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为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
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
他们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
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
他们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
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
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
张角在此基础上,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
他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
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作为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
此刻,张角接到了超级牛人的书信,星夜赶了过来。
毕竟黄巾道在常山国的失败,消息稍微灵通的人都知道,可能唯一不清楚的人,就是端坐在龙椅上那哥们儿。
张角可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能踩一下赵云进而把赵家打压下去,何乐而不为?
当然,于吉早就知道了名义上的徒弟是做的啥事情,却不敢出头,因为等他晓得的时候,黄巾道如火如荼,欲罢不能。
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有上清宫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下清宫等古建筑。
这个时期,一年四季,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
邙山古时候原名太白原,又名北芒,横卧于雒阳北侧,为崤山支脉。
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
树木森列,苍翠如云。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
“邙山晚眺”,与“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天津晓月、洛蒲秋风、铜驼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一起,被称为“雒阳八大景”。
上清宫,俨然老子后人的私产,他的后裔才是道教最大的boss,就连张道陵也曾经在这里学道,自觉有成才会跑到东川。
儒家的创始人孔丘,他的后裔所在地建的孔庙,就是历代帝王都得捧着。
李家的人,秉承老子一贯清静无为的性格,从来不在外间行走。
你要说为何当初的何莲如今的何皇后凭啥要找史子眇养育自己的亲生骨肉?无他,因为史道人背后就是李家人,是上清宫主李喆的徒弟。
没错,召集人就是李喆。李家人尽管从来不出山,涉及到教派的传承,非同小可。
最主要的是,史子眇发现了赵云的企图,准备用佛教来对付道教,星夜回山报信。
汉明帝时期,佛教与道家已经对决过一次,李家人暗中一封书信,全国名川大泽来了一千三百多道士,让皇室都吓了一大跳。
打那以后,李家人也警醒,觉得皇室尽管需要道家,更多的时候,是想延年益寿或者房中术上面。
至于统治老百姓,还是佛教那一套修炼来生对皇室更有用。再说你道士多了,刘宏估计就要警惕。
现时不同往日,党锢之祸,杀的士人不在少数。要是道家的人敢于成群结队聚集,相信灵帝派兵杀几个道士也不是啥难事。
夏日炎炎,北邙山上显得十分凉爽,李喆找的人陆陆续续来到。(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佛教耶?耶?
房间里的气氛相当凝重,不可否认,戏志才和贾诩才智高绝,这形式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那可是道家,天下的庞然大物。
童渊无动于衷,这位老人,老而弥坚,从不怕任何挑战。
“主公,非去不可么?”还是戏志才打断了沉默:“道家的人,据我所知,可不是啥善男信女,到时候动起手来??????”
“是啊,”贾诩眉头一展:“不过冤家宜解不宜结,要是能趁此机会,取得道家的认同,那就是天大的幸事,过程不得不商榷一下。”
戏志才诧异地看了一眼,在记忆中这哥们儿尽管接触次数不多,根本就不是一个激进的人,咋突然这么冒失了?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有可能会动手。
不管是道家还是佛教,一个个表面上云淡风轻,佛教有金刚怒目,道家则讲除魔卫道。
中国和西方都是这样,只不过西方的教派有统一的教廷,凡是和他们没有共同信仰的人那就一定是魔,绝不手软。
“如论如何,我都是要去的。”赵云嘴角一翘:“你们觉得我还有选择的余地么?当初要写《老子化胡经》就想过会遭到道家的抵制,我赵子龙啥时候退却过。”
“再说,史侯目前有史子眇的支持,设若协儿日后没有教派做后盾,举步维艰!”
“安全呢?”戏志才神情惶急:“主公,千万不可妄闯,上清宫不啻于龙潭虎穴。”
“有老夫在!”童渊硬梆梆地丢了一句话,马上又闭上了嘴巴,好像啥都和他没关系。
贾诩和戏志才对望一眼,这一刻他们的心思是一致的,不由默默苦笑不已。
赵云冲两人点点头,又做了个请的姿势,童渊老爷子一点都不客气,刹那间消失门外。
北邙山的上清宫,并没有在山顶,而是在山腰往上一些的位置,周围林木苍翠。
尽管在山脚游人如织,这边一般人是不允许上来的,不说有好多皇陵在,就是道家传说中老子留下的上清宫就不得擅闯。
道家的聚会,张角径直一个人上山,把黄巾道的人,包括他的两个弟弟都留在山脚。
如今的黄巾,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就是在京都雒阳附近,都有自己的产业。
一条石阶路隐在树木间,据说共有九百九十九级,道家和儒家一样,讲求做人留一线,就是日常的规矩和建筑也是这样。
山腰的两边,就是巍峨堂皇的刘家天子墓群,自然有兵丁守候。不过,他们见惯了从山路上拾级而上的道士,张角上去视而不见。
只有两个年轻的道士闪出来,手里各拿着一柄长剑,大有一言不和就要动手的架势,看见李喆的书信,恭敬地打个稽首,放他上去。
张角想不到自己是最早到的,哪怕是第一次来,却也不敢东张西望,黄巾道的魁首,到了这里啥都不是。
“师傅!”听到有脚步声响,他转过身,嘴巴里艰难地叫出来。
于吉鼻子里一哼,没有说话。
当年他把《太平要术》整理出来,时逢张角前来拜访,自然也想传播出去。
在于吉看来,自己这一派的经典,需要更多的人知晓,到时候就连崂山等地的道家都要对自己刮目相看。
毕竟身在齐鲁之地,对方是庞然大物,而自己就是偶尔替老百姓看看病落下一个好名声。
这对师徒并没有尴尬太久,李家的召唤,说是辰时,你绝对不能巳时到,不然后果自负。
上清宫门前有一大片空地,看上去两三亩大小,应该是平时众道士早课的地方。
此刻,地上放了十多个蒲团,一个个平时世人眼中的高人,默不作声,也不甘人后,纷纷抢占蒲团。
好在小道士们摆好的蒲团,不多不少,与会的人都有,却也没有空闲的。
“师傅,时间到了。”史子眇在雒阳也算是一个大人物,就是皇子都要放在他那里寄养,这时候看上去就是一个学生。
“噢!”一个人凭空出现,在上清宫正门下方的蒲团上稳稳打坐,似乎他一直在那里。
道家之人,一般都有修习导引术。他们很笃定,刚才那地方空空如也。
李家的人好可怕,难怪天下道家平日里不管有多大牌,到了这里就规规矩矩。
李喆的年龄从面貌上看不出来,道家之人,往往鹤发童颜。越是这样的人,就越显得道家人的神秘,宛如神仙一般的人物。
“诸位道友,此次大会师傅让贫道主持。”史子眇打了个稽首,单刀直入:“赵家小儿凭空杜撰一部《老子化胡经》,佛教的人拟欲大肆传播。”
“想我道家,从老君立教至今,啥时候化胡为佛?此风不可长!”
史子眇不仅道法高深,武功也是修炼到家,年纪轻轻就有一流高手的水平。
当然,年纪和普通人比起来,都快是老头子了,在一群老道士之间,显然就是年轻人。
“史道友是否危言耸听?”戚雨冷哼一声。
说起来,两人同在雒阳,只不过一个在郊外,一个在城里。
这位戚雨可不像他师兄左慈一样,天天弄啥奇门遁甲,他得到一些魏伯阳的典籍,时不时炼丹,没钱了就去给达官贵人看看病。
既然在京城这边讨生活,双方难免有些龌龊,哪怕对方是李喆的徒弟又如何?
“戚道友稍安勿躁,”始终闭着眼睛的李喆缓缓睁开:“佛教传入我中原时,道家群起而攻之,今日不同往日,风雨欲来,大家自当合力。”
原来一直在偷偷观察的张角吓了一大跳,他无法形容那是怎样一双眼睛,里面仿佛有日月星辰,难不成此老也到先天的地步了吗?
戚雨不是莽撞之人,打了个稽首,不再言语,只是给众道士展现了他强硬的一面。
“李道友此言甚是!”毕竟张道陵曾经也是在北邙山修炼的,张鲁是他的孙子,双方也有一份香火之情,他立刻接口:“我等必须要把这等妖魔行为制止。”
“然则以何为目标?”左慈要为自己的师弟站台,反问道:“佛教耶?赵云耶?”(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张角把议题带沟里了
“赵云小儿,端的不是人子!”张角毫不犹豫站了出来:“一到雒阳,就妖言惑众。正是有了他,才有《老子化胡经》!”
其他的道士并没有看他,而是迅速看了于吉一眼。
尽管两人年岁相仿,却有师徒之实,《太平要术》正是他整理出来的。
此刻当师傅的没有说话,当徒弟的跳了出来,什么鬼?
于吉有苦自己知,当年也怪自己,想装作高深,说了个什么“吾名南华老仙”。
那个年代的张角阅历不深,信以为真,后来才发现不过是和自己一样修炼的道士,只不过家学渊源,家里面有不少道藏典籍。
说实话,从当年他得到《太平要术》至今,两人还是第一次见面,不想是他这种场合下。
而如今的张角羽翼丰满,对《太平要术》的原作者,也没有多大的恭敬。
叫你一声师傅,你还要理不理的,真还把自己当盘菜了。
张角也有自己的苦衷,他的黄巾道都已经在雒阳传播,正是有了史子眇这个地头蛇,才能在京城扎下根来,京畿之地,万万不可丢。
“哦?”恒山秋道人对他和赵家的纠葛一清二楚,真定离着恒山并不远,他颇为玩味地说道:“看来张道友早就有应对之策,不妨说来听听。”
张角欲哭无泪,自己哪有啥应对,不过是站出来力挺史子眇而已。
看到他那讷讷无语的样子,于吉心里有气,不由自主哼了一声,算是把自己的脸也给丢了,他也不想接过话头,免得引火上身。
在座之人,谁都不会是傻子。明眼人都知道,史子眇不管对刘辩有没有扶持的意思,都由不得他了,因为赵云要做刘协师傅的事情早就传了出去。
涉及到皇家,涉及到改朝换代,都是人精,在座几个还想打退堂鼓,不欲淌这浑水。
“要不李道友出面,就说根据典籍记载,老君西出函谷,早就到了天上。”张鲁硬着头皮说:“如此一来,《老子化胡经》不攻自破。”
有张道陵的香火情,他支持李家这一系是必然的。不过今日之后,这情分也就还完了。
李喆的眼睛,不知何时又闭合了,端坐在那里,犹如木雕。
老子的思想核心,就是清静无为,每一任上清宫主上任前,都会对着老子的画像起誓,终其一生,不得下山,不得参与凡俗之事。
不然,历朝历代,可曾见过任何一个李家人行走在红尘中?
“人家赵云也没说老君的坏话,”嵩山宋道人不以为然:“《封神演义》中说得很清楚,老君就是清静无为,手下只有一个弟子。”
作为都是在雒阳这一片的道家,他对史子眇也没啥好感,天天到皇宫里去,邀宠献媚。
我们道家的宗旨,你都丢到九霄云外,修的何道?
史子眇心里发苦,想不到从来没有恩怨的嵩山也对自己发难,他缓缓摇头:“宋道友差矣,《封神演义》不过是无中生有的。”
“史道友的意思,我们道家的所有典籍都是与生俱来的?”华山公孙道人有些鄙夷。
自从东汉定都雒阳,华山在道家的地位骤然下降,不复有秦朝和西汉时期的昌盛。
遥想当年光武帝刘秀要定都的时候,未尝没有上清宫的人出面作梗,不然好端端的长安是都城,为何会跑到雒阳来?
一时间,场面上的气氛十分诡异,就连一直不言不动的李喆都把眉头皱了起来。
他没有想到,本来准备团结道家的人,再来一次对佛教的打击,为何会变成这种局面。
所有的道家典籍,大家都说是这样神仙那样神仙所赐,真实情况如何,彼此都心知肚明,拿到大庭广众下来讲就不太好了。
“其实,我蛮欣赏赵子龙的。”公孙道人见对方默然不语,再次开口道:“既然你们想要针对赵云,不知该如何去处理?”
恒山秋道人本来只是想讽刺下张角的,发现还有几人也和自己保持着相似的心思。
要说谁对赵云最熟悉,自然也只有他了。
从真定到恒山,其实不过是翻过太行山就到。况且那里还是古恒山呢,哪怕双方没有交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