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点点头,罗彦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恕臣不敬之罪了。”比皇帝做的好,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也就遇上了李世民,要是遇上杨广,别看他这会儿笑着,只要做的比他好,那绝对是死翘翘的节奏。

罗彦这会儿是不会弓马。但是别忘了,罗彦是有作弊利器的啊。

旁人只以为他是在稳定心绪,其实这会儿罗彦闭上眼睛,却是在寻求系统的帮助。

遍寻系统中能够兑换的东西,罗彦终于找到两样技能,一个是“弓马娴熟”,一个是“例无虚发”。弓马娴熟就不必多说,这例无虚发可绝对不是飞刀绝技。所谓的例无虚发,在罗彦看来箭支就是逆天的神技。但凡箭支所及,盯在哪里,箭支就能射到哪里。

不过,这价格还真的是有点贵。弓马娴熟也才一百万声望,这例无虚发居然要求一千万。心里滴着血兑换出两样技能,罗彦瞬间觉得自己手上就差一把硬弓。

弓凭人力,自然也分大小。罗彦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嘴角含笑说道:“给我来张三石弓。”要求不算出奇,三石弓正是方才那些士卒用的弓箭,最大射程也在一百五十步左右,这会儿射百步外的靶子正好合适。

接过士卒递来的硬弓,翻身上了温顺的军马,一抖缰绳,右手自箭壶中拉出三支箭来。待马匹越过第一个靶子的时候,略微转身,第一支箭出手,随后稍微回身,第二支箭出手,再回身,第三支箭出手。

如此动作早就惊得李世民和一众士卒张大了嘴巴。但听得靶子上相继传来“夺夺”的声音。声音刚落,罗彦也刚下马。

身后,士卒颤巍巍的声音响起:“十发全中,六支命中靶心。”

话音落后,再无余声。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我还想要一个人

良久之后,那上千士卒中爆发出一阵惊呼。

“我没听错吧,六个红心。”

“这是真的吗?我等便是连十发全中都做不到啊。”

“关键他还是个文官。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朝有这样的厉害的射手啊。”

“关键是,居然在陛下面前如此。这也委实太过大胆了。”

“也不知陛下会不会治他一个大不敬之罪。”

“陛下只会见猎心喜。”

而台阶上的李世民看着身前的罗彦,居然吐了口吐沫。罗彦眼睁睁看着李世民喉管颤动,心里暗笑,脸上却带着几分惶恐说道:“恕为臣不敬,一时运气,侥幸赢得陛下一筹,还望陛下恕罪。”嘴上虽然如此说道,可是心里想的却是,要不是想给你留点脸面,直接十发全中红心。

确实,有了两个技能在身的罗彦哪里会出现什么失误。那未曾命中红心的四支箭,其实都是罗彦可以放水了。要是有人将四个箭靶放在一处,就能惊奇地发现,这四支箭居然都是命中箭靶的同一个位置。

又吞了口吐沫润润喉咙,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行了行了,你也不要在我面前得瑟了。话说,你什么时候有了这般厉害的箭技?军中善射的将军多了,但是能够如你这般的,我还是头一次见。老实交代,你到底还藏着什么本事。”

李世民的震惊难以附加,哪里还能顾得上找罗彦的麻烦。他的内心迫切地想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到底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秘密。

“君子六艺,以前罗彦家境贫寒,自然是什么都学不了。而今受陛下恩遇,生活优渥,自然不甘自己成为那只知埋头苦读的书袋。当初渭水桥畔,陛下隔津与那颉利谈话,岂不知臣心中只悲愤。从此之后,每日里若有闲暇,便虚耗心神演算那弓箭之道。加之自己也有些蛮力,三年务虚,一朝务实,不想居然有这般成就。”

虽然对于罗彦所说仅靠心中演算便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有些质疑,可是听过罗彦苦练弓箭的理由,李世民还是一阵感动。叹口气,李世民说道:“真是难为你了。朝中有你这般忠心耿耿朝气蓬勃的臣子,真是我李世民之幸事。”

这话说的罗彦心里有些发虚,连声称不敢。

看着李世民脸色逐渐缓和,罗彦这才谨慎地问道:“陛下,方才打赌的事情,你不会反悔吧?”

罗彦问这话的时候就像是小孩子试探大人一样,让李世民一阵好笑:“既然打赌你赢了,那我也不会反悔。只是,这件事情还需要我好好考虑一番。你什么时候随军出征,担任什么职司,这些事情都需要安排好了。”

望着罗彦,李世民有些感慨地说道:“你的能力,才是真正让我犹豫不决的原因啊。”

说完也不向罗彦解释更多,走到千军前面,高声说道:“今日演武,朕非常开心。你等的表现不枉我这三年来承受的压力。想必你等也听说了,不久之后,我大唐便要出征突厥。战场上的你们,杀敌立功是你们应该做的,我要求的是,但有大战必有尔等,尔等出阵大战必胜。你们,能不能做到?”

“战必有我,我必克敌。”也不知道是喊了多少年的口号,但是而今听起来,依旧觉得热血澎湃慷慨激昂。

连罗彦都忍不住说了一句:“要是到时候我掌这支兵马,必将那颉利擒来献给陛下。”

虽然身边的人都觉得罗彦有些吹牛,不过转过身来的李世民却一脸开心地说道:“对,就是要你这样的志气。”

一行人在李世民愉悦的笑声中回到了太极殿,开始面对永远也看不完的奏疏。

时间转眼就到了十月,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筹备和计划,出征突厥的事情终于正式确定了。这天朝会,当李世民听过朝堂中众官的奏报,一脸严肃地对殿下说道:“突厥先前与我和亲,本为姻亲。然阴助梁师都这般逆贼,更是屡犯劫掠我边境百姓,实为姻亲所不取。自今日起,我大唐对突厥宣战。”

听到李世民这个一句话,群臣脸上都是一紧。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当然了,面色严肃,但是内心都充满了期待。

“命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率领中军;并州都督英国公徐世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入突厥腹地……”一系列的任命下来,六路大军悉数由久经沙场的大将军率领,而且悉数交付便宜行事之权。

李世民的手笔不可谓不大,好多事先不知道计划的大臣一时间都惊呆了。

这样的手笔,比开国初期数路大军攻伐大唐周边诸豪杰的情形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李世民此次征伐突厥的决心。待旨意宣读完毕,李世民对殿中接旨的数位将领说道:“此番大战,倾尽大唐所有物力。若是不能一战而定,一旦形成对峙之势,大唐就要重蹈前隋大业年间的覆辙。众位将军,大唐,就拜托你们了。”

话不可谓不重,以李靖为首,登时拜道:“必不令陛下忧心,我等必将那突厥尽数灭了,以显我大唐神威。”

满意地点点头,正当李世民要宣布退朝,让群臣各自回去准备的时候,忽然见李靖上前一步,央请李世民:“陛下,微臣此次出征,深感责任重大。然近年来劳于军务,精力多有不济,唯恐有一时疏漏,颓丧了北伐大计。因此臣还想向陛下要一个人,以辅助微臣。”

李靖这话让别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李世民已经将张公瑾分配给他做副手了。这样一说,明显是看不起张公瑾咋滴?

“哦,到底是何人?可是你那得意门生苏定方?他不就在你所率大军之中担任将领么?反正我已经给了你便宜行事的权利,这个不需要征询我的意见啊。”

“苏定方虽然勇武,也跟随微臣学了不少的兵法。但是和我所要的人比起来,还差了不少。”

“不是苏定方?难道是侯君集?”

“也不是潞国公。”

“那你说说,到底是谁?满朝文武,我实在想不出能够让你如此看重的人了?”倒不是李世民有意忽略程知节尉迟恭他们几个。越是大战的时候,越要注意后方的稳定,而程知节他们几个,正是领了这样的重任。在大军征伐期间,严加镇守大唐境内。

“微臣想要的人,便是陛下近臣,中书舍人罗彦。”

“什么?”不仅是李世民,只要是在这朝堂上的,没有一个不惊叫出声的。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合着要的就是这位啊。

当初罗彦请求随军出征确实引起了满朝上下的关注。不过,那个时候大家都是抱着一副看戏的心态来看罗彦上蹿下跳的。谁都知道,征伐突厥这样的大事,李世民越是重视,就越不会强加干涉军务。即使是如今率军的主将,那都是兵部和十二卫的将军共同参议才有的结果。

谁想到,到最后还真是让罗彦这家伙如愿了。

“代国公,罗彦是不是到你府上求你了。早知道你让他求我啊,求我我一定让他去,虽然我说话不管用。”惊讶过后,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这里头有黑幕。向来好事的程知节站出来,也不管李世民在场,张口便如此问道。

听了程知节的这话,李靖被弄得有些苦笑不得。看了李世民一眼,见他也一脸好奇,李靖只能如实禀报:“诸君可记得月前罗彦所讲《三国演义》,某这些天回到家中,每每思量,便觉得其言之中虽然极尽沙场征伐之惨烈。然隐藏在其中的韬略,逐个挑选出来,让我也大吃一惊。”

“反复思虑数遍,才知讲此书者,必然精通数算奇谋,更兼人心揣摩,绝非一般人物可言。”

李靖是谁?当世用兵第一。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将领想投入他的门下学习兵法。但是直到如今,他也不过是收了苏定方一个弟子。择徒极其严格,也就意味着他的眼光之高。可是,如今他居然将罗彦看的比苏定方都重。

这样的消息如何不让众人震撼。

“虽然微臣也知道纸上谈兵的道理,但是罗彦此人,确实胸中颇多韬略。加之他先前也自请跟随,微臣一想,这样的年轻人,确实该给他个机会,让我们看看他的真本事。”

李靖没有说出来的是,罗彦自身有能力是一方面,但是他想着借此让李世民安心才是更为重要的目的。

毕竟辖制着大唐最精锐的十数万精兵,自己又不是李世民的铁杆嫡系,要是不让自己时刻处于李世民心腹的监视之下,莫说李世民担心,他自己都担心。一个张公瑾,虽然是行军道副总管,但是真要大军出击,难免会有分兵的时候,所以还是多带上几个为妙。

而这样既是李世民的心腹,又不会扰乱自己军事安排的,必然要通晓军务才行。想来想去,能够要出来的,也就只有罗彦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邀约诸军来挑战

听了李靖的解释,李世民呆立半晌。

“既然如此,那就准你所请。原本我还想着遣他充任后军督粮正使,如今你既然要人,那便给让他随你去吧。唉,不想我数番推延,到最后还是让他如了愿。罗彦,你且上前。”

罗彦面露喜色,登时便走上前去,躬身一拜,静候李世民的差遣。

“你这般迫切地请求参战,加上代国公恳请。那么,此次出征,便暂命你为左威卫将军。显德殿前的那一千精锐,便划拨到你的麾下。万勿令我失望。”李世民也是豁出去了,确定了罗彦出征的事宜,直接将那饱含他心血的精兵扔到罗彦帐下。

正式确定了罗彦的职司之后,这才对李靖说道:“罗彦只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详细的事情我便交给你们私下去谈。记住,善用他,不要让我失望。”

李世民将“不要让我失望”这六个字重复了两遍,两人心里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重量。

而这样的安排,却让除当日在显德殿前的人之外,其他所有人感觉到有些怪异。

不少人心中满是呐喊:“罗彦是文官啊,是文官。虽然有些武力,可依旧是文官啊。左威卫的将军是那么容易暂命的么?整个左威卫也不过才两个将军衔,这战时突然间多出来一个也就罢了,还给罗彦这样一个文官。”

“陛下爱护罗彦之心我等都可以理解,但是罗彦素来未曾领过兵,这一上来就领左威卫的将军,怕诸军心生不服啊。”魏征此刻可没有含糊,立刻出班跟李世民辩解道。

“是啊,要是一个不好,让军中变乱,恐怕影响此次出征。陛下还请三思。”房玄龄是跟罗彦没仇,可是兹事体大,不能不慎重。即便事后他向罗彦道歉,房玄龄也要力谏李世民。

有了这两位重臣领头,一时间朝堂成了菜市场,不停地冒出人来。

“行了行了,我既然敢任命他做这个将军,便有我心中的考量。要是有人不服,只管去挑战他便是,若是不如人甚多,那便乖乖滚回来做他的中书舍人。”李世民也是被这些臣子搞的有些烦躁,因此大手一挥,将这个难题抛给了罗彦。

听完这话,罗彦一阵翻白眼。不过李世民也确实够意思,原本以为给自己一个随军参军就不错了,谁想到一上来就给了一个将军,而且手底下还统领着李世民最精锐的士卒。李二这样够意思,罗彦也就不吐槽他的不仗义了。

上前一拜,罗彦说道:“微臣自是不惧挑战,诸军诸卫,将军以下,但有不服者,尽管前来找我。”

一番猖狂的话,让整个朝堂鸦雀无声。李世民自然知道他的本事,想想比他的亲卫更甚一筹的横刀功夫,加之前些时候显德殿前的弓马本事,距离真正的左威卫将军,也就差一些功勋罢了。因此这个时候他只想看看朝臣的反应。

而朝臣们则是被罗彦这饭豪言壮语彻底给弄傻了。不,应该说,他们这个时候心里都在说罗彦这个大。

这么红果果的挑衅,想想就知道京中驻扎的十二卫肯定是不会放过教训这厮的机会了。虽然他是皇帝的心腹,但是在该坚守的荣誉面前,罗彦又算个啥。

见诸多的大臣此刻都沉默不语,李世民那恶俗的心理也爆发了。“嗯,自今日起,你便带着那一千精兵驻扎到左威卫的营地。相关事宜你找左威卫大将军处置便是了,无需另行上报。”这明显的看热闹不嫌事大。

在朝臣的暗地吐槽中,李世民宣布退朝。

没了李世民,这朝堂上的群臣胆子也大了。只见那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两人走来,一脸坏笑地说道:“这几天,我等便以相互交流治军经验的名义,央请陛下准许我等到左威卫大营。嘿嘿,小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