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刘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帝刘宏-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到了这时候了,竟然还想翻盘。不要说那些太监了,就是刘宏,也不可能让他们成功。

刘宏的火枪队,在沿途为窦武他们,设置了好多的障碍。要不是害怕暴露了,坏了刘宏的事情,这些火枪队,恨不得直接出手,灭掉窦武和陈蕃。

不过现在这些太监都下了狠心了,一定要灭了窦武和陈蕃。虽然军队的素质,肯定比不上家兵,可是凭着人多,他们还是把窦武和陈蕃给围住了。

就在宦官们就要得手的时候,屯骑校尉冯述,带领着他的八百人马,前来营救窦武和陈蕃了。他这一加入,双方的战斗,就更加的激烈了。

不过就算冯述带着人马赶来了,可是窦武一方的人数,还是照着宦官差远了。他们最多也就是能拖延一下时间,败亡还是难免的。

窦武一看这样不行,他们拼命地带人往军营那里撤退。只有到了那里,掌握了那里的军队,他们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还妄想翻盘,别做梦了!”

刘宏好不容易,才等来了这么一个机会,怎么能够容许出现变数。所以在情报人员,将现场的消息,传递到他那里的时候。他就打定了注意,让火枪队暗中出手,帮这些太监一把。

虽然害怕暴露目标,火枪队不能使用火枪。可是刘宏给他们配的弩箭,也是相当的给力。这些弩箭都是连弩,近距离使用起来,一点儿也不比火枪差。所以一阵箭雨,就把窦武和陈蕃,全都射到那里了。

领头的被灭了,剩下的就没什么反抗之心了,众太监很顺利的就结束了战斗。随后,他们就彻底的剿灭了窦武和陈蕃的满门,除了窦妙被软禁了,其他的,是一个都没跑了。

刘宏也知道事情彻底的结束了,他立即启程,连夜往回赶,要返回洛阳城,收拾下面的烂摊子。



67怒惩刘宠

“真干净!除了一个窦太后,其他的,竟然一个都没留下。现在窦武和陈蕃这两家人,算是彻底被灭了,一点儿后患都没留下。”刘宏回到洛阳之后,看着太监呈上来的那些人头,他不禁对那些太监,佩服起来了。“斩草除根,一个不剩,多好的一个品德啊!这一点上,我很有必要,像那些太监们学习一下。”

人证物证俱在,窦武和陈蕃属于谋反无疑。就算他两个名望再大,这也是不容抵赖的事实。

第二天早朝,所有的人全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大殿里,一点声音都不敢弄出来。

昨天夜里,出了那么大的事情,他们这些大臣哪能不知道。窦武和陈蕃,两家满门尽灭,这以后就算是彻底的变了天了。现在,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之前,还是都老实一点儿的好。省的一不小心,跟着倒了霉。

看着下面战战兢兢的众臣,刘宏终于有点儿大权在握的感觉了。

“大家都知道,昨天晚上出了大事了。以至于,朕都从广成苑,连夜赶了回来。”说到这里,刘宏看看了下面的大臣,继续说道:“朕怎么都没想到,朕的大将军和朕的太傅,竟然会联合起来谋反!”

平常早朝的时候,大殿上无论发生何事,多少都会有点儿动静。可是今天出奇了,除了刘宏的声音,大殿上半点儿杂音都找不着。

“大将军和太傅,他们名义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实际上,大家也全都知道,所有的政令,全都出自他二人之手,他们已经成了大汉实际上的掌控者了。可是竟然这样,他们都不满足,还要将朕赶下去,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说着,刘宏就将窦武私调军队的证据,和昨晚宦官们得到的陈蕃写给王考的信,扔给下面的大臣。让他们知道,窦武和陈蕃都做了什么。否则的话,以他们的声望,那些大臣私底下,还不一定给他弄个什么罪名呢。

这些大臣们拿起这些证据,一个个的传看,之后还是全都默不作声。

这些大臣,也不是傻瓜。不管证据是不是真的,反正现在窦武和陈蕃全都被杀了,这就算是死无对证了。现在皇帝和那些宦官是胜利者,想怎么说都行。

刘宏也知道,虽然这些证据是真的,可是总有人是不会相信的。他们能找出无数的理由,说明这些东西是别人假造的,是栽赃陷害。

刘宏也没打谱让人都相信,而且他昨天一回来就安排了。他的报纸,会搞个特刊,将这两份证据的全文,全都印到上面,让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是怎么个事实。

出示了证据之后,刘宏也没在做什么。他知道,不管这些大臣信不信,刚刚出了那么大的事情,肯定所有的大臣,都是人心惶惶。

虽然现在,是对付这些大臣的最好的时候。可是现在很多人和事还没有理顺,刘宏觉得,他现在还不适合立即就做大动作。

所以刘宏并没理会那些心虚的大臣,而是指挥者众太监,拆掉了太后听政时用来遮挡的帘子。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那些大臣在说,“早就想拆了这没用的玩意了,今天可让朕逮到机会了!以后大汉朝,就是朕当家了,以后永远也用不上这玩意了。”

刘宏这是要宣布从此以后,他就要当家做主了,让这些大臣认清事实,并抓紧投靠。否则的话,等他动手之后,那说什么就晚了。

可是就有人这么不开眼,就在刘宏这个意气风发的时候,非得出来给刘宏唱个反调才行。刘宏刚说了以后他当家了,再也用不着帘子了。可是这时候宗正刘宠却发话了,要让刘宏封慎园贵人董夫人为孝仁皇后,并垂帘听政。

董夫人,是刘宏的这一辈子的亲妈,封为孝仁皇后那是应该的。历史上,她也是这个封号,刘宏没有意见。可是再让董夫人垂帘听政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明显的信不过他吗?而且还在他明显的表过态之后,立即就提这个建议,这不是纯粹给刘宏找不自在吗。

看着这个刘宠,刘宏就想起来,在他还没即位的时候,这家伙就给他整过幺蛾子,推荐刘宽的儿子刘松即位,差点儿就给刘宏惹出大麻烦。刘宏还没来得及和他算账呢,他现在又跳出来了,还是和刘宏对着干,刘宏要是不收拾他,都对不起这刚刚到手的权利。

“封慎园贵人为孝仁皇后,朕同意了。可是朕想问问宗正,你为何提议要孝仁皇后再垂帘听政呢?”

“陛下,您年纪尚幼,很多事情考虑不周,应该有人帮您把把关。再说了,这也是惯例。”

“怎么把关啊?再弄出一个窦武来造反吗?还是惯例,你再说说这个惯例后面有多少乱政的外戚啊!”

听到这话,刘宠不敢说话了,可是刘宏并不想放过他。

“要不是窦太后垂帘听政,窦武手掌大权,想要永远保持这样的权势,他又怎么会出来造反啊?现在,你又想弄个垂帘听政的,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啊?”

“陛下,微臣对大汉是一片忠心啊!”

刘宠觉得他真的是很冤枉,这封太后和提议垂帘听政,这本是宗正的职责,他也就按惯例提出来的,他根本就没想到刘宏会因为这个急眼。

“你对大汉一片忠心,朕怎么看不出来呢?以你的行为来看,你根本就不是什么皇室的宗正,而是外戚的族长啊!一切全都为外戚考虑啊!”

听到这话,刘宠一下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大叫他一心为的是大汉。

“像你这种吃里扒外的人,不仅不配做皇室的宗正,甚至都不配做个汉室宗亲。”说到这里,刘宏对着廷尉说道:“朕现在撤了刘宠的宗正之职,剥夺他汉室宗亲的身份,将他从宗谱中剔除。你们廷尉府,好好的给朕查查,他到底收了外戚多少好处,为什么这么为外戚说话。”

有几个和刘宠关系好的大臣,想要为刘宠求情。可是刘宏现在正在气头上,又把刘宠的事和造反的外戚的扯上了,他们都怕引火烧身,没把刘宠救了,再把自己给搭上。所以,他们都想等刘宏消了气之后,再想办法。

没人为他求情,刘宠自然就侍卫被押下去了。众大臣看着被拖走的刘宠,没有人为他惋惜,大家都觉得他是自找的。像在这样的时刻,你出来和刘宏唱反调,你这不是子找不自在吗,落这么一个下场,你又怨得了谁。

刘宠这家伙,就算是刘宏出掌大权后,用来儆猴的鸡,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然后刘宏就任命刘倏为录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丞相,掌管大小一切事物。随后,他就将早朝的时间,从寅卯之交改到了辰巳之交,也就是从早上五点改到了早上九点了,算是完成了他的夙愿。这还不过瘾,他还把早朝减少到每月两次,只在初一和十五上朝之后,在众大臣异样的目光之中,刘宏满意的退朝走人了。



68盐税改革

众太监,是这场战斗的胜利者。按他们的想法,他们分享胜利的果实是应该的,所以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排除异己。

而刘宏,现在将大小事务,全都扔给了刘倏。他自己是什么政事都不管,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

现在所有的人,都不理解刘宏为什么这么做。他们都知道,绝对不能把刘宏当作平常的小孩看,他的思维,就是他们这些成年人都比不上。

可是人们弄不清楚,为什么刘宏在已经掌握了大权之后,反而比没掌权的时候更不关心政务了。以至于让那些太监,彻底的掌握了大权。

这完全就是刘宏故意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他就是要让太监们搞的天怒人怨之后,好永久的取消太监这个职业。

要是不让太监闹凶一点,这些大臣绝对不会允许刘宏取消太监的。他们的意思就是不让太监搀和政事,让他们专心的在皇宫伺候皇帝就行了。永远取消太监,除了刘宏,还真没人敢这么想。

这一段时间,刘宏又体会到了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感觉了,那是相当的惬意。可是刘倏,看着他太自在了,大事小情的,全都到皇宫里让他拿意见,对此刘宏很是无奈。

刘倏现在很知足,他早就知道刘宏不会忘了他的,毕竟他是刘宏上位的大功臣。可是他没想到,回报竟然这么快这么大,刘宏直接就让他成了事实上的宰相了。

不过刘倏很聪明,为人也很谨慎。尤其见识到上一任录尚书事陈蕃的下场,他就更谨慎了。大事小情的,只要他拿不准,绝对进宫去找刘宏拿主意。

他知道刘宏很很重视流民的事情,从他当大司农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处理这个事情,可是他真的没什么好办法。这不,他又跑到皇宫来了,看看刘宏有什么好主意。

“皇叔,政事朕都交给你处理了,你大胆的办就可以了,你没必要老来找朕。要是你真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三公九卿的那么多人,你完全可以去找他们商量。”看到刘倏又来烦他,刘宏直接就抱怨上了。

“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这流民的事情,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三公九卿要是能解决,他们早就解决了。这不是没有办法,微臣才来找您拿个主意嘛。”

看着耍无赖的刘倏,刘宏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算了,有问题就解决吧。反正解决流民的事情,我有的是办法。”想到这里,刘宏就说道:“皇叔,流民的事情,其实并不难解决。那些老弱病残什么的,咱们把他们全都养起来。剩下那些身强力壮的,咱们完全可以以工代赈,让他们干活来养活自己。反正现在能干的活很多,修桥铺路,水利工程,包括挖运河什么的,有多少人也能用的掉。”

“我就知道陛下应该有办法,没想到还真让我猜着了。”事情有希望解决,刘倏显得很兴奋。

不过刘宏知道,这办法只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事情,就得制定律法了,以后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依律而行就可以了。

“这样的律法,要是我不把他制定出来。后世的君王,除非再赶上个穿越的,否则也应该不会有人制定。算了,我干脆好事做到底,就把这个律法一起制定了吧。”想到这里,刘宏就说道:“皇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类似的情况,就要有法可依才行,朕想了几条,你看看还有什么补充的。”

“制定律法,确实是解决类似事情的好办法。以后再有了类似的事情,直接依法而行就是了,完全不用麻烦。”刘倏对刘宏的说法很是赞同,说道:“陛下,您说说您的想法,微臣帮您参谋一下。”

“既然是要救助灾民,所以朕将这部律法,称作紧急救助法。大体上,也就是将刚才朕说的那些方法,以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失业和贫困人员,可凭借身份证明,到救急点免费领取粮食、衣物等救灾物资。三个月后,年纪十八至五十岁的,身体健康的人员不在免费救济。而是需要他们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物资。至于什么劳动,就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

“陛下,律法这种东西,不具体的实施,很难看出其中的漏洞。反正咱们即将赈济灾民,不如一起检验一下这个律法有什么漏洞吧。”

刘宏想了一下,觉得挺有道理,就点头同意了。随后觉得,既然要让流民干活。趁这次机会,干脆将后世的京杭大运河,给开凿出来算了。有这么一条运河,就能联通南北,加速大汉的发展。

刘宏刚将这个工程给刘倏描述了一下,刘倏直接就耍了赖了。

“陛下,您就是杀了微臣,凭咱国库里的那点儿钱,也干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就算是以工代赈也不可能。”

国库没钱,刘宏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他把他的钱送到国库里吧。

可是运河这件事,又是大事,不仅关系到赈灾,还关系到大汉今后的发展,不能不办。于是刘宏左思右想之后,就把主意打到盐税上了。

天下谁不吃盐,这东西要是弄好了,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而且现在的盐税,还抵押在他的手里呢,要改革它,阻力相对来说,也要小很多。

汉代几乎用的都是盐井,这东西成本太高。刘宏琢磨着,他得先把煮盐,改成晒盐才行。

晒盐的技术并不难,刘宏在海边上就有几个盐场。他吃的盐,就都是他的盐场里晒的,比井盐质量强多了。

盐业在武帝时就收归朝廷了,买卖需朝庭批准,这就造成了现在私盐遍地的情况。尤其现在朝廷势弱,各大世家,几乎都有自己的盐井,根本不把朝廷政令放到眼里。不要说别人了,就是刘宏,在没当皇帝之前,也是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