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洛川离开京城的三年间,带着杨元至打着求学的名义,实则游览大好河山。闲暇之余,绘上所到之处的美景。自然是小柔越在乎什么,他就画什么。他每次绘画之时,都想象着小柔见到画时开心的画面,心中溢满那名为“幸福”的感觉。
没让他失望,小柔把这一副又一副的画珍藏了起来。杨允之十分不愿,但奈何小柔喜欢,只得压下妒火,暗暗劝慰自己,将来他一定会带着小柔去看真实的风景,比这画上的要好百倍千倍!
小柔见他明明不愿她收沈洛川的东西,却依然纵容着自己,幸福的笑了笑。其实,她是故意的。杨允之就是这个样子,不管他自己如何,他总能无无限的包容着自己。
、第一百七十四章 无意胜有心
开元三年七月,恒正帝封郭鹏为二品义勇公后,郭鹏退隐,林修远继任枢密使。
对于这个“义勇公”,漫说文臣了,就是武将之家还没人获得如此封号。此时京中尚有武将十余家,私下没少埋怨。女眷则以狄夫人为代表人物,甚至怂恿小柔去规劝杨允之,让皇上取消这个封号。
你道狄夫人为何怂恿小柔?时至今日,皇上已不再宠幸后妃,只有二子的帝王之家,虽然皇长子是嫡出,但眼下恐怕众人都认为皇后还不如故去的好,至少不会像如今这般拖累皇长子。这个嫡出的皇长子,显然不如二皇子受宠。
而负责养育二皇子的裕亲王府,自然备受关注,一时之间,裕亲王府的姻亲之家身份倍增。这种姻亲和皇家没有直接联系,将来即使有那么一日,那么杨家沈家照样可以混迹朝堂。
狄夫人以小柔故交身份,十分拿大。小柔虽然一直没喜欢过她,但是同她一起过来的,还有种夫人,小柔不得不虚与蛇尾。眼看无论狄夫人如何鼓舞,小柔纹丝不动,狄夫人急了。
只是不等她提高嗓门,种夫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不满道:“狄夫人这般糊涂,可是受了什么人唆使?只是一个称号罢了,就算有什么,那也是皇上封的,做臣子的岂可犯上?”
小柔忙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附和道:“婶娘说的是,这些日子我越发糊涂了,幸亏婶娘提点。若是我去和老爷说,那是自己找骂。”
种夫人低头暗笑。这话太夸张了不说,她自己能帮她什么?小柔婆婆不顶事,可亲娘来了京城不过半年,愣是在京城贵妇圈中显然是领头人物。京中人盛传,有如此亲娘,杨夫人及笄便管家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有些不知足的人甚至还会感慨句,杨夫人不若其母!
杨允之对小柔转述听来的话后。小柔笑的十分满足:“不若好啊,有娘在我可以光明正大的偷懒,再加上肚子里的这个,这次有孕太容易了。今后若是胎胎如此,再生三五个也可以。”
杨允之忍不住提醒她道:“小柔,虽说多子多孙好。可以现在的速度,你再生三五个,到那时你可就年逾三十了。你又坚持我们俩教养孩子,等到最小去了武营或者完全独立去求学,那就得至少二十年后的事了。你等得了?”
小柔听他算了半晌。末了问自己等不等得。疑惑的看了杨允之一眼,猜测着他的想法。想了片刻,小柔深深感到近来这智商严重不足啊。
杨允之对她如此行径已经颇为习惯了,不再解释。自己做主道:“总之,我是觉得你能生个女儿最好,你若是生不出女儿的话,最多六个儿子——”
“啊呸呸,童言无忌童言无忌!什么叫我生不出女儿!分明是你的不对,你给的是儿子,还怪到我这了。再说了,这一次一定是女儿!以前有那几个臭小子时,我什么时候变笨过?娘说她生我时也笨了三年。”
杨允之默默不语。这等鬼话也信。小柔的确笨了不少……
九月初三,小柔产下第五个儿子。看着粉嫩的儿子,小柔傻眼了,眼泪哗哗的问产房的余氏道:“娘,我怎么就这么。呜呜……”
知女莫若母,余氏知道小柔将要吐出来的话,绝对不是什么好话,借她靠着自己的功夫,背对着众人堵住小柔的嘴,让人误以为小柔是在呜咽的哭泣。接着出声责备道:“这孩子,这都是第五个儿子了,至于这般高兴吗?”
田小蝶很不合作,反对道:“妹妹,小柔这不是高兴的吧?她可是念叨半年的女儿了呢。你说小柔怎么就不生女儿呢?我们家跟姚家换一下好了。”
姚家三子,本来只有老三姚靖生了个儿子,却在战火中丧生。这些年,他又陆续娶妻纳妾五六个,只得了四个女儿,姚家这是要绝嗣的迹象!最近西北姚家老太爷发话了,让二儿子必须纳妾!二儿媳妇若是不喜,那就留子去母。为了找这么个生子工具,姚家甚至开出了万贯天价。只是,无人应征。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柔除了责怪杨允之之外,就是努力接受刚出世的孩子是儿子的事实。眼看着幼子粉雕玉琢,仿佛隔代遗传那般,遗传到的是余氏那妥妥的女相。小柔顿生在生出女儿前,把幼子当女儿来打扮的心思。同时,她给幼子取名为杨元畔,取“盼”字谐音。其实她本意是直接就叫元盼,奈何杨允之不肯让步,退而求其次,取了谐音。
在此后的两年里,杨允之为了挽救幼子,他没少迷信。就是谁说怎样生女儿,他们夫妻俩就怎么折腾。奈何当世只有生男的法子,生女的太少了。一直不显山露水的田小蝶,此事上竟然十分灵通。她说:“照着生子的法子反着来不就行了吗?”
一时间获得众人称赞,唯独小柔幽幽道:“其实不生女儿也行啦,元畔很漂亮呢。要是女儿不及他漂亮怎么办?”
自此,杨允之不仅祈祷可以有个女儿,更祈祷生个漂亮的女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开元五年十月,小柔再次有孕,战战兢兢的十月期盼开始了。
开元四年初,恒正帝即位已经安稳。他心中抱负显然不小,因此责令众将士再赴边关,只有杨允之除外。杨允之这三年掏空了小柔所有的家底,在京外的军营中,组建了一支万人铁骑,光这万人所乘的马匹就近百万贯!
千挑万选的士兵,充足的军饷,杨允之这只铁骑,理论上可以以一敌五,因为这万人可以组成不下百种阵型,种种都是集体作战为方阵。集体的力量,用的好的时候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时候。将来如何不知道,至少目前这是支一加一大于二的军队。
恒正帝有心让杨允之再建一支步兵,但是鉴于骑兵的难训练和杨家确实已囊肿羞涩,恒正帝这次拨了公款,并允诺成军制那日,就是杨允之封公之时。是以,杨允之可以常驻京城。其实也没常驻,经常三五日的不归家。
缘分这玩意说不得,当年姚家留了老二在京城。原因无他,只是想指望他安稳的活下去,再努力生个儿子罢了。作为步兵头子的他,经验十分老道,被杨允之拉去当帮忙了,统领万人军。
因杨允之经常不归家,有些事小柔找他的时候需要派人前往。蓝依正好很少出门,就派她前去。蓝依以丫鬟身份,自然没什么讲究,久而久之,军中不少将领都认得她了,姚家老二姚翊也不例外。
再悬赏都找不到合适的“留子去母”人选后,姚翊同发妻商量,言明蓝依十分清冷,不是一般沉溺于后宅的女子,再加上能和杨家有所联系,索性不去子留母了。
姚二夫人含泪同意。她再不同意,老爷子就发话休妻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已经在七处之内了。
姚翊向杨允之讨人后,杨允之没直接同意,而是回家和小柔商量。小柔再问了蓝依的意思,蓝依思考半日,给出的答案是可以,但是只负责生子,仍在杨家做丫鬟。若是姚翊同意,那就可以。
这个主意姚二夫人最为开心。这不就是间接的留子去母吗?只是当她见到蓝依的刹那傻眼了,她忽然觉得自己夫君绝对有看上蓝依的意思。蓝依那张清冷绝美的脸蛋,只略逊于杨夫人,不亚于当年大同第一美女曹四娘。只是人已然入府,她也无可奈何,只是此后没少和姚翊置气。
姚翊倍感委屈。他敢拍着胸脯说,这世间绝无第二个人能做到他这般,自己的一腔心思,仿佛是个笑话一般,渐渐心灰意冷。
蓝依是幸运的,过府后第三个月就诊出喜脉,十月怀胎一朝得子。满月之后,蓝依提出辞行。姚翊私下挽留,蓝依道:“蓝依当日有感于二爷和二夫人的不易,我不求那些,本不打算嫁人的。”
说到此处,见姚翊似是不信,她难得一笑道:“二爷不必不信,我家夫人允我做我想做的任何事。她喜欢你和二夫人之间的情爱,是以,当你们有需要的时候,我可以帮她继续完成你们的奇迹。所以,当日我提的要求就是我还是杨家丫鬟。”
姚翊这才知道,当日这条件是她自己提的。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不上心的美丽女子,只因杨夫人待她好,她就要加倍偿还,不离不弃,完全抛弃了自我。这一瞬间,他内心无比震撼。他才意识到,这世间有比男女之情更为重要的东西。
他说不清此刻的感受,只是顺着自己的想法问道:“那你能偶尔回来吗?”
蓝依清冷的脸,略有些羞涩。眼前的男人长相不亚于杨允之,且对自己的妻子如此钟情,她是羡慕二夫人的,只是知道自己不是那个人,所以从来不会期盼什么。见他这般问自己,挺过了羞涩期,一本正经的答道:“二爷这话好是奇怪。就当我像杨将军那般上工即可,闲暇时,我自会归家。”
“归家”二字,让姚翊十分开心,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开心些什么。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万事开头难
值得一提的是,开元元年,实则还是先帝在位期间,即小柔和沈洛川谣言横行之时,裕亲王府内小柔和杨允之的互动只是起了小部分作用。还有一小部分成因是当时还是贤亲王的恒正帝帮忙,最大原因,是因为欧阳修的“外甥女”自招与其有染!
虽说应天府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还欧阳修一个“清白”,但是世间的人可不这么认为,包括杨允之在内。杨允之因那年欧阳修对小柔有别样情绪,再看到那个“外甥女”和小柔有七分相似时,他顿时暗自诽谤:好你个欧阳修,活该被人揭发!
不管真相如何,这起事件成功的缓和了小柔和沈洛川之间莫须有的谣言。而作为当事人欧阳修,尽管此刻新帝登基,正式用人之时,他这几年来只能暂时萎缩做人。开元五年的大事件就是,任礼部主考官的欧阳修选拔了苏轼和曾巩!尤其是苏轼,欧阳修阅卷时批为第二,对其文章赞不决口。
当然,这是对小柔和王安石来说的大事件。
王安石当年在门外听了小柔和沈洛川的对话,自然记住了欧阳修和曾巩等人。巧合之下结交到了欧阳修,欧阳修文采飞扬,他自叹不如。那年回京述职时,和沈洛川结交了曾巩,三人结为莫逆之交。屡次科考不中的曾巩,终于在今科中了一甲进士,六月领职去太平州做了参军。
虽然会试时苏轼第二,但恒正帝却不喜苏轼的文,殿试过后,苏轼和曾巩一样仅是一甲进士。欧阳修知道这结果后,看着殿试时的苏轼,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二人同为惊艳才绝之人却只因朝中之人不喜他们,这才让二人无缘前三。更伤心的是,苏轼还未授职,就接到亲娘过世的消息,苏家三父子回老家奔丧去了。
这下。苏轼的仕途有多难自不必说。欧阳修暗暗发誓,自己这三年已经要更加忍耐,爬的更高,待苏轼三年丁忧过后,定要有能力为他好好谋划一番。
对小柔来说,另一个时空的苏轼她不晓得是不是状元,但此时空下的苏轼,绝对有状元之才。知道苏轼不是状元时,她还失落了半晌,后来自我安慰道:状元也不见得就是最厉害的嘛!史上留名的人并非人人是状元。甚至。她此刻也想不起来有名的状元是谁。
小柔不知道的是。历史此番苏辙也是一样中举了。
开元五年年终,沈洛川带着十一岁的杨元至回到了京城。元初已经去了南营,元至明年年初也是要去的。沈洛川明白再不送元至回来,估计小柔宰了他的心思都有了。
刚回京的沈洛川第一站去了裕亲王府。咳咳。因为皇帝在那里。二人商议半晌后,恒正帝最终放弃让沈洛川出任宰相一职。于第二日朝堂上,擢升沈洛川为新任盐铁司使,此职已由国丈吴计相兼任多年。
尽管吴计相知道皇上这是要收拾自己,但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近半属下,让刚任职半年的沈洛川渐渐收服。若非知道沈洛川是皇上的人,他自己都想臣服了。沈洛川聪明就不必说了,其稳重程度不下于自己这个,已是花甲之年老头子。除此以外。此人异常仗义。下属或者别的司出岔子时,他会主动帮忙。但凡他接手没处理好的,他更是一力承担所有责任。
这样的人,让人如何不服?
六月初一这日朝堂上,参政知事文敛等人上书弹劾现任三司使吴应达。其中列举了三大致命硬伤。一是身为皇亲国戚,却违背祖制参与朝廷政事;二是利用国长身份非法圈地;三是皇后残害后宫,乃其不教之罪。
在小柔看来,这三宗罪顺序如此混乱。第一条,几年前国舅郭鹏也在做,只不过他抽身的早;第三条根本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第二条才是罪不可赦的一条!圈地是小事,在圈地的过程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才是罪不可赦的事!
第三条如小柔所想那般,根本就不是个罪名,吴计相刚提出来,其门下十余人都为其开拖。接着,吴计相当场承认错误,并全力举荐沈洛川继任。
沈洛川顺势为他解围,以国舅郭鹏为例,坦言道:“当年国舅年迈,却仍然顶着风头坚持为皇上效力,实乃吾等争相效仿的对象。吴相不过是以国舅为榜样罢了,如臣这般任性辞官,实不可取。”
最终,此起弹劾事件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是让吴计相还了圈地,另外补偿了一些钱财。相对于郭鹏隐退后封公的荣耀,吴计相就没了。而沈洛川则顺利上位,成为大恒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二品大员。
事后,小柔郁闷的紧,觉得太便宜吴家了,皇后还好好的呆在宫里呢,甚至有些埋怨沈洛川。
杨允之不想为沈洛川开脱,可他又不愿小柔对政事如此糊涂,最后教导小柔占了上风:“这事不怪沈洛川,应是他和皇上商议过的。不管是吴相还是皇后,当时皇上当年登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