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每一颗混凝土穿甲弹都装有一个定时信管只有在目标被穿透后才会定时爆炸。
这些巨炮每一门都有一个将军的封号,但中国士兵们给这些巨炮起的绰号却十分奇怪,他们管这些炮叫做‘雷电的丈夫’,或者称为‘闪电的母亲’,让外国人感到十分奇怪,他们一直搞不懂中国人是怎么分清楚这些巨炮的‘性别’的,我们的人一般称这些巨型火炮为‘雷神之槌’我吃惊的是中国人制造了好多这样的巨炮,因为我这一次就看到了1,据说这些可怕的怪物本来是准备用来敲击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城墙的,但现在却被用来攻击尼克利斯克的俄国炮台,我相信些火炮所表现出来的毁灭力量会极大的影响未来的战争,在它们的
将来,肯定会有更大更强的火炮出现。
”
“中国人修复了被俄**队破坏了的铁路因为这些铁路将在这场战斗的后半部分当中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这些铁路中国人用装甲列车将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型攻城榴弹炮运了进来,经过精心准备,在9月11日的清晨,布署完毕的这些巨炮开始了它们惊天动地的吼叫,为了不影响对弹着点的观察,中**队其它的火炮都暂时停止了射击,而事实上,也不需要这些火炮做什么了。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为骇人和最为壮观的一次炮击,‘雷神之槌’首先向俄**队的主要的七个炮台进行了炮击,剧烈的爆炸仿佛电闪雷鸣一样,震天动地,一股股浓烟不断的升腾起来,在炮弹落下的地方,顷刻之间便化为废墟,俄国人的一座弹药库被炮弹直接击中,仿佛火山爆发般的剧烈爆炸的景象让我和周围的外国观察员以及参战的中国将士都感到无比震惊和终生难忘。……随后,中**队的三个重榴弹炮营也加入了炮击的行列,整个俄国炮台完全被灼热的冲击波所覆盖,俄国人的外围防御阵地几乎全部化为灰烬。……当天上午,巨大的中国龙旗便飘扬在了‘叶尔马克’炮台的上空,在二十四小时内,‘格奥尔基’炮台也被攻占,到了9月17日,十座炮台当中的九座都在中**队的猛烈炮击中陷落,在当天的晚些时候,戈尔巴托夫斯基将军的指挥部所在的‘叶卡捷琳娜’炮台被直接命中而遭到彻底摧毁,戈尔巴托夫斯基将军本人也被打昏,没有被炸死的俄国士兵也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同他们的将军一起被中**队俘虏。9月20日,取得了完全胜利的中**队开进了俄军的防线。”
“在这场历时半个月的战斗中,俄**队共有三万五千人被打死,一万人被俘第算上了俄国援军的伤亡数字,而中**队也伤亡了差不多将近两万人,这场战役对中国人来说,是一次光辉的胜利,而对俄国人来说,则是他们失败的开始。……如果说俄国人在奥洛维伊安纳亚战役的惨败还可以用其它战役的胜利来弥补的话,他们在尼克利斯克战役的失败则是无可挽回的,因为,通向俄国在远东最重要的要塞和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门户已经被打开,尼克利斯克的失陷意味着俄国走向失败的真正开始。”
“这次战役对我们的军队的启发是巨大的,在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防守的俄**队给进攻中的中**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中**队的损失百分之八十都是在战争最初的日子里造成的,依靠速射炮和机枪以及坚固的防御工事,俄国人守住了他们的阵地,俄国人如果能够采取更积极的防御措施,完全可以大量的消耗敌人,并能做到长时间的将敌人牵制在外围,但是,俄国人的疏忽大意断送了他们本来可以取得的胜利,俄国人的炮台虽然坚固,但相互之间缺少联系,根本不能协同作战,各炮台之间的空隙没有进行有效防御和填补,以至于被中**队突破,这些都说明,俄**队的作战思想,还停留在1877年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战争水平上,尽管他们拥有坚固的工事和比较充足的武器,却不知道该如何发挥它们的效能。而中**队的战略战术水平都远在俄国人之上,中**队的将领们学会了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作战计划,并且充分发挥他们手中的武器的威力,中**队在最初的进攻受挫之后便及时的改变了战术,避免了更大规模的伤亡出现,使用巨大而笨重的巨型攻城炮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和很多时间,而中**队只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些复杂而细密的工作,使这些火炮能够很快发挥作用,这从侧面证明了中**队的组织结构远比俄军完善,中**队的部队与指挥机关的联系紧密,不同的部队之间的协调工作做得很好,这些都是中**队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七百三十五章内外之势
城子虽然被攻克,但我军伤亡也很大,尤其是火:极巨,目前正通过铁路向前线运送补充,为了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南方各省生产的弹药有很多是先通过海路运至大连,再经由铁路运到哈尔滨中转的。”黄兴对孙纲说道,“补充前线的兵员也有一部分走海路。”
孙纲点了点头,目光习惯的落在了地图上。
“据军情处来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现在已经改编为第二太平洋舰队,目前还没有出发,”黄兴可能知道孙纲在担心什么,对他说道,“军情处在海外的情报员现在遍布欧洲各国,这个消息应该是准确的。”
“我知道。”孙纲平静地答道,他当然知道黄兴说的都是真的,因为除了自家的情报网,在红发美女尤吉菲尔的帮助下,罗斯彻尔德家族的情报网也已经间接的成了中国的耳目,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一旦出现在西方的任何港口,他现在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
“聂老将军本来想借双城子大胜之机,一鼓作气的拿下海参崴,但经过两次试探性进攻之后,俄军在海参崴及其外围的防御工事坚固难克,我军硬攻伤亡很大,且又有俄军自庙街方向来攻伯力,欲解双城子之困,聂老将军欲分兵迎击,扫清外围,因此准备对海参崴先行合围,然后再图进取。
”黄兴接着报告。
“进攻伯力的俄军的兵力多少?”孙纲想了想,问道。
“这些军队是国人临时拼凑起来的,具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但总数应该不会超过五万人,”黄兴答道,“前番从海兰泡及伯力败退的俄军大部退往庙街,应该就是这些残兵败卒和一些俄国人强征的俄国当地居民组成的这支军队。”
“统兵将领是谁?”孙纲又道。
“是俄陆军中将斯特塞尔,此人据说是一个土木工程爱好者,对于筑垒设防当有所长兵作战就不行了。”黄兴答道,“这支部队人数不多,武器装备也极其低劣,应该不会给我们造成什么麻烦,以聂老将军的实力,应该很轻松就可以击败他们。”
“不要击败。该是歼灭。”孙纲说道。“不要打击溃战歼灭战。不然们被打散后又重新汇聚起来。还是麻烦。”
“是。我总参谋部再通知前线诸将。强调这一点。”黄兴在文件上记录着。
“俄国人敢发动反攻。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个依托地后方基地庙街。”孙纲地目光盯在了滨海地区地地图上“我们现在应该把庙街也打下来。”
“让总参谋部立即制定计划。趁俄军离开庙街之际海军护送陆军在庙街登陆。端掉他们地老窝。”孙纲用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打着。说道。“然后扫清伯力至庙街之间地俄军。为以后攻击海参崴去掉后顾之忧。”
“是。部长。”黄兴说道“其实总参谋部早就拟定了差不多地方略。在制海权到手后我军便可实施此项作战计划。只是怕海军分兵对攻击海参崴不利因此才没有动手。”
“俄国太平洋舰队现在已经不足为虑。海军主力舰队用不着全耗在那里说道。“可以分一部分舰艇护送陆军前往。并且给陆军提供火力支援。”
“前些日子为了防止在库页岛外海有俄军来袭,我海军第二巡洋舰队已经远赴堪察加半岛实施牵制攻击,炮轰岛上之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港,并派陆战队登陆,该港俄军兵力极弱,一触即溃,我军本可乘势占领该港,只是因为距本土太过遥远,且陆战队兵力太少,才未占其地而还。”
“老叶这一步棋走得不错,咱们现在其实都可以在俄国腹地任何地点登陆,只要咱们战胜了俄国的那位海军名将马卡洛夫,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将俄国势力撵出太平洋了。”孙纲象是想起来了什么,轻声说道。
“部长说的不错,那样的话,我华夏便可重现汉唐雄风,重为世界大国。”黄兴答道,“但是,有一件事,部长不可不防。”
“你指什么?克强?”孙纲笑了笑,抬起头看着黄兴,平静地问道。
“俄国此战若败,这世界大势会如何变化,部长想过没有?”黄兴小心地说道,“要知道,对我国有威胁之欧洲列强,可并不止俄国一个国家。”
孙纲听了黄兴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不错,世势如棋局,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孙纲点了点头,“我国此番若能大胜俄国,
国必然惊惧,恐怕我国战胜俄国之后,便会有别的国办法制约我国了。”
“原来部长已经想到了。”黄兴含笑说道,
“大国博弈,全在‘制衡’二字,”孙纲说道,“以英国为例,英俄虽为宿敌,我国弱而俄国强,英国必助我对抗俄国,但如果我国重创俄国,英国恐怕就会考虑防止我国坐大了。”
“部长所言极是,正是如此。大国相互制衡,以求自身安全,套用泰西格言,即‘同情总在弱者一方’,”黄兴说道,“英国助我与俄开战,是为其本国利益而计,非为我国也,其本意乃为削弱俄国,非为助我国亡俄也。兴以为,俄国若败,英国必不许我国过分打击俄国,很可能还会帮俄国人说话,居中调停,甚至将俄国重新引为盟友,亦未可知。”
“克强所说,可谓一针见血,”孙纲说道,“将来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这样。”
作为一个熟知史的穿越者,孙纲当然知道,历史上的“日俄战争”结束后,在英国和美国的居中调停下,日俄握手言和,随后英国牵头,将法俄同盟拉了过来,“英法日俄”协约国就是从那时开始有了规模的。
从那一刻起,“同盟国”和“协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局面可以说基本就“成形”了。
现在,因为自这只小小蝴蝶的关系,历史的进程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中国在战胜了俄国之后,世界格局会因此而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英国在我国之经济利为列强当中最大,彼当不欲我国强大,我国若大胜俄国,彼心必当不安,战后定会对我国有所扼制,部长当提醒执政及众位参政,早做打算。”黄兴又说道。
“我知这当中的关节,放心好了,”孙纲点头说道,“但这些话,你心里知道就行了,先不要对别人讲。
”
“我明白。”黄看着孙纲,还想说些什么,但又有些犹豫不决的样子。
“克强么想法,此间无人,克强尽可畅所欲言,我不会对别人说的。”孙纲看着黄兴笑道,“你我相识已非一日,情同手足,用不着这么吞吞吐吐的。”
“那好,敬茗既然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我可就不藏着掖着了。”黄兴盯着孙纲的眼睛,说道,“敬茗想没想过,咱们中国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以后的路?”孙纲迎上黄兴的目光,似乎要看到他的心里。
在孙纲锐利的目光注视下,黄兴并没有躲避他的目光,而是泰然自若的说道,“敬茗是不是觉得,目前的共和政体,会一直的传承下去?”
孙纲立刻明白了黄兴的意思,他笑了笑,问道:“莫非克强认为当前的政体,不适合我华夏国情?”
“不是,我恰恰认为,眼下的‘参政合议’共和体制,适合我华夏目前的实际情况,”黄兴说道,“我国自清末洪杨之乱以来,中枢权力衰微,成‘干弱枝强’之势,国家趋于乱象,幸敬茗兴兵平乱,建立华夏,首创‘共和’之制,以地方大员集体入京主政,使‘干弱枝强’变为‘干强枝弱’,免国家陷入分裂之困局,其功可谓大焉。但敬茗想过没有,目前之政务院,孙老参政已经病故,李执政及张第之洞章、刘第坤一章、谭第钟麟章等诸位元勋皆垂垂老矣,时日无多,一旦仙去,中枢无人主持,而地方又无同等威望及能力之人可以替代,国家将何去何从?”
“克强想的可是够长远的啊,”孙纲苦笑了一声,说道,“克强是不是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黄兴说的这个问题,他其实也已经想过不止一回了。
“克强只是想提醒敬茗,不要让我华夏重蹈波兰亡国之祸。”黄兴正色说道,“波兰国土辽阔,民气强横,曾为东欧大国,然却遭俄、普、奥三次瓜分,终至亡国,其祸端之始,即在其‘选王’及‘一票否决’之制。”
“不错。”孙纲点了点头,熟悉历史的他知道,波兰虽然是一个强大的王国,但和其它国家不同的是,波兰王国的国王是贵族们集体推选出来的,而不是象其它的欧洲国家以及亚洲国家那样的世袭,这个制度在波兰出现其实也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七百三十六章“失踪”的“巴扬”号
兰王国在最强盛的时候领土除了波兰本土,还包括立克兰等广大地区,象波兰历史上的著名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盖洛原来就是立陶宛大公,波兰则是他的王后雅德维迦女王的“陪嫁”,因此波兰王国实际上属于一个“联合王国”,这样的历史背景导致了波兰的政治制度不同于欧洲其它王国而变得极为“另类”,即国王不是世袭的,而是由贵族选举产生,即“自由选王制”,再就是“一票否决权”,即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任何议案便不能通过,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结果这种政治制度造成了波兰王国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成为波兰最后衰亡并被瓜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黄兴的话说得非常清楚,孙纲当然明白,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和当年的波兰王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种政治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做为一种“权宜之计”,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