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平盛世、圣天子在位了。
纵观古今中外,基本差别不大。
“段兄,大理流行佛教,你们这些皇帝啊,接触和尚时间太长,都快让他们忽悠瘸了。你确定,你真的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做一个大齐闲散权贵?”
段誉断然道:“愿意,又不耽误享乐,朝廷也不禁止权贵做生意发财,我为什么不愿意?”
段誉并不傻,为逍遥自在而主动放弃皇帝宝座,就算他愿意,段氏其他人、大理权贵还不一定愿意呢。
可他参观过武学院后,越分析越觉得,大齐正在高速发展,未来必然把所有国家远远抛在身后。假以时日,大理、高丽这些自诩文明的国度,怕是在大齐人眼里,也会和契丹一样,沦为野蛮人。
现在抱大腿,总比以后被逼无奈投献强。
可惜,在这种国家大事上,小道士永远很业余。他当初敢建议耶律宗全搞集权制,就是明证。要知道,那对大齐可不是好事。
他可以和朝廷大佬胡搅蛮缠,也能搞出飞船部队、武学院之类在别人看来十分神奇的东西。但是实话实说,玩政治,小道士就是个菜鸟。
后世大理是华夏的一部分,按说他该促成此事。
可后世的吐蕃、契丹也是华夏一部分呢,文良纯等人对契丹也许还有点兴趣,对吐蕃向来是嗤之以鼻的。这应该不仅仅是眼光局限问题,一群老奸巨猾的文臣,肯定有他们的考虑。
因此秦行之决定藏拙。
“好了段兄,有机会我跟文大人他们说说,但贫道不保证一定能说服他们。你也别有思想负担,先忍耐点,勉为其难做着皇帝……”
……
册立太子,完全属于皇家内部事务。
理论上,除非和礼教相悖,朝廷大臣都无权干涉,顶多通知他们一声。因此,正常的做法是皇帝直接下旨册立太子,并不需要举行什么仪式,更不会请周边国家派使节过来观礼。
要知道,只要皇帝没死,太子随时可以更换。你大张旗鼓搞什么册立太子仪式,以后看太子不顺眼,想换都不好换,这岂不等于给自己挖坑?
再私密的家事,也搁不住太祖皇帝喜欢热闹。
当初太祖册立太子,人选他根本无所谓。儿子多,可惜都不像他那么“幽默风趣”,只能随便拉出长子,反正大家都一个鸟样。
但仪式必须足够隆重,否则哪来的热闹?
太祖不见得就希望后人跟他一样玩法,这点小道士可以作证。但他是开国皇帝,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举措,都有可能成为所谓的“祖宗法度”。于是册立太子仪式隆重盛大,就成了大齐传统之一。
当然,历代皇帝一般不会像孙蒙一样,这么早就册立太子。即使那些遗传了太祖不着调基因的皇帝,也会选择等皇子们长大一点,再确定最合适的人选。虽说大齐也讲究立长立嫡,但并不是特别严格。
我们有理由怀疑,不着调皇帝的目的,是希望老天爷给面子,儿子中间能出个同样不着调的人才。这样才能真正继承自己的衣钵,把闹腾发扬光大。
可惜,不着调这种天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和当初皇帝大婚差不多,今天紫宸殿外的广场上,聚集了大量大臣、勋贵,还有各国派来的使节。皇帝宝座上,孙蒙和儿子孙思道并排而坐,接受臣子的膜拜。
孙思道年龄太小,说话都只能吐单音节,这关系到他终身幸福的大事,对他来说,还不如父亲手里冒出的小火苗有意思呢。
他好奇的伸出小手去抓火苗。
孙蒙一抖手,火苗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由水组成、活灵活现的微缩版飞龙。这家伙懒得出类拔萃,但只要是好玩的东西,他从不吝啬下苦功。比如现在的水龙,能塑造得这么逼真,就是他不厌其烦改进的结果。
孙思道小手用力一抓,水龙应声破碎。
“哒哒哒!”孙思道不高兴。
孙蒙摊开手掌,一个泥土做的小人儿缓缓冒出来,然后在他的掌心翩翩起舞。
“哒哒哒!”孙思道兴高采烈。
大臣和使节离得太远,视力有限,看不清皇帝在干什么。可同样站在远处的“道门来宾”却看得清清楚楚,李奉常忍不住看了眼旁边的小道士。
秦行之报以微笑:“陛下百忙中不忘练习法术,果然是个合格的道祖苗裔,值得赞扬,贫道很欣慰。”
第568章凌驾一切规矩的规矩
今天来观礼的高人,可不仅李奉常和小道士。点苍派新旧两位掌门、抱一派的山贞子、杳然观的周逐浪,以及当初因为天庭法旨和孙蒙打过交道,后来又响应李道长邀请,联手寻找小道士的那些高人,都来了。
周逐浪原本不打算来,大齐皇帝册立太子,以前从没邀请过僧道高人。孙蒙忽然标新立异,邀请高人观礼,高人却有充分理由不给他面子。
但前来邀请的“残缺金丹”高升说,不仅崂山道长会来,隐世道门也会来人,而且个个都是元婴期以上的超级高人,周逐浪就不能不慎重了。
考虑再三,周逐浪还是来了。
事实上,如果孙蒙正式传旨天下道门,来的高人会更多。然而孙蒙并没有这么做,好歹也是神仙之下的合道高人,怎么着也得摆点谱,哪能来者不拒?
杳然观乃京城道门领袖,否则孙蒙真看不上周逐浪。派“隐居”的高升邀请而不是传旨,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爱来不来。
站在一群超级高人身边,虽然他们不会故意放出气息吓唬人,可连崂山道长见了某几个道士都口称晚辈,周逐浪的压力可想而知。杳然观固然是京城第一大道观,比起鼎鼎大名的华盖派都远远不如,更不用说那些隐世道门了。
道门不以实力论高低,大家都是道祖苗裔,没必要分出个三六九等。
可惜只要没成仙,谁都无法脱俗。让秦行之说,即使神仙也一样有高低之分,比如二郎神就有资本嚣张,面对玉帝都敢瞪眼。
周逐浪也看见了孙蒙施法。
诸位高人老神在在,崂山道长也没说什么,他周逐浪算哪根葱,敢出头斥责皇帝?
皇帝成了高人,凡人使用飞船上天,乃至堂而皇之用来打仗,大齐搞了个武学院,人人都能修炼武功……总之,这个世界早就乱套了。高人当众使用法术,只要老天爷不管,他周逐浪完全可以当自己眼瞎。
吉时到。
孙蒙扶正孙思道:“小子老实点,先把正事办了,回头咱爷俩继续玩儿。”
孙思道扭动身躯表示反对:“哒哒哒!”
“这是给你谋福利懂不懂。”
“哒哒哒?”孙思道继续坚持以行动抗议。
“定!”
秦行之捂眼,死胖子还真下得去手,居然对自己儿子施展定身法……
杨旭走到孙蒙面前,看了眼重外孙,只见孙思道正襟危坐,小脸上一片严肃,眼睛都不带眨的。
杨旭顿时老怀大慰:咱这太子殿下别看年纪小,帝王之象已具矣!妥了,他绝不可能跟陛下一样不着调,大齐的未来一片光明。就说嘛,太祖皇帝的遗传没那么强大,不着调皇帝哪能络绎不绝。
杨旭从孙蒙手中接过圣旨,忍着激动,转身走到众人面前的空地上,朗声宣读。
圣旨篇幅不长,主要是宣布册立孙思道为大齐太子。当然,按照文人的传统,开篇先拼命夸奖了一番孙思道。浑然不顾他其实才一岁多,陛下怎么就看出他温良恭让、克尽孝道的。
圣旨宣读完毕,广场上跪倒一片,山呼万岁。
其中包括李奉常等一众高人。作为合格的道祖苗裔,高人们丝毫不介意给帝王和帝王的继承人行大礼。小道士不想跪,只是因为他有后世记忆。但大家都跪下了,他这个合格的道士当然也不好鹤立鸡群。
孙蒙解开孙思道的定身法。
孙思道兴高采烈看着下面跪拜的人,咯咯直笑,这可比孙蒙的小法术有意思多了。
正在这时,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个顶盔贯甲的武士骑着马悍然冲进广场,完全不管官员们正在跪拜,也丝毫不怕惊扰了皇帝和太子,直接穿过人群,一直冲到皇帝宝座前。
大臣们惊呆了,各国使节也惊呆了。
这是什么意思?
你说他是叛乱吧,场外的禁军并没有阻挡,而且单枪匹马叛乱,道理也讲不通呀。再说了,皇帝陛下权威正盛,这个时候叛乱,纯属想不开。
如果不是叛乱,他哪来的胆子在皇宫策马横冲直撞?
孙蒙身边没有侍卫,他现在是超级高人,根本不需要侍卫保护。大部分大臣都明白这点,因此发呆归发呆,却并不慌乱,因为完全没必要。
孙思道更高兴了,指着武士大叫:“马,马……”
骑士翻身下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启奏陛下,契丹入侵我朝,边关告急!”
轰然一声,广场上炸开了锅。
皇帝还没说众卿平身,所有人都只能继续跪着,但这并不耽误大家说话。大臣们交头接耳,各国使节也纷纷趴在地上互相打听。就连道门高人,脸上也露出意外之色。
大家颇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怪不得册立太子这么隆重的场合,没见契丹人来呢。
按国家间的礼节,即使以前大齐军力不如契丹,册立太子仪式,契丹也会派使节来观礼。然而这次契丹一个人都没来,各国使节暗地里觉得,他们似乎又在作死——就算你被大齐打得丢尽脸面,不好意思见人,好歹派几个使节过来表示一下嘛。
太不成熟了,国家不是个人,从来以利益为重,还要什么脸?
契丹不来,文良纯等人当然十分不悦,当初耶律宗全传位给耶律隆哥,陛下还亲自过去了呢。可这种事不是打仗,没法强求。
他们万万没想到,契丹居然敢入侵大齐!
一时间,文良纯等大臣都急了。
孙蒙茫然:“契丹入侵……朋友,莫非你是小道士特意安排,给册立太子仪式找乐子来的?”
骑士摇头道:“陛下,若非有人入侵我朝,给末将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惊扰陛下。太祖成训,一旦大齐被外族侵略,所有规矩都必须给军事让路,武将可直入皇宫禀告陛下——”
文良纯等人这才记起某个从未被用过的规矩。
当初太祖和文臣大玩妥协,诸如用皇宫开青楼要挟群臣,皇帝大婚需要在广场上举行等等。这条凌驾于所有规矩之上的规矩,也是妥协的结果。
太祖说,他的后代皇帝可以牺牲自己的精彩人生,一辈子留在皇宫中不出门,甘心做吉祥物。但一旦出现外来威胁,例如被侵略,礼法规矩必须给军事让路。
反对声音并不多,因为谁都无法否认,太祖皇帝在军事上的权威性。虽然他看起来不着调,深入分析后……好吧,还是不着调。但他带领大家,短时间内结束乱世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乱世多可怕,经历过乱世的大臣们最清楚。那还不是异族入侵,只是大家窝里斗而已。如果有一天大齐被外族占领,所谓礼法规矩,全都是扯淡。
因此,即使太祖不妥协,这条规矩也会通过。
只不过二百多年来,除了偶尔和契丹等不安分的国家有点小摩擦,大齐从未真正参与过大规模战争,更没有被外族入侵过。
所以这规矩从没用过,文良纯等人不熟。
直到今天。
郭常把美髯一甩,跪坐在地上,抬起头大喊道:“陛下,情势紧急,请早做决断!”
秦行之同样跪坐着,朗声道:“郭大人不必担心,契丹人活腻歪了急着送死,我们干嘛要着急,咱就不惯他们。册立太子仪式就差最后一哆嗦了,先弄完再说。”
郭常乐了:“担心?闻道真诙谐。”
是呀,这些大臣看起来挺着急的样子,但是担心,这个确实没有。他们着急,一来是怕边关死伤太多,都是大齐百姓,死一个也让人心疼,况且也没必要。二来,他们急着出动飞船部队,给契丹人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
自从有了飞船部队,担心这个词儿,早已从大臣们的心中抹掉了。
孙蒙冲骑士说道:“你先退下。”
随后朝杨旭点点头。
杨旭定了定神,继续主持册立太子仪式。
仪式结束,孙蒙吩咐大家平身,按部就班退出广场。孙蒙和道门高人友好交谈了几句,着太监送他们离开——契丹入侵大齐,这种事属于世俗勾当,高人们是不屑于管的。
太子被宫女抱走去见皇后,孙蒙则在紫宸殿召集众臣,破例临时召开大朝会。
骑士把情况述说了一遍,并呈上由密谍司和军中将领联名书写的告急奏折。
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契丹忽然脑抽,纠集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边关,什么也不说,直接攻打大齐边境守军。边关军队战斗力还行,可他们存在的意义,只是防备小规模契丹人打草谷。况且契丹恢复改革后,打草谷已经戒掉了。
面对数十万大军,边关守军根本拦不住。
契丹破开大齐边关,一边烧杀抢掠,一边继续往大齐内部进发。密谍司的情报上说,契丹人和以前一样,见什么都抢,但这次对铁器特别感兴趣。
密谍司启用了战时特权,直接联络最近的军队,让军中派出好手,飞马禀报朝廷。这位骑士并非从边关而来,事实上告急奏折已经转了几次手,他是最后一棒。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武学院出身,身负武功。
孙蒙看向众臣:“各位爱卿,打吗?”
郭常大叫:“欺人太甚,必须严惩!”
文良纯皱眉:“大齐以礼义治国,本不想随便动用武力。但契丹悍然入侵我朝,此乃开国二百年来从未出现之恶行。臣请陛下传旨,出动飞船部队,歼灭侵略者,将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耶律隆哥此獠擒拿问罪。”
满朝文武喊杀声一片,没一个劝皇帝三思的。连杨旭杨老大人都吹胡子瞪眼,叫嚣着要当面质问耶律隆哥。
为什么要三思?飞船部队天下无敌啊。
第569章冲过去射死他们
几乎没什么讨论,决议就定了下来。
文良纯等人当堂拟定圣旨,孙蒙用印后,送往山谷武学院给许天豪。此时新飞船还没准备完毕,但五艘飞船足够给契丹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同时,吸取上次的经验,圣旨要求武学院临时组建一支地面部队,负责配合飞船行动。人数不用太多,两千人足够了。他们的任务不是运送战利品,契丹那群穷鬼也没什么可缴获的。这支地面部队,主要目标是协调各处大军,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