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务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公务员-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贵气的夏日银泥裙,“唐成……你什么时候学过算科?”。

唐缺微笑颔首为礼,“我什么时候学的算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帮夫人做账”。

“你这孩子倒是会说话”,见唐缺的眼神儿无意间又落在了她的鸳鸯缎鞋上,毒寡妇蓦然又想起那晚的事情来,三个月功夫不见,眼前这唐成怎么象变了个人一样,从刚才的颔首为礼,到说话时语气与言辞,再到身上透出的沉静自信的气度,总之眼前的这个唐成现在怎么看着也不像是个山农该有的样子,倒……倒是比郧溪县学里的学子们更像读书人。

“怎么?李夫人不愿请我做账?”。

“啊……走,去书房说话”,毒寡妇随口接了一句后,看到唐缺的微笑中略带着一丝调侃的意味,再想想自己刚才的失神儿,倒有些不自在起来,这几年来她是从骨子里对男人强硬惯了的,这种不自在的感觉还真有些别扭,更何况造成这感觉的还是个她眼中的半大孩子。

毒寡妇行走之间的腰肢蓦然软了三分,嘴角抿出一丝浅浅笑意时,双眼已荡起一抹流波向唐成勾了过去,见自家夫人祭出了勾引男人的杀招,后边跟着两人的兰姐儿颇有些担心的看了唐缺一眼。

实事求是的说,长相本就出众的毒寡妇摆出这副姿态来还真是撩人的很,再考虑到她所处的是这样一个偏远的山村,其效果基本就是通杀了,难怪她能在村里人家儿中搅出这么多的事儿来。

“唐成你就这么来了,也不怕我那唐嫂子掐着耳朵把你拖回去?”,毒寡妇嘴里较着劲儿,眼中的流波反而益发的浓了,声音也柔柔糯糯起来。

毒寡妇这套对于后世颇经历了一些办公室暧昧的唐缺来说基本可以无视,不仅脸上没露出什么色授魂销的表情,就连声音也没什么变化,依旧是微笑着的淡淡清朗,“李夫人出钱雇人,我来出力挣钱,再正常不过的事儿,我娘为什么要掐我的耳朵?”。

他这一问倒让毒寡妇说不出话来,她总不能自揭短处的说起克男人的事来。唐缺这一问让原本准备看他吃瘪的毒寡妇无言以对。但最初的郁闷之后,毒寡妇心底又莫名生出一股难言的情绪,毕竟在唐缺刚才话里的意思是明白无误的在把她当一个正常女人看待,而不是其他人口中妖魔化的毒寡妇,再细想想刚才这段时间里唐缺的表现,毒寡妇心底竟猛然涌起一股巨大的惊喜,眼前的这个唐缺从一开始见到她时就没有任何恐惧或者是厌恶的表示,不管言语和眼神都没有。

忽然之间意识到这个,对毒寡妇的震动只可以用海啸形容,被别人当了十多年的另类之后,突然有一个人完完全全的将她以正常人来看待,无论如何,这份感动都是巨大而又令人震撼的。  

第九章 回到唐朝去应聘〈下〉

 饱经世事坎坷的毒寡妇强抑制住了心底的震动,尽量保持着脸上的平静。

说话之间三人就已到了书房,看来那乡下老财生前也喜欢附庸风雅,虽然房中布置的有些不伦不类,但各式书籍倒着实不少,唐缺粗粗目测了一下三排书架,估其总量怕不下三百本之多。

“庄子里养的有鹅吧?”,接过兰姐儿递过的茶盏时,唐缺顺口问了一句。

这一问实在突兀,兰姐儿愣了一下后才道:“有哇,鸡鸭鹅都有”。

“那就劳烦兰姐儿辛苦一趟帮我找几支鹅羽来,要尾巴上的那种硬羽”,唐缺说完这句,看了看书架后扭头向毒寡妇道:“我想看看府中的藏书,夫人不介意吧?”。

“啊……你随意就是”。

“夫人……”,毒寡妇也猜不透唐缺的意思,索性挥挥手让兰草儿照办。

目送兰草走出书房后,收回目光的毒寡妇顺势就将眼神儿落到了在书架前转悠的唐缺身上,只是这眼神中却没了开始时的好奇,更多的是探究,隐隐的夹杂着几丝自然流露的感激。

看着唐缺双眼饶有兴趣的在书架上逡巡,看着他双臂抱于胸前支起一只手撑着下颌,看着他脚下悠悠然漫步……总之,在毒寡妇眼中,这个唐成的一切举动都是从没有在任何熟识的人身上看到过的,有些古怪,但这古怪之中却流露出一种让人说不清的气度,专注,沉稳,却又有几分传说中才子们不拘礼的飘逸洒脱。

唐缺自然没想到身后的毒寡妇在如此细致的观察他,现在的他就是后世时逛学校图书馆书库时的姿态,书架中的书不外乎四书五经之类,另有许多前代诗人的合集或是别集,偶尔也能发现几本类书,但这些都引不起他的兴趣。

直到缓步走到第三横架前的最右侧时,刚才只看书目的唐缺蓦然眼前一亮,伸手将那本《说文解字》抽了出来。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人许慎花费了21年时间著成的一部字书,它是中国语言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当然,这本语言学史上划时代的书还有很多重要的意义,但那些都不是唐缺感兴趣的,他看中的就是这本书最基本的功能——字典。

等唐缺翻开书页用部首检字法顺利的将“唐”字查出来之后,心中的石头彻底的落了地。

理账时的计数自然没什么问题,唐缺好歹也得过全区心算竞赛冠军,日常里的应用绰绰有余。至于书写,这就是他为什么要鹅羽的原因,反正这又不是参加文会或科试,会对毛笔字有很高的要求。三项里反倒是写字最麻烦,但唐缺作为一名后世211大学的中文系毕业生,繁体字虽然认不全,但一些基本的总算没什么大问题,想来一个农村庄子里要做账该也不会有太生僻的字,正是综合考量了这三点,太过于缺钱的唐缺才揭的告示。但虽然想是这么想,心里毕竟还有些惴惴,现在有了这本字典,至少眼前这个活儿是没什么让他可担心的了。

将《说文解字》放在案头,当唐缺手执鹅羽,蘸着砚台里的浓墨一口气写完武后朝名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后,毒寡妇主婢两人脸上惊诧莫名的表情依然没变过来。

要说唐缺不会写字吧,她们面前的这十八个字却是清清楚楚的就在眼前,而且单从表面上看去,这些字写的都还挺好看;但要说他会写字,谁……谁见过用鹅毛写字的?别说见过,就是听也没听过呀?

但无论如何惊诧,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不管他用的是什么,但写出来的终归是字,记账不会有任何问题。

随后,唐缺又在主婢两人惊诧的眼光中显露了一把“神乎其技”的心算水平,往往是兰姐儿前面刚报出数儿来,唐缺已随口报出了答案,而此时一边儿的毒寡妇却连算盘珠子都没拨弄整齐。

这一手露出来,毒寡妇固然是觉得不可思议,兰姐儿的眼神儿中几乎都是毫不掩饰的崇拜了,感受着这样的眼神儿,唐缺心情大好的同时也有些汗颜,一则刚才《咏鹅》里面的用字跟后世通用的简体是一模一样,毕竟那是骆冰王七岁时写的诗,自然没什么太生僻的。这就避免了他露丑去翻字典的尴尬。至于后面的计算更是简单,兰姐儿报出的题目中最难的也没超过两位数的乘法,即便是他没经过心算训练也能应付过来。

至此,毒寡妇再也不怀疑唐缺做账的能力,虽然她依旧在吃惊这个唐成怎么就有了这么大的本事。

由此唐缺也知道了毒寡妇突然急着招募账房的原因,却是中宗皇帝重登皇帝位不久,便下诏要天下各道州重新清点田亩,人口及畜产情况,并核实地方档籍中租庸调税赋的征收数目,虽然户部也知道这项诏令后有明显的朝争背景,但越是如此,户部越是不敢有丝毫怠慢,除了连连行文地方督催此事外,更将本部四司中大批的员外郎及主事派往地方督阵,由此,新皇登基后布置下的第一项大政就这样在大唐境内轰轰烈烈的被推动起来。

原本象这种每隔十年二十年就会轮上一次的事情也算不得什么,地方依着旧日法式应对就成,但这次的风色实在不对,就搞的地方无比紧张。且不说户部已严令将此事办结的时间定在一年以内,要知道象这种浩大的工程过去最少也得一年半以上,长则拖到两三年的都有;就看那些下来督管的户部官员嘴脸,也让各级官吏心里发寒。请酒不吃,请见又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就连各地变着法子孝敬的冰敬这些个穷京官们也不收了,这是什么意思还用多说?

户部搞的如此紧张,为了头上乌纱帽着想的地方官们就益发严苛,不仅将手下的书办和刀笔吏们催的要死,更下了通告给辖区内家大业大的主儿们,不仅要他们配合田亩丈量之事,更要一并交上本家最近四任八年以内的账目进出,至于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未雨绸缪,谁都看出来朝廷现在的政治气味有些不对,好歹要留个保身的本钱,至于追到前三任,自然是万一有了事好有说头,虽然官场有后任不追前任的传统,但真遇着这等严苛的形势,万一关涉到自己的乌纱乃至性命的时候,需也就顾不得了。

毒寡妇作为方圆百里之内产业最大的地主,整个郧溪县赫赫有名的富户,自然也躲不过去。也正因为她有娘家亲戚在县衙里做事,也就越发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但她这庄子里素来是没有读书先生愿来做账房的,以前倒也没什么,如今账目要交上县衙备案的时候就着了急,也就有了村学外的那张告示。

毒寡妇在给唐缺介绍着从亲戚处听来的这些背景时,兰姐儿已将这几年毒寡妇自己记的账册捧了进来,厚厚的一大摞堆在了唐缺身侧的书案上。

信手翻开最上面那本账册,待看到账册所记之后,楞了一下的唐缺脸上油然浮现出一片笑容,随着他这个笑容,毒寡妇脸上却起了一晕淡红的羞涩。

“夫人害羞了!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情了”,一边站着的兰姐儿如是想到。  

第十章 上完大学上小学〈上〉

 唐缺手底的与其说是账册,倒不如说是画册更为贴切,账册中记载的小麦就用画麦穗的方式表现,大豆就画一个小圆圈,雇佣的庄汉就是画的小人儿。至于时间是用画太阳来表示,时间的长短则是靠太阳外边的光芒来标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唐缺没法看出实际意义的符号,显然这也是出于毒寡妇自创,至于这些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只有她自己才能解读出来。

笑过之后唐缺又微微皱了皱眉头,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就意味着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将要与毒寡妇朝夕相处,他倒不怕被克,只是如此以来他遇到不会写的字时查字典的窘态怕是也隐藏不住了。

不过倒有另一件事情值得唐缺高兴,看这一摞积攒了八年的账册的厚度,要想将之全部整理成能送交给县衙备案的式样,怎么着也得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这就意味着他最少能从这份差事里得到七贯多的收入。

七贯多!这就相当于后世里两千二百块钱,此时正逢大唐盛世,物价既低且稳定,升米不过七文,想想这七贯多能干多少事?想月前唐张氏准备卖了自个儿时也不过要价八贯而已。

虽然家里在随后的大忙中少了一个壮劳力,但有了这七贯钱雇两个人都没问题。家里少一个人吃饭,这七贯钱若是再用的谨细些,交完官家税钱后应该不用买新粮就能支持过去。这也就意味着一直坚持到秋收他家都不会有乏粮之虞,措置得当的话或许还能略有盈余。

心里想着这些,唐缺带着一份好心情走出了庄子,但随着离家越近,他又为说辞之事发起愁来。就凭唐张氏的性子肯定不会容他到毒寡妇那里去帮忙,更别说还是朝夕相处。道理是讲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个好由头把这事瞒过去,好歹把钱挣到手上才是正经。

只是,这由头该怎么找呢?

……………………

唐缺回到家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他家现在也就只有这么个条件。

天气热的屋里呆不住,唐缺就在井边洗了手脸后,接过唐张氏递过来的一大碗菜叶子面糊糊喝起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后,他才抬起头来,“爹,娘,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这些天正好是空闲时候,家里也没什么活计,我想到村学里学些识字计算的本事”。

听唐缺这么一说,老唐喝面糊糊的吸溜声猛然停住了,过了片刻后才又响起来,“儿子这是怎么了?他小时候家里条件正好,上头有两个姐姐帮着干活,那时候打着他都不肯去学堂,怎么今天突然说起这个?”,老唐心里想着这些,脸色就有些沉重下来。

虽说不用出束脩也就是学费钱,但既要去学堂的话,老师那里两个肉条和文房四宝的一套礼就断少不得,就算再谨细的制备,也少不了百二十文的花销,稍微手松一点的话,只怕一百五十文都打不住。这笔钱对于家中的现状来说实在算不上个小数。但面对家里唯一的独子,老唐真正心疼的其实不是钱,他怕的是儿子是因为受不下地里的苦才会想着要去学堂,若真是这样的话……想到这里,老唐竟有些不敢想下去了。

村里这样的先例他看的太多了,学堂里学不出来,地里的苦活又不愿干,时间久了就成了游手好闲的二混子,多少曾经兴旺的人家儿就是这么把家给败下来的。身为一个在地里刨食为生的种田人,吃苦是本份,也是立身支撑家业的根本,丢了这个根本还怎么活人?

只是儿子几个月前才大病痊愈,过去三个月干活也是稳稳扎扎没有半点虚头,没听满村子里都在赞吗?倒不像下不得苦的样子,如此以来,自己这劝诫的话倒不好说出口了。毕竟是十六七的人,若不是这病拖累着怕是早就结婚生子了,总要顾忌他的脸面不是。

当家的在想什么唐张氏自然明白,她心里也未尝没有担忧,但这担忧随即就被对儿子的心疼给取代了,想想儿子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常常累的饭都吃不下,话都不想说的情景,唐张氏就觉得一阵心酸。

前些年家里光景好,地里的农活尽可以请山客们帮着干,万一顾不过来的话还有两个女婿支应,她这个独苗儿子说起来从小也是没吃过什么苦的,那儿像前几个月累的手都磨烂了,儿子虽然故意瞒着他们,但当娘的还能不知道?就为这,她晚上不知道偷哭过多少回。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