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的思维,那还是害怕烈马来冲阵的。什么刀枪不入啊,这时候早就忘了。
第三卷 风云突变的聊城 第54回 五支队编为八路军(三)
桂香左手提缰,右手挥舞着盒子炮,左眼闭起,右眼一眯,看准了大红灯笼上的绳子,“叭!叭!”就是两枪。
两个红灯笼瞬间坠落下来,有一个正好砸在刘清泉的头上。
红灯笼的里头正好点着一根红蜡烛,蜡烛一歪,立刻把大红灯笼点燃。当时为了威风,这个灯笼是大个的,蜡烛也是大个的,烧着的大红灯笼立刻把刘清泉的长袍点着了,烧得刘清泉是叫苦不迭,满场子乱跑:“哎哟,哎哟,疼死我了,疼死我了……”
众人帮着好一阵子扑腾,才把刘清泉身上的大火扑灭。再看刘清泉时,早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头发、眉毛、胡子全部被烧光,脸都被烧黑了,长袍恨不能地烧光了上半截,露出了刘清泉的半截瘦膀子,大泡、小泡、半大泡,就和癞蛤蟆皮一样,全部起来了,真是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盛北光对红枪会员们做工作说:“红枪会的弟兄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刀枪不入之说。我们都是血肉之躯,父母生父母养的,谁也搁不住枪子的打击。还是留着我们的身子去打鬼子吧,小鬼子才是我们的共同敌人。还是请大家闪开一条道,让我们过去。”
这顿灯笼火一烧,刘清泉也没有这么嚣张了,心里真是拔凉拔凉的,看来五支队真是有能人啊!灯笼绳这么细,硬是叫五支队的一个女兵给打断了,还烧了自己一身大火,要是两军交起战来,自己的忠孝团还有什么便宜可沾。
刘清岚刚才还一股劲地喝着符水,晃着膀子,大刀片子在手里晃悠晃悠的。这会儿,心里也嗖嗖地冒凉气,还没有开战,已伤了主帅,已是大凶,这个仗真是没法打了啊!看来今天是没有占好了卦,再打下去,凶多吉少啊!
两个主帅一泄劲,红枪会员们劲头也不大了。眼见着一个小姑娘,骑着一匹大红马,两枪就打下了两个大红灯笼。大红灯笼是什么呀?那就是帅旗啊,帅旗一倒,这个仗还怎么打!这就说明已经叫人家打败了,拔了旗,还伤了主帅刘清泉。
孙赛花又发出了命令:“机关枪准备,如果再不让道,统统的格杀勿论!”
一团的几十挺轻机枪摆在了前面,拉开了保险,摆上了架式,只等着一声令下,那就开枪射击。
刘清泉脸上露出了怯色,对兄弟刘清岚说:“兄弟呀,这个仗还能打下去吗?”
刘清岚马上说:“打个屁呀,还有法打吗?”
刘清泉马上甩着半拉烧伤的膀子,对五支队喊道:“五支队的弟兄们,先慢着开枪。看着都是中国人的份上,看着你们去打鬼子的份上,就让你们过去吧!不过我有言在先,下不为例。”
孙赛花小声地骂道:“放你妈的驴臭屁,还下不为例。这回是没有功夫啰啰你,下回有功夫了,非治得你们拉稀不行。”
盛北光轻轻地松了一口气,真要是动起武来,那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虽然忠孝团帮着鬼子阻挡五支队北上聊城抗日,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受蒙蔽的群众,造成了重大伤亡,伤不起啊!
忠孝团给五支队让开了一条道,五支队拉上警戒线,互相掩护着,迅速地越过了七级镇。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第二天黎明前,也就是16日,部队才到达聊城南大堤外。盛北光一看聊城,不对劲呀,聊城怎么这么安静呀!偶尔的,才有几声枪响,划过寂静的夜空,在黑黑的聊城上空回荡。
盛北光对孙赛花说:“孙司令,情况不妙,是不是聊城已经陷落。”
孙赛花也说:“我看也不像大战的样子,赶紧派侦察员去看看吧!”
于是,赶紧派出侦察员四面去探听情况。不一会儿,侦察员来报告说,聊城已于昨天11点多陷落,政干校教育团政治部向西北临清方向撤退,王金祥带着二支队向西南朝城方向撤退。范司令和手枪连警卫营没有出来,可能已经牺牲在城里了。
另外据城里逃出来的群众说,从昨天一早就听到城东枪打得很紧,吃早饭时,东关枪打得紧,西关也传来了激烈的枪声。12点左右,城里的枪打得紧,下午3点钟左右,城里只有零星的枪声了。
盛北光对孙赛花说:“孙司令,看来聊城已经失守了,范专员已经牺牲。政治部带政干校往西北方向靠近10支队,王金祥带二支队向西南方向朝城撤退。最好的战机已经失去,我们不能在此久留,部队到底向哪里去,还是请孙司令拿定主意?”
孙赛花好半天没有说话,停了一会儿,问盛北光:“盛主任,你看部队应该向哪里去?”
盛北光说:“我们应该向西北方转移,去向10支队靠拢。听说徐向前的八路军在临清以西,我们也可以向那里转移,向八路军靠拢。”
孙赛花又考虑了一番说:“这个事情忒大,我看还是弟兄们商量一下再说吧!”
盛北光也当不了孙赛花的家,只好同意孙赛花的意见,那就是五支队所有营以上的干部集中开会。各团营以上的干部很快到齐,大家就地围成一个圆圈,在商量着部队到底应该往哪里去,其实也就是在商量着到底是跟着国民党还是跟着**的大事儿。
司令部里,参谋长郭芳臣不在,使盛北光在司令部的地位大受损失。一团的团长郭子彬,首先发言,他说道:“现在是国民党的天下,不跟着国民党就没有出路。我看啊,我们还是往西南转移,去找王金祥。”
一团团副冯可全马上结话巴说:“现在只有一个政党,那就是国民党,只有一个主义,那就是三民主义,只有一个领袖,那就是蒋委员长。现在兵荒马乱,情势非常复杂,我们更要坚定我们的信念,坚决跟着国民党,去找王金祥参谋长。”
一团的政治部主任沙延孝马上反对说:“国共联合抗日,这是中央定下的方针,我们不能更改。国民党军队在哪里?山东鲁西一带,只有范筑先的抗日部队,**的抗日部队。找王金祥没有什么出路,他也就是游击总队的一个参谋长。范筑先不在了,可是韩行还在,10支队还在。10支队不但抗日坚决,而且力量也强,我们只有找到了10支队,部队才有出路。”
冯可全马上针锋相对地说:“你一个政治部主任,我看怎么尽过多地干涉军事呀。我看我们一团都是你当家了,我们团长根本就不当家!”
团长郭子彬鼻子“哼”了一声,显然是对沙延孝也是十分的不满。
一团里的两个营长都听郭子彬的,因此沙延孝不占上风。
盛北光感到一团危险。
二团就不一样了,二团的团长叫孙洪,是一个**员。他当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看呀,鲁西抗战坚决的只有**,我们只有找到了**的队伍八路军,我们的五支队才有出入。这是我们二团的意见。”
二团的两个营长,全是党员,就连9个连长7个也是党员,剩下的2个连长,还是同情**的人,指导员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党内长期在五支队做工作的结果,早就成了红心了。
听了孙洪的话,盛北光接着就有了底气,他以团政治部主任的口气说:“我完全同意二团长孙洪的意见。一条大道摆在前面,那就是跟着**坚决抗日。王金祥在聊城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知道,跟着他,能有什么出息吗?”
这时候,应该是孙赛花表态了。孙赛花仔细地想了想,现在范筑先不在了,一个是张维翰和韩行所代表的**,一个是王金祥所代表的国民党。
张维翰是自己的领导,对他的人品和领导能力来说,真是没说的。韩行是把她从土匪收到了范筑先的队伍下,确实于公于私来说,不好意思和他对抗。王金祥算个什么玩艺,真是叭狗子撵兔子,要跑没跑,要咬没咬,跟着他这样的人干,心里窝囊。
孙赛花虽然是这样想的,但是对于郭子彬来说,他也不敢撕开脸面,所以就对盛北光的话来了个默认。
盛北光一看孙赛花不说话,心里想道,别看她平时大大咧咧的,见什么说什么,可真是到了大事上,还是拿不定主意。此时自己不说话,更待何时?于是说:“我的意见是,孙团长带领着二团,向西北方向转移,去找10支队和八路军。一团和阳谷的留守部队,在后面慢慢地跟进。”
听到了盛北光的这些话,冯可全马上表态说:“我反对,我反对,这不就是跟定了**了吗。那我们把国民党放在哪里?我还是强烈要求,去找王金祥。”
冯可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看着郭子彬,希望郭子彬能支持自己的意见。
郭子彬也是心眼挺多的,他看到不但二团和自己的意见相左,就是五支队的司令部里,也和自己的意见不一样。其实就王金祥那个人而言,他也没有值得自己佩服的地方,跟了他也不一定有什么好事。
所以到了这时候,郭子彬也就不说话了。
郭子彬一不说话,他的两个营长也就没有表态。这样的话,冯可全的话就和一个蚊子哼哼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第三卷 风云突变的聊城 第55回 五支队编为八路军(四)
盛北光看到大局一定,就说道:“好了,我看就这样定下吧!”
全体开会人员,再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
这个时候,王金祥的人给孙赛花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说,范司令在城里没有出来,藏在老百姓的家里。今晚他派二支队攻进城去营救范司令,叫五支队袭击东关牵制敌人。
孙赛花看完了信后,把信又交到了盛北光的手里。盛北光看完了信,皱紧了眉头,没有说话,然后又把信传给了同志们观看。
孙赛花对大家说:“大家说说吧,对这个事怎么看?”
冯可全急忙表态说:“这还用说吗,范专员还有救。我们要服从王参谋长的命令,配合二支队袭击东关。只要是把范筑员救出来了,我们就立下了大功。”
别的人没有表态,一些人的眼睛看着盛北光,就看盛北光怎样分析了。盛北光镇静地说:“根据侦察员的反复侦察,范专员已经牺牲。在这个时候,我们孤军再进攻聊城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没有军事价值的。今晚王金祥叫我们袭击东关,而他率二支队攻进城去,营救范专员。我看他不像是去营救范专员,而是想向西南方向逃跑,叫我们掩护他。”
孙赛花急忙说:“如果晚上王金祥真的进攻聊城,我们怎么办?他会不会就以这个引子,以后干掉我们啊?”
冯可全又来了他那一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对王参谋长的命令,我们不可以违抗啊!?”
盛北光想了想说:“这也好办,我们就留下一个营,晚上再看看这里的情况。如果晚上王金祥真的进攻,我们这个营就协助他进攻东关。如果王金祥没有动静,我们这个营也要佯装进攻的样子,放上一排枪,然后随着大部队后面撤退。”
孙赛花想了想,这也是个万全之策,甭管从哪方面说,都说得过去。一团长郭子彬和二团长孙洪也表示了同意。
于是,大部队还是按原计划行动,只是留下了孙洪的一个营来执行这个任务。
晚上,果不出盛北光所料,王金祥根本就没有进攻聊城。而孙洪的这个营,在东关放了一阵子枪,然后向西面转移,追赶五支队的二团。
第二天,五支队的司令部和一团就到达了马夹河以西的桑阿镇。这个桑阿镇离着聊城有80里地,离着冠县有50里地,也算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就在这时候,又出事了。只听得“叭”地一声枪响,一团一营二连的文化干事王人行,不小心枪走火,把一营长的小舅子打死了。
一营长郭明阁当时是火冒三丈,他早就对连队上的政治干部不满,再加上他就只有这么一个内弟,姐姐是千嘱咐万叮咛,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小舅子。谁想到,大的战斗中倒是没事儿,小阴沟里却翻了船,一个枪走火事件,怎么偏偏就把他的小舅子打死了呢。
郭明阁气的是恨不能要把王人行扒了皮,当时就叫警卫把王人行绑了起来,大声地命令道:“拉到村外去枪毙!”
二连的指导员杨寿恒一看不好,上去对杨明阁说:“杨营长,这个事儿是不是能缓一缓。枪走火,打死了人是该受到军纪的处罚,但是他也不是有意的。这个事儿能不能慎重处理一下?”
郭明阁大骂道:“妈拉个巴子的。打死谁不好啊,偏偏打死了我的内弟。我恨不能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枪毙了他都算轻的。这个队伍我当家,你说了不算。来人,执行命令,拉出去枪毙!”
两个警卫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推推搡搡地架着王人行,要去村外执行命令。
杨寿恒一看自己救不了王人行,赶紧去找团政治部的沙延孝。见了沙延孝气喘吁吁地对他说:“沙主任,郭营长要把王人行拉出去枪毙了。你赶快去救他!”
“为什么呀?”沙延寿赶紧问。
“枪走火了,把郭明阁的小舅子打死了。”
沙延寿一看事情紧急,急忙跑去找郭明阁,一边跑着一边对杨寿恒说,叫他速速拦着那两个执行任务的警卫。
沙延孝找到了郭明阁,看到了郭明阁还在生气,就对郭明阁说:“郭营长啊,听说枪走火了,还伤了人。而且伤得还是你的内弟,不知人救过来了吗?”
郭明阁大骂道:“要是人能救过来,早救了,你就是来当说客,也白瞎,我就是要枪毙王人行。他杀了我的内弟,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沙延孝继续做工作说:“人死不能复生,还是节哀吧!王人行能不能交给我来处理,就是枪毙的话,也要开大会教育士兵,叫他们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郭明阁大吼道:“你说得再好听,我也是不听,你一个政治干部,凭什么干涉我的工作。你的心思我明白,就是放过王人行,收买人心。我才不听你这一套呢,实话告诉你吧,要是不把王人行枪毙了,我今天就不姓郭。”
听到枪走火的事件,一团长郭子彬也来了,当然哈巴狗冯可全也紧跟着来了。
郭明阁对郭子彬诉苦说:“郭团长啊,我这个营长是真没法干了。王之行走了火,把我内弟打死了,我枪毙他不应该吗?郭团长,你说要是不应该,我这个营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