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文宗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彦会谈及诗作改革。难怪会说招来攻讦。

“而今之诗,十有五六不外金玉堆砌,看似繁华,实则空无其意,实乃我辈所不取。余入仕五年,参与文会不过寥寥数次,桌上之诗虽然有些逢场作戏,有些人矫揉造作,着实可哂。只知金则华贵耀眼,玉则才华内蕴,却不知世间万物,各有其长。优则赞之,劣则补之,方是言物之道。”

这是罗彦在长安参加过数次文会最大的感受。原本长安的生活就有些浮华优渥,以至于有些人耐不住寂寞,经常出入那些豪奢的地方,加上齐梁遗风,整个把诗写的就差变成用金玉形容一切事务了。雪是白玉,树叶是翠玉,带点青白二色的都能扯到玉。而那落日余晖深秋黄叶,也被拉到金上。

乍一听是会觉得清奇,可是千篇一律都是这个调调,是个正常人都会犯恶心。

“诗者言志,又何须豪奢?阮籍穷途之哭,陶潜田园之乐,便是堆砌多少文字,也不过自然罢了。想有人但凡言志,必是出将入相。其志天高,其行纸薄,徒增笑尔。而又有人效前人之言,他人诘问,驳斥曰某年某先生此番做法,大行于世。而今我效仿之,汝且笑我,岂不自嘲才疏学浅也?此种琐事,且有一诗告尔。”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在罗彦心中,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不过是那些无知的人自我拔高的鬼话罢了。凡事都是讲进步的,不至于什么东西做到了顶端,便代表后人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只不过是一段时间人才密集,因此造成了一种错觉罢了。罗彦这会儿引用的也是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中的一首。

如果非要批驳赵翼的诗不怎么样,罗彦是承认,可是其中讲述的道理,完全能在盛唐的诗作中挤到中上游。去了李杜,唐代诗歌和后世相比,又能高出多少来?

如果说之前的几句话士子们听得还有些严肃,但是听完罗彦这随口念出来的诗,想想其中的意味,不禁笑了出来。而小声并没有持久,每个人曾经写诗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想法被人左右,或者是写诗的思维完全生搬前人。与其说是在笑罗彦的这首诗,还不如说在自嘲。

等着诸生笑完,罗彦很是严肃地看着他们说道:“齐梁之遗风,乃是靡靡之音。当世时,士族垄断知识,凡事有才华者,根本不必为生计烦忧。整日里饮宴,宴必有诗。若是没有奢靡气息,便要遭那同辈嗤笑。以是诗中脂粉气闺阁味道浓烈,金玉字句繁多。”

生活水平的好坏,其实和取向和盛衰都有相当重要的联系。众所周知的就是魏晋遗风,好些人以为那是一种士人的气节,但是真正明白历史的,才会明白其实都是一群逃避现实的幻想家在无病呻吟,因为真正的文人,要么被执政者杀死了,要么被自己的气节穷的饿死了。

什么饮宴之类的,要是没钱没地位,你有那个资格和胆子去么?罗彦正是要把这段人们刻意遗忘的历史揭开盖子,好生让他们想想,文化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而今好些人还用齐梁的那一套,无非是才学止于用典,文心拘于金玉。世间无那将相高位,便无壮志凌云乎?非也,不过世间大千万象,人有词穷之时。但凡应和,以颜面为要,岂不知传唱千古,自损颜面罢了。”

接下来罗彦就把自己思索了很久的诗歌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讲解,从体裁的开放到思想的开放,一整套理论下来,虽然是草创,但也用了接近两个时辰才堪堪讲完。不同于往常的兴高采烈,前来听讲的士子有好些都抱着担忧的神色,这场讲学的内容太过激烈,他们有些担心罗彦事先的话应验了。

反观罗彦,倒是一脸轻松。

这件事情他想说很久了。不提上一世自己就是在各种奔放的诗歌中熏陶过的,就说这一世吧,他参加了的那几次文会简直印象深刻。好些士子干货没几个,摇头晃脑念出来,原来一句诗用了两个典故,七个字就这样被用完了,接下来的士子又是一句什么如金何似玉。面对这样的情况,罗彦除了呵呵还能做什么。

看着士子们站着都不走,眼睛全盯在自己身上,罗彦笑着对士子们说:“今日所讲,不过是我个人浅见。尔等若是觉得有理,便是与他人讨论也可,闲聊也可。若是怕被骂,就直接说是我讲的,想必无人与你等争论。至于不同意这些观点,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好了,下次讲授的是礼记第一卷,尔等可以代为传播。各自散去吧。”

听了罗彦这般豁达的话,士子们才对着罗彦拜了一拜,自行散去。

回自己房舍的路上,几个前来听讲的夫子中就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博士今日之言委实有些谬误。而今辞赋正是繁荣之季,想近年来不少诗作,虽然如同博士所讲,必有金玉典故,可是一样传唱世间。真要是如同博士所讲,岂不如同那流俗之人所言,半点人的志趣也没有了。”

这话是一位上了岁数的夫子说的,罗彦回过头仔细看了他一眼,随后淡淡地说道:“所谓诗作,天生便是要拿出来让人看的。若是连流俗之人都听不懂你写的是什么,不若自言自语,何须在众人面前博那喝彩声。三两个人凑到一起,相互吹捧对方的文章,这不是文章,更不是文坛。”

说完罗彦便什么话也不说,一个人走到了自己的房屋中,开始考虑怎么应对接下来纷至沓来的攻讦。不同朝堂上有李世民给自己当靠山,文坛上的事情,要么是自己说服别人,要么就是自己永远沉沦。事情做到如今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而那几个想要反对罗彦说法的夫子,此刻也是怔怔地站在那里,浑然不顾天气寒冷。罗彦一时间的气话,倒是打醒了几个人。左思的三都赋能洛阳纸贵,陶渊明的诗文能为人推崇,这些完全和如今文章诗作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少了太多的造作,而且还能被好些识几个字的人看懂。

想到这里,几个夫子也静静离开。州学中,只有那飘洒的雪花动着。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八章大风起兮长安城

要说什么地方是消息的集散地,酒馆这是好些人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的答案。

但是在这大唐,非要将答案具体一点,那么就会有这样一个回答:长安的酒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聚集了从五湖四海而来的各行业精英人士。而又以文人居多,因此那些寻常的酒楼茶馆中,到处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士子饮着酒水,说着天南地北的故事。

罗彦讲学后的地四天,长安城一家小酒馆。

“我说,诸位听说了没有,金州州学新任的博士是谁?”有人一脸神秘地对着周围的人说道。

“金州离咱们好几百里地呢,州学又跟咱们无关,谁管这个。要是金州有什么姿色颇佳的小娘,你跟我说,我倒是有兴趣好好听上一番。若是说的好了,便请你吃一顿酒也不是不可以。”显然此人故作神秘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关注,倒是因此引出几段荤话,让酒客们一阵不明所以的笑声。

这存心显摆的人也急了,高喊着:“既然你对这个不感兴趣,那么我说这事儿和这一年在长安出尽分头的罗助教有关系,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说完一脸得意就看着方才那些笑话他的人。

还别说,这招是真的有用。也许在长安之外,罗彦只不过是个人名。可是在长安,罗彦两个字就代表着一个名人。

中过举,辞过官,打过仗,教过书,甚至还带着太子种过地。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要是不说名字,外乡人都会以为是当朝哪位大儒干出来的事情。可是完成这些的只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后生,百姓就喜欢这个调调。就是这样的传奇,而且传奇的主人公地位还不低,所以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现在听得一声罗助教,早就有人耳朵支棱着听了。

“罗助教,他不是被弄到幽州去了么。哦,对了,前段时间王君廓叛逃,据说他遭了那池鱼之殃。你这么说,这金州新任的博士便是他了?”有了消息比较滞后的,一脸不可思议地询问着。

见已经成功引起了酒馆里头所有人的主意,此人突然说了一声:“唉,可惜,好好一个故事,偏生没了酒水。罢了,待明日带些闲钱,好生打上他几斤酒,咱们再好好说。”这意思,既然方才你们有人说了要请酒的,总不能说话不算数吧。

顿时酒馆中就骂声一片,不过有那好事的,也不在乎几文钱的烈酒。遥遥对着那掌柜喊一声:“为这厮打一斤酒,记在我账上。”说完也不忘对那待价而沽的谈客一声威胁:“你要是说的不好,小心小爷将你吃进去的酒一滴不剩都打出来。行了,这会儿该请你的酒也来了,给我等好好说说。”

这位既然除了钱,自然便向那红楼中的恩客一般,金刀大马坐在此人对面,一脸八卦地看着。

那人等着酒来了,顺手往杯中倒上。也不顾那酒水中的浊质,端起酒杯仰头一口吞下酒水。一饮而尽还不算,非要吧唧一下嘴,将那并不算凌冽,甚至有些酸涩的味道回味了一遍,这才放下酒杯娓娓道来:“想罗助教从蓝田到幽州,也算是临危受命了吧。不想刚去几个月,那王君廓便逃了。依律连坐,他们幽州都督府从长史到属吏,没有一个逃过去的。自然当司马的罗助教也只能乖乖被贬官。”

其实这句话大家根本不想听。王君廓叛逃的事情被掩盖的很死,百姓知道的只是结果,具体的过程只有一些猜测。倒是罗彦到了金州,以他那个性子,难道是又把金州刺史给搞到了?

“却是那罗助教当了罗博士,居然耐着性子讲起学来。我听说水平还挺高。”

“别废话,老子想要听的是罗助教如何搞事。讲学算什么事情,无非人家年纪小一些,可是学识摆在那里,有什么好说的。”

“这位大哥,你也莫着急。且听我细细道来。话说这罗助教,不,罗博士,前几天在金州讲学的时候,居然提出来要进行诗文改革。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是就在昨天,我那金州的小舅子过来,正好跟我说了这个事情。虽然不是很懂,但是据我那小舅子说,这事儿成了便是文坛新秀,败了就是身败名裂。搞的很邪乎的样子。”吹牛的这个家伙也不过是从金州来的书生闲谈的时候说了一点,到这里骗了顿酒,但是更为详细的却不知道了。

眼见得诸人兴奋而来,就要败兴归去,忽然酒馆的一个小角落里冒出一个声音:“你等要是请我吃顿饭,我便将那天罗博士在金州做的一切事情都说一遍。你等要是什么地方听不懂,我也可以为你们解说。”

原本以为又是一个骗吃的,不过看着此人一身书生装扮,想那声的薄面皮,也不是个骗人的。方才那请了酒的,此刻还未曾离去。听得这书生这么一说,刚刚站起来的身体,又坐了下来。随后视线穿过人群,对那书生说道:“勿那书生,你可不要像方才这厮一般欺骗我等。你先说,说的好了,我便请你去那大酒楼吃一顿。你要是不相信我,可以问问我周大郎的名号,在这附近几个坊市,还是有点信誉的。”

这书生正是那天在州学中听讲过的。此刻见这周大郎如此信誓旦旦,也不再藏掖,用这些人能够听懂的话,将罗彦当日所说复述了一遍。

当然了,这些人听故事也不过是图个热闹。罗彦讲的这些哪里会听懂那么多,一脸痴呆将这书生的话听完以后,座中就有个压根没读过书的,很是不爽地问道:“你就直说吧,这罗助教闹出这样的事情来,最后是不是有人会吃亏。或者是他自己这个州学博士不想当了,想继续找个更小的官来做做。”

一年之间,官做的越来越也是没谁了。老百姓的概念里,用官职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的际遇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

那书生听了这个问题,也是挠挠头。说真的,他还真的不知道这事儿到最后除了罗彦,会有谁能倒霉。因此也是实话实说:“这件事情,想必在文坛中是会掀起轩然大波。不过这个时候说谁要倒霉,还真的不好说。整件事情,矛头都是对准了他一个人,因此,你们要是说谁会倒霉的话,想必这罗博士是最可能倒霉的了。”

在长安百姓的眼中,罗彦虽然祖籍是庐州的,可是他也算是半个长安人了。此刻听说罗彦可能要吃亏,哪里肯依,各个吹胡子瞪眼。似乎要和罗彦过不去的,就是眼前这个书生。

也是被看怕了,这书生有些怯懦地说道:“可不是我要找他的麻烦。想天下多少人,这诗文改革,便是将所有人从前走过的路彻底断了,让他们重新走一条路。给你你也不愿意是不是。所以你们盯着我也没用。”

书生这般边界,到是提醒了不少热,因此也各自讪讪笑笑,不再往书生的方向去看。也只有那周大郎,走到书生面前,沉声说了一句:“今天你说的这些,我还是有些不明白。走,这会儿就带你去长乐坊的酒楼里,咱们边吃你边跟我讲讲,为何这罗校书会被人攻讦。”

说完一拉这书生的袖子,同时手中多了十几文钱。等经过掌柜那边的时候,往桌上一拍,说道:“方才的酒钱,连同这书生的饭食钱一起。不够下次来的是再给你补上。”说完便不再理会什么,硬生生把手里还提着包裹的书生给拉出了酒馆。

长安还有几处地方,也是这般的情形。不过,很快刚才那些在酒馆总听了个一塌糊涂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将整个故事补齐,又开始去别的地方骗酒。

这样一来,不出一天,长安城中就出现了数个版本的罗彦进行诗文改革。

有些人说罗彦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举压服金州州学,然后随手捞点政绩,将他召回长安。也有人说,这纯粹就是罗彦想出名想疯了。你说这一年多了都怎么有文章问世,忽然就搞出这么一档子事情,不是想出名,还是要干什么。

至于其他的版本,不是才子佳人就是书生落魄,压根就是把平日里听的那些传奇故事往罗彦的身上套了。

从金州来的士子,这几天忽然间就发现原来罗彦在长安是这么为人熟知大街小巷是各种罗彦的故事。当然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