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云-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看局面又要不可收拾,司马徽大声揶揄道:“这不是我们的子龙吗?今天如何有空到书院来?”

“子龙见过水镜先生,见过两位岳父大人。”赵云一脸尴尬,还是疾步上前大礼参拜。

荀爽和蔡邕像是约好了,两人冷哼一声同时避开,望着两边,似乎光秃秃的操场很美。

旁边一些先生脸都憋红了,想笑又不敢笑,那是相当失礼的行为。

一位青年越众而出:“两位先生,依昭来看,牌匾当由三人合写。”

“此言何意?”荀爽和蔡邕一起扭过头来。

“慈明先生年稍长,题‘燕赵’二字,伯喈先生委屈下,写‘书院’二字。”他笑涔涔地看着赵云:“下书赵子龙三字。”

提议很新颖,可没有先例,连一旁的赵云都有些莫名其妙,此人是谁?他把征询的目光看向了水镜先生。

“此为胡孔明,曾来过书院。”司马徽口中的书院自然是颍川书院:“你去的时候他已经到处游历,不曾想竟在冀州。”

尼玛,虽然名声在历史上不如另一个孔明响亮,才能绝对是顶级的,学生中有司马懿这样的人物。

“子龙见过孔明兄长。”赵云心里一热,这位大牛到了燕赵书院,不能放过啊。

“贤弟大名昭不时听人提起,今日方见本人。”胡昭看上去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

他朝三位先生拱拱手:“能否借一步说话?”

如今没有校长的说法,不管在那个书院都叫祭酒,办公室叫书房,说起来这房子就是悬而未决的校长办公室。

“连日来,三位先生看上去分工明确,连子柔先生都在忙于和官场打交道。”胡昭再次拱拱手:“不知可曾决定,祭酒何人?”

第一百四十七章书院架构

在如今这个年代,没有一个寒门士子不是在豪门世家的族学里学习过。

教育的资源掌握在大族手中,在历史上说胡昭是自学,纯粹就是扯淡,他就是想看书也没地方看,除了启蒙教育后来的才学来源于颍川书院。

当初在书院的时候,才能显现,惜乎书院有书院的规矩,荀爽自然不能破格收他当自己的学生,不过还是不时提点。

“孔明,先前你说的匾额还未解释清楚呢。”蔡邕脾气耿直火爆,没弄明白老是觉得不舒服,非要问个清楚。

“敢问三位先生,天下间有几人书法能与你等比肩?”胡昭睿智的眼睛顾盼四望。

这一刻,赵云有些奇怪,感觉他就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大致就如此模样。

“天下大才多矣,”荀爽摇摇头:“故大司农张奂张然明之子张芝张伯英,章草别具一格。”

“其季弟黄门侍郎昶,亦善章草,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极工八分,又善隶。”

“师宜官,擅八分书。其字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

“二位亲家翁何必妄自菲薄?”一人推门而入:“京师之人,谁能小慈明之字?飞白体成一时之选!”

“些许人物,不屑来真定,书院亦无需他们。”

本来,赵云敬陪末座,见四人离席,赶紧也站了起来,他心中有所怀疑。

此人和一般的士人不一般,脸上很是圆润,倒像个富家翁模样。

“子柔贤弟辛苦!”荀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的书法也是不凡,却还是有自知之明,不敢和举世闻名的书法家相提并论。

“兄长来得好巧,可曾有所收获?”蔡邕也是笑意盈盈。

司马徽与胡孔明拱手笑着行礼,点头示意。

“可是子柔伯父当面?”赵云一时间百感交集,没有他就没有自己今天的名声。

“是子龙侄儿吧?”赵温眼睛笑得眯起来:“在常山王府上耽搁了不少时间,不曾想你们都已经返家,幸甚!”

“子龙见过伯父!”猜想是一回事,见真是他,连忙推金山倒玉柱跪下叩见:“彦信伯父云在汝南见过,顺卿兄长此时在赵家集做事。”

“好好好!”赵温没有嫡子,几个庶子也拿不出手,在他心里恨不得赵云就是自己亲生的,多年前一见略显稚嫩的诗句大加赞赏。

一句“吾赵家麒麟儿”,简直就把赵云的名声推到了顶端,从此后每每有新的诗词出现,总是不遗余力宣扬。

他连说三个好字,连眼角都有泪花闪出,慌忙背过脸去擦掉,一转身却又不由自主流泪。

“温在外间已听人说孔明之意,此乃我赵家所建书院,自然以我赵家为主。”赵温说话相当霸气。

“二位皆为子龙岳父,当仁不让,舍你们其谁?子龙贤侄虽年幼,云体连张芝、师宜官亦交口称赞,三人同写牌匾!”

他们在这里商量,根本就无需考虑赵孟的感受,武人的地位可见一斑。

赵温尽管名满天下,大部分是因为祖父与叔父的余荫,本人才名和两位亲家翁相比,略逊一筹。

爷俩因为有外人在场,也不好多叙,此刻牌匾就拍板下来。

至于他去常山王府上的原因,赵云也不难猜,眼看燕赵书院开学在即,自然是要找一些有分量的人前来道贺。

不管是常山相还是真定县令,名头不响,都是赵家族人。冀州刺史韩馥,不过是鸿都门学的学生,没几个人看得上。

说起来还是因为真定的位置比较偏僻,一众大才基本上都在中原腹地。

不知道是赵云的错觉还是实情,胡昭见到赵温以后,就变得沉默起来。

“刚才孔明说起一事,我等迟疑不决。”荀爽捞着个写牌匾的机会,心情大好:“书院开学在即,然则何人为祭酒?”

“《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何人可为?此亦需商榷。”蔡邕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昭有愚见,”胡昭提议:“子龙贤弟天下无人不知,何不任祭酒?”

他是说出来恶心旁边的赵温,不知何时起,胡昭对官场中人有一种本能的反感。

当年匆匆辞别颍川书院,就是听说要被人举孝廉,那些宦官集团的人,想要重用书院的学生,连他这个名不经传的寒门学子也不放过。

“此言甚是,”赵温眉头一展:“吾来年到雒阳,慈明兄与伯喈弟皆为半官场之人,不时亦将出仕。”

至于司马徽,他是不会考虑的,毕竟书院是赵家人创建,理所当然祭酒是自家人才对。

“云儿年方十五,是否太年幼?”蔡邕眉头一蹙,有些担心。

“不然,”荀爽摆摆手:“子龙遥领便可,有志不在年高,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云儿三岁。”

他本身就曾在颍川书院当过祭酒,明显能感觉到一个学校的老大,桃李满天下,所有从书院走出去的学子,谁不尊敬自己?

“如此甚好!”赵温不待别人说话,开怀大笑:“云儿乃不二之选。”

好嘛,不等赵云反应过来,马上就把校长攥在手里了。

既然如此,他也毫不犹豫接受:“蒙岳父、伯父、水镜先生与孔明兄长看重,云不敢辞!”

第一项任命,就是司马徽:“水镜先生德高望重,云拟设学监,不在之日,先生代行职责便可。”

司马德操本身也不想做官,拱手谢过。

“然《春秋》就劳烦先生了。”一事不烦二主,赵云可知道此人本事,能者多劳而已。

司马徽当仁不让:“《诗》待余修书一封,邀邯郸淳前来。”

“不然,”蔡邕当即反对:“其人专攻书法,且擅下里巴人,《书》可也。”

“《诗》由吾徒阮瑀即可,其求学于吾。”

“《礼》让河东卫觊来教授,《易》孔明自是可矣。”

胡昭一看,本来是准备为难有过官宦身的赵温,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也被拉进来,脸上庄重,不断拱手行礼。

只有赵云心里极不舒服,河东卫家,不就是原本轨迹里那个短命鬼卫仲道的家族么?

第一百四十八章万事俱备,只差华佗

“子龙,每一个家族都有很多人。”蔡邕也许是看出了自家女婿的不快。

他也听昭姬说过,卫家子仲道曾经来纠缠过,十分反感的。

原本蔡邕还对卫仲道有些好感,觉得此子勤敏好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如今自家女儿已经许配了人家,你还凑上来算是怎么回事儿?

“岳父大人,这个卫觊是什么情况?”赵云不为所动,他可不想自家书院建起来,反而找一些敌对势力的人在里面教学。

诚然,一个祭酒的名头,确实可以让学生归心,然则,具体上课的还是这些博士。

旁边的荀爽脸上有些挂不住,他也明白蔡邕的安排是很正确的。

颍川书院这些年来培养了不少人才,可惜,书院名义上是荀家的族学,可颍川郡本身就是人才汇集之地,世家多如牛毛。

不说其他人,就是陈群他们家,在书院里就掺乎了一脚。

但是,女婿叫的这个岳父嘛,他笑容可掬:“贤婿,卫家在河东也是个大家族,比赵家在真定不遑多让。”

“卫仲道此子华而不实,卫觊乃卫家旁支,比你大了十一二岁,满腹经纶。再加上世家出身,虽是旁支,亦可教授《礼》。”

荀爽这么一抢白,让蔡邕的脸顿时黑了下来。要知道,在流放的过程中,途径河东,卫家可是盛情款待,他说了卫仲道不少好话。

赵温这些日子可受够了自家侄儿的两位岳父平日里夹枪带棒,互相攻讦,要不然也不会溜到常山王府上去躲避。

“子龙,君子六艺,现如今我等有了五位博士,可武这一块不能马虎。”他清了清嗓子,止住要暴走的两人。

“我真定赵家,以武立族,燕赵书院没有武这一科说不过去。”

“云已有考量,”赵云郑重地点点头:“我二叔今日从海外归来,从此后,出海的重任就交给了大兄张郃,他老人家即可。”

“世平贤弟么?”赵温沉吟片刻:“云儿,你家的事情,我们虽然不甚明白,却也相当于旁观者清,你这位二叔?”

屋子里可以说都是赵云一系的人,两位岳父就不用说了,司马徽本身为颍川书院博士,受不了颍川世家的嘴脸借故出走。

胡昭对颍川世家和官场简直痛恨到极点,尼玛,你们世家没有人才么。

当今之世,宦官乱政,好嘛,你们把自家子侄藏着掖着,让我去当孝廉?

不然的话,胡昭怎么可能少年即离家出走,跑到冀州到处游历,躲避官府的征召而已。

他胡家祖辈上可是为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来家族不断凋敝,现如今连族学都立不起,还得到荀家族学去学习。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荀爽,胡昭还是充满感激的。听说老师在燕赵书院另立山头,马上就赶了过来为老师助威,不曾想自己也陷进来。

“伯父大人明鉴,家兄身后有袁家支持,想来袁家也不甘寂寞,肯定要插一脚。”赵云目光清明。

“世平叔父虽为我们共同的二叔,然当日正是云提议,让他和苏双叔父远走海外,一来可以避免盐场的利益之争,何尝不是另开一条财路。”

“想来,世平叔父对云还是颇有好感的,不然,为何连日来儁乂大兄一直跟着我?不外乎就是在隐晦表明他的立场。”

其中的关节,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懂,等赵云说出来,不由对他刮目相看。

我的天,九年之前,面前的少年郎才六岁,就有如此心机。

胡昭本身对赵云并没有啥感觉,他可不会认为你学了文,做几首诗就能治国平天下。

单单这一件事情,立马就把心中的好感上升了好几个层次,老师家师妹跟着这样的男人,也不知道是福是祸,至少有出人头地的资格。

之所以不去官场,胡昭自认为不是那块料,勾心斗角累都累死了,还不如沉下来认真治学,博得桃李满天下来实现自己的报复。

“世平叔父早年没有导引术在身,正是云让家族拿出来,分享给一直跟着父辈的人。”

“云不敢妄自菲薄,却也不得不说,不管是苏张两位叔父还是我赵家部曲,他们对云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这话一出来,连赵温与荀爽、蔡邕都倒吸一口凉气。

导引术是一些家族的立足之本,可当年的小赵云,扛着多大的压力,才让家族拿出来?

后果是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连家主赵孟估计都不清楚,学习了导引术的人,最感激的可能还是面前这位少年郎。

说白了,大家今天商量着把书院的位置全部都定下来,就是趁着袁家那条大鳄还没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袁家出手,不管是赵温还是荀爽、蔡邕,都不能相抗。

随便找几个致仕的老夫子,德高望重,根本就不是他们三人能够比拟的。

“伯父大人,不知黄道吉日是否已看好?”赵云已经开始履行自己祭酒的职责。

此前,赵温就相当于主人,在书院筹备阶段起到总领的作用,日常事务都是他在负责。

“云儿,一切都差不多了,”赵温十分欣慰,自己的心思没白费,他捋着胡须呵呵笑道:“八月初十日,大吉!”

“好!”赵云一锤定音:“燕赵书院就十日开学,日后,我书院能否走出冀州,名闻天下,全靠你等之力。”

说着,恭敬地大礼叩拜。

在座之人,哪怕平辈的胡昭都纹丝不动,他们为了书院受此一礼,此后就会和赵云绑在一起,休戚与共。

“惜乎还差了两块,”赵云叹息道:“一为农学,世平叔父从大洋彼岸带来高产量的粮食作物。”

当然,这些人对农业是不重视的,甚至包括赵孟,可能远不及张世平来得热切。

好在赵云早就安排了合适的人手,赵齐跟着自己有不少时日,当可大用,更何况有世平叔在一旁帮衬,不至于有人拿捏。

“另一块,则是医学。”他蹙着眉:“着人去找华元化,今日仍没消息。”

“华元化?”胡昭一脸震惊:“是不是一个老头?看上去一脸苦相?”

“孔明兄知道此人?!”赵云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双手紧紧抓住胡昭的肩膀。

第一百四十九章神医华元化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这一时期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豫州、青州、徐州、兖州等地。

他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按理说,此时的华佗,不应该出现在冀州的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