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辅-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醒了?”

“嗯!”

“醒了就好!”堂堂郡主已经全然不顾形象,涕泪满面,激动不已。

赵铮笑道:“傻丫头,哭什么,我说过的,死不了的!”

“还说呢,已经昏迷了整整五天了!”

“五天……”

赵铮也有些惊愕,没想到那日受伤竟然如此严重,为什么当时没有感觉呢?

“好,总而言之,醒了就好,好好养伤就是了。”符璃破涕为笑道:“大夫说了,你流了太多血,需要多吃点补药好好调理一段时间。”

“嗯,吃就是了!”赵铮笑道:“不过你也得吃,才五天都瘦成什么样的,也吃点补品调养下。不然回到汴梁,即便是符王爷不怪罪,你那么多兄弟姐妹兴师问罪,我可受不了!”

从这一天开始,赵铮和符璃开始双双进补调养的日子,一晃半个月就这么过去了,肩头的伤口渐渐愈合,已经结痂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韩令坤带来了前线的消息,赵铮也第一次见到这位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膀大腰圆,孔武有力,却也是一脸的精明相,见到赵铮,总是笑眯眯的。

对此人,赵铮一点也不敢怠慢,同样是赵宋将领高官,但韩令坤与别人不一样,他可是当今皇帝赵匡胤的发小。

《宋史·太祖本纪》有记载:“又尝与韩令坤博士室中,雀斗户外,因竟起掩雀,而室随坏!”

这段记载本意是美化赵匡胤出身不凡,少年时便多有奇遇,却也记录了与韩令坤一起追雀玩耍的少年情谊。此番陈桥兵变之所以成功,与他驻守真定,压制河北路各州节度使有重要关系。

而今赵匡胤征讨潞州,将他放在河阳这样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乃是一招两全之策。若非亲信之人,哪里能如此信任,承担如此重任?

以后想要在大宋混得风生水起,这等举足轻重的大将军,必须要结交。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韩令坤对他的态度更客气,甚至还有那么一丝恭敬。

赵铮有些费解,自己有什么资格让一位禁军大将如此厚待呢?因为符璃?虽说彼此时常打情骂俏,心里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别样的情感。但目前为止,他仅仅只是郡主的救命恩人而已,用得着如此客气吗?

赵铮自己搞不懂,韩令坤也是一头雾水。他甚至不知道这个光头小子赵铮是何许人也,似乎根本没听过。

皇帝赵匡胤先是送来一份密令,让怀州、孟州、河阳各军注意,接应和赵铮和符璃。一旦发现,不惜一切代价救援,保全二人性命。

韩令坤原以为是魏王府小郡主的缘故,可是当他从青天峡接回二人,赵匡胤的圣旨就到了,同行还有随军的御医,要求尽全力救治赵铮。直到此时,韩令坤才回过味来,感情官家心里,这小子比符郡主更重要。

他姓赵!韩令坤立即注意到这个关键点。可他是与赵匡胤一道长大的,印象里赵家根本没有这么一号人,很是奇怪啊!不过皇帝既然如此厚爱,自己这个做臣子的岂敢怠慢,保持良好关系很必要的。

听到韩令坤带来的消息,赵铮笑道:“李筠覆灭是必然,却没想到如此之快,比我想象的还要不堪,当然了也多亏官家指挥有方,我大宋将士英勇善战。”

韩令坤笑道:“赵公子怎么不提自己的功劳呢?”

“韩将军客气了,在下小字五郎!”赵铮道:“我有什么功劳,若非将军及时救援,可能早就一命呜呼了。”

“五郎过谦了,官家已经在泽州了,从李筠的属下口中得知,因为你有意或无意,李筠的很多策略有变或被打乱,此乃我军获胜的重要原因。”

“在下愧不敢当啊!”赵铮笑道:“总之,叛乱早日平定,乃国之大幸。相关人等都落得应有的下场,该死的死,该降的降,赏罚惩处一一进行就是了。只是有两个人却不见了踪迹,闾丘仲卿和……”

“闾丘仲卿乃明智之人,早看出李筠不会成事,所以先一步溜了,目前踪迹全无。至于韩微……”

赵铮笑了笑,韩微还活着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至少前线各路大军的将领都知道。

“或许那日青天峡交手之后,韩微压根就没回泽州,而今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官家已经派人在回扬州的路上拦截,能不能抓到就不好说了。”

“橐驼儿诡计多端,但愿能抓到他,否则也是个心腹之患。”

“是啊,不过也正是因他诡计多端,想要抓捕,难度也非同小可。”韩令坤似乎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赵铮也是无奈,有些时候,事情就是这样阴差阳错,不随人愿。在青峡,韩令坤若非要救自己,可能真能抓到韩微,可惜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说起青天峡,赵铮想起一事,问道:“对了,韩将军,那日在青天峡,你赶到的很及时,何以如此精准呢?”

“你问我?我还想真想要问你了,前些日子你受伤,我也没顾得上,至今还奇怪呢!”

“怎么了?”赵铮顿时愕然,大为好奇。

韩令坤道:“我是接到官家旨意,打探你们的行踪,但是无一无所获。但那天晚上,不知怎么回事,河阳帅府房间里竟然多了一张字条,让我带兵前往青天峡接应你。我还以为你是派人来求援的,难道不是吗?”

赵铮轻轻摇头,表示一无所知。

“那就怪了,而且更怪的是,我的房间有亲卫将士严密保护,为的就是防备别人进入。可是这字条却神出鬼没,莫名其妙就出现在我的房间里,侍卫却丝毫没有察觉,甚至一口咬定没人进来过,可求援的字条就在我的帅案上,当真是活见鬼了。”

这么一说,赵铮虽然惊奇不已,不过断定是人不是鬼,就是莫负祠中出现过的那位神秘人。先从韩微手中救了自己,然后来了河阳向韩令坤报讯求援,而且手段神奇,不同寻常。

此人先后两次救命之恩,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是觉得熟悉,可到底是谁,赵铮却全无头绪。

ps:今晚就这一章了,整理下后面的情节,明日三更。

第四十七章闻达于庙堂

建隆元年四月到五月,前后不过一个月时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的叛乱便以失败告终。

此一战,大宋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御驾亲征,迅速平乱,意义重大。

新生的大宋王朝总算是站稳了脚跟,打击想要浑水摸鱼的北汉,同时也震慑了诸多蠢蠢欲动的节度使。

成德节度使郭崇,本来对赵匡胤夺取后周江山怀恨在心,而今见势不对,立即恭恭敬敬,准备前往汴梁拜谒皇帝。

保义军节度使袁彦在赵匡胤登基之后,立即招兵买马,修甲练兵,意欲谋反。而今李筠的失败为他敲响的警钟。赵匡胤趁机派出潘美前去监军,艺高人胆大的潘美单骑入城,气度不凡,袁彦大为震慑,乖乖投诚。

建雄节度使杨庭璋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小舅子,李筠也派人联络过他,虽然没有出兵,但被皇帝猜疑是必然的。而今见到这般情况,也乖乖准备车马,前往汴梁面圣。

蠢蠢欲动的节度使们都安分了,为皇帝赵匡胤的赫赫威势所折服。人们津津乐道皇帝英明,将军骁勇,将士效命的同时,一个叫赵铮的小和尚也浮出水面,出现在众人视野里,至少大宋高层的将领和官员们都了如指掌。

赵铮在潞州的作为是无法遮掩的,很多人很惊讶,这个小和尚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何之前没有丝毫印象呢?

不过没有人敢轻视他,赵匡胤能派他前去潞州救符彦卿的女儿,可见此人有本事。事实上,他完成的非常出色。

从李筠部下的口中,人们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如何巧言善变,忽悠李筠错失多少良机,最终一步步走向了万劫不复。毫无疑问,泽州之战轻松获胜,此子功不可没。

太平驿那场比武也逐渐传开了,赵铮竟然胜过了北汉皇帝刘钧的亲卫将军,据说那刘继业乃是麟州火山王杨衮之孙,杨家枪嫡传,武功高超。

最重要的,赵铮凭借一己之力,带着魏王府七郡主逃过了李筠和刘钧的重重包围,躲过了追杀,安全逃了出来。

这样艰难的任务,寻常人很难完成,他竟然完成的如此出色,当真是人才啊!

有人赞叹,自然也就有人愤恨!

汴梁城里,一座偌大的府邸之中,一个锦袍男子面墙而立,拳头紧握,关节咯咯作响,显然是极为愤怒。

“李筠就这么败了?”

“是的,很遗憾,兵败泽州,李筠自己也跳入火海自/焚而死了。”

“终究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是我错看他了。”

“他们耽误了太久,赵匡胤已经部署得当,而他又放弃了入太行,南下孟州,抢占洛阳的策略,必败无疑。”

“昔年太祖和世宗皇帝重用他,就是看他点勇武,除此之外,他李筠一无是处,就是草包一个。”

“是啊,竟然被一个小和尚骗的团团转,相信符彦卿会与他联合?真是无可救药。”

“符彦卿……天下人都以为他是两位太后之父,官家的外公,就一定会反了赵匡胤?”锦袍男子冷笑道:“符老儿精明着呢,不会轻易冒险,何况他还有个女儿嫁给了赵光义。”

“哼,到底是李筠太蠢。”

“对了,那个叫赵铮的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查清此人的底细否?和赵匡胤有无关系?”

“此人是霸州人,赵匡胤是涿州人,应该并无关联。这个赵铮原本是定力院的一个小和尚,法号戒色。”

“定力院?”锦袍男子突然笑了:“原来如此,当真是越发有意思了。”

……

“那小子是定力院的和尚?”汴梁城里,另外一座府邸,一位消瘦的老者同样如此疑问。

“没错,法号戒色,原来是个扫地的杂役和尚,痴痴傻傻……可那天晚上,却突然变得聪明厉害。韩通家的橐驼儿本来能得手的,就是被这个戒色小和尚拖住了,等楚昭辅到了,一切为时已晚。”

“突然聪明厉害?”老者冷哼一声道:“世间哪里会有如此突然的变化?如果一个人突然变聪明了,那是他本来就聪明,以前在装傻。赵匡胤啊,我终究是低估他了。”

“你(您)是说赵匡胤早有安排?那小和尚倒是姓赵,可他是三年前就在定力院出家了。三年前世宗皇帝身体康健,赵匡胤能料到有今日?”

“这个……是有些奇怪,不过低估了赵匡胤肯定没错。看来老夫当初真是选错人了,便宜他坐上皇位了。”

“你能让他上去,再把它拉下来不就行了。”

听到属下这句话,老者略微迟疑,旋即笑道:“虽然不容易,却并非办不到,这汴梁城里有多少人眼热皇宫里那张龙椅?赵匡胤以为他平定了李筠,就能坐稳江山?”

“那是,自唐亡以来,梁唐晋汉周五代十几个皇帝,有哪个是吃素的?可最终还不是丢了江山?凭什么他姓赵的就能坐稳?”

“话虽如此,却也要费些心思,原以为李筠身后与北汉支持,能成点事,可惜了……”老者轻拍桌角,大为遗憾。

“没了李筠,不是还有李重进吗?”

“他?”老者摇头道:“李重进不见得比李筠强多少,勇武善战不假,但是心思和手腕却不怎么样,别忘了他可是太祖皇帝的亲外甥,比世宗皇帝的血缘更接近帝系,若是资质上佳,太祖皇帝未尝不会考虑传位给他。”

“这么说倒也是,淮南这些年久经战乱,实力也不如以往。不过江对岸就是南唐,如果南唐愿意出兵协助,兴许李重进能有些作为。”

“南唐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啊……成大事不指望了,若能闹腾的厉害些就不错了。”老者似乎并不看好,转而问道:“对了,听说韩通家的橐驼儿没死?去了潞州?”

“是,他是代表李重进去的,听说泽州城破之后,并未抓到他,想来应该是逃走回扬州去了。”

“李重进指望不上,不过橐驼儿有些用处,想办法找到他,安排他回汴梁。北边和南边闹的很热闹,倒是汴梁太平静,让那小子来搅一搅,兴许能起点波澜!”

“是,属下马上去安排。”

“还有,那个叫赵铮的小子,再查查,如果有机会,最好是试探下深浅。”

“是!”

……

有人关心韩微也关心赵铮,不过赵铮却只念叨韩微。

韩令坤的拦截行动失败了,压根没有抓到韩驼背,泽州和潞州那边也没有踪迹,看来他是顺利溜回淮南了。

赵铮完全可以想象,橐驼儿那厮肯定恨死自己了。定力院的旧恨,潞州的新仇,尤其是在莫负祠和青天峡两次成功在即却又失败的经历。这些算在一起,只怕那厮恨自己已经超过了恨赵匡胤。

韩微狠辣阴鸷,而今是踪迹全无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出现,咬上一口。让他溜走,很危险,也很遗憾。

“算了,能让他三番四次吃亏,你已经很厉害了!”符璃道:“韩微此人自视甚高,以前在汴梁城里,年轻人一辈里,有谁是他的对手?也只有你,才能让他连番落败。何况都是他占据主动和优势的情况下,这一点,足够骄傲了。”

“一个驼背而已,没什么骄傲的,只是担心他阴魂不散,很麻烦。”

“估计他也有些怕你了!”符璃道:“我相信你,总有一日肯定会抓住他!”

“嗯!”

“听说官家已经从泽州班师了,我们也该回汴梁了。”符璃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有些不舍,美好的时间总是这样飞快流逝。

在汴梁,她是魏王府高贵的七郡主,而他只是个小和尚,王府围墙内外,便是巨大的身份悬殊。

回到汴梁,还能轻松见到他吗?父王和母妃又是什么态度,小郡主忧心忡忡。

赵铮还是个小和尚没错,却已经是个闻达于庙堂的小和尚,未来甚至可能闻达于天下。

这不,皇帝赵匡胤的圣旨从泽州送来,让赵铮到洛阳等候面君,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只是如此一来,符璃有些伤感了。这是最后一段旅途了,比任何时候都安全,却也将最为无趣。从潞州到青天峡,那段路虽然凶险,却也格外难忘,回味无穷。

ps:1、宋朝称呼里没有“您”,都称你;

2、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周世宗柴荣是郭威妻子的侄子,从血缘上讲,李重进更亲密;但郭威还是立了柴荣为继承人,临死之前还让李重进给柴荣跪拜,确定尊卑关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