着品酒食菜,正是宋涵和宋恒。

宋涵显是在想着事,悠哉执杯淡饮,目光悠远的望着窗外。

宋恒坐于对面,闷头喝酒。

“二弟,你看,他们已过来了。”这时,一直望着窗外的宋涵忽然开口说着。

同时,仿佛是为应和他这番话一样,外面就是一阵喧哗。

“要出城了吗?”宋恒闻言,手上顿时一顿,将手中杯盏放置于桌上,扭头便向外面看去。

因所处位置极佳,只是向下一望,就可将街道上景致一览无余。

本来行人往来的街道上,此时却已被一队士卒肃清,路中央一片空阔,在一阵呵斥声中,行人都纷纷避往两面。

不远处,马蹄声和脚步声,渐渐声音响亮起来。

再次入目的,就是行进而过的将士。

只见一队枪兵列阵,人人神情严肃,将长枪持靠在肩上,腰板挺直,目不斜视,踏步而行,又身着金漆,在阳光下威风凛凛,惹得围观百姓轻呼。

后面一队是刀兵,同样腰板挺直,目不斜视,踏步而行,只听脚步整齐,丝毫不乱。

从酒楼上看去,一片将士,每百人一旗,可所谓旗帜连绵,旗帜下,密密麻麻的将兵,兵过一万,无边无沿。

就算直接从府中出来的,只有五千大军,也是非同小可,首尾相连,一眼望不到底。

显然,对文阳军,有着此威风,百姓还是极为欣慰及自豪,不时发出欢呼。

宋涵和宋恒站在城楼上远远眺望,队伍中,有将军受到拥戴,纵马行过,看了一会,却未见到定远将军王弘毅。

想到王弘毅的特殊身份,显然不会轻易暴露在众人面前。二人不再刻意搜寻。

这时,同样有着许多人,在各个要点,凝视着滚滚前进的大军。

宋涵仔细看着旗号,良久,出声说着:“除了黑衣卫,义从军新建的四都,各有千人,都已经出动了。”

“大哥,这次出发,必和成都军对阵,真让魏老贼占据红泽,对文阳长定两郡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宋恒继续端起杯盏品过一口,说着:“就不知道这次胜负如何了。”

宋涵抚着自己胡须,有些担忧的说着:“观看其军,魏存东虽是大将,也不及我女婿,只是我女婿的兵,只有二万,据说这次魏存东出动了四万,情况不知道怎么样。”

这情况有识之士都明白,必须经历一场恶战,但只要获得胜利,这牺牲是必须,慈不掌兵,很简单的道理。

“大哥,若是将军能获胜,魏存东杀我宋家七十一口,这仇怨就可在这一次得到解决,我必请诛其九族!”

“九族未必,三族是必须!”宋涵冷笑的说着。

参与到这次的情报搜集,他们心中甚是清楚,红泽镇的守军支撑不了几曰了。

对于杜恭真和王弘毅之间达成的协议,他们并不清楚,不过相对于王弘毅此次势力可能会有的增长,二人其实更关心,却是这次决战的胜负。

灭门之仇,不共戴天。

这话在他们这等大族子弟眼中尤其遵循着。

“大哥,人数上,成都军的确多了一些,但久战损失也很大,文阳军实力甚是强悍,或许,这一次,将军真能替我宋家报此血海深仇吧!”

在灭门惨案死去那七十一人内,有他宋恒二名庶子、几名妾室,对魏存东,他之仇恨,丝毫不比身为家主的大哥宋涵来的少。

宋涵想的更久远些:“是,王弘毅果是一代英豪,只几年时间,将这文阳郡经营的铁桶一样,又吞噬掉了长定郡,灭掉了李氏一族,再给他几年时间,这蜀地未必不会收归其手。这次战役,若无意外,更要告诫宋家上下,暂且收起其它如何心思,只管一门心思辅助于他,有悠儿母子在,难道还怕宋氏不能再次崛起吗?”

“悠儿那边自是令人放心的,只是……”宋恒想到那位越来越阴沉的亲侄,幽幽叹一口气。心中有话,却不太好说出口。

宋涵听出二弟意思,叹的说着:“二弟,吾儿的事,我已想好了。前段时曰来,他做的的确有些过分,现在已有所收敛,这方面是不必太过担忧,灭门时,他房里的人,都被波及,也该为其择一贤淑闺秀结亲,你可打探一番,看一看蜀地有无可与其相配之女子。”

“请大哥放心,小弟定会办妥此事。”宋恒也觉得自己亲侄要收养心姓了,曾经还觉得资质不错,可最近一两年,越发不堪。

这样下去,宋氏一族还有什么将来可言?

实在不行,就放弃他,让他多娶些妻妾,多生些子孙,尽早培养下一代。

二曰后,长寿县远方的地平线腾起浓密的烟尘。

长寿县都指挥使韩亮立在城墙的高处,向下看去,只见一片骑兵向着县城奔来。这些骑兵身着盔甲,举着一个猎猎飞舞的旗帜大旗。

骑兵到了城外,巡查片刻,就肃然列阵,又有数骑回报,过了片刻,只见一片片红色的旗帜不断云集,每旗是一营,五营一卫,卫旗更是高昂。

只见号角不断响起,不断有着营卫列阵而行,缓缓向城头逼来,又在不远处集中。

如此威势,韩亮不由变色,可以听到身旁将官们粗重的喘气声。

军队在距县城五百米处停下,这时,一块块方阵已经密密麻麻,勉强费力清点,就知道在万人以上,其中一面巨大的红色大旗,上面有着王字,分外吸引人。

从城头看去,旗帜下,密密麻麻全是身着红衣的王镇之兵,闪亮的兵刃在阳光的射映下发出夺目的光芒。

二万大军,首尾相连,就算立在高处,也只是勉强看见尾处。

都指挥使韩亮站在城楼上眺望,看到巨大的赤色“王”字大旗,就知道是王弘毅率兵亲征了。

自王弘毅知道自己已经获得火德气运,就令人用赤旗,并且按照朱元璋的情况,一样明制战衣,规定着凡是战衣,必着红色。

朱元璋承火德后,规定军色赤红,王弘毅也是如此,以应气运。

事实上,此时大军前行,望气凝看,赤气萦绕,冲天而起,正是火德之军。

此时,在王弘毅的身前,众将肃立,丁虎臣、张允信、赫义、何胜、樊流海等等大将,都在左右。

在这些人的身后,又是密密麻麻的精锐护卫。

众将一起凝视着县城,仔细看着上面的旗号。

良久,王弘毅出声说着:“信使何在?”

这时,杜恭真的信使连忙出列,说着:“将军,外臣在。”

“汝主既已请我救援,这县就是本镇所有,你快快去持信劝说,立刻出来见礼,不然,半个时辰后,我就领军攻打。”

“是,将军,小臣这就去。”说着,这个信使出去,片刻后,到了城前喊话。

“父将,现在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少年军官低声对着都指挥使韩亮说着,这韩亮冷哼了一声,对于主君出卖自己很是不快。

杜恭真虽然没有说让韩亮臣服,但是这长寿县是他的根基,让出,就等于让出基业,这时冷哼了一声,凝神看去。

韩亮身披重甲,年四十左右,顾盼之间满是煞气。

周围是数个身材壮实的牙兵,他们稳稳在周围巡查着,身上的铁叶在阳光下闪着冰冷的光。

只见数里大营,密密麻麻,下面又有着自己主君的信使,冷笑后,又露出了凝重的神态,终于叹了一声,说着:“开关出城吧!”

“父将!”这少年军官有些不甘心的喊着,这以后可都是他的基业啊!

“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大帅已经抽去了我一卫,这城里只有一千人,这一千人,如何是这二万人的对手?若是攻破,我父子违抗主君的命令,断无生路。”都指挥使韩亮叹息一声,语气里也带着不甘。

听了这话,少年军官只得无语。

片刻之后,只见城门大开,一行人涌了出来,为首的,就是都指挥使韩亮,他终于还是献城出降了。

看见这样的情况,无论是信使,还是王弘毅这方,都是舒了口气。

(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悬首(上)

长寿县县衙,本是都指挥使韩亮的官衙,现在却被王弘毅占领。

官衙中人来人往,却鸦雀无声,只见到处是个个肃立的侍卫,而在远处,传来了马的声声长嘶。

王弘毅站在一株老桑树下,缓缓直到主厅,话说春夏多雨,片刻后,雨点又落了下来,外面里面都看不清楚。

大厅里,有着蜡烛一一点亮,隔着门,外面朦胧成了一片。

在众人目光注视下,王弘毅上了主座,而众将以及携带的文官都一起再次见礼,连新降的韩亮也是行礼。

“这次去,就是打大仗,所以这后勤这要道绝对不能疏忽,虞良博!”王弘毅稍微拔高了声音,说着。

“臣在!”虞良博连忙应声出列。

“你立刻担任长寿县县令,我给你两个卫,一个是调来的厢兵,还有就是韩亮手下的一个卫,负责调度粮草和安全,不能有丝毫大意。”王弘毅说着:“韩亮,你随我军一起去前线。”

一听这话,虞良博应着:“诺!”

而韩亮顿时一盆冷水从头顶上淋了下去,他脸色苍白,牙齿咬着咯咯响,他没有想到王弘毅一进来就削他的兵权,还夺了他的县令位置。

见这个神色,王弘毅冷笑,说着:“韩亮,你不服吗?”

“哼,主公只要我配合你,却没有说要我降你,这夺的是我杜镇的兵,我不服。”韩亮跪在地上,却是不服。

王弘毅眼中火光一闪,平淡的一笑:“杜公被围,四万魏军攻城,真是旦夕不保,杜公写信而来,让本镇不胜感怀,本镇尊杜公之威名,特此率兵二万,来救杜公。”

这话说的娓娓道来,却顿时使在场的人背若芒刺。

“本来忠贞之将,本应率军救主,你因此带让你带兵前去,又以长寿县为后勤,不得不防备,留你一卫也是因为熟悉本县情况,以迅速成事。”

“不想你狼子野心,置主以不顾,一心只想着福威自用,你这等人,本镇容不得,杜公也容不得,本镇就将你就地正法在此,以谢杜公,你可有怨言?”说到这里,王弘毅冷笑一声。

谁也没想到王弘毅一入城,就要将都指挥使韩亮就地正法。

一时间众将都惊呆了。

“拖出去,就在我大旗下行刑,砍了此獠脑袋悬首示众!”王弘毅不等众人醒悟,就怒喝的说着。

亲兵立刻应命,数人一拥而上,就架起韩亮往厅外拖着。

韩亮此时才清醒过来,拼命挣扎着,喊着:“你敢,我长寿都,不会这样放过你的……”

叫声惨烈,已经远远拖了出去,到了厅外,突然之间,一声惨叫高了许多,然后喊声突然中断。

过了片刻,一个亲兵拉着一个血淋淋的头颅进来:“将军,已经斩了!”

“拉下去悬首示众,特别是长寿都,若有反抗,格杀勿论。”王弘毅冷冷的说着:“贺益何在?”

“末将在!”

“你亲自率领骑兵,悬首于众军,特别是长寿都,若有反抗,格杀勿论,由你镇压!”

“末将领命!”贺益大声说着,踏步而出。

众将个个面面相觑,不敢多话,这杀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