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1日,科瓦廖夫率领外贝加尔方面军23万红军向盟军投降。叶为洵答应了他只向远东王国投降的要求,并在盟军的“帮助”下,接受改编后,摇身一变,变成了俄罗斯远东王国第二集团军,科瓦廖夫仍旧出任该集团军司令。
第256章大惟亲则兴
科瓦廖夫的叛变在苏联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外贝加尔方面军被盟军围歼这没什么,巴巴罗萨行动刚开始的时候,两周之内苏军便被德军消灭了两百多万,就是刚刚结束的哈尔科夫战役,铁木辛哥元帅指挥的三十多万红军不也是被德军包围消灭了吗?被俘的就有二十几万。
问题是远东的这二十几万军队居然变成了白军,哪怕是内战时期也没有那么多的红军叛变投敌的吧?
莫斯科的内务部立刻将科瓦廖夫以及随他一起转为白军的外贝加尔方面军红军将士的家属逮捕,很多人被枪毙和流放。当然传统的流放地西伯利来是不可行的了,那等于将这些家属送还给复辟势力。
新的流放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北地群岛。共青团员岛、十月革命岛、布尔什维克岛、少先队员岛等一系列颇具苏维埃特色名字的无人岛,成为了这些叛变分子家属的栖居地。
当然,不光是在远东投降的红军,还包括在欧洲战场上被俘的大批红军战士,在苏联政府的法律中就规定了,被俘红军战士的家属交法庭审判,同时将这些家属流放。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被俘的苏军士兵愿意与否,他们要么选择在集中营里成为“烈士“,要么选择与盟军合作反对自己的祖国。
科瓦廖夫的行为,无疑是为那些被俘战士们找到了另外一条可以在心理上容易接受的途径——向远东王国投降,向俄罗室皇室正统安娜女王效忠。
正如科瓦廖夫在《我为什么走上了与布尔什维主义作斗争的道路》的公开信中写到:我没有背叛自己的祖国,我只是要反对斯大林残暴的统治和邪恶的社会制度。我愿意为女王而战,为俄罗斯而战,所有的俄罗斯人都应该团结起来,推翻苏维埃,重建俄罗斯帝国!
不久之后,安娜女王任命科瓦廖夫为王室军总司令,率领换装了汉械装备的七十余万俄罗斯白军加入勒拿河流域的雅库茨克会战,与石原莞尔和坂垣征四郎指挥的东瀛军团,一举击溃了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苏联远东方面军主力!三十万红军在战役中被俘,华西列夫斯基仅率领着不足十几万的红军退到了图拉!
遍及勒拿河流域的雅库特王国全面解放,并于1942年8月在雅库茨克宣布建立萨哈王国(萨哈是雅库特人的自称)。
三百一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一百万的人口,使得萨哈王国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少的国家。与远东王国不同,萨哈王国并没有自己的国王,汉皇成为萨哈王国名义上的最高元首,而实际管理国家事务的则是大汉的北海总督府!
刚刚在伊尔库茨克打出漂亮围歼战的远东方面军中路军指挥左守中将,被陛下任为北海总督。
钟义曾笑言:别看左胖子只是个总督,可是他管辖的地盘,比帝国本土还要大很多!当然,就是人少了点!
新建的北海总督府位于鄂霍次克海沿岸的马加丹,其目前的管辖地包括总督府直属领地、萨哈王国,还将有正在筹建的埃文基王国也将归属北海总督府,再加上名义上**,但实际政经权利都掌握在盟军手中的远东王国,其所辖地盘,近千万平公方公里,的确超过南华大陆许多。
但在整个西伯利亚,人口不过一千万,还大多数集中在远东,也就是沙俄时期,从满清政府手中抢去的那些土地上!
左守的任务除了将西伯利亚的大量矿产运回本土之外,还包括移民。将因为战争大量涌入东北的中华移民继续北迁,虽然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生存条件比较艰苦,可是地广人稀,加上正大力发展的采矿业,采油业,移民们还是很容易找到工作。
钟义借鉴了俄国吞并黑龙江北岸中华领地的经验,不就是圈地移民吗?比人口,这世界还有比汉人更多的吗?
在西伯利亚建立起来的几个王国,无非就是一个缓冲,等汉人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后,再真正的建国!这需要时间去改变,钟义不急!
战争还有很长时间才会结束,但钟义已经在卫青阁中喊出:拓地为王,汉家百兴!
什么意思?那就是打赢这场战争,汉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崛起就无可阻挡,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将军们自然也可以封王拜侯,流芳百世。
裂土封王,这就是陛下准备让汉家百兴的政策。对于如西伯利亚等占领地的统治,钟义早做过打算,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美、非的大帝国,这不现实!日不落的神话随着时代进步,已不可复制!
将占领地分割分封,用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去融合其他民族,让他们加入中华大联盟。再加之在联盟军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让各个王国因为同祖同宗而血脉相通,同气连枝。对于各个王室的维系,则由大联盟共同支持,不会因为一家落败而前功尽弃。
一家公司如果任人唯亲,只用亲属和亲友圈的人来管理,那是肯定不符合时代步伐的。但在欧洲,在很长的时间内,各国王室就是用这种血亲关系来维系相互的关系,每当有一国王室衰败时,其他国家都出手相助,帮其恢复正统。
小惟近,则乱;大惟亲,则兴!
这是钟义总结出来的道理。设立总督府,建立王国,皆是为“大惟亲”做准备!只不过这个亲,不是指陛下的亲人,而是指所有的汉人。
“战争胜利之时,就是裂土封王之日。”
这句话让总参谋长蒋云志深以为然,甚至都提前为自己选好了地方——知秋岛。为纪念叶知秋,陛下已经下令将爪哇岛更名为知秋岛。
蒋黑脸为自己选中知秋岛的理由是占着马六甲海峡不用操心经济发展,而且那地方离南华还近,回来找陛下喝酒方便。
而张峥则相中了日本,自从全国林把朝香宫纪久子带回到未央宫之后,还是光棍汉的海军司令就动心了,再加上全大喇叭的一顿忽悠,张司令立刻发誓,也要娶个听话顺从的日本媳妇!
这事还让陛下好一顿臭骂,“能不能有出息了?这南华大陆上啥样的女人没有?堂堂帝国上将,要想找几个女人还不是从长安一直排到大汉湾去?非喜欢找什么日本娘们,难道想你闺女也变成内八字?”
但即便这样,也没能改变张司令的志向,甚至还在挨骂时无声吐槽,“你都有樱妃了,凭啥不让俺娶个日本媳妇?”
在中南半岛的全国林,还不知道他的地盘已经被张峥惦记上了!全大总督自接到陛下的任命后,就第一时间飞到了河内,并增加了越南的兵力。
由老兵编成的五个日本师和四个朝鲜师,整整一个东瀛第6军团在越南演州湾登陆。并迅速在清化、荣市和洞海展开,切断了越南的南北通道,并将六万多的越南军队逼入了老挝。
一个星期后,东瀛军团的伞兵部队空降老挝首都万象,老挝国王西萨旺·冯表示服从汉皇的统治。实际就是大汉取代了法国的在老挝王国的殖民统治地位。
全国林为老挝武装了一支数万人的王室近卫军,56式突击步枪是他们的主要轻武器!这也是在实践中证明过的,雨林中最好用的游击战武器!甚至超过了汉军制式的dh…40式自动步枪,老挝人认为这种枪太轻,操作太复杂,“手感”不好!
所以说历史的惯性真的……很操蛋,本来仿制于ak…47的56式,在这个世界上,反而取代了ak…47,成为了遍布全世界的流行枪械,据称,在很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和战乱国家的游击队,56式的存在量超过了上百万支!
有时钟义都很纳闷,基地流落出去的56式不足十万支,就算是加上普通工厂后来生产的,也不足三十万支,那么多的56式都是哪里来的?
答案很快水落石出,全国林抵达越南后,连续组织了三次战役,清剿了交趾原法属殖民地。在中越边境一个叫班波的地方,汉军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密林中的军工厂,一水的苏制机器,而他们的产品只有两样,仿制56式突击步枪和56枪族的7。62毫米子弹。苏联援助给了越南一套生产线,用于仿制56式及其子弹。
在自己的“编成地”打的窝窝囊囊的交州军团,终于发泄出了自己的忿闷,一路将战线南推,并与东瀛第6军团南北夹击在英山将法国人指挥的越军主力包围。
在顺化的越南保大国王无奈宣布投降,并在南芳皇后的陪同下,前往河内拜见了中南方面军总司令全国林!
陛下同意了越南阮氏王朝的延续,但作为法国人的傀儡,组织越军顽强抵抗了盟国的保大王,必须退位,由其六岁的太子阮福保隆继位,成为越南阮朝第十四任国王。
当然六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朝政?他又不是康熙,没有孝庄太后辅佐。或者说即使是有,汉皇会允许吗?
南芳皇后也是相当出色的,但汉皇勒令她与保大王一同离开越南,定居于长安西侧的卫星城兰妃泉,在澳洲时代,这里原名为莉莉斯泉,现名源于小皇妃经常爱来此泡温泉,所以内政部为其命名为兰妃泉——海妮在六月诞下大汉长公主之后,被册封为兰妃,取犹太教圣典《古兰经》之义。
至于在中南半岛,帝国又建立了第四个海外领地总督府,治所设于老挝琅勃拉邦的第四总督府被称为西域总督府,辖地为中南半岛除泰国的所有国家,包括越南、老挝和缅甸和柬埔寨,以及印度东部孟加拉湾地区。
在那里,由于印度国内各方势力迟迟不能达成一致,加上宗教分岐日益增大,为避免印度继续陷入内战,南亚印度次大陆特使,大汉帝国外交大臣威尔森提出了一个“威尔森方案”。
其核心就是在南亚实施分而治之政策,将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地区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地区分为不同的国家。
但印度最大势力的国大党表示反对“威尔森方案”,在他们的心中更幻想着一个同大中华联盟一样的“大印度联邦”计划。即以印度文化圈为基础,将周围的小国都纳入大印度联邦,使印度成为一个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对此,陛下表示了鄙夷,“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年代,连阿三都已经有了大国梦!”
在帝国西域总督府的支持下,孟加拉湾的三角洲平原地区率先**,成立了孟加拉王国,最早与英军作战,并接受大联盟援助的钱德拉·鲍斯成为了孟加拉首位王国首相。
此举打破了印度形势上的统一,北部的穆斯林教徒的**浪潮更加汹涌,而印度教坡徒们也开始希望将捣乱的穆斯林们赶出印度。国大党的统一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威尔森方案”在印度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还不够,不多死些人,没有一些血的教训,他们是不会低头的!”
当威尔森再次应邀前往德里商讨印度问题时,陛下神秘的说了一句话!
当时的威尔森并不理解,印度的和平已显曙光,陛下为何还会认为印度还会再流血呢?
1942年10月,当各方势力意见达成统一,南亚次大陆将衽印巴分治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在分治线比较混乱的旁遮普地区,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逃亡伊斯兰教徒地区,与之相反,伊斯兰教地区的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逃往印度教徒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引发了大混乱,两教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屠杀以及报复。短短的数周之内,因流血事件死亡的人,达到了五十万。这几乎超过了印度**和内战的死亡人数。
而在教徒们之间产生的不信任和憎恶,对之后的印巴关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加上分治时,在克什米尔地区留下的历史纷争,使得印巴两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立甚至是仇视,直到第三次印巴战争,得到大联盟帮助的巴基斯坦以弱胜强,彻底控制克什米尔地区方才作罢。
印巴战争,浪费了印度大量的财力,而长期的军备竞赛和扩军,又极大的拖累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直到二战结束的五十年后,进入二十一世纪,印度人与他们的大国梦还相差着十万八千里!
正如陛下在当年所说:“天生就是丫环命,还非要当小姐?你以为阿三就是小/三呀?有机会逆袭正室!”
“好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原来陛下说的小三,就是情妇呀!”
——帝国首任外交大臣威尔森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如是说到!
第257章埃塞克斯级
印度**的浪潮迫使英国政府加快了英军中印度士兵入藉的计划。
但邱吉尔没有想到,他顶着国会的压力让印度士兵入藉,最终的结果却只是英军战俘的行列中,多了数万包着白头巾的阿三。
在北非,布鲁克率领的英军在开罗战役中,战败后撤,甚至没有守住亚历山大港,让c舰队不得不退往直布罗陀与h舰队和美军舰队汇合。
但隆美尔没有打算放过英军,苏丹港补充了一千辆东北虎坦克和相应的履带式步兵装甲车后,德国将军步步紧逼,他有信心与英军在班加西再掰一次手腕。
在朱夫拉的艾森豪威尔终于等到了他盼望已久的援军,二十万美军与十二万英联邦军队在卡萨布兰卡二次登陆,他们还带来了多国部队急需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炮。
前者是步兵打装甲的必备武器,而后者是专为对付汉军阵营中势不可挡的空中骑兵师。
兵力的充足与补给的到来,使艾森豪威尔的信心倍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马上可以组织大规模的反击战役。
苏联战场上的形势已经恶化到迫使协约国部队必须要尽快打通一条生命线,以使英美的援助可以送到苏联。
罗斯福和邱吉尔都不敢想像如果苏联被击败,德军全部调回西线后的景象。
美国没有考虑在太平洋上甚至白令海峡做文章。汉国两大洋舰队在太平洋上耀武扬威,日本舰队还不时骚扰下阿留申群岛,使得阿拉斯加湾也并非安全。加之西伯利亚几乎全部落入了同盟国手中,汉皇在马加丹设立北海总督府的举动,无疑就是告诉美国:此路不通。
斯大林明确表示,苏联已经丢掉了勒拿河流域,如果同盟国部队突破叶尼塞河或是德军占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