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作者:核子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作者:核子喵-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十七章 刘彻继位
  
  刘彻熟门熟路地翻过李将军府的围墙,沿着偏僻的小径走,很快就听见了李陵的哀嚎声。
  “我不服!啊!我没错!啊!爷爷不公!啊——”到后面只听见“啊啊”的惨叫了。
  叔叔在挨藤条,如今叔叔不在,爷爷在,挨的可就是军棍了。
  大概窦太后觉得太子新丧便将其党羽斩草除根太过招摇,同时也不得不忌惮李广、灌家的势力,只好法外施恩,将一干太子党放出监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李陵还没来得及和祖父说清楚刘彻诈死的真相,就被几个孔武有力的军人架出去,棍棒伺候。
  刘彻也不好当着所有人的面出来,只能躲在暗处干着急。
  “将军,少公子晕过去了。”
  “以前不是打二十七棍才晕的么?”是过去手下留情,还是今天落井下石了?
  装晕的李陵:“……”
  被老将军不怒自威的视线一瞪,执军法的大头兵们顿时头冒冷汗。
  李广命人将李陵抬回房,屏退仆役,亲自给他上药。
  李陵适时地悠悠转醒,被祖父噼里啪啦训了一顿,老将军肺活量远超常人,为兄弟圆谎隐瞒甚至离家出走的小李将军顿时成了不忠不义一无是处的渣。
  “爷爷,九哥根本就没出事。那样的祸害,没个千八百年的,怎么可能死得了”
  刘彻阴测测地从天而降:“白天不说人。”他对床上几乎要跳起来的李陵挑了挑眉,正色道:“李老将军有礼。”
  李广先是无比恭敬地对太子行礼,然后便做了所有忠烈该做的事,耿直进谏,把不玩则已一玩捅破天的太子也骂了一遍。
  忠烈,就是忠心耿耿为国为民不为己所以杀不得,偏偏烈性而为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所以只能忍着的存在。
  李广就职于上谷郡,高居太守之位,上谷郡是前沿,上郡是后方。后方养战马,前方御匈奴。李广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养马所。六月热天,工作勤恳的匈奴人大老远长途奔袭,进入李广的地盘,大行劫道。
  当时景帝派遣了一位太监,表面上是公派出差向李广学习抗匈军事,实际上学习是假,监督考察是真。事实也证明,此仁兄并不是块作战的料。这天,该钦差玩兴大起,率着几十个随从骑马出猎。不料,于半路碰到三个徒步的匈奴侦察兵,与之交手。没想到,几十个随从全被对方的箭当鸟射死,只剩太监一人逃回李广军营。
  李广听了太监的不幸遭遇,很淡然地说了一句:死了那么多人,正常;你能活着回来,不正常。
  马上交手,数量从来都不是胜利的必要条件,那三个匈奴兵,必是草原上的射雕高手。能够与远程攻击者抗衡的,只有射得更远更准更狠的弓箭手。对付此三人,李广一人足矣。
  李广射箭,有一个老习惯:就算天快塌下来了,如果他自度不准,绝不放箭。一放箭,对方肯定中箭毙命,绝不失手。
  他不但成功地射杀了两名匈奴士兵,为天使为景帝为大汉赢了射箭冠军的金牌,报了仇挣了脸面,还活捉了一个,探得匈奴大军将至。果然,不出许久,人头攒动,一眼望去,约有数千骑。而此时李广部下,一百个骑兵脑袋同时闪现出一个念头:逃!
  逃,一百号人对数千骑,就算长了翅膀,只要匈奴齐声放箭,那中奖率也是很可观的。
  偏偏这匈奴将领是个有头脑的人物,怀疑李广这一百号人是诱兵,便传令陈兵列阵,只为观望。
  李广便将计就计,硬着头皮演到底,还下了一个令所有骑兵都郁闷的命令:继续前进。
  近得都可以看见匈奴兵疑惑震惊讥嘲的表情了,李广又下令:下马,解鞍。
  其实,只要匈奴人稍微想得少一些,就可以直接策马,把上谷郡太守踩成肉饼,将上郡马场圈成自家的,往作威作福的大汉朝脸上响亮地来那么一下。
  这招没鬼装鬼以鬼吓人的伎俩正就起了作用,匈奴派出将领与少股士兵试探虚实,李广披鞍跃马,率着十几骑迎面奔袭,哧地一箭,中了。又哧地一声,还中。
  这么一个百发百中的神射手,肯定不会被汉军拿来当炮灰。山上数千匈奴兵眼睁睁地看着将领被杀,纵然气得头顶冒烟三魂出窍,还是不敢放马过界。
  一个敢玩,一个不敢玩;一个玩得开,一个瞻前顾后。
  区区一百骑兵,就把几千人从日出玩到日暮,又从日落玩到半夜,整整玩了一个白天外加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李广将军起身,戴鞍,上马。向初升的太阳得意地挥一挥手,率着一百骑安全地回到了大军驻地。
  每次听李陵炫耀自家爷爷的丰功伟绩,刘彻脑袋中的形象就会浓重一分。
  李广,你肚子里装的其实不叫将军胆,而是腹黑帝,对吧?
  这一手玩死你不偿命的绝技,李广把它用到了梁王身上,他秘密联络了御林军,命他们按兵不动,佯装听从窦婴之命,于景帝出殡当日将所有藩王大臣、宫内女眷团团围住,挟王侯以令天下。
  刘彻与太子党人扮作李广的数名亲兵,候在殿外,将里面诸多实力派演员猫哭耗子的大戏看得如痴如醉。只可怜生前顾忌母子亲情兄弟情分的景帝,死了还不得安生。
  当窦太后拿出圣旨,宣布梁王继位时,李陵终于忍不住,催促道:“九哥,你还不进去?”
  刘彻老神在在:“不急,现在正是看清所有人面目的时候。”
  李陵问:“等九哥保住皇帝宝座再看也来得及。”
  张汤冷冷哼一声:“到时候就晚了,所有人都是一张笑脸,分不出忠奸。”
  殿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对,有人观望,有人迷惘。
  “是儿臣只有当皇后的福,没有当太后的命,儿臣不敢质疑先帝遗诏。”王美人语气极为谦恭,仿佛面前摆的不是灵堂,而是往日向太后请安一般。紧接着,她语调一转:“但是,儿臣要替彻儿争个名誉。知子莫若母,他的心性、才学,大家有目共睹,却要背着废太子的名声而去。儿臣,不甘心。”
  “我这不是要给他争个皇帝的礼仪吗?!待新君继位,必以国丧之礼厚葬。彻儿他是怕先皇在天之灵寂寞,要去陪同先皇啊。”窦太后声音哀戚,闻者无不动容。
  郭兔子抖了抖:“这天分,不去唱曲儿,可惜了。”
  刘彻盯着面容憔悴的美人娘以及搀扶着皇后的半夏,心中愧疚,事先担心消息走漏,宫中之人,他谁都没告诉。
  张汤似知道他心中所想,毫不委婉地说:“你完了。”
  刘彻:“……”
  “淮南王,梁王即大位,依你之见呢?”
  淮南王躬身,动作畏畏缩缩,视线在两后之间游移,声音也结巴起来:“臣……”
  有一粉面的俊俏少年抬步而出:“回太后,我父王之意,是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臣久居淮南,对长安事务早已陌生,岂容我置喙?”
  窦太后凄容一收,又开始耍起无赖——不给我糖我哭给你们看:“你们这一个个,理直气壮的,难道就我没理?!我只想让他们父子魂返道山,成仙成圣。这个朝廷,我是管不动了,也不想管了!难道说,这最后的一件大事,你们都让我办不成,恨不得我这白发人与黑发人一道走不成?!”
  窦婴出列:“借机闹丧者,依反叛论。”
  所有人都不由看向殿外,心中拔凉,御林军长的可不是吃素的脸。
  尽管历史上第一个逼宫成功的例子王莽还没出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可以对直捣黄龙的武力视而不见。尤其是这些藩王,每回进京都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心血来潮的皇帝囚禁赐死。
  “舅舅说得对,父皇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我大汉不再受藩王之乱。”
  刘彻从容步入大殿,神色平静,一身戎装衬得他英武不凡,所有人的呼吸都如同见了鬼般屏住了,他每走一步,众人的心脏就会迟缓地跳跃一下,恍然若梦。
  窦婴一阵目眩,下意识地躬身,却又生生止住,看窦太后与梁王精彩纷呈的脸色,那个“太子”的称呼,怎么也喊不出口。
  “彻儿。”倒是王皇后最先反应过来,喜极而泣。
  “儿臣知罪,令娘亲担忧了。”刘彻略安抚,用视线嘱咐半夏照顾好母亲,返回战场。
  此时窦太后已经从巨大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刘彻不卑不亢地向她行礼:“孙儿这里也有一份遗诏,请祖母一阅。”
  他手里拿的自然不是什么诏书,只不过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窦太后母子密谋种种。一字一句,竟是毫无差错。
  窦太后大呼不妙,以为自己身边出了奸细:“后生可畏,想不到彻儿的手,伸到我长乐宫来了。”
  “祖母若是就此收手,孙儿可保叔叔性命,优容窦氏一族。”
  窦太后目光闪烁不定,刘彻知道她还心存侥幸,朗声喝道:“御林军何在!”
  在窦婴手里装傻充愣指东喊西的兵蛋子们突然开了窍,齐声一呼,响彻天地。
  大势已去,在亲生母亲弃车保帅的责难声中,梁王缓缓跪下,双目无光,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臣……知罪。”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崩,太子彻即位。
  注:剧中汉武帝到后面真的好白,掩面不忍心看下去了,以后与剧情会有较大出入。另外,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以军功封魏其侯,算了不得,剧中完全沦为反派炮灰。
  ~~


  第四十八章 总结报告
 
  平息了篡位阴谋,刘彻勉强赶上给景帝守孝,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深厚的父子之情。
  刘彻在灵前即位,他未着龙袍,换上布被麻衣,命人除去绣服和带绣纹的卧具,每日两餐只有稀粥,等到扶景帝梓宫入阳陵,刘彻已经瘦了一大圈,百官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步履虚浮是当日势压群臣的少年天子。
  新帝如此孝顺,所有人对他之前擅自离京的恶感都消散了许多。
  丧事忙完,离空闲还早着呢。按照惯例,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尊皇后王氏曰皇太后。景帝病重期间,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着手进行了,尽管老太太挺满意皇太后的职称,没想到自己的称呼会变长,也只能忍气吞声,按部就班地来。
  原太子宫人各个忙得脚不沾地,将新皇的家当全搬到景帝空出来的未央宫前殿,搬完了皇帝的,还要搬自己的。半夏忙上忙下,随时提醒习惯往太子宫走的刘彻,那里已经不是咱的地盘了。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继位,大抵也是要砍一批人,打一批人,拉一批人,捧一批人的。
  刘彻却没有,他明白自己刚接过大汉朝这部庞大的机器,系统零件都没熟悉,要是大刀阔斧地折腾,不小心拆坏了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事缓则圆,徐徐图之。
  只是御林军,他是决计不敢再交给姓窦的了,将在狱中好吃好喝好睡非但没瘦反而还胖了的李敢放出来,重新接下守卫皇城的担子,并召李广老将军为中央宫卫尉,相当于皇帝的禁卫司令,又把李陵安插到他祖父身边历练,待熬些资历出来,又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
  谁都看得出,除了窦、陈、王、田这四家外戚以外,李将军府保驾有功,在未来的几年内,想倒都难。
  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刘彻看够了明君爹家宅不宁所受的挫折,绝对不允许自己在前面累死累活打江山自家亲戚在后头作威作福享人生的情况发生。家和万事兴,对于外戚,能优待便优待,能容忍就容忍,只要不是太过分,且由着他们。哪怕现在窦太后嗝屁了,也要对她娘家人留三分情面,否则对先朝外戚手段过于狠厉,很容易与人离心,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刘彻履行了当日的诺言,下旨放梁王回封地,窦氏家族大多数都保住了富贵,窦太后终于松了口气,不再虎视眈眈地盯着外面,而是关起殿门,开始调查内鬼,折腾自己无辜的心腹们。
  刘彻头上有太皇太后,皇太后,平级的还有皇后,三位“后”还都是不同姓的,外戚家族的势力不可小觑。
  本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长公主刘嫖如果没有她超然的地位和独到的政治经营方式,估计只能在历史上留名为陈氏,因为刘彻登基,婚约在身的阿娇成了皇后,陈家也晋级为正经八百的外戚,风光更胜从前。
  新帝舅家,尤其是田汀匀皇浅行鹿螅跆笥纸≡冢还笫鞘镁盼龋皇怯肭耙患冶绕鹄矗故且跎先郑暇柜祭咸菜闶歉鱿惹降娜宋铮跆蟆⑽蠢吹某禄屎螅家蛩雌搿�
  其次才轮到太子旧班底,依照惯例也会随着新帝登基有所安排,李陵是所有人里最先升官的,接着便是韩嫣、张汤这等家世清白的太子党。从小无猜的情分,便比寻常臣子多一丝亲近与信任,就算哪一天犯了大错要被砍头,也可以拿出竹马竹马时候的信物或回忆,感动不了中国就感动皇帝,免了自己的死罪。
  刘彻早就与老灌他们通过气,越到风光的时候,越要夹起尾巴做人,担心他们鲁莽,还重申了一遍规矩:一不收红包,二不吃酒席,三不近美色。
  郭兔子有些不满:“第三条老灌就免了罢,他每天都和我亲近着呐。”
  刘彻笑道:“韩嫣在此,你也敢如此自谓?”
  张汤已经接任其父的官职,长安令,终日为琐事忙碌,脸又变得与初见时一般冷了。被取笑的韩嫣没有说话,倒是他先皱起了眉:“陛下慎言。”
  老灌叫道:“你也太扫兴了!”
  刘彻认真地想了想,说:“今时不同往日,这般玩笑,以后也开不得了。我们倒没什么,可要是被有心人听见,平白折辱了阿嫣。”
  李陵神情紧张:“如果被人瞧见他和九哥在一起呢?糟糕,今天是我和他一块骑马来的……我该怎么和秋蝉交待?”
  韩嫣:“……”
  张汤冷笑:“人贵有自知之明。”他最近打官腔多了,话说一半,留一半,让刘彻感到鸭梨很大。
  韩嫣嘴角划出一抹温柔的笑意,心中感激张汤的谨慎与众人的体贴,自我解嘲:“被你们这么一说,我今后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