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好,我此来,试想参加平阳公主的葬礼。”罗彦很是平静的回答。
“哦?葬礼当天,父皇并没有设立什么禁卫,进之只管去就可以了,无需问我。”虽说李世民心里头有些不解,但还是不厌其烦的告诉罗彦。毕竟,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跟他说,只要是长安百姓基本上都能去。
“我说的不是那种围观,我想做那依仗中的虎贲。”罗彦这次算是把来意彻底说明白了。
李世民转身盯着罗彦,罗彦也毫不客气地回盯着李世民。
“可以说说,到底是为什么吗?”李世民对于罗彦这样的做法很是不理解。
“飒爽英姿八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罗彦丝毫没有羞愧感,直接把毛老人家的诗给照搬过来。在他想来,李秀宁也当得起这样的赞扬。
李世民被罗彦这样的一首诗给感动了。没等他说话,罗彦接着说道:“我等男儿,都不一定能够做到那样的事情。她一介弱女子,却做成了千千万万男子都做不成的事情。这样的奇女子,我只后悔没有在她生前见她一面。这样的遗憾,就用我最真诚的敬意来弥补吧。”
说完,罗彦看着李世民,静静等着李世民表态。
一番艰难的抉择。
李秀宁的葬礼,李渊看的很紧。基本上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礼部向李渊汇报。这是李渊给自己的女儿最后的一点爱。
所以罗彦的这件事情,李世民还要请示李渊才能做决定。
没想到的是,李渊居然答应了。这件事情根本不用和朝堂上那些人商量,李渊很是干脆就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甚至还临时给罗彦加了个御林军百夫长的身份。这样一来,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
出殡这天,长安城的百姓自发跟着送灵的队伍。罗彦的身体经过系统的数次强化之后,对于虎贲身上穿着的明光铠和手持的兵刃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跟随着前边鼓吹者,他们这些虎贲默默走着。
当众很多人都是李秀宁的旧部。因为礼制的要求,这些人被要求不能流泪,更不能哭出声。对于他们来说,悲痛却不能放肆的发泄,那只有用疼痛代替。
罗彦亲眼看着,身边的一个汉子紧咬着牙关,瞪大了眼睛,脸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但就是没有任何的眼泪,也没有任何的声音,就那样机械地跟着队伍走着。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罗彦做不到像他们那样,但是也一副冷峻的神色。
在这场葬礼上,罗彦也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家奴大将军——马三宝。
这位和李秀宁的感情可完全就是在战争中一起出生入死打出来的。马三宝的年龄要大很多,约摸有三十多岁。因为是军礼,这位也是一身戎装,然后外边套着素服。他脸上的悲戚,一点也不比李世民少。
罗彦想起了后世关于这位暗恋李秀宁的说法。不过相当能理解。
李秀宁和柴绍虽然很早就结婚了,但是从李渊起兵之后,带给李秀宁帮助最多的反而是马三宝。李秀宁刚开始组建的以胡商何潘仁为家底的部队,就是马三宝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弄来的。再往后,在沙场上保护李秀宁,反而是这两个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久一点。
所以后世有人说这位是因为李秀宁的死而郁郁寡欢最终早早去世,也不是没有根据。
葬礼在一片哀声中结束,只是罗彦他们作为仪仗,依然要强忍着悲痛,做好每一件事情。李渊走了、李世民走了、文武大臣们走了、围观的百姓也走了。这个时候,葬礼算是已经结束了。
可是,大多数人的围观结束的时候,有那么一小撮人的悲伤才刚刚开始。这些虎贲里头,这会儿终于能够不用强忍着,也不知道是谁,离开李秀宁的坟茔之后,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有几个汉子也不顾身上穿着的明光铠,直接坐到地上就开始大哭。很明显的,这些人嘴角都多多少少露出了血丝。这是这一路上强忍着悲痛,咬牙关咬出来的。这会儿终于不用再忍着,牙关松动,这口中含着的血水自然就流了出来。
一些不是“娘子军”出身的人,也没有独自离开,在这个时候,他们或许没有太多的悲伤,但是也不能扔下自己的同袍。只是陪着这些哭泣的像孩子一样的汉子们,静静地站在斜阳下面。
。。。
第八十一章和孔颖达亲密接触
一场葬礼过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的结局无非就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罗彦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对于这些士兵的嚎啕大哭根本就没有劝解的意思。再说,他也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罢了。
地上坐着的这些汉子之前就强忍着,这会儿放松下来,一顿大哭之后,居然有些人精神疲惫到直接瘫睡在地上。没办法,等众人的哭声大概平息之后,罗彦也只能跟着众人把这些汉子们一个个背回去。
再晚些,城门就要关了,纵然他们中间很多都是千牛卫,但是也没有那个权利能把城门给弄开。
回到长安城里,罗彦在千牛卫的军营里交还了铠甲。换上一身书生服,这才除了帐篷。
对于罗彦的身份这些军士们基本上是不了解的,只知道突然间塞进来这么一个人,训练的时候能跟得上大家,简单的仪仗跟没有出什么差错,但是只在训练的时候出现。所以基本上军士们对于罗彦还处于脸熟的认识程度。
这会儿罗彦出来之后,终于看到罗彦身上的衣服,这些当兵的就有些惊讶了。
“我说兄弟,你不会说你是个士子吧?”当下就有个在队列里和罗彦靠得比较近的军士问道。
“是的。”罗彦也不隐瞒,很是爽快的回答。反正这会儿都要离开了,这些事情也无关痛痒,藏着掖着反而不好。
“你不会是专门为了参加平阳昭公主殿下的葬礼才来参的军吧。”因为罗彦出现的时机实在是太过巧合,平阳公主葬礼前进来,葬礼完了就走,这个意图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但是正因为太过明显,反而让人有些不敢相信,这些人当然是想再确认一下。
“是的,我确实是为了参加公主殿下的葬礼而来,如今葬礼已经结束,我也该走了。”罗彦的回答让围着他的人大吃一惊。没想到还真是这样。
“只是,为什么?”有人这会儿问的时候已经有些结结巴巴了。
“你是想问为什么我要这么做是吧?”罗彦笑着问向刚才出声的那个人。得到确认之后,罗彦深深叹口气,然后说道:“她是一介女子,却做到了千千万万男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像这等奇女子,我罗彦自然是非常佩服的。”
“啊?”这些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喊了一声。
“你就是罗彦?”再次异口同声。
当然,接下来还有些脑子转得快的:“当过校书郎的那个?”
连续三个问句,罗彦只好用一句话来回答:“如果你们没有问错,那么我就是你们说的那个罗彦。”
“哎呦,可是见着真人了,没想到居然是个小书生。”
“这身板长得不错,也有把子力气,要不别回去,直接在我手底下当兵算了。”
“你别想了,人家当的校书郎就比咱们官大不少,你还想让人家在你手底下当兵,活腻了吧。”
又开始一段七嘴八舌。罗彦作为话题的中心,自然是不能置身事外,但是他有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怎么认识他的,所以只能耐着性子等这些人说完,方才问道:“在下有个问题,诸位是怎么知道我的?”
这个问题罗彦不能不关心,在军中如果能混点关系,以后李世民登基,对外关系的处理肯定少不了这些人参与。虽说不一定就是这里的这些,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人几年之后不会被派去十二军中当官。要知道千牛卫的起点可是相当高的,一个普通士兵外放出去,少说也能当个底层军官。
“别说我们,十二军都知道你。就连金吾卫的那群二世祖,也有些人挺赞赏你的。其实就是你唱的那首歌的问题。”
“对啊对啊,那几天可是把我们整死了,你说我们一帮大老爷们唱着歌是个啥样子。不唱还不行,唱不好还要受罚。我的天,老子天生嗓子就不好,就因为你那歌让老子挨了最少二十棍。”
“你二十棍不算多,听说十二卫里头有挨三十棍的。我想他要知道罗彦在这里,会不会过来拼命。”
“拼什么命啊,没见我现在安安生生站在这里么。谁不知道唱完之后我这心里头烧的,就想立马把我外放到山东杀敌去。”
“呃,不过,咱们唱了这么久,这歌到底叫啥名啊?”
听了最后一句,罗彦绝对是呆了。他给屈突诠的歌词上绝对有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这群武夫,妈蛋的最重要的东西怎么能这样就给忘了。罗彦只能大声说:“你们唱的这首歌,挨过板子的这首歌,名字叫做《精忠报国》。”
说完罗彦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这群话痨,要是一直逮着罗彦说话,估计说道明天人家嘴皮子照样利索。而且,怎么自己就唱了一首歌,反倒弄得自己像后世的文工团明星一样,红遍各大军区了一样。
反正想了也是白想,罗彦拜别了千牛卫的统领,匆匆赶回陆府。时间太晚,想到清平观过夜已经是不可能了。
而且罗彦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让陆德明带着他去找孔颖达。
教学问这件事情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搞定的,孔颖达再怎么说也是孔圣人的后代,而且又是当世大儒,罗彦要是一个人就这么愣头青一样跑过去求学,不被人笑话死才怪。所以,这事儿还得拜托自家老师出面才行。
当然,罗彦是一早就把拜访孔颖达的礼物都准备好了。
第二天一早,罗彦就被自己老师带着去了孔府。孔颖达的府邸可要比陆德明的好多了,不但地儿大,装饰的也非常不错。不过想想,人家和自己老师完全不能比啊,人家家族多少年来一直就是常青树,陆德明充其量也就是个小福之家,压根没得比。
这府邸让孔颖达最为自豪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一处藏书楼。据说是有很多曲阜藏书楼的书籍副本,有些甚至连秘书省里边都没有的,这也可以找得到。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讲,这得多有吸引力。
历史上最有名的藏书楼故事要数天一阁。话说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按理说这书本的传播也算是便捷了。但是明代的天一阁,据说有女子为了能在里边看书,直接嫁到了这家。谁想到人家还有个奇怪的规矩——女子不得上楼,闹得这个女子最后郁郁而终。
如今只有昂贵的雕版,所以书籍就更显珍惜了。
罗彦跟着陆德明进了孔府以后,孔颖达很快就走出来迎接了。
对于罗彦这个年轻人,孔颖达还是相当看好的,而且陆德明虽说平常和他说说笑笑,但是再怎么说,人家都是前辈,孔颖达不能在这个地方失礼。
等陆德明说完了来意,孔颖达很是干脆的答应了。早就听说罗彦聪慧而且刻苦的他,终于等来了这样一个亲自验证的机会。要是罗彦能够通过他的考核,孔颖达就准备允许罗彦随时进入他家中的藏书阁。
这个好处不可谓不大,当然了,孔颖达是不会讲明的。对于罗彦的考核,他要暗中进行,那样就算是失败了,对于双方也没有什么尴尬的地方。
一切谈妥当,陆德明就扔下罗彦一个人走了。美其名不放过任何零碎的时间。孔颖达也是毫不客气,直接就开始讲《尚书》。当然了,讲解之前还需要考验一下罗彦的背功,他和罗彦这会儿都没有带书,所以要是罗彦没记住的话,孔颖达也只能说抱歉。
好在罗彦这货现在别的本事没有,记东西的本事倒是很强。通过强化的记忆力,什么书认真读三遍,都能把它给背下来,更不用说《尚书》这系统直接塞进他脑子的东西。
罗彦是一个字都没有落下,从头背到尾。看到这里孔颖达就已经很是满意了,他能记住,那是因为常年都浸淫在经学著作中,几十年下来,不熟悉都不行。但是罗彦小小的年纪,能做到这种程度,扔过去考明经科,绝对能得上上。
孔颖达都有种冲动,想问问罗彦当初为什么不考明经科。要知道,明经科的上上等给的是从八品上的官,直接比进士科的甲等高了整整一品。对于罗彦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不出意外,就这一品都能熬好几年。
不过这时候罗彦已经辞官了,再问这个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孔颖达只好放下内心的好奇。
示意罗彦喝口水润润嗓子,孔颖达开始讲授第一课。与陆德明的方式不同,孔颖达说要讲什么,就只讲什么。想来也是跟魏晋南北朝以后,各种经学流派层出不群,所以传承混乱有关系。
孔颖达这是讲了传承自孔子世家的一套经学理解,至于其他的流派,罗彦要是有时间,反正藏书楼上基本上都有。
关于整合各种儒学流派的事情,孔颖达一直在努力,但是现在还没有得到一个具体的结果,所以即便是教授别人,他也做的很是慎重。
。。。
第八十二章有了个世子师弟
孔颖达讲《尚书》的速度很快,饶是如此,罗彦感觉也需要好几个月才能把这本书讲完。好在这个时候罗彦没有公事,所以除了每天看书,就是听孔颖达讲课,这日子也算是过的惬意。
只是,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三个月就开始有了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人和罗彦抢老师。
秦王世子李承乾,出生于武德二年,因为当时长孙无垢是在太极宫承乾殿生的他,所以就起名叫做李承乾。当然了,罗彦认为那时候李世民绝对就有了想上位的心,或者说这种心思一直都有,而且把自家儿子的名字都起成了这样。
如今的李承乾已经虚五岁了,作为皇家,自然是需要找以为赫赫有名的大儒来给孩子蒙学。找谁呢?李世民的文学馆里正好就有这么两个人。孔颖达和陆德明。
这两位都是宽厚的长者,对于孩子有耐心,而且学问深。李世民早就想到了这两个人。而且,一直对自己儿子寄托着深厚期望的李世民,也希望借此能够得到士林的认可。
遭遇到这样的事情,这两位也自然是不好拒绝,所以只能答应李世民的请求,去为这样一个五岁的孩童蒙学。
但是问题就来了。孔颖达还好一些,年龄才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