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里,最多的情况下不超过六天就能够抵达京城。达到“八百里加急”也达不到的标准。更不要说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根本就是接力传信,而不是人证传信。如果只论消息的接力传信速度,那么则可以达到日行一千五百里,此时新朝控制区内的任何紧急信息可以在四天左右的时间内传达到京城。
而一般的非急件,实际上就相当于过去日常通信很少用,只有在外敌入侵这种罕见大事上才会用的“八百里加急”。一个时辰一个二十五公里左右的驿站,再加上夜间急行二百里左右的距离。
信笺一般还是由轮值的一名女孩儿亲启,以防止意外。然后再交由李千兰及张海等人阅览。
新朝行文用书反对“官八股”而讲究白话直言,官僚体系极为简单也能够保证这一点。
信笺中的大意是卫拉特蒙古几部首领的使者已经抵达边关,递交了信函,请求入境。新朝的一个规矩是凡此类事情要将当地使臣队伍留在边地招待一段时间,以便请示。
这消息大概也不过六天左右的时间就传到了南京,回信也不超过半个月。因此是张海等人在订立类似的规矩的时候能够接受的。
“一行人来了不少,还带了不少好马。你觉得他们这一次来,是像过去那样碰碰运气打算要点儿回敬,或者打算联络联络关系,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张海忽然询问道。
李千兰做为张海身边女孩儿们的总领,这七八年的时间以来处理和阅览过无数的奏报和事情,拥有的经验实际上甚至不是相当于拥有左右相地位的刘栋与马辉等人可以并论的。
她思索了片刻之后回道:“人要所予,必有所求。我看过不少征讨西南的战斗详报。那些西南的土司势力虽然也明白我们新军主力部队是一支强大的队伍。可还是再用传统的老眼光衡量我们的队伍。认为我们的士兵不过是装备精良一点儿并且敢战一点儿的职业武士。相当于他们千夫长亲军或者行营护军那种层次上的强兵而已。如果这些人真的很精明,那么应该是想方设法了解一些有关我们新军主力部队的消息。从对方有魄力有决心一次送来这么多好马,听说还有其他一些。。。一些特殊的”礼物“前往过来。我想,应该不会是报着以前朝贡****那样心态的无知之辈。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图谋不轨的刺杀。”
张海听到这里也多了不少的期望。张海实际上十分希望这些人报着试探虚实的态度来观望新朝的。如果是那样,那么自己不介意在这些来使面前展示一下新朝部队的真实实力。因为如今的新朝已经不再需要“隐瞒实力“这种“下等人做法”,要威慑和压服那些人,张海宁愿这些来使的面前观摩一次更具有对抗性的“演习”,并且不介意让这些人一共“检阅”新军主力部队,凭亲自参与“抽查”,让他们切切实实的明白,新朝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什么样儿的地步。对于这些武力竞争中出来的人来说,展示实力显然还要在“利诱”的重要性之上。
至于刺杀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可以勉强算是“身经百战”的张海早已有了一套非常成熟的程序与机制,不怕荆柯那一套了。
“卫拉特蒙古及叶尔羌汗国那里的基本情况外情部那里送来什么消息没有?”张海忽然问道。
“倒是有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李千兰对此早有准备。西北方向的事情也算是外情部的重中之重之一。这几年的时间以来已经积累了不少相关的情报。
太过简单的一些信息李千兰明白张海会在心里有个数,因此就首先提了提一些比较关键性的概况:“根据外情部的一些情况的汇总:叶尔羌汗国人口总数大概在五十万左右的规模,还要略多于卫拉特蒙古各部的四十万人口。是天方教影响的区域,不过并不能算是天方教法控制下的人口,有很大的可能同化过来。当然,叶尔羌汗国的国力虽高可战斗力评估要逊色于卫拉特蒙古各部。如今在原西域督护府的范围内,靠西的准葛尔最具有野心和实力。当然,卫拉特蒙古实际上的盟首还是和硕特的顾实汗。。。“
听到这样的消息,张海也放下了心来:弱小的实力却拥有大义的名分,这实际上是比较有利的一种情况。
第1049章 年前财报
为了了解更多的一些情况,张海最终还是将外情部当值的田宾直接请来,还有在实际上拥有左右相地位的马辉、刘栋等人一起请来,召开了一次有关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战略选择的一次商讨会议。刘洪涛做为负责兵事的重要人物也参加了。李千兰以及几个在相关方面经验比较多的身边的女孩也一同列席直接在西院召开的这次会议。
马辉与刘栋等人前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次会议想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因为临近新朝八年春节的缘故,以为是像以往一样的例行的年会。以往的时候,也至于例行的年会才会这么郑重的将负责高层政务方面的核心弟子一起开个会议。
张海也没有示意什么,虽然有关新朝七年财政工作报告方面的情况通过严密的奏报体系和内情部张海也掌握个大概的情况,但并不反对同负责这些事物的弟子们核对一下情况。
“春节虽然还有一个月,不过新朝七年的财政情况还算是有个谱的。因为全国各地的秋收基本结束了,只剩下部分财政上缴与转运问题而已。去年我们的财政收入是总计折合八千六百五十万两。在新朝七年,工商税收的比例从一成提高到两成,官营工商业的规模虽然没有按计划扩充到五十万人左右的规模,不过的利税还是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这样算下来:工商税收有了本质的改善,六千万两左右的规模。在加上略有增长的田税三千三百万两、官田、银课与盐税还有海贸等合计两千七百万量,全国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折合一亿两千万两的规模。因为各地经济在新朝七年的改善,投入的财力倒没有引发太大规模的贵金属贬值。全国的平均粮价以官方为基准价,仍然维持在大约百斤细粮一两银左右的水平。在加上日朝等地大概四千三百万两左右的收益,全国财政总收入估计在折合一亿六千三百万两左右的规模。新朝七年的普及教育进入第四个年头,费进一步增长,达到了一亿两左右的规模。今年虽然也有不少灾害,但各地区调整人口和救灾等方面的费还是少了一千万两左右。同新军主力部队还有西南战事相关费用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一点。噢,还有西北的交通线准备工程以及增编一个暂编师群的新军主力部队等也去了不少,同移民及灾害方面减少的人口大致相当。总的来说,因为新朝四年教育费用的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从去年的一亿四千五百万两增加到了一亿六千万三百万两左右的规模,这是我们新朝建朝以来第一次实现了财政上的收支平衡。。。“负责介绍这些事情的还是刘栋。当刘栋谈起新朝财政收支第一次实现平衡的时候,张海其实并不没有怎样的欣慰,而是认真而严肃的说道:“新年七年的大致经济状况,对对你掌握的情况吧”
即便不算日朝等地,折合一亿两千万石成品粮的财政是一个历史上或许两宋时期才会有的颠峰了。虽然是以工商官田等方面的税收为主,但以张海的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是一个门槛和顶点。即便是一些近代社会,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入占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也保持在百分之十几左右的规模。只有像建国初期新中国那样的政权,才能够做到在一个稍微有点儿底子的农业社会达到现代国家的财政效率。张海觉得以自己的威望来在新朝做到这点儿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把政府负担提高到像现代社会那样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比例,那么民众的实际负担在**现象稍微有所突出的地方就很容易超过半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那样的政权或许可以靠整个组织体系的近现代化外加内外压力来做到最大限度的遏止这种可能的**成本。而经过这几年执政实践的张海,并不认为新朝同样可以做到这点。
换句话说:在不给社会造成严重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机制上的挖潜已经差不多了。全面控制全国后的第四个年头之后再往后,财政收入将只有可能随着整个社会内在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继续像这几年以来那样快速提升改善的空降将很有限。
可按照原有的计划和进度,还有这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为了普五和普六,至新朝九年全国的教育开支必然会增加到一亿六千万两左右如同当代财政差不多的规模。而张海只能通过国库积蓄和国债收入做到这点儿,顶多支撑到新朝十年底,新朝的国库也将见底,只能通过像西方政权那样的内债来维持了。
马辉与刘栋等人大致谈了谈各地经济的有关情况后,与张海掌握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相差。新朝工农业经济经过四年左右的恢复,也基本上达到了一个瓶径,未来即便随着工艺与劳动力的培训还有水力机械的推广应用。还有一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也很难再有每年一成左右的提高了。
会议在最初的商讨进行了一小阵之后就沉默了下来。许久,刘栋才主动的坦然道:“蒙圣主信任,将重大的责任交付于我,可是我负责新朝的文教工作这些年来,还是想把一些话公开来谈一谈:我们在文教领域里投入的资源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其实到了去年的时候教育工作就遇到了一些麻烦。我们的那些新军中出去的军官教员们,在教授了三年的识字算术还有政史等课程之后,已经要到了费大量的备课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新教材的地步。我的看法是:明年和后年,能不能先暂停两届招生?或者通过入学考试只收一半的应届儿童?我听说今后两三年,将要准备远征决胜。我们在今后两年的时间应该先把最为重要的事情放战备方面。“
马辉也不由的说道:“哪怕在工商业领域多出千万两左右的支出用于奖励培训乃至技术改造等方面,官营工商业的面貌也可以焕然一新了。。。“
第1050章 代理考量
回到西院之后这**以来的思索,也让张海的思绪理清了不少。
前世的时候张海印象中有一部穿越海南的小说。主角有“五百废”之称。之所以有这种称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拥有时空门级别的现代武力却执着于“种田海南”,不敢轻易的像张海起事以来的历史那样大气的争夺天下重地和争夺天下。没有“先结婚,后谈恋爱“”先结婚后改造“的气魄。
其实回想起自己起事以来的历史,过去被认为保守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还算是激进了。
张家夺取天下虽然起事之后仅仅了四年左右的时间,算是历史上夺取政权时间最短的彻底革新了。印象中只有楚汉争霸控制在四年左右的时间。可要是从刘邦斩白蛇开始算,那就不止四年。
不过:在这起事以前,张海至少是从童年的时候就开始利用自己的独特天赋谋划和布局了。仅仅是培养“忠心小弟“这一件事情就至少了七八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将从零开始的起步,那几乎要追溯到自己父亲那一代的闯荡与打拼了。为了厚积而薄发,张家实际上是用了整整两代人的时间从零起步,建立一个稳固的势力。这样算起来,那本海南穿越也不算多么激进。
如果说一定要挑毛病,就是在那本海南穿越的建设路线中,把过多的资源和比例用在了民用经济及其种田方面,而脱离了:“暴力是这时代最有效的行当与盈利工具“这一原则。
而自己这些年来,其实也不知不觉得背离了这一原则。自从夺取天下之后似乎一切都很悠闲,能够在搞经济恢复的同时发展工商文教,在发展工商文教的同时随心所欲的远征就能带来巨额的收益。而忘记了:从明初就开始在不少方面领先的西方,是前所未有的对手。如果要发起孤注一掷的行动,绝不能这样三心二意的去做事。在经过四年的治政,完成了对新朝经济的恢复与基本改善之后,重点就应该放在三年后展开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上了。
“这样吧:从明年开始,各义务教育阶段进入五年级的学生抽选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展开兵事方面的手工劳动课程。主要是的备制还有炮弹与模具等方面的。原有的新军教员相关技能与人才有明显不足的。可以从海军相关炮手那里抽出几千人,京城的兵工单位也可以抽出千人左右用于对这一届这批孩子的指导。其他领域方面的工匠,也可以广泛的展开兵工方面的考核。包括爆炸类弹药的还有工程兵技术等等。。。“张海思索片刻后大致说道。同时,也有了拟订更详细战备计划的决定。
在张海看来:经过新朝建朝以来七八年,未来将多达十年的底蕴积累。在野战中大规模杀伤对手的能力已经并不欠缺。仅以四千左右的神射手杀伤潜力四万左右、三千神箭队官兵六万左右杀伤潜力、六千左右未来将建设的线膛抬炮队杀伤潜力十五万左右、二三百大中型航空热气球连同累计备用火箭十万左右的杀伤潜力、一千几百门中重火炮及近千门轻炮三十万左右的杀伤潜力、七万左右的步兵燧发排手三十万左右的杀伤潜力计;十几万主力部队毫无疑问有在短时间的战役周期内就杀伤九十万到一百万左右规模敌兵的能力。这还不计算击溃对手之后的追杀搜剿等等。
最大的难题也不再是面对规模庞大的强敌情况下的野战取胜。而是针对西方数以万计的城堡棱堡的攻坚战。虽然对很多堡垒来说,破坏水源就可以达到足够的作用了。可是在对未来的“殖民战争“有了不少深入思考之后的张海并不打算这样做。
不论是从野战还是攻坚的角度上讲:对西方的战略行动必然需要大量的攻坚弹药,这些弹药在万里之遥的距离上进行运输,其实还不如以十万到二十万左右的熟练军匠就地展开战地备制各种石弹了。需要进行远距离运输的仅仅是一些精良的火药就足够了。
在未来两三年战备的事情上张海与刘洪涛等人也商讨了很久,时间似乎过去了不少。这个时候的张海才似乎回想起了什么:这次会议本来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