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之武穆遗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射雕之武穆遗书-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铁木真,誓报此仇!”铁木真豁然回头,死死盯着南边的方向,即使在这样挫败之下,铁木真的目光仍骄傲得如同天上的雄鹰,偶尔被大雁啄了眼睛,并不能让他翱翔天空的壮志就此消沉。

依旧在那条峡谷之中,身穿金国铠甲的将士们,从山腹之中极有秩序地出来,将峡谷内还未曾死去的蒙古人一一杀死,他们的身手极为矫健,一劈一砍之间,虽然是军中的武艺,但即便瘦弱之人,似也有极为不凡的力道。

刀出,头断。枪出,胸透。杀起人来干净利索,手法娴熟,杀人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已不光是一种勇力,而是一种技艺。

若是又武林高手在此旁观,或许能够发现,这里每一个最为普通的士卒,都是武艺娴熟之辈。只可惜,这里方圆百里之内,注定不会有什么闲杂人等出现了。

并没有过多久的时间,这些从山腹中涌出来的将士们,就将那些伤而未死的蒙古人一一杀死,至于那些被掳掠而来的女子,则是也被他们集中在了一起,尽数带走。那些受伤未死的马匹,以及蒙古人抢掠而来的财物,更是被他们全部收集了起来。

一名身穿金国将军铠甲模样的人,对那名青衣男子道:“鹿王,这回我们可是发了一笔横财啊,蒙古人赚钱不行,抢钱却是厉害的很,这些珍宝财物若是兑换成银子的话,足够兑换数百万辆啦!数百万两啊,够我们储备多少粮食,制造多少军械啊!”

青衣男子看了那名将领一眼,淡淡笑道:“钱财只是小事。我们教主是何等人物,精心筹谋这么一场大行动,又岂能只是为了这么一些钱财,你的眼界,当真还是小了一点。”

“嘿嘿。”那名将领傻笑了一会儿,便唯唯称是。教主有什么样宏伟的计划,他只管执行就是,可不会去思考这其中的前因后果,何况这么一大笔钱财,堪称富可敌国了,他可不相信鹿王一点也不激动。

傻笑完后,却见青衣人仍是神色淡淡,而且眸中似有一股思忖之色,将领一愣。随即便心中忽然一动,心想鹿王难道有心事不成,否则发了这么一大笔横财,不可能脸上毫无表示才对啊,他印象中的鹿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鹿王,您莫非是在想那两个小子的身份?”将领眼睛一转,小心地问道。

“嗯?”青衣人面色忽然沉了下来。凝声说道:“黄坤,这两个小孩的事情。你最好不要再说第二次了,若是被教主知道,恐怕罪责不小!”

“啊!”黄坤闻言吓了一跳,本想说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想到眼前这名青衣人素来稳重,应不会无的放矢。而且他们那位教主也实在是太过令人敬畏,嘴巴动了动,终于还是选择了闭上。

“鹿王,黄某明白了。”说完这句话后,便再也不开口。而是去巡查哪里还有残存的蒙古人没被杀死,哪里还有残存的财物,没被注意到。

在这些穿着金国铠甲的将士们高效的行动下,整座峡谷顿时便只剩下了堆叠得一层层的人尸和马尸,再无半个活人,也没漏下半点财物。

青衣人挥手号令之下,黄坤将旗扬动,这些将士们,便分成一小队一小队地没入了山林之中,也许在山林之中,他们还会换下金国铠甲,也许在某个地方,他们这些化整为零的军队,还会再度重聚,但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一战,蒙古人四万精锐铁骑葬身在这座无名峡谷之中,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有效的反抗,便也几乎被打残了。大部分蒙古人其实不是死于滚石之中,也不是死于飞箭之下,而是死于战马受惊的互相践踏之下!

但不管怎么说,阻挡了势如破竹的北伐军,挽救了金国的蒙古骑兵,在这座无名峡谷之中,几乎全军覆没了!只逃出去了数百人!

这座无名峡谷注定因为今日之战,而名扬天下,载于史册。因为这场战争,是一场谜一样的战争,后世的史学家们,为这场战争的埋伏者究竟是谁,争论不休。

比较广为人接受的是,这场埋伏战,是金国当时的监国太子完颜洪烈组织的,因为他有这个动机,而且也是受益者。

蒙古骑兵在金国境内的残暴行为,为完颜洪烈在政治上带来了很大的被动,为了挽回渐渐离心离德的群臣的忠心,完颜洪烈,很有必要,以暴烈的手段对蒙古骑兵采取血腥的镇压,来换回金国显贵们在政治上的支持。

而且,在这场埋伏战大获全胜之后,完颜洪烈在金国国内确实声望大起,反对他的声音偃旗息鼓,使他完全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军政大权,他是这场埋伏站最直接最明显的获益者。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蒙古人在谈及这场大败时,明确地说是遭受到了金国的军队的埋伏,那座峡谷处于金国境内,而且那些埋伏者也都全部穿着金国的铠甲。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当时金国的军队被南宋的北伐军打得节节败退,幸亏蒙古人相救,才暂时免去了亡国之祸。可以说,当时金**队的战斗力,已经是低下到了极点,与蒙古人有天壤之差,又怎么可能将四万蒙古骑兵,几乎尽数歼灭呢?

若是金国有这样精锐的军队,又岂能将大半个中原归还给南宋?又怎需要请蒙古人入境阻挡北伐军?

根据当时的条件,金国显然是没有这个力量,组织这场埋伏战的。

而且,据那场战役中幸存的蒙古人回忆,那是他们四万铁骑,走进了那座峡谷,忽然响起天崩地裂的声音,导致无数铁骑受惊,失去控制,互相践踏,同时山崖上无数滚石坠落,而后山腹忽然洞开,伏兵箭如雨下。

当时蒙古人险些认为是天神震怒,但我们当然知道不是,因为那种巨响,很有可能是火药在战争史上的第一次真正应用。而遍观金国此后的战争记录,没有一场,用过火药。

因为这些观点,他们认为这场埋伏战,不可能是金国发动的。所以怀疑的矛头被指向了后来一匡九州,横扫四夷八荒的华夏帝国,因为他们在此后的崛起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火药武器,并借此战无不胜。

然而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那时,华夏帝国还远远没有建立呢!

就这样,这场极其成功的埋伏战的真正发起者,便在后世成了一个谜团。

不仅是在后世成为谜团,此时这场战争的直接获益者,完颜洪烈,对此也感到迷迷糊糊。

他正在因为国内显贵们几乎一致的反对浪潮而胆战心惊不已之时,忽然听说了金国大军在无名峡谷全歼蒙古残暴之师这个劲爆的消息,完颜洪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西门长老那副欣喜若狂与敬佩不已的表情,更是令得完颜洪烈如在梦中一般,他颤着声音问道:“蒙古大军真的近乎全灭了?”

“当然,那处战场由我铁掌帮发现,但是现在已被大军封锁了起来,王爷若不放心,随时可以过去查看。”

“铁木真也死了?”

“倒是没有发现铁木真和扎木合他们的尸体,算是美中不足吧,不过王爷也不必失望,蒙古人七万大军尽丧中原,已经是元气大伤了。朝中显贵们对您的怨气,再也不见,您的监国大权,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真的是我们大金的军队做的?”完颜洪烈从书案后面站了起来,双手撑案,睁大了眼睛问西门长老。

“额?”西门长老一愣,“难道王爷你不知情么?难道是哪位将军擅自出兵?”

说着又一皱眉,道:“不对啊,在下查过了,我大金在编的军队,没有一支有可能的,这一定是王爷你藏在暗中的军队吧?”

完颜洪烈脸孔一阵扭曲,长长吸了一口气,而后咬牙道:“当然是本王做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九章大婚和迁都

不管是不是他做的,此时完颜洪烈也都只能一口咬定是他做的了,因为这场镇压蒙古人的功绩,正是他目前所迫切需要的。

现在整个金国的权贵,都认为是完颜洪烈镇压了蒙古人,帮了他们报仇雪恨,原本暗潮汹动地反对完颜洪烈的格局在顿时在瞬息之间,悄悄地变了。

又是一封封奏折如雪片一般飞向了金主完颜璟地御案之上,不过内容与之前的奏折,却是截然相反,从讨伐完颜洪烈,忽然就变成了为完颜洪烈表功的奏折。

完颜璟长长叹了口气,知道自己的时代即将一去而不复返,监国大权,或许将永远留在了完颜洪烈的身上,他或许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被逼宫退位。

大势已去。。。。。。

完颜洪熙重新娶了几十名小妾,有些甚至是青楼女子,整日放纵歌酒,纵色无度,潜意识里面希望他那位心狠手辣的六弟,能够放过他一命。

他果真是保住了一条命,甚至连王爵也保住了,只是那些上书讨伐完颜洪烈的旧部,却是凄惨无比,九族都被诛灭了。

金国朝野上下,此时全是完颜洪烈一个人的呼声。

掌握了至高权力的完颜洪烈,并没有流露出哪怕一丝的喜色,他比之前更加的深沉,因为金国目前的局促处境,已经压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国力稍微回复后,就必须向西向北了……”站在御阶之上,完颜洪烈俯视群臣,嘴上虽然还没有这么说,但心中已作出了这么个决定。

而此时的临安城,却是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欢喜当中。原本就繁华无比的大街小巷,如今不分白昼,舞龙舞狮,张灯结彩,仿佛日日都是元宵一般。

北伐军大胜外族的喜悦,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汉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卑微,都在为民族的大胜而欢喜。

岳无笛也借着这股喜气,完成了他个人的人生之喜。在临安城,迎娶了辛弃疾的干女儿莫幽茗。

这如一股风暴一般席卷了临安城的少年公子们,岳无笛是谁他们不知道,莫幽茗是谁他们也不知道,但是辛弃疾是谁,恐怕整个大宋。便是贩夫走卒,也无人不晓,特别是在这次北伐大胜之后,辛弃疾晋位太傅和参知政事,成为了第二宰相。更是在盛名之外,又拥有了滔天权势。这场风暴就更加牵动人心了。

当得知岳无笛不过是岳飞的众多后代之一,并无一官半职在身时,这些公子哥们。心里面的震惊,则变成了赤果果的嫉妒。恨不能以身代之。

然而终究没有这样的胆量,毕竟辛弃疾,现在可无人敢去招惹。

岳无笛得知之后,不由苦笑,若非莫幽茗父母双亡,唯一的长辈便是辛弃疾的话。他又怎么会让辛弃疾收莫幽茗为干女儿,又怎么会招惹这么多的目光?

好在他在明面上终究只是个小人物,这件事的风波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另外一件事给完全盖住了。

皇帝想迁都了!

准确地说,是还都!

自从靖康之耻。高宗南渡之后,南宋的历代君主,不管昏庸还是英明,心里面何尝会没有收服中原,还都汴京的愿望?

不是有一句诗叫“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么,这句诗广为流传,是每一个汉人心中的痛,更是南宋皇帝心里面的一根刺。

现在好不容易国朝大振威风,收回了包括汴京城在内的大半个中原,宁宗皇帝又如何不想还都汴京,祭表太庙,告慰列祖列宗,彰显自己的功绩?

在宁宗皇帝的怂恿之下,立刻便有一些官员,争相上表,提议还都汴京,再振国朝志气。宁宗皇帝自然大为欢喜,但是现在他还得赢得韩侂胄和辛弃疾二人的同意,否则此事势必难成。

从内心来讲,辛弃疾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他很清楚,南宋除了北伐军,其他的军队根本就拿不出手,一旦都城迁回了汴京,那么一旦北方战事不利,都城立刻就首当其中,很可能会重蹈当年靖康之耻的覆辙。

然而岳无笛对此乐见其成,韩侂胄自然也就不会反对。

辛弃疾知道岳无笛心里面藏着什么心思,但这件事他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讲出来。因为无论宁宗,还是韩侂胄,都在全力促成此事,他这个第三号人物,纵使有什么意见,恐怕也难有什么作用了。

何况,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都在思考那天和岳无笛的谈话,也在反思一个国家需不需要尚武风气的问题,倘若真的需要,那么这个大宋朝廷也的确是无药可救了……

在宁宗皇帝和韩侂胄的全力促成之下,辛弃疾也没有表示什么反对的意见,迁都之议的结果,自然就毫无悬念了。

当朝廷正式下旨,要还都汴京城时,举国欢动,而好不容易消停下来的临安城,再次出现了日日元宵节的景象。

当然也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高兴,那就是临安土生土长的百姓,又无力或无法跟随朝廷北迁的,因为要丧失天子脚下百姓的身份,自然怏怏不乐,但这在还都汴京的荣光之中,自然是微不足道。

岳无笛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干预,一切顺其自然,因为他知道不需要他的干预,南宋朝廷也不会放过还都的机会,而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的是,一旦还都之后,将来就会将都城暴露在蒙古人的无双铁骑之下……

岳无笛回头望了一眼临安城,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也许很长时间内,他都不会再来这里了。

马车内传来苏柔的声音:“阿笛,怎么停下了呢?”

岳无笛轻轻一笑,道:“没事,娘。”说着收回了目光,向前看了看,又说了一句:“娘,幽茗,你们坐稳了啊。”说着一抽马鞭,亲自驾车,一路向西北而去。

此行,并非是朝正在修缮的汴京城而去。而是昆仑山,光明顶……(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章十年

昆仑山上没有四时不谢之花,光明顶亦非苦寒之地,这里春夏秋冬,四时变化,宛如中原,一般无二。

自从岳无笛携母亲苏柔以及妻子莫幽茗上了光明顶后,至今已花开十度,又凋落了十次,如今,已是南宋嘉定九年。

这十年中,天下间的局势纷纷攘攘,而岳无笛,却是大部分时间都蛰伏在光明顶上,他麾下的势力,无论明教还是铁掌帮,无论韩侂胄还是辛弃疾等人,都仿佛冬眠了一般,不曾有过什么大的动作。

中原平静,而塞北大漠,却是战乱不休。

先是完颜洪烈勾结扎木合和桑昆,意图对付铁木真,结果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消息泄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