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云-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说谁对赵云最熟悉,自然也只有他了。

从真定到恒山,其实不过是翻过太行山就到。况且那里还是古恒山呢,哪怕双方没有交情,好像也有了些亲切感。

“那史道友就要做好准备了,”秋道人嘴角一抽,不无揶揄道:“赵云擅长的有诗词、字,没到雒阳据说就写了一首诗。”

“要不你写一本小说也行,《封神演义》你说是假的,那就写一部真的出来驳斥好了。”宋道人戏谑道:“你认为《老子化胡经》不正确,那你准备写何经书驳斥?”

目前,史子眇一方,只有他自己才有别样心思,当然张角也想报仇,张鲁只是适逢其会,为支持而支持。

道家的人,本来始终都主张清静无为,自从明帝时期一千三百多道士想要把光头们赶出去,他们不想所谓的野狐禅跑到中原传教。

后来,皇室的人袒护,雒阳的高官们也不出手,自然就是默许佛教的存在。

打那以后,原本还有些团结的道家,逐渐就成了一盘散沙。

要不然,为何众人连李家的人面子都不给,他们认为李家是李家,史子眇是史子眇,不能混为一谈。

李喆一封书信相招,大家没有任何一个人迟到,按时赴约,算是给了你们李家面子。

史子眇那些小伎俩,谁看不出来?道家的人是清静无为,却也不会是傻子,被人当枪使,攻击赵云,他又不是佛教的人。

设若刚开始就定下基调,大家直奔主题,或利用关系,或直接辩论,赶跑佛教就行。

尽管佛教在中原传了一百多年,由于道家的抵制,始终都在雒阳周围打转。

现在的皇帝并没有当年明帝那样的决断,驱赶佛教不要太简单了。

既然你们把目标给定偏了,对不起,我们不上当。

你史子眇一个道人,难道还想去当帝师啊,做梦吧你。

张鲁最清醒,他和赵云没有仇怨,马上就明白症结在哪里。

他还是想尽最后的努力:“诸位道友,写书和经书的人是赵云,现在佛教的人越发猖狂,就不能找一个两全之策,既可以打击赵云,又可以赶走佛教?”

李喆算是把李家人的传统发挥到极致,他没有再开口,等最后才会出来说话。

当然,一旦他说话,就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别的道家买不买账就是两说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雒阳的吃瓜观众不要太多

“赵云和道家干起来了!”

这话听着有些不对劲儿,一方是一个人,另一方则是庞然大物,看上去很不对等啊。

等等,你说赵云和道家干起来了?扯淡,一个是鸿都门学的新晋博士,据说现在去听他的课需要提前报名的,另一个是教派,大汉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教。

再说赵先生入城的时候,太学不是有不少居心叵测的学子想要让他出丑么?毕竟那时他还没走马上任,学子们去身份合适。

现如今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博士,学子们哪怕再不认同,存在着尊卑的差异。

就像一个小地方的县令或者县长,和大地方的刀笔吏,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

至于太学的那些博士们,一个个老朽,好意思去欺负人家小年轻嘛。

因此,太学和赵云之间纵然有龌龊,也干不起来,咋又和道家扯上关系了?

啥,赵先生写了一本《封神演义》?那是啥玩意儿?西周建国时期的故事啊,还有神仙妖魔鬼怪?这样的故事书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有这么厉害?他还说有可能是今人无法达到先天的原因,那就更要看一看了。

《老子化胡经》?那是什么东西?让那些和尚看的?于是乎道家要找他的麻烦?

其实,在雒阳城流行的风言风语,都是从世家流出来的。

普通的老百姓,哪里明白道家已经在聚会,剑拔弩张,就不知道是对付赵云还是佛教。

当然,少不了那些本身就对赵子龙怀有不满的世家在后面推波助澜,不然,为何坊间流传的,都是道家要对付他的信息?

老百姓是淳朴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判辩的能力,世家传出来的消息也就相信了。

在他们的心目中,好像真定赵家在北方把胡狗都打赢,那一时期,世家为了鼓动皇帝继续出兵,确实在北疆战役胜利的时候出了力,不遗余力大肆宣传。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自然不会再为赵家摇旗呐喊,让不明真相的平头百姓一头雾水,难道真定赵家胜利之后,北征就无疾而终?

看样子好像也不对,毕竟大汉除了极少数的宦官莫名其妙就成了侯爷普通人要想封侯,千难万难,真定侯是如何出来的?

直到赵云到了雒阳,才重新有了赵家的音信,半点儿也没有北疆那边的战报。

不少太学学子乔装打扮,到寻常酒肆,尽管点了最贵的菜,也觉得难以下咽。

当然,他们来的本意就不是为了吃饭,而是想知道老百姓对赵云的看法。

结果让太学士子们很失望,居然没有人对赵子龙口诛笔伐,道家的力量多么强大,谁都很清楚。按说赵云得罪了道家,应该是群起而攻之啊,剧本不是这么演的。

其实,就是这些学子们,他们不清楚,自己等人本身就是世家手中的枪而已。

“很奇怪,道家之人,为何不大张旗鼓进雒阳?上一次孝明帝时期,他们要对佛教动手,不几天就聚集了一千三百多人。”

“孝明帝到如今,都过去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真真假假谁说的清楚?”

“你的意思是说,那些佛教光头们,本身就是刘家人给引进来的?我的天,不是引狼入室吗?我大汉的教派,何须番邦胡人来分一杯羹!”

“是啊,传说中的方士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到海上去找传说中的仙山,多缥缈的说法,始皇帝那么精明的一个人,竟然相信了。”

“合着你们的意思,当今和他的前任们,觉得道家的力量太大,早就不满意了?”

“那是,一个皇帝,他们觉得自己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谁想头上有一个太上皇?”

“很难讲啊。不要说咱大汉,就是前朝大秦时期,秦始皇劳苦功高,权柄一时无两,对道家的人都得供着。”

“未尝不是始皇帝想抓住道家的辫子,他们找不到神仙或者仙山的时候,那就会出面铲除了。”

“凡事没有绝对,兴许海上真有仙山呢?说不定徐福早就得道成仙,不然为何到如今也没有他的只言片语留下。”

“糊涂!横海将军带着船队渡过茫茫大海,到了那个叫邪什么的地方?”

“邪马台!”

“对对对,就是那里。一个女性,竟然成了他们的女王,传说中不就是徐福的后代么?”

“道家也不禁生育,不像和尚们,一个个清心寡欲,斩断尘缘,指不定就是他成仙之前留下的后裔,把道统传了下来。”

“啥道统啊,要是真厉害,张横海不过是一个武力值不高的武者,带着一些家丁部曲什么的,就能把邪马台打得溃不成军。”

议论的众人不再说话,他们突然想到,赵家最厉害的,并不是文才什么的,而是超绝的武功,连胡人都望风而逃,打下了不止一个郡的土地。

横海将军张郃,貌似以前还是赵家的部曲,连他们家的部曲都这么厉害,主家更是把胡人都打得抱头鼠蹿,得有多厉害。

他们心里很是彷徨,设若赵子龙知道是他们在后面使劲,赵家人会不会找人直接把大家给做了,也不是不可能。

上次在京城,赵云不是差点儿被人给刺杀成功了么?虽然不知道是哪家做的,相信赵家的武力值更高,要不然也不会没有人受伤。

一报还一报,指不定惹到了赵家,那边是山野之人,才不会把大汉律放在眼里。

再说,杀人之后,飘然远遁,你去找谁?

到了最后,大家不得不说一句:“别去管,不管是道家、佛教还是赵家,都不是好惹的。”

“是啊,要是他们认起真来,我们在座的哪一家都不能和他们抗衡。”

得,死道友不死贫道,不管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的聚会,顿时作鸟兽散。

谁也不想成为三家下一个攻击的目标,宁愿当个吃瓜的观众,也不想淌这浑水。

和赵云休戚相关的人感觉就不一样了,赵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专程到那边去,就算帮不上啥忙,问一问也是好的。

结果,三位夫人对他的行踪都讳莫深入。

叔叔赵温的脸色,一直都阴沉着,想来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赵忠自打赵云说了自己是刘协的师傅以后,就开始深居简出,比以往更加谨慎。

道家和皇室的关系,别人不清楚,难道他也不明白?往往任何一代皇帝的更替,背后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子。

自己这本家侄子,你要安分守己当一个皇子的师傅也未尝不可,大不了新皇要是刘辩上位以后,辞官回真定,天高皇帝远,谁敢把他怎么样?

“师傅,我们出发吧!”赵云和童渊找了个寻常的酒肆,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道家究竟是要针对自己还是佛教。

可以说,凭借道家一千多年的积累,同时对两家开战,真还没啥难度。

一老一少两个身影,很快上马,出了雒阳城。(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孙坚孙文台

残阳如血,西羌的天空中,弥漫着鲜血的味道,到处都是残缺的肢体,有几个汉军士卒正在收敛袍泽,忍不住呕吐起来。

张温前来讨贼,他可不认为自己一个文人能统帅北方的武者,只好竭力在南方的将领中挑选,无巧不巧,就落到了孙坚头上。

没办法,荆州尽管是张家的桑梓之地,随着不少家族和张家关系剑拔弩张,他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只好去扬州招收。

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他们家在富春,祖坟位于城东。

据说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

乡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

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阊门。醒来后很害怕,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老太太说:“说不定还是吉兆呢!”

等到他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孙坚年少时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他十七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

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

孙坚见状,对父亲说:“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请让我去干。”

他的父亲孙钟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

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大惊。

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

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这一年,正是熹平元年。

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他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百,其中,要数祖茂和黄盖最为出名。

这里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对他们,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

当年,臧旻和夏育、田晏等人,奉灵帝之命,北伐鲜卑,因后勤等各种因素,导致失败。

尽管三人作为刘宏和宦官集团政策失误的牺牲品,但他们的战斗力却还是被世家门阀记住,孙坚这个臧旻提拔起来的人,自然而然就进入到大家的视线。

来到西羌半年多了,冬天的时候,由于他带的部曲来自家乡,很不适应北方的天气,几乎都没有出战。

好在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对西羌人也不再像冬天那样束手无策。

可恨的是,在一般的战事上,张温对董卓言听计从,主张对羌人采取怀柔政策。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了解,孙坚很是明白,对这群没有教化好的夷狄,光是感化是永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战争的洗礼,把他们打痛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则,他的意见并没有被张温采纳,束之高阁,对羌人的一些武力行动视而不见。

依着孙坚的暴脾气,如何能忍受?才刚见羌人部族大肆杀死汉民,一怒之下,领着祖茂、黄盖,哪怕身边只有两三百部曲,硬是杀败了三四千人的羌族部落。

大家对张温很失望,此次行动,没有必要报告上去,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说不定目前在凉州不是靠山的靠山也没影儿了。

“主公,何事欣喜?”黄盖心细,马上就看到了自家主公脸上的喜意。

孙家尽管在富春县,离着中原好远的距离,不过孙坚看着鲁莽,中途还是做了不少手脚。

既然赵家可以做生意,孙家为何不可?赵家是原赵国的后裔,我孙家则是孙武子的后人。

一来二去,孙氏在雒阳一带的商铺竟然赚钱了,虽然和赵家动辄上万钱的大生意不一样,还是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不仅如此,孙氏的商铺还起着眼线的作用,时不时筛选一些重要的消息,火速发到凉州。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孙家在雒阳的负责人就是他的亲弟弟孙静。

“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你们两人是某的生死兄弟。”孙坚本人就是一个豪爽的人,他也确实把两人当作兄弟来处。

祖茂的性子急,抢先把帛书拿到手,不禁眉头微皱,上面写的都是有关赵云的信息,与自家有啥关系?

黄盖不一样,能在原本的轨迹中,提出火烧曹营的人物,必然就是一个智将。

再说,他也明白自家主公所走的路,始终都在模仿赵家。

他看得很仔细,包括赵云从进入雒阳受阻、夜晚遭到刺杀,而后进入门学的种种,最后提到了刚刚写出来的《封神演义》和《老子化胡经》。

就算他的智力还可以,却也不咋明白,这些东西和自己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