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庚沉吟了一下。道:“但世上只有此两块地话。可值万金。”
“若是可以制作批量生产呢?”姜明紧跟着追问道。
蒲寿庚没有想到姜明会如此地问。呼吸不由地一窒。渐渐沉重起来。两眼血红地望着姜明。一言不发。
姜明也没有理他。拿起桌子上地玻璃镜。左右看了起来。蒲寿庚沉不住气了。呼吸沉重地问道:“国师地意思是?”问了一句。还是停下喘了口气。继续问道:“国师地意思此物可以制作出来。不是浑然天成地?”
“万物皆是天成,就看我们去不去发现了?”姜明有些得意的说,也装了一把深沉。继续问道:“此物若是生产,价值何许?”
蒲寿庚红着眼睛道:“若是限制其产量,十年之内,可保此物价值在五千两白银左右。”
这个时候该是姜明发呆了,其实白银的价值也不过是他从后世的一些电视剧上看到的,对于白银的购买能力,他来到了宋朝,还真的没有什么概念,反正是基本上没有亲手花出去一分钱,过的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但是就算是从后世电视剧上得知的白银购买力,姜明觉得怎么样怎么样也不低了,记得有一个学历史的同窗说过,南宋一年的财政收入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折合白银一亿两千万两而已。不用算,自己只要做个两万块镜子,就可以抵得上政府的一年财政收入,想到这里,心里不由的剧烈跳了起来。
鸿儿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哑谜,也不好开口问,三人于是僵持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蒲寿庚才声音涩涩发干的对鸿儿说:“你去门口守着,我和国师有点事情要谈。”
见是自己的叔叔命令,鸿儿也觉得事情自己很难理解吧。也可能心急着出去摆弄属于自己的镜子。也没有问什么,就走了出去。
两个人目送鸿儿关上门,又重新坐了下来,开始了正式的谈话。
一个时辰后,蒲寿庚满意而出,显得有些意气风发的,忙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而姜明却在屋内有些发愣,本来就是自己计划好的。也达到了愿望,为什么还是有那一种危机和无力的感觉,一点把握也没有,刚才也就是想要用这么一个长久的财富吸引住经商一辈子的蒲寿庚,让他利用家族之力。第一,保住泉州慢慢的移交到大宋手中,第二,用镜子的魅力来吸引海都,引起海都东行大都夺取政权,以牵制忽必烈的南顾心神,达到让忽必烈纠缠于内耗。为大宋赢来一些时间。
这些事情说着容易,但是做着是比较困难的,蒲寿庚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甚至要放弃玻璃镜这个对他那么有诱惑的聚宝盆。
但是经过姜明的多般分析,并且答应了,三年之内,他尽力去做,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将“炼制”玻璃镜之法传授与蒲氏家族。为了增加
神秘感,姜明特别强调了是“炼制”。以免蒲寿庚怀疑。,蒲寿庚得到准话,就急着离开,估计最近两天就会借故会泉州找增加的大哥商量实施此事。
蒲寿庚也答应了姜明不将此事告知任何人,包括张老先生。姜明心里也是暗自警惕,商人重利,为了利益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以后还是小心点好。
正在想着,突然觉得有人在窥视自己,扭头一看,原来是鸿儿,一双忧郁的眼睛,正在默默的看着他。仿佛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般,但是还是没有说,沉默了一会,就离开了。
姜明早就熟悉了这个场景,也没有放在心上,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去了。
正文第四十一章惊变(上)
该做的事情都完了吧?姜明从心里问自己,一遍遍的回想着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没有。
他心里早就做出决定了,准备离开了。做完这一切之后,他就会离开,可是能到哪里呢?这就是他一直在想着的事情,用玻璃镜子的制作来吸引蒲寿庚和自己和合作,以一个家族的能力去撼动一个庞大帝国的基业,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姜明一度也为了自己的疯狂而感到吃惊,这个想法本来他是没有的,但是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纯净度比较高的玻璃以后,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又不可抑制的爆发了出来。
还有只是想救文天祥一下,因为文天祥是他在后世中最佩服的人之一,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发了多少热血男儿的爱国之心,真的要是不知道或者不经历的话还好说一些,但是既然自己是身临其境,就要做出努力,不能眼见着英雄重蹈覆辙的倒在失败的路上。
于是就有了远去东莞送锦囊的事情,他感觉到文天祥是一个固执的人,没有很好的理由根本劝说不住他,但是姜明又不能把自己是从后世而来,所有的一切都知道什么的,一股脑全部告诉文天祥吧。
其实锦囊中也没有什么,只是开始很神棍的预测了文天祥离开东莞在梅州发展的情况,特别是在围剿陈家五虎的时间的胜利和失败得失,以及陈懿兄弟会投靠蒙古人的事情预测了一下。有这些看似比较神奇的预测的前提,最后才体会了姜明的真正目的,就是文天祥若是再失败转回潮州时,打开这个锦囊后,先是会看到对自己以前所遭遇的一个准确预测,然后话锋一转,不让文天祥再转战海丰,而是借船远遁。谋求在海上发展,开发琉球也就是台湾。澎湖列岛一带,与元军周旋,希望有一个转机。
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东西吧,姜明心里暗自叹息了一下,就和蒲寿庚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去撼动一个国家一样,一个不留神,那就是灭顶之灾。比之文天祥这样的动作还要冒险啊。蒲寿庚会不会只是表面敷衍自己,姜明心里一点底子就没有。
就这样想着,不知不觉的过了一天,姜明这才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按道理说,粤王赵昺从张翔泰那里出来,一般都会来找自己玩一会啊,凭着自己在后世玩的花样百出,吸引一个孩子还是很容易的。但是今天自己在张府呆了一天,都没有见他过来找自己,心里不禁有些奇怪。
于是走了出去喊鸿儿,谁知道鸿儿也没有在自己的房间,于是就信步走了出去,上张翔泰那里看个清楚。
还没有走到张翔泰住的院前,就看见鸿儿从院子里面出来,虽然还是蒙着面纱,但是还是能看出眼睛有些红红的。刚想问鸿儿张老先生在不在,谁知道鸿儿对着自己福了一下,紧接着和姜明擦身而过,竟然没有说话。
姜明的手已经抬了起来,举在空中不由的有些尴尬。接着就见老先生几乎是跑着出来,脸上也是红红的,猛然看见姜明在院前,骤然停了下来,不过神情很快的平复下来,向姜明抱拳道:“不知国师来找老朽什么事情?”
姜明觉得他是追着鸿儿出来的,两人的神情都不是很正常,只是觉得有些奇怪,也不疑有其他的。遂回答道:“晚辈来此是看看粤王殿下在不在您这里?一天不见了,不知道又顽皮了没有?”
张翔泰奇怪道:“粤王殿下去接圣旨了。怎么。国师没有一同去吗?”
“接圣旨?”姜明有一些纳闷。心里一盘算。坏了。不要是让粤王赵昺回去吧。屈指算来。现在已经是四月中旬了。而宋端宗是五月初八驾崩地。难不成现在已经不行了。在交代后事呢?
这样一想。心里不由地着急起来。他把粤王赵昺带在身边就是为了不让崖山海战打起来。这个也是他唯一觉得已经改变地比较成功地事情了。当初他利用天命对杨太后说卫王和小皇帝不能在一起。在一起就是二龙争珠。必有一伤。
利用古代人比较迷信地心里。达到了带粤王赵昺远离地目地。这样地话。就算是小皇帝驾崩。那么皇室正统也在内地。张世杰等人就没有什么借口再呆在崖山沿海。说不定也算是挽救地一种方法。
当时由于赵昺不是自己地亲生骨肉。杨太后被自己轻而易举地说动了。至少当初是这样认为地。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也是那个虎符玺书起地作用大了一点。心里也曾经暗自叹息过自己地政治触觉太迟钝。但是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粤王赵昺从新回去。那样不是自己就是前功尽弃了吗?
“什么时间地事情。到哪里去接旨地?”想到这儿。姜明有些沉不住气了。连声地问张翔泰。
张翔泰也很诧异的看着姜明,回道:“已经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了,至于去什么地方,是凌制置使亲自来请的,估计是上制置使衙门了吧!别的我就不清楚了。”一副你问我我问谁的模样。
姜明就没有说什么废话了,只是拱手向张翔泰行了个礼,就告别出来了。直往制置使衙门而去。
待到姜明走的不见影踪,张翔泰仍然站在原处发愣。想了半天,一跺脚,还是往姜明的住处走了过去。鸿儿也住在哪个地方。
这些事情姜明那里会知道。姜明一路出了张府,往制置使衙门走了过去,由于前任制置使是张镇孙,所以本来张府离制置使衙门也不远,可能是为了方便办公吧。只用了一小会。就到了。
看见是姜明过来,守卫自然不会阻挡,只是行了一个礼,问了一声国师好就放他进去。
进了大厅,看见了站着一屋子的大小官员,正在噪杂的谈论着什么,而粤王赵昺正一脸无趣的在那里发呆逗着自己的那只白雉玩。也不理会众人。看见姜明走了进来,欢呼了一声,跳下椅子就跑了过来,屋内的一众人等才发现姜明的来到。
旁人倒是没有什么,而苏刘义、陈宝、凌震和王道夫的脸上有些不自然起来。不喊着姜明,是他们接到旨意以后共同的商议结果。其实对于这次的圣旨他们也有些不太理解,圣旨本来是光明正大的请粤王回去述职。他们也知道,述职是假的,本朝开国以来,基本上就没有藩王在外边任职的先例,更不要说手握一路军政大权了。
粤王迟早要回去,这个是大家都不可争论的事实,但是传旨来的太监却是声明太后口谕:“国师繁忙,就很不要惊动了!”而后把粤王赵昺请到制置使衙门宣旨以后,竟然圣旨中几乎将所有的人提了一遍,就是没有提姜明的事情,真的是令人很费解了。
几个人暗自说着“圣意难揣测”但是只能照办了,对于姜明来到广州城以后的诸多功劳受此待遇虽说是有些心寒,但是只能照办,只是心里有些觉得对不起姜明而已。
正文第四十二章惊变(下)
抱着粤王赵昺,听着凌震等人的结结巴巴的把事情前前后后的解释以后,姜明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这个让大家也感到有些放心,心道,毕竟人家是国师嘛,不留恋尘世的荣华富贵。对功名利禄也是视而不见。
于是一片马屁声又汹涌而来,姜明皱着眉头忍受了一会,将粤王放在地上,示意他仍然要坐回主位。
粤王赵昺很不情愿的扭回主位做了下来。委屈的看着姜明。而姜明却不看他,只是抱拳向几位大人说道:“请回复皇太后和陛下,这个臣暂时不能从命,粤王殿下要留下来坐镇广州,走之不详,还望各位大人鼎力规劝皇上和皇太后为是。”
大厅内一片哗然,过是要抗旨了,这个是大家心里冒出的想法。
姜明冷然的看着众人,一言不发,以他的政治智商,还不足于判断出这次皇太后和朝廷究竟在想些什么,但是他知道这次肯定不能妥协。否则事情真的是无法挽回了,从皇太后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情况看,小皇帝看来真的是不行了,但是为什么不回到广州呢?
他想不透,说是怕元军报复吧,至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而且朝廷的到来可以是众人的心更加齐一些,这些都是姜明猜不透的,就像是为什么在国家的危难关头,为什么始终不肯接纳文天祥一样,谁也说不透,在他生长的后世,有很多猜测,很多探讨,都没有能解开这个谜底。大家都预测,如果文天祥能加入政治核心的话,至少大宋可以多支撑几年。但是始终被排除在外。
不要说是在后世的人没有搞明白,自己身临其境了,也是对于很多事情都是莫名其妙的,也没有弄清楚。这个宋朝小朝廷到底在怕什么呢?连上岸都不敢。看来自己真的要找个机会好好的和张翔泰谈一下了,以他老人成精的地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自己解决一些难题。
反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了,在自己看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糟糕的事情了,姜明铁下来心的要暂时抗旨。因为他知道,小皇帝不行的消息,肯定不可能传出来到广州,只有自己知道。还是有拖下去的本钱的。于是板着脸道:
“作为臣下的,朝廷有什么决策应该遵从,但是对于依稀实际情况,咱们做臣子的也要让朝廷知道。粤王不能走,走则广州城人心必乱。这个我想大家是知道的。我建议,大家联名上奏朝廷,陈说情况,再请圣决如何?”
“这样不好吧,粤王殿下还是随奴婢回去,要是真的又需要的话,在过来就是,皇太后离开殿下日久,想念得很啊”一个浑身带着股奇怪味道的宦官走了出来说道。
姜明皱着眉头看着他,也不说话,半天道:“我已经想清楚了,出了什么事情,我来承担,明天你就可以回去了,今天我和王大人等拟好奏折你带回去吧。”
说完。径直带着粤王。就走了出去。留下众人在那里发呆。
王道夫和凌震等人只能安抚一下刚才受到顶撞地宦官。为姜明做好善后之后。马上去张府会合劝说姜明。
姜明回去之后。把粤王赵昺安顿到鸿儿地住处。让鸿儿好好地照顾粤王赵昺。回到自己地房间之后。才全身发软地瘫倒在椅子上。本来就不是那种很烈性地人。刚才偏要装作刚强地样子。对姜明绝对是一种考验。
平复了一下心情。喝了一会茶。才慢慢地从紧张中挣脱出来。仔细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样是拖不了多久地。小皇上端宗马上就会夭折。而粤王赵昺继承大统是势在必行。看来是要想办法把皇太后还有张世杰等人引到广州城才好。要不以前自己做地事情真地是白做了。
有地时候姜明也觉得是不是真地像是电视剧《寻秦记》一样。世事根本不可能改变。就算是改变了。也会换个方式重新开始一次呢?但是他是在是不甘心啊。既然来到了这个战火纷飞地世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