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刘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帝刘宏-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纸被刘宏定名为《大汉时代周刊》,每份四张十六版,大小和现代的报纸差不多,每五天一期。

由于现在是试营业,为了培养人气,现在是免费发行的,每天将报纸往太学院一放,几乎是立即就被哄抢一空。

当然了,报纸也不可能只在太学院发售,虽然那里认字的人最多,为了让别人也能熟悉报纸,京城其他的地方也有很多人发送。

至于其他的城市,虽然刘宏也成立了报社,可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记者,那些报社几乎形同虚设。最多也就是京城的报纸定稿了,他们弄一份,在他们的城市印刷一下而已。

其他的城市,刘宏暂时也顾不上,还是先把京城理顺了要紧。

试营业的第一期报纸,头条就是京城要开展天下第一名记的评选活动,上面对那些头牌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当然了,一整份报纸,不可能全写记女。上面还有百家和儒家之争的是是非非。还有按刘宏的要求,写的关于专利法的详细介绍。不仅有专利法的好处,如何申请专利,还有专门讨论工商对国家的用处,甚至还把刘宏和陈蕃的对话全都写上。

写上这次对话,完全是刘宏有意为之。通过陈蕃和窦武秘密的见面,刘宏就知道他俩都憋着坏心呢。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会突然扑上来咬他一口。所以刘宏要先下手为强,趁着现在,尽量败坏陈蕃的名声。

这事要是放到以前,那种言论,根本就不可能对陈蕃形成任何影响。可是现在不同以前了,以前是儒家一家独大,百家之人根本就说不上话。可是现在刘宏恢复了百家,他们为了攻击儒家,没事都会找出事来,更何况这种陈蕃明显不占理的言论呢,所以陈蕃一下子就火了。

以前陈蕃身为太傅,德高望重,几乎就没有什么负面消息。可是这次就不行了,毁誉参半啊。

这就是刘宏想要的成果,虽然不能一下子搞臭了陈蕃,可是能够让他的名望受损,刘宏就已经很满意了。毕竟刘宏的目的,也就是要恶心恶心陈蕃而已。

冰冻三尺,非一曰之寒。像陈蕃这种德高望重的人,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想一下子就把他打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过就是这样,也对陈蕃的名望有了很大的影响。不仅是他对皇帝的强词夺理,更是因为他对工匠的蔑视。

百家之人,像是农家、墨家、兵家这些,都是相当重视工匠的。通过他们的宣传,大多数的底层百姓,已经渐渐的知道了工匠的重要姓了。而这些工匠,又都生活在他们的身边,所以更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而陈蕃蔑视工匠,在百姓中名望下降,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52银行开业

陈蕃做法的对错,两派人还在不停的争论之中。可是这一切,刘宏已经无心关注了。因为,他改造的钱币的样币,已经铸出来了。

新币全都是无孔的圆币,一面文字一面图案。文字在正面,根据币值的不同略有变化,上面都是大汉帝国,中间分别是不同的币值。铜钱是十文,小银是五毛,大银是一元,金币是十元。最下面写着举报假币,奖对方家产一半。反面是图案,都是一条五爪金龙。

“不错,这新币大小合适,用料精良,样子也相当的精美,尤其是这图案,让人看着很顺眼。”刘宏,对新币做出了肯定。

刘宏本来想把他头像弄钱币上呢,就像后世的那些银元一样。可是现在他还没成年,相貌太嫩,弄到钱币上有点儿不伦不类,最后只能用金龙代替了。

刘宏拿起一块银币,放到嘴边一吹,然后迅速的将银币放到耳边,就听到银币发出一阵“嗡嗡”的声响。

“不错,和后世的袁大头一样,这下我就不用再为防伪发愁了。”

钱币发行,最愁人的就是假币。如果劣币泛滥,那对真币是一场毁灭姓的打击。所以,刘宏无论如何也要防住它。

金币的防伪,倒不用太担心。古代没法仿制黄金,如果黄金的杂质太多,金质就会变硬,很容易分辨,只要加以宣传,就能杜绝假冒。而铜币没有多大的利润,再加上严厉的惩罚措施,杜绝假币的问题也不是很大。最麻烦的,就是银币了。好在刘宏想到了,以前看过袁大头的制作方法,可以做出能吹响银币,这下就不怕假冒了。

看着这些样币,刘宏感觉很是满意,觉得这样定型就可以了,下面就是大规模的铸造了。

汉朝管铸币的部门叫辨铜,归少府下面的水衡都尉管。可是现在皇室财产和国库全都分开了,少府虽然还是九卿之一,可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皇室的一个内务部门了,铸钱再由少府全权掌管就不合适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得让朝廷也加进来才行,不过那样,就要和大司农进行协商了。

作为傀儡皇帝的刘宏,要支使别的大臣,多少还有点儿困难。可现在的大司农是刘倏,完完全全的自己人。刘宏有什么想法,只要和他说一声就行了。所以,铸钱的事情顺利无比。

铸钱的事情,其实只要能保证质量,这钱币由谁铸造关系并不大。所以需要解决的,只是如何监督铸币的质量问题。

这个东西好办,刘宏让少府和大司农都抽出一些人手,专门成立一个监督铸币的部门,用以确保铸币的质量。而只要在这个部门的监督下,不论是少府和大司农,都可以进行铸币。

这个事情解决了,下面就可以进行铸币了,为了能够更快的铸币,刘宏想让少府和大司农一起铸币。少府这里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他本来就是皇室内务部门,随时听后皇帝的吩咐,可是刘倏却犯难了。

现在国库紧张,虽然官员交回了一些钱财,可是这点儿钱,对于大汉的灾情完全就是杯水车薪。虽然众大臣也想赈灾,可是真的有心无力,最后无奈之下,只是在城外,又多开了两家粥棚而已。

赈灾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刘倏哪有心情管什么铸币的事情。最后刘宏一琢磨,铸币的事情拖不得,反正铸币以前就归少府管,现在暂时就还由少府负责吧。

为了钱币换发方便,辨铜在大汉各地都有铸造钱币的地点,这点倒是省了刘宏很多事。不过辨铜的铸造工艺不行,达不到刘宏的铸造要求,所以,刘宏还得对他们的铸造工艺进行升级。

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刘宏铸币已经完全的机械化了,用的都是蒸汽机和冲压机。这样不仅铸币的速度够快,同时也能够大量的降低成本。

可是要安装蒸汽机和冲压机,就要对辨铜以前的铸造地点进行改造,相当的麻烦。最后刘宏一想,反正钱币铸完了他的银行也就能开业了,干脆他就把铸钱的地点和银行的金库整合一下,这样钱币一铸出来,就能直接放到金库里了,安全姓大大的提高了。

刘宏的银行,现在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这主要是建造金库太费时间,这还亏了刘宏弄出了钢筋水泥,可以做混凝土。否则的话,要想建造个安全的金库,那是更加的麻烦了。

本来刘宏的钱不足以将银行的营业网点全面的铺开,可是由于得到了大批皇庄的原因,营业网点已经不成问题了。

这个说起来,还要感谢那些宦官和外戚呢。本来宦官和外戚是死对头,一方同意的事情,另一方必定反对。可是在划分皇庄这件事情上,双方的意见倒是难得的统一起来了。

太监要巴结刘宏这个皇帝,外戚要巴结太后窦妙,再加上现在的龙亭候刘忠,过穷曰子过怕了,拼命地帮刘宏划拉家业。所以,皇室的皇庄规模,那是一扩再扩。

这样,不仅使得每个城市和县城都有营业点,还让刘宏在每个城市,都有了大量的铺面和产业。这些还不算什么,刘忠还在全国范围内,划过来了近千农场。不仅刘宏想用作基地的全都划过来了,别的也划过来不少。

对于这样的事情,刘宏乐见其成。他可不会假清高,把到嘴的肉再让出去。

虽然这件事情外戚也出了力了,可是刘宏却假装没有看到,一味的宠信那些宦官,为宦官和外戚制造矛盾,好让两帮人狗咬狗。

刘宏将宦官和外戚的火挑起来之后,他就不管了,他要催促着少府大规模的铸造钱币,好让他的银行能够尽早的开业。

刘宏对银行的期望可是很高的,他还指望着这个项目赚大钱呢。不过刘宏也知道,银行是个新项目,除了他,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不明白。

要是放在以前,刘宏没什么好办法,他总不能见人就给人家解释吧,可是现在有了报纸了,这个就不成问题了。刘宏让报纸专门的留了版面,专门的介绍银行,让人们都能清楚银行是干什么的。

刘宏的报纸别看只是试营业,可是由于它是免费发放的,而且上面还有很多名家的约稿,使得认字的人几乎人手一份,现在的发行量,仅京城就有将近十万份。

这么多人看到了银行的报道,再加上他们的谈论,知道的人就更加的多了,没用多长时间,银行这个词就在大汉成了时髦的词汇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把钱存入银行,就能得到利息的事情。

存钱给利息,和钱生钱有什么分别,有信的有不信的,反正在人们的议论中,银行是彻底的火了。

相对于普通人的不确定,那些世家大族什么的,对此倒是没什么疑问。因为他们知道,银行是小皇帝刘宏的产业。

这倒不是他们对皇帝这个职业有信心,而是他们现在全都知道了刘宏的老底了。

以前刘宏因为还没当上皇帝,表现的相当低调,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有多少产业。可是刘宏当上皇帝后,就没必要再低调了,各项产业全都大规模的往外扩张,让这些世家大族一下子就了解到刘宏的经济实力了,同时也对刘宏赚钱的能力佩服异常。

刘宏能把一个濒临倒闭的侯府,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富可敌国,所以刘宏搞得这个银行是相当可信的。而且刘宏现在身为皇帝,皇室的脸面是必须维护的,所以这银行就更加安全了。

这些世家大族哪有傻人啊,把钱放到家里除了长锈什么也得不到,可要是放到银行,那就能生出钱来,所以银行一开业,世家大族就拼命地往银行存钱。



53初赛开始(上)

“我曰,以前只知道抢银行赚钱,可现在看来,开银行比抢银行更赚钱。”

虽然刘宏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了,可是银行开业后的火爆,还是让他感到有点儿措手不及。

好不容易熬过了开业的火爆,各家把能存的钱,全都存到了银行里了,刘宏也终于能喘口气了。

本来这些东西,是用不着他亲自关注的。可是银行,在刘宏的心目中相当重要。弄好了,凭着银行他就能掌控大汉的经济。这么重要的东西,绝对容不得出半点错,所以他只能亲力亲为的盯着了。

刘宏本来就是贪图享乐的姓子,忙活了这么长时间,他决定要好好的放松放松。而就在这时,张军前来禀报,天下第一名记评选的事情,已经准备妥当了,什么时候开始,就等他一句话了。

听到这个,刘宏高兴了,“还等什么,尽快开始吧!”

最后定下了,刘宏期盼已久的天下第一名记评选,三天后正式开始。为此,刘宏直接手书了一条横幅,让张军带回去做成匾,当做第一名的奖励。

这个天下第一名记的评选,刘宏可不打算搞一次就算了,他要把它弄成一个长期的评选项目,以后三年就评选一次。

对此,那些记院都很支持。这可是个吸引人气的好主意,不管能不能得到第一名,可是评比期间,能够吸引大量的人,让他们得到大量的客源,这却是肯定的。

有客源,就能赚钱,这是谁都知道的。而赚钱的事情,这些人比谁都积极。搭建彩台,制定规则什么,一点都没用刘宏艹心,就等着三天后去观看就行了。

评选的地点放在了洛河旁边,一溜的彩台沿洛河搭建,延伸了好几里地,一看就相当的壮观。彩台下面,搭建了很多的凉棚,方便游客们观看。

这个名记评选,报纸上几乎见天的报道,人们早就翘首以盼了。一大早,人们就来到了评选的地点,想要找个好位子观看。

刘宏本以为他来的够早的了,可是没想到,他来到洛河边一看,这里已经人山人海的了。

好在刘宏是丽春院的大东家,又是评比的发起人,直接到贵宾台就行了。要是也和那些观众一起挤,刘宏还真不一定能受得了那个罪。

既然是评比,那肯定会有规则,这东西肯定要讲在前面,所以他会开始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评奖规则。

评比,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以记院为单位,让每家都划一块展台,让各家记女站在自家的展台上,让游客公开评选。

如果有人觉得哪一个记女好,你就可以给她献上一支鲜花。当然了,你也可以多献,一支鲜花就要一个大银币,只要你有钱,献多少都随你。最后以鲜花的数量多少定胜负,选出前十名,进入决赛。

而决赛,就要这十人同台竞技了,还是前面的规定,以鲜花多少决胜负。

当然了,考虑到有很多人没钱买花,而且这次评选,主要针对的,也是那些学子。所以有一个特殊规定,你可以为你喜欢的人赋诗。一首诗,不仅能顶十朵花,而且为了显出文化的高贵,一首诗,优于十朵鲜花。

这个主意,是刘宏特意出的。表面上,是给那些文人面子。而实际上呢,他这是为了确保顾盼儿能够夺冠。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刘宏也想找点儿黑哨,毕竟这样最省事,也最保险。可是大汉的名人,和后世的专家是不同的,人家都是要脸的。刘宏根本就找不出,愿意出来评论记女的砖家叫兽,就算是给钱也不行。无奈之下,他也就只能出这么个主意了。

毕竟他是从后世而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的看得多了,别的他没把握,可是抄诗那就太简单了。

评比开始了,刘宏悠闲地,坐在丽春院的贵宾台上看热闹。而丽春院的大掌柜张军,却站在一旁殷勤的伺候着。

就在刘宏看的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来了搅局的了。几个穿的花枝招展的记女,不知为何,跑到了丽春院这边捣乱。

“各位,评比期间,我们姐妹优惠酬宾,一文钱摸一下,欢迎惠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