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南啊。罗彦他有说要去做什么吗?”虽然这件事情长孙皇后也可以一言而决,但是,她还是要弄清楚罗彦的意图。

长乐自然不会隐瞒,很是诚实地回答:“夫君是要去祭拜父母和陆夫子,顺便看看陆夫子的家人。”

听到这个理由,长孙皇后倒也没有怀疑什么。

罗彦除了自幼生长在江南,自从为官之后,跟江南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除了探亲访友洒扫祭拜之外,也确实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

不过,长孙皇后还是不会这么简单地就答应长乐的请求。

“这件事情,我会等你父皇回来之后,跟他好生谈谈,不日便会有结果。你回去之后,耐心等待便是。”

留长乐用过午饭,长孙皇后让长乐回去的时候,这般嘱咐道。

入夜,李世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长孙皇后的寝宫。这段时间长孙皇后的病情出现了一点反复,虽然已经被御医诊治好了,但李世民依旧放心不下。

所以连续大半个月,放弃了和其他许多艳丽的妃子同床共枕,李世民都会来看长孙皇后。

待两人睡下,长孙皇后这才低声向李世民说道:“陛下,今日长乐前来,请求跟随罗彦去江南走上一遭。”

李世民出奇地没有追问罗彦到底去江南做什么,反而有些无奈地说了一句:“瞎胡闹。”不过,说完这一句的时候,随即便跟了一句:“既然如此,那就吩咐宗正府准备好仪仗。对了,顺便差人告诉罗彦那厮,如果让长乐受了半点委屈,他就一辈子呆在江南不要回来了。”

被李世民这样的回答给逗得忍俊不禁。两人又说了一些关于如何催促两人今早生养子嗣的问题,这才沉沉睡去。

次日,当长乐欣喜地从内侍手中接过长孙皇后的懿旨,便急忙催促罗彦:“夫君,赶紧收拾东西,咱们尽早出发。听说江南这个时候景色可是比长安美多了。”

看着欢呼雀跃的长乐,罗彦无奈地摇摇头。

第四百一十章吴县府中央祭拜

?(章前推荐一下小道寄兴之作,传统武侠《龙凤错》)

北船南走,却并不难走。此行罗彦依旧是循着当年的水路,顺流而下。

春季的大运河波澜不兴,船只走在水上很是稳当。虽然长乐是第一次出远门,还是第一次坐这么远路程的船。但有了罗彦的帮助,半点晕船的迹象都没有。

反倒是因为对长安城外的好奇,促使她硬是拉着罗彦走出船舱,倚在那半人高的阑干旁,饶有趣味地看着千里流水。

“父皇说,当年前隋炀帝穷凶极奢,不恤民力。不仅兴建宫室,还因为一己之私便征发徭役挖掘运河,以至于前朝二世而亡。我一直好奇这大运河到底如何壮阔,今日一见,才知确实如此。”

长乐对于外界的山川景色大都是听宫中人口口相传,以是不由得感慨起来。

轻轻抚摸着长乐的头发,罗彦笑了笑。

李世民诚然说了不少冠冕唐皇的理由,那也只不过是为他自己脸上贴金罢了。前一句倒是说对了,后一句就太过偏颇了。

看着长乐那想要自己给她答案的眼神,罗彦幽幽地念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样的评论罗彦可不敢大声说出来。要知道他现在还在敏感时期,船上多多少少也有些许李世民差来的人。若这样大肆吹捧隋炀帝,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好在夫妻两人之间,倒也还不必如此提防。

而长乐听到罗彦的评价,显然也愣住了。

这首诗意思很好理解,基本上照着字面连意译都不用。以是那天真的脸上也显露出不少的错愕,随即这错愕便化作是担忧。

“夫君,你这样说,就不怕因言获罪么。”

虽然长乐尽可能地紧绷着脸,装作一副警示的样子,但依旧没能够吓住罗彦。反而看到罗彦大笑着说道:“这段时间读史,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当初的炀帝少一些奢靡,将他所作的一切用一辈子来做,不知道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见自己没能够吓住罗彦,长乐也熄了劝告罗彦的心思,随即追问:“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若是少兴建些宫殿,国库便会充盈;若对高句丽徐徐图之,用五六年的时间来分化新罗百济以及高句丽的关系,那么也不会让数十万汉家男儿埋骨他乡;再用五年的时间,一步一步开凿大运河。你想一想,当他五十岁的时候做完这些事情,前隋还会灭亡么?”

罗彦一席话,让长乐听的有些晕。不过设想了一下,还真让她汗涔涔的。若只能是那样,现在哪里有她父皇什么事情。

长乐不禁顺着罗彦话继续道:“果然,真要那样的话,史书上定然会说他是以为雄才大略的英主。”

点点头,罗彦不再作声,也不知道想些什么。而长乐也因为方才的假设,似乎想到了什么事情。两人的小世界,就此陷入了一阵沉默。

顺风顺水的最大好处,便是赶路的速度快了很多。

这不,舟中月下的旅途不过大半月,就已经到达了苏州。再前行数十里,便是陆德明的老家吴县了。

罗彦根本不用为不知道陆德明的老家在哪而发愁。

在江南陆德明本来就是堪比半圣的存在,何况当初李世民还诏封陆德明为开国吴县男。在苏州吴县,仅有这么一个勋爵。如果这样都不能随便拉个人问路的话,那也委实有些侮辱他老师的名望了。

果然,当行船靠岸,一干仆役将所有的物品都从船上取下。雇来几辆马车之后,只是向车夫说一声吴县男陆家,车夫们便一脸崇敬地将罗彦这些人请上马车,缓缓向城中行去。

陆家在南北朝时期便是吴县的望族,本朝除了一个儒宗一个刺史,更是了不得。

当罗彦陪着长乐走下马车的时候,看到眼前那恢宏的府邸,心里也不由得大吃一惊。

乖乖,人说长安富庶,来到江南才知道,这里也不遑多让。

罗彦的诚国公府也算是大了吧,不想这陆府居然还要更大一些。虽然门前没有什么石狮子之类的装饰,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陆府”,罗彦一眼就认出这是当朝大家虞世南的手笔。与京中陆德明那处宅院的字迹如出一辙。

门前更是有一块牌坊,上面刻的都是李世民对陆德明的种种褒奖。

没得说,就这大门,足够让京中的那些个官员眼馋了。

不同长安的出入方便,这里毕竟是陆德明的本家,进去还需要让人通报。仆役已经将罗彦的名帖送了进去,只等着府中人出来迎接便是。

自从年前陆敦信守孝期满,朝堂便委任其去了外地充任刺史职。如今在陆府守着的,乃是陆德明的兄长一脉子嗣陆敦义。

听闻是陆德明的学生拜访,起先陆敦义并没有管太多。这些年自称陆德明弟子的人多了去了,最开始陆家还好生款待。

但后来发现不少冒名顶替的之后,陆敦义也就有些散漫了。只要是来人,悉数交给自己的儿子去应付。

所以看到名帖的时候,陆敦义也不看里头的内容,很是随意地对正在读书的儿子说道:“正明,你去看看吧。也不知道又是哪里来的士子前来凭吊大伯。”

这样的事情陆正明这两年少说做了上百回,从自家父亲手中接过名帖,认真看了起来。

陆敦义可以不认真,但他要去迎客,可不能怠慢了。

这一看之下,陆正明的心都开始狂跳了。原本还打算往外迈出的腿立刻收了回来,很是谨慎地朝着陆敦义说道:“阿爷,这个人,只怕还需要阿爷亲自去迎接。如果可能,还是将大房那边的人请来最好。”

听到这样的话,陆敦义有些吃惊。

自己这个儿子这几年逐渐开始当事,家中不少的事务都是他代为操持。便是那吴县县令来了,自己儿子都能够应付的好好的。今日难道是苏州刺史来了不成?

看着自家阿爷一脸困惑,陆正明将名帖送到他手里,苦笑一声:“阿爷还是仔细看看这名帖是谁的吧。”

名帖?对了,正是名帖。陆敦义急忙翻开了那张薄薄的纸,只见上边很是端庄的字体写着:“陆公讳德明门下,诚国公罗彦。”

这是罗彦此来专门制作的名帖,将陆德明弟子的身份放在前面,以示对先师的尊敬。在其他地方,是没有过的。

陆敦义顿时有些着急。这回可真的是陆德明的弟子啊,如今他们吴县的百姓对外夸耀的时候,定然会带上一句:“我们吴县男,可是教授出了诚国公那样的青年俊杰。”夸耀到兴头浓处,还会将罗彦当初写给陆德明的祭文之类念上一遍。

如今真人就在自家大门前,自己还差点当一般人给应付了。如果让远方的长房大哥知道了,还不得将自己给骂死。

“快,请长房夫人和小姐前往正堂。正明,随我一起去迎接诚国公。”陆敦义如此安排着,人却早就已经走出了房门。

府中匆匆,以至于并没有让罗彦等许久。不过半炷香的时间,只见陆府中门大开,一个身形七尺衣衫华丽的中年人,带着一个稍显瘦弱一袭青衣的青年走了出来。

看到罗彦带着长乐站在人群最前头,走上来便是一拱手:“对面可是诚国公,我是陆家二房陆敦义,忝为陆府主事。舟车劳顿,还请诚国公入府沐浴休息。”

先前陆德明并没有向罗彦讲过老家的事情,但一听陆敦义的名字,就知道其人乃是和陆敦信一辈的人。

长者为尊,罗彦受了这一拜,是之前不知道。如今既然知晓了对方的身份,自然不敢放肆。躬身朝着陆敦义一拜:“原来是陆家二兄,罗彦不告而至,还请二兄多多见谅。”

那一身国公的架子,全然在他身上看不出来。

见罗彦这般客气,陆敦义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虽然知道罗彦文采斐然,但这品德如何,陆敦义还真是不知道。之前就担心着呢,这位要是太过威严,他们陆家该如何是好。

当带着罗彦走进府门之后,忽然听到身后的罗彦开口:“远来困顿,今日也不适合前去老师坟前尽孝。不知府中祠堂可否容罗彦进入,也好在老师灵前奉香一炷。”

陆敦义听到这里,就更加放心了。

但凡是传承久远的家族,定然是设有祠堂供奉先祖的。但里头规矩颇多,有些不容女子进入,有些不容外人进入。种种规矩不一而足。若是今日罗彦不顾规矩强行进去,他们陆家也不好太过阻拦。

但如今罗彦问起,反而让陆敦义觉得值得为此破例。

“先前祠堂前也多有士子凭吊。不过国公乃是大伯弟子,更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言论在先。若是不让国公进去,反倒有些于理不合。我看这样吧,我暂先安置好国公的房舍,待我等沐浴更衣之后,再前往祠堂一行。不知国公意下如何?”

罗彦先前也只是想试试,哪里想到陆敦义居然如此回答。登时便大喜过望,朝着陆敦义便是一拜。

第四百一十一章苏州士林的疯狂

?(不要碧莲的扑街小悟道再次宣传一下寄兴之作《龙凤错》。好了,继续去养病了。)

焚香祭拜,虽然说起来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将手中那炷香引燃了,很是恭敬地插到香炉里。

但做起来其实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焚香之前定然要沐浴。严格一些的还需要斋戒数日。更不要说这取香,持香,叩拜,祈祷,都有种种的说法。

似罗彦这般事急从权,已经是陆家对罗彦极大的宽待了。

一个时辰以后,陆敦义换上一身素服,走到罗彦的房舍中来,这才带着罗彦走到陆家祠堂中。

陆家是书香门第,但也未曾有四世三公之类显赫的名望。走进宽阔的祠堂,罗彦一眼看到从上往下摆了共七行灵位。

这样的阵势让罗彦一阵咋舌。要知道亡故的七代加上现存的一两代,少说也是传承了两百多年的家族了。像罗彦这种只知道祖上三代的人,委实有些寒酸。

陆德明的灵位在倒数第二行,很容易找到。接过陆敦义送来的香,罗彦朝着陆德明的灵位很是恭敬地三拜,将香仔细插到香炉中,这才跪下又磕了三个响头。

简简单单的祭拜就这样结束。不过这足够让前来的陆家族人衷心接纳陆德明的这个权势显赫的弟子。

罗彦起身之后,很是客气地朝着一脸好奇盯着他看的陆家子弟一拱手,便在陆敦义的带领下,走到了陆府正堂。

此时大房的人已经等候了许久。陆敦信赴任的时候没有带走任何内眷,看着眼前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年轻的女子,以及两个十来岁的少年,罗彦的心情,不觉有些激动。

这四人他并非全然不识。

因为其中就有一个,多年前他为之一夜鬓白的人在那里。

但养气多年,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冲动的少年。强自按捺下心中的复杂,这才镇定地朝着那妇人拜道:“罗彦拜见嫂夫人。”

到这妇人点头应答,这才略微有些感慨地说道:“莺儿,好久不见。”

莺儿早就不是那个鬼精灵的莺儿。如今貌美如花,却平白多了几分清冷和成熟。听闻罗彦这样说,眼神中闪过一道光芒,随即黯淡,这才向罗彦一礼:“许久不见。”

虽然仅仅是一声问候,声音却饱含了无尽的颤抖。

强忍着内心的怀念,罗彦和陆敦信的夫人叙话之后,便目送四人往内院走去,

而他,也怀着一些复杂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休息了一夜,早起的罗彦,带着一干仆役到了陆府的正堂。

陆敦义早就在这里候着了。昨日罗彦临别前告知他有些礼物要送给陆家,作为东主,陆敦信哪里敢怠慢。何况,以为国公的礼物,想来也不会寒酸太多。

首先是十来个大箱子,抬到正堂中央之后,罗彦扫视一眼正堂内的陆家族人,最后盯着陆敦义说道:“先师每每和我闲谈,都会感慨陆家传承数百年而无一藏书楼。今日罗彦带来墨香居出产的书籍五千册,内中就有先师的所有著作,以充陆家藏书之所。”

一句话就震慑了所有人。

乖乖,那是五千册,不是五千卷。

扬州有个吴家,虽然族中无一人出仕,但藏书万卷,名扬江南。当年陆德明都曾去吴家借过书。

而如今罗彦一送就是五千册,那绝对上万卷的书啊,陆家这回书香门第算是名正言顺了。

但惊喜还远远没有结束。

罗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