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印、捐赠等方式得到的九百多万册书本资料,使得西北大学的图书馆成为亚洲最大的图书馆,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研究。
“瑜新!”
在查找着书籍的的时候。梅贶升看到推着书车推着书车将借出地书码回原位的刘瑜,便打了个招呼。两人都是湖南人,一同落榜一同决定到西大旁听,然后在火车上认识,两人在这里也经常参加文学聚会。
不过梅贶升更羡慕刘瑜的机遇,申请兼职校工后,竟然被分到了国学院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做管理员可是每个申请兼职校工地旁听生的梦寐以求的职务,在这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贶升。你会参加下个月的考试吗?”
码着书的刘瑜轻声的问道身边的老乡。
“嗯!考上考不上先试试吧!考上了到时才能得到而教授们的辅导。”
梅贶升未做犹豫就回答道。刘瑜口中地考试,春节前西北大学校务委员会作出的决定,每两月各个分院举行针对旁听生的考试。然后根据成绩择优选择,录取名额由各院自拟。被录取的旁听生可以得到在校学生基本相同的待遇,只不过毕业的时候他们得到的只是结业证。
这是西北大学对旁听生的一种承认,不过这些旁听生最为看重的不是结业证,也不是免费地食宿。而是他们可以和在校生一样接受住院教授的指导,像胡适就是西北最年青的住院教授。西大的宿舍是成师生共居、教育与生活混合的寄宿学院。大学的教育打破以系为中心的专业制,改成以学院为中心的通才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知识和身体上全面发展。
在西北大学所有本科生被分配在十六个学院中。这样每个学院就成了几百个学生同吃、同住、同学的小世界,有利于学生之间地互动。每个学院有一个住院地院长。另外有若干住院的教授。另外。各学院还安排“学院讨论班”,下午和晚间在学院举行,每班最多18人,写作讨论班则限制在15人,这一制度是蒋校长引自美国耶鲁地方式。
尽管西北不限制旁听生的存在,但是作为旁听声的他们却不能够参加这些“学院讨论班”,尽管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大学内的人防工事中举行“讨论班”但是却得不到教授的辅导。
“就是等咱们考上了,到时也能让那些教授给咱们开开小灶。”
听着梅贶升的话,刘瑜有些憧憬的说道。西北大学引用着源自英国剑桥、牛津等英式大学的“个别辅导”的教育制度。所有的登计选修过某一个教授的课的学生,一个学期必须得到三次个别辅导。这种“个别辅导”的好处就是教育是量体裁衣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而教授也可以及时发现该学生的长短处,进行因人制宜的教育。只不过这些都是在册学生的待遇,旁听生是享受不到的。
“那咱们就一起加油吧!”
梅贶升微笑着轻声回答道。无论是结业证或是毕业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考上之后可以接受和他们一样的教育,这才是梅贶升和所有的旁听生所在意的。
“好像!……没有见到几个女学生!”
把头上的帽子压底穿着一身灰色的呢绒大衣的司马走在西北大学的校园中,看着这个有种似曾相识的大学校园。无论是任何时代任何一所大学总是有些相似。大学永远年青,永远美丽。
走在西北大学的校园里。除了校园中的那些华式建筑和后世的大学不同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迎面走过都是那些年青的学生,在体育场上可以看到或跑步或踢球或打球青年学生,如果说这里真的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就是这里没有几个女生,少了后世大学随处可见的成双成对的鸳鸯。
“呵呵!忘记这里人有800多名女生了!”
这时司马才想起来在西北大学的而向全国招收的第一批八千多名学生之中,只有不到10%的女生而即便是这一数字,都已经非常令人吃惊了,毕竟这个时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过刚刚起步而已。
“曾经自己也像他们一样!”
看着那些充满朝气的学生司马呆站在那里,脑中回忆起了自己过去在学校时的岁月,但是相比于他们而言,自己在大学岁月恐怕是荒废的成分居多,以至于回想起来司马都隐隐有一种愧疚感,是对父母他们花费颇多供自己读大学但是结果自己却……
这时一个足球从球场飞了过来,曾经在大学里踢过几年球的司马想都没想就是挥腿一脚。
“谢……司……司马主任!”
球场中的踢球的学生刚要道谢,但待看清那个把球踢来穿着大衣戴着帽子的人的模样,立即惊讶的指着司马大声喊到。
第102章 为祖国奋斗五十年
今天无语到被琐事缠身整整一天,极度的疲惫,以至于无语都感觉到头晕目眩。呒呼!坚持码字吧!求票中!)
“……或许我们应该理解中国人对领袖和伟人的依赖心理,他们毕竟在这个皇帝威权的国家里生活了数千年,当没有了皇帝的之后,早已习惯了那种生活的中国人,发现了一个新的可供崇拜的人物,那就是领袖……无怪,中国人会如此崇拜这个一个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青人,在所有的视线中,他的生活和目标是如此的高尚,他改变了近一千四万人的生活,并给他们带来的富足的生活的同时,又为他们带来了尊严和胜利,让他们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在人们的心目几乎是将他当作一位圣人、一位救星、一位承载着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的救世主……这里的人们从没有想过需要评价他的功过,从不敢想象他还会有什么过失!……绝大多数公民发自内心的对这个几近完美而无过失的领袖的高度崇拜,是西北和中国大多数地区最大的不同!”
这是一个《纽约时报》驻西北的特约记者克罗林德。卡夫里特,这个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十余年的美国人,在西北生活、采访半年多以后得出的结论。尽管他在报道之中称司马还不能成为纯粹意义的伟人,这是或许是中国的一个缺憾,因为中国人是一个迫切需要伟人的民族,中国是一个需要政治伟人来引导的国家!
这是一个外国人的报道,但是说的却非常的中肯,一直以来个人崇拜之风在西北都存在着。从初期工人们对于他们的“东家”的感激心理作为发源,到后来对于经历了最初的阶段的发展后,在一些人地刻意引导和推波助澜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之后,到现在对司马的个人崇拜之风越来越盛行,甚至于呈愈演愈烈之势。
在西北人们对司马并不陌生,尽管司马的照片仅仅只是偶尔出现在报纸上而已。但是在西北的几乎每个人家的客厅之中都悬挂有司马地照片或肖像。在餐馆、理发店、服装店等等很多公共场所也能够看到司马的照片,即便是在农村一些破旧的土屋之中,也能够看到司马的照片,甚至于他们反而更为虔诚,因为他们从西北的土地赎买以及互助社中受益。
西北的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西北的拥有和对司马的感激及爱戴。而西北人认为司马的肖像像铁血旗一样是西北地标志,所以政府机关、学校悬挂司马的肖像无可厚非。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的反对并没有什么效果,不过经常看到自己地照片挂在各处,着实让司马有些无法接受,至少很不适应,在这种环境下会有几个人不认识司马呢当球场上的学生们看到球场边的那个把球踢来的穿着大衣的人竟然是司马的时候,运动场上的学生们便面色激动的朝球场边汇集,很快便把司马团团围住,和司马一直保持着距离的安全人员。在得到司马地暗示之后,并没有阻止这些学生。在这些充满热情的学生面前,司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他们保护。
“主……主任。你的球踢的很好!”
学生们围住司马只是面带着激动的神色看着他,一个说话带着南方口音的学生有些激动的说道,但却只是这么一句话。西北大学的学生之中西北省籍的只有五百多,在西北大学之中没有所谓地地区优势,入学的机会是全国平等的,并不会因为他们是西北人而得到照顾。
但是这却不妨碍这些学生们对于司马的崇拜,这种崇拜始自于年青人对于偶像和英雄的崇拜,而并不仅仅是因为西北大学为他们提供了免费教育的机会。在这些单纯而直接的学生们看来,司马领导下的西北经济工业空前的发达。而且击败了俄国人取得了列强们地尊重,让他们看到了国家复兴地希望,仅此就足以让他们有崇拜眼前这个年龄只比他们大十来岁的年青人。
“我地球踢的很一般,在大学的时候,我是那种坐冷板凳趁热闹的角色!还有在这里,你们还是叫我司马吧!在年龄上我并不比你们大多少!而且在大学中你们这些学生和这里的教授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我只是来这里的参观者而已。”
看着眼前这个毛衣外罩着球衣的面色有些敬畏的学生司马笑说道,司马说的是实话,在大学时司马踢球纯属娱乐和打发时间。技术非常一般。同时提醒着眼前的学生,在这里他们才是大学主人,作为主人的他们,自然不需要敬畏作为客人的司马。而且司马一直相信,如果一个官做到了让人敬畏的地步,那无疑是失败的。
一直以来。在西北司马都在努力地去除中国传统中地官本位思想。理想地政府应该是服务性质地。纳税人交给钱政府不是让政府地官员来扬威做福地。而是让官员为他们服务地。正因为如此。在西北地政府机构地办公楼前不设禁区。没有“闲人不得入内”地牌子。谁要找政府官员。只需要在他办公室门口等候下班就行或者约见都可以。
和中国人传统不同。西北大多数市县长是兼职地。而且权力也很有限。这些市县长地职责权限主要在公共事业。就是怎样用财政收入做好教育、医疗等福利事业。以及维护城市治安、规划城市发展等。市长很少直接管理经济运营。企业经营更是压根儿无权过问。且许多重要决策要经过议会批准。
而议会和舆论地监督也在消除官本位思想中起到作用。正是通过一系列地强制或半强制地措施。努力消除民众对权力、官位、官员地崇拜和敬畏。以及进而导致长官意志、权力至上观念和依附意识及其现象地盛行。
“先生。……”
尽管司马让他们称自己地名字。但是显然并没有人这么做。学生们不再称职衔而改为日常地尊称。在接下来地十几分钟内。司马则在那里不停地和学生们进行交谈。回答着一些同学提出来一些问题。
“先生。现在西北工业是如此地发达。大多数市民地生活都是富足地。而富足地西北省地公民可以得到绝大多数国民都难以想象地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低收入者还可以到政府提供地食品券。在西北有一百万个家庭从这一福利中受益。但是我想问先生。西北是不是中国地西北。但是在西北地民众享受着这一前所未有地美好地生活地时候。中国却不家四万万同胞仍然生活在赤贫之中。我想问一下先生。在这种情况作为承载着中国民众希望地西北是不是该做些什么!而像现在这般对关内诸事不闻不问。坐视关内民众居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不是太过自私。”一名戴着眼镜地学生扶了扶眼镜问道。这个学生提出地问题实际上也是很多生活在西北地各省移民所关心地。他们为了追求美好地生活而离开家乡来到西北。在这里他们得到了曾经梦想着追求地一切。但在享受着这一生活地时候。都会忍不住想自己家乡地父老什么时候能过上同样地生活。
在大学之中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也在问着同样的问题,他们从西北的免费教育等教育福利中受益。但是看着西北和自己的家乡。他们同样期待着他们的家乡有一天也和这里一样,人民安居乐业富足祥和。
“嗯……对于口内现况,西北能做地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一定帮助。在过去的半年,西北政府和实业家在各地政府和实业家的帮助下,在全国各省建立了接近一万所用于推广免费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校,直接受益的青少年接近一千万人。而西北六十多个民间慈善团体在过去一年之中为赈济难民募集了超过三千万元的钱物。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帮助,去年西北的银行在关内地贷款总额超过四亿,实业界直接投资超过两亿,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救助以及实业投资来帮助内地的民众。同时,西北联合议会所属的西北省、新疆省、蒙古四省的大门永远向全国各地的民众打开,只要他们愿意即可移民西北议会所属省份。我们会尽力帮助新移民找到工作。对于关内诸督军,西北一直都在归劝并帮助其发展境内实业,以改善人民生活。同时西北一直都在努力调和中央及地方与地方和地方之间的矛盾。目前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事物是抓住当前列强陷于本土战争地有利时机,竭尽全力发展本国实业,以实业促进国家强盛。西北就是最好地范例,西北的一切均建于繁盛发达地实业经济上,如若没有西北的实业,自无西北军之强。如无列强对西北货物之依赖,列强自无需顾忌西北。富国方能强兵,若是实业强,则国家强,国家强方能内促民众之生活提高,外争国家之权益,其余一切皆为空谈。”
司马犹豫了一下回答道,不介入口内纷争是西北发展的即定政策,所以面对关内局势时西北从来都是保持着中立。同时尽可能调和各方利益。西北和中央、地方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种强势中立给西北带来的好处是超出想象的,西北可以很轻易得利用各省的资源供发展西北的工业所用。
同时得到中央和各省的支持。现在西伯利亚的军队之中,除了西北军还有北方军模范军两个师,而各省派出的军队也多达十余万人,占到在西伯利亚华军的半数之多。而且在西北的调停下南北各省已经超过半年没有爆发战事,除了各省进行的剿匪战之外。甚至于就是连历史上的府院之争引起的张勋的复辟和后引发的护法战争都因为西北的存在而烟消云散。
西北用这种强势的中立换来了准中央的待遇,各方都依赖于西北,最终西北用这种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