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你的日子过得好一点。想要谢我,就先谢谢你自己出生入死。”

顿顿了,罗彦说道:“不过,切不能因为今天的事情,就骄纵自己。要是再听见尔等有违反军纪的地方,就莫要怪我无情了。功,要赏过,就罚。谁要是想着将功补过,别怪我事先没提醒,你等,在我这里,没有那个机会。”

恩威并施的道理罗彦还是懂的,这次来看陈阿全,虽说主要意图还是为问候问来,但也未尝没有事后再敲打他的意思。

看着帐中站着的这些士兵一阵紧张,罗彦这才点点头,说道:“行了,我走了,你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说完就走出了帐篷。

“乖乖,早晨远远看着也没啥感觉,怎么到我跟前我就想发抖来着。”见罗彦走远,一个士卒感慨着说道。

“你还说,妈呀,咋就感觉他比咱们头儿都可怕,他说话也没多大声,怎么到我耳朵里头就像是在打鼓一样。心里头直打颤。”

“还别说,我也有这感觉,听尉迟将军的大嗓门都没他这么吓人。行啦,我不说了,回去好好呆着去。万一又触犯了啥军规,这是要往死里打啊。阿全,你好好歇着,兄弟我走了。”

有这个人带领,帐篷里瞬间就剩下原本住着的几个。

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罗彦发现一众将领都在等着自己。就连遭受了杖责的钱宁,这个时候也被人扶着,坐在大殿中。见罗彦到来,这些人站起来很是严肃地对罗彦行了一个军礼,完毕之后,异口同声地说道:“谢罗记室。”

压下赞美的声音,罗彦说道:“方才我去问了长孙尚书,陈五德的家产,悉数转到陈阿全名下。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诸位,该做的,我都做了,但要提醒的是,在朝廷还没有下达正式的交接命令之前,我还是这里的主官,但有违反军规者,皆从严处置。我保证你等不吃半点亏,但是你等也不能占别人半点便宜。明白了没有。”

正是陈阿全早上一番波折的处置,让这些将领对罗彦产生了好感,刚才严肃的军礼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会儿罗彦的要求,本来就不算过分,所以当下全都回答说:“谨遵谕令。”

很是满意地点点头,罗彦心知自己这会儿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些人,示意全都坐下以后,罗彦问道:“钱宁,身上的伤势,可影响军务?”

罗彦走了以后,钱宁领了二十杖,虽然没有罗彦看着,行刑的人确实放了点水,但是这会儿钱宁也不好受,身上几处地方被打破,天又冷,确实有些难受。要不是这大殿有炭火烤着,恐怕钱宁早就躺下了。

“回禀记室,上了药,止了血,就等着结了伤疤就行了。不影响大事。”被罗彦拦着,钱宁就坐在那里回答说。

“既然如此,反正最近也没有什么大事,你安排好了部下值守的事情,好好养伤。若是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可以来找我。”

问过钱宁的伤势以后,罗彦对这些将领说道:“朝廷派人下来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等一切安置妥当,我等也要班师回朝了。最后的这几日,一定要严加防范,小心有人趁机捣乱。原本的泾州驻军,是否还忠于大唐都不好说,要是这个时候闹起来,那就不好收拾了。”

“诸位,越是到最后,对待原驻军就要好一点,这几天我听说有些人前去受降营找事,拿我这里郑重告诉你等,往后这种事情,谁敢去做,谁就留在受降营不要回来了。他们手中已经无有刀兵,现在也没有判定他们跟着李艺反叛,这个时候他等就是我大唐的子民。谁要是再找他们的麻烦,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听到罗彦这么说,这些将领面面相觑,没想到罗彦说得居然是这种事情。不过既然罗彦说了,那也就正视一下,当即一片唱诺声。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请让太子种点田

等了五天时间,终于有人来接手泾州的事务。

泾州的军务归属关内道管,所以回长安的时候,关内道的主官已经派来了交接的士兵,处理好交接事宜以后,大队的人马就此返回长安。

返回长安以后,罗彦继续开始当他逍遥的著作郎兼任弘文馆助教,说白了,就在继续当保姆。不过就在回到弘文馆的第一天,罗彦就遭遇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这次不仅是程处弼抱他的大腿了,就连尉迟宝林长孙冲这些人,也都围着他,硬是要让他讲讲这军旅故事。

无可奈何,罗彦只好答应了这些人为他办的接风宴。

说是接风宴,也不过就是带着罗彦进了天然居,然后凭着罗彦的面子,上了二楼来过瘾来了。座上这么一挤,基本上秦王旧部文臣武将的适龄儿孙们都在这里了。

他们的父辈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所以这些人特别好奇这打仗是怎么回事。平日里哪敢让自己的长辈讲故事啊,也就是遇上罗彦这么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这才有了机会满足自己的好奇之心。

酒足饭饱以后,罗彦就在众人的要求下讲起豳州的故事,说着自己等人其实没有废多大功夫就把豳州给拿了下来,屈突诠说道:“我还以为得有多紧张多刺激,没想到就这样被你们给打下了豳州城,亏尉迟将军回来以后还吹破了大天,就连陛下都连声说好。一点也不精彩。”

屈突诠的话代表了在座基本上所有人的心声,所以他已经说出口,就有很多熊孩子跟着点头,就连尉迟宝林也跟着说道“阿爷还说这仗是他打的最漂亮的一次,原来只不过是他捉住了罗艺。亏我还信了呢。”李艺在被押进长安以后,李世民就剥夺了他的爵位,同时剥夺的还有赐给他的姓,这时候所有人才重新开始叫回他的原名。

罗彦笑着看着这些学生,对着尉迟宝林问道:“你自幼习武,可曾读过《孙子兵法》?”

尉迟宝林摸着自己的后脑勺憨笑着说道:“阿爷让我读,但是我读不进去,因为这个被阿爷打了好些次。后头阿爷实在是没辙了,这才放过我。”

尉迟宝林的话让在座的好些人一阵鄙视,这是真的打死都不读书的典型啊。

在一阵爆笑声中,罗彦说道:“《孙子兵法》中说道: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行我等虽然未曾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伤亡极小,已经是少有的大胜了。”

见座中很多小孩子和好几个读书不用功的这会儿都在抓脑门子,罗彦不得不继续解释说道:“打仗,乃是需要耗费钱粮人命的事情,要是能够用不打仗的办法,就达到目的,那么最好就不要去打仗。像此次李艺造反,如果当时我等能够说服李艺自己投降,那么我等的目的就已近达到,根本不用妄动刀兵。但是既然说服没用,那我等和杨岌里应外合,就是一种谋略,子啊最大限度上减少了我方和李艺部下的伤亡,同样也达到了活捉李艺的目的。而像你们所说,真刀真枪打上几个月,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到最后同样也拿下了李艺,但是我方也损失惨重,就很不划算了。这就是所谓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看到在座的有些人还有些迷糊,罗彦又说道:“但凡打仗,都是要用武力的手段来达到政治的目的。例如突厥,这些年有打有和,为什么?他要是不侵略土地,我方又内忧外患不断,自然会以议和为准。但是要是我方腾出手来,他又偏偏要挑衅,那么自然是要打回去的。”听到这里,反倒是最迟钝的尉迟宝林反应的最快:“助教你的意思就是说,对付突厥,谈得拢就和,谈不拢就打,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到尉迟宝林的问题,倒把所有人都给惹笑了,罗彦也忍俊不禁,说道:“是这个道理没错,不错过,打仗,也是要讲究谋略的,以后记得多读点书。”

之后罗彦讲到陈五德的事情的时候,也是引起一阵愤慨,也是通过这些事情,罗彦逐渐把一些自己感悟到的道理讲给这些人听,虽然可能是收效甚微,不过,事情总要慢慢来不是。

从天然居出来以后,大家又开始了平淡的日子。

转眼之间一个多月过去,天气渐渐转暖,眼见着就到了开春播种的日子。

而见时间已经差不多,罗彦找上了渐渐闲下来的李世民。

这些日子终于能每天抽空出来,李世民也开始在弘文馆时不时转悠一圈,和当值学士以及罗彦聊聊经义,所以这个时候见罗彦还专门来找自己,李世民就知道,罗彦这货有想弄什么事情出来。

拜见过李世民以后,只听罗彦问道:“陛下可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乎?”

这个问题倒是把李世民问的一愣一愣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不是《孟子告子下》里头的一节文章么,难道是自己最近实在是放松了,连罗彦这个不经常见自己的人都知道了?李世民心里头纳闷着,嘴上答道:“卿可是有什么话要说,于国有益者,不用避讳,尽管说来。”

点点头,罗彦说道:“陛下,微臣想让弘文馆的学生们帮微臣一个忙,恳请陛下应允,同时,安抚这些学生的亲人。”

原本还以为是罗彦要向自己进谏呢,谁想到居然又是来让自己给他帮忙的,李世民就佯怒:“你又想闹出什么幺蛾子,仔细说说,要是事情太大,我也替你兜不住,你还是免开尊口吧。”毕竟罗彦要他安抚那些学生的亲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李世民的这些手下,挣功劳的本事很大,但是闹事的本事也很大。要是被这群人全都找到自己这里,想想就觉得头大。

只见罗彦正色道:“陛下既然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才建立了弘文馆。只是如今难道让那些孩子读读书就可以了么?真要这样,那让他们去国子学和太学好了,何必需要诸多人力物力。”

李世民是被罗彦的反驳给说得无言以对,所以就是连佯怒也省了,直接没好气地问道:“说吧,你到底想干什么,要是不说明白,人家闹到我这里,我也保不住你。”

李世民可不是说假话,这些孩子可都是那群高官颇为宠爱的儿孙,要是被罗彦弄出个三长两短,那还了得,就算是李世民看重罗彦,而且他功勋卓著,但是这么一群人面前,罗彦也就是一根粗点的树木,到时候还是一吹就倒。

笑眯眯地看着李世民,罗彦也不隐瞒:“微臣想让弘文馆的这帮小子,替我种几亩田。”

这话就连李世民都惊呆了,罗彦还真是敢想啊,这事儿都敢说出来。那些小家伙那个不是大小娇生惯养的,也就屈突诠和尉迟宝林可能跟着自己老子吃了点苦头,但是现在要是让这些人干种地的事情,他们的爹娘能答应么。

挥着手,李世民就说:“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就说那尉迟恭吧,他要是知道自己的独苗被你拉去种地,就能跟你打起来。进之啊,这事绝对不行。”说完李世民还挥挥手,表示没有商量的余地。

“要是我说,尉迟将军绝对不会闹,陛下可否大营这件事情?”罗彦贼笑着,看着李世民。

想了想,弘文馆的这些孩子的亲人,最能闹腾的也就尉迟恭了,听到罗彦居然能把尉迟恭搞定,李世民反对的意思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不过,还是很慎重地说道:“这件事情,实在是干系重大,怕是他们还会闹起来。”

眼见着李世民已经有些松口,罗彦紧接着说出了自己最终的目的:“既然如此,不如让太子也跟着一起去。太子乃是一国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是太子都做了这件事情,那么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

之所以这是最终目的,只不过是罗彦和陆德明这些天闲聊的时候,感觉李承乾现在还是个好孩子,想想历史上往后不堪的事迹,罗彦准备把这个太子挽救回来。

听到罗彦的话以后,李世民大吃一惊,随后厉声喝道:“你好大的胆子,还知道太子是国之储君,难道你不知道储君不可轻动的道理么?”

自己有道理,罗彦自然不会被李世民的呵斥惊吓到,反而是一脸严肃地说道:“太子久居深宫,不知民间疾苦,若是想要和陛下一样贤德,不被大臣蒙蔽,就必须走出去看看。难道陛下想要自己的子孙出来一个‘何不食肉糜’?”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陛下熟读经义,想必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罗彦说完也不再多话,就这样静静看着李世民。

《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现在被罗彦提起,心里头开始反思起来,反倒是把罗彦给晾在一一边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拐了学生去农庄

如今李承乾也就**岁,其实这么大点人在地里能干什么。

罗彦的本意就是让这些富二代们体验一下百姓的苦日子,将来掌管了一地百姓的生计,不要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别的不提,就说李承乾吧,野史中就说他摔坏了腿是因为偷了农家的牛,骑牛的的时候摔的。虽然仅仅是个传言,但是这些人后边纵马踏坏庄稼的事情也没少干过。好田猎,是这些富家公子的共性。

心思千回百转,就在刹那间李世民想了很多。不过在让罗彦离开以前,李世民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准信,只是告诉自己,需要和皇后商量一番,才能够做决定。

罗彦对于这个答案倒是也没有什么多心的,毕竟儿女的事情,皇后长孙无垢还是非常关心的。而向来比较尊敬长孙无垢的李世民,在儿女的事情上向来不会隐瞒什么。罗彦这个提议,老实说,刚才李世民就有些意动,但是还是忍住了一口答应的冲动,把罗彦给支开了。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罗彦也没有什么好失望的。

在他的预计当中,就算是李世民不答应太子出行,罗彦也会带着弘文馆的学生们前往万寿县一趟。李承乾他是管不着,但是弘文馆的一应事务,他们这些做学士和助教的,可是有相当大的决定权,就算是李世民,也不好干涉什么。

回到后宫的李世民一脸犹豫,对于罗彦请求的这件事情,李世民心里头怎么也下不了决定。自己的儿女,这么奋斗就是为了让他们多享点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