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飞机去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个飞机去明朝-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的调查很简单。

第一,朱常渊屠杀关宁军一事皆是事实,对此,朱常渊也毫不避讳,而且亲自带着三人去瓮城之处实地查看现场。

看着瓮城一周的城墙,其下部二尺高皆被鲜血染红,现在已经变成了黑色,三人不约而同的同时打了个寒颤,看向朱常渊的眼神,也变得畏缩起来。

其次,除了朱常渊部下之外,所有的当事人都被屠杀,唯一的吴三桂还下落不明,整个问询就简单多了,所有证词都是对朱常渊有利的。

而且,朱常渊还亲自将三人送到山崖上观看现场,看着被炸出一个大坑的山顶,徐弘基说道:“吴三桂倒行逆施,关宁军已然尽为其走狗矣,若非将军发现得早,必为我大明之大患啊,我等定会奏明皇帝。”

“那就有劳魏国公了!”

朱常渊哈哈一笑,此事算是揭过。

额,暂时!

+++++++++++

送走了徐弘基三人,朱常渊算了算时间,与皇太极约定的交割宁远、锦州二城的日子也过了十天,便派人前去问询,看看何日交割比较好。

当然了,他自己也没闲着,忙于整顿整个山海关的军务。

经过上次将山海关六千关宁铁骑斩杀之后,现在整个山海关城中的士兵,可以说几乎全部变成了直接听命于他的部队。

将守城的六名陕西大将喊过来,先与他们认识一番,除了秦林之外,另外五人分别是贺兰筹、牛峰、朱金彪、胡大和一个叫做边横的小伙子。

六人都出身陕西,有着陕西人的武威雄壮,个个都是皮肤黝黑,身材挺拔,往朱常渊身前一站,像小山一样。

“呵呵,不错!”朱常渊一笑,说道:“本大都督令,从今天开始,秦林升为山海关总兵、贺兰筹升为宁远总兵、牛峰升为锦州总兵官、朱金彪升为辽阳总兵官、胡大为东江总兵、边横年龄小,暂时留在山海关。”

其他五人听了,一脸兴奋,朝朱常渊俯首顿拜,只有年龄最小的边横苦着脸,直言不讳的说道:“为啥?俺年龄小,军龄可不比他们小!”

朱常渊一笑,说道:“让你留在山海关,跟在本将身边观摩学习,你可愿意?”

边横一听,顿时喜笑颜开,赶紧跪倒在地。

能够跟在自己偶像的身边观摩学习打仗,对于边横来说,比让他去做什么总兵可是强太多了。

“好了,你们都起来。”朱常渊严肃的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本侯的嫡系,在外掌军,除本侯外,不得听命与其他任何人,能不能做到?”

“能!”六人齐声高喊。

“这就好!”

朱常渊满意的点点头。

这六个家伙都是在陕地时跟随自己的老部下,对于自己的崇拜尚在朝廷之上。

想想也可以明白,李自成蹂躏陕西这么多年,朝廷无力哺育百姓不说,还在陕西征兵打仗,役使整个陕地,民怨不敢说,但陕地之人肯定不会对崇祯有多大的好感。

而朱常渊就不一样了,除了干李自成一炮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给他们不停的输送食物,为他们重建家园,带领他们北征蒙古,横扫三千里,连破九部。

所以,朱常渊在陕地人民心中就是父母,就是神。

“不过!”朱常渊看着他们又道:“我虽然现在封了你们总兵官,可是你们也知道,除了山海关之外,其余的地方还都在建虏手中,想要实至名归,还要多多努力啊。”

“是,天将军,我们会拼命训练,夺回城池。”朱金彪豪气的说道。

“好,既然有这个志气,本侯再助你们一臂之力。”朱常渊说完,站起来,道:“念在诛吴逆有功的份上,我稍微累点,给你们打通任督二脉。”

这些日子,为了能够让六人死心塌地,朱常渊没少在他们面前装神弄鬼,所以,几人一听朱常渊愿意给他们提高功夫,一个个眼中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然后,朱常渊从系统中兑换几本《易筋经》和数本其他门类的功夫,分别拍到他们头上,算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而且,这还不止,除了改造主将之外,还帮他们改造了一批士兵,每人麾下提供一百人,每人朱常渊赐予他们一本《初级格斗技能书》

虽然不是万人敌,可是在战场上以一敌十应该能手到擒来了。

+++++++++

没多久,前去宁远的使者回来,报告说多铎还在盛京滞留,城内无法交接。

朱常渊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老是感觉皇太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但,也不在乎这一点时间,再过几天看看,如果依然拖拖拉拉,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日,朱常渊天天派人出去催促,对方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多铎在盛京尚未回归,无法交接。

朱常渊没奈何,只得给大清下了个最后通牒:如果五日后还没有回复,就默认皇太极没有和谈诚意。

五日后,宁远城中传来了大清国的和谈诚意:城池可以交割,可是现在决定只能给朱常渊宁远城,至于锦州城,则不给。

我去年买了个表!

朱常渊一拍大腿,果断绝逼怒了,嘿然一笑,暗自说道:“皇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第164章措手不及

ps:晚上还有一章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吴三桂终于从深山中走出,衣衫破烂的来到了京师。

自从山海关发生兵变之后,他连夜逃出了城池,心中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我要回京师,我要见皇帝,我要告御状,要把朱常渊这个疯子下狱。

然而,他前脚刚刚出了城门,趁着夜色骑马奔驰了不到十里,就被几个彪形大汉给追上,并且拦住了去路。

吴三桂虽然不知道来追他的这些人什么来头,可是他心中并不害怕。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就练就了一身临危不乱的心态。

况且,他自己本身武力不弱,如果是遇到了剪径的毛贼,别说面前这六七个人,就是再来六七个,吴三桂也有把握逃走。

然而,接下来的交战之后,令他绝望的是,别说六七个,对方随便出来一个人,就把他揍得在地上乱爬。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似乎不愿意要自己的命,只是阻挠自己的行程,不但把马匹宰杀,还不断的尾随着他,把他往大山里面驱赶。

所以,这一路,吴三桂可谓吃足了苦头。

不但没有脚程只能靠自己的双腿走路,沿途还都是山林,而且,还不断有人骚扰他,让他日夜不得安生。

不过好在,经过了一个月的艰苦旅程,总算是到了京师了。

此时,天刚刚蒙蒙亮,京师的城门还没有打开,吴三桂头戴一顶破旧的斗笠,脸上尽是尘土,衣衫褴褛,脚步虚浮的走到城下,和大多数早起的商贾一起,在城门前聚拢,等待着开门的那一刻。

远远的。他看见城门旁好像贴了一张缉拿令,靠近去看了看,不看不要紧,一看差点气的将心肝脾肺肾都吐出来。

缉拿令上被通缉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吴三桂吴长伯,虽然画像和他稍有出入,可是名字和字错不了。

通缉的罪名也是令他沉醉:带领军变、意图割据、里通建虏、不听调令、坐吃空饷等等,整整十六款大罪,而且条条是死罪。

最后。通缉令上说了,谁要是能够配合抓获吴三桂,赏银百两。

“噗!”

吴三桂差点一口鲜血喷出来,右手紧紧握在一起,暗道:我吴三桂堂堂山海关总兵,御赐平西伯,难道只值百两纹银?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吴三桂虽然气愤,可也只能先行离开。不敢在城门口多矗立。

+++++++++++

山海关,蓟辽督师府中。

朱常渊拿出电话,先给日月岛的大政务孔和射了个电,命他率领水军北上,攻掠东江,也就是之前毛文龙的老根据地:皮岛。

孔和自然是不敢不听,立刻、马上,召集了一千水师,带着两条朱常渊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轮船往皮岛赶了过去。

而且,他同时还命令日月岛港湾中的另一艘备用绞吸挖泥船随军出征。意图歼灭从岛上逃跑的敌人。

可是,他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了。

因为当孔和半天后抵达皮岛的时候,岛上竟然空无一人。

所有之前在此驻守的士兵,无一例额外的全部撤回到了大陆上。

朱常渊得到消息后。更加确认皇太极是拿自己耍着玩,不然的话,也不能提前把皮岛上的守军给撤离了,这一切只能说是早有预谋。

“草!”

朱常渊只能用这个单纯而且粗暴的字眼来表达现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

不过,朱常渊是谁?吃了亏还能忍?

“不要管皮岛了!”朱常渊又给孔和打了个电话:“将所有的水师带回日月岛,然后将咱们的王牌骑兵带上。先把盖州给我攻下来。”

盖州,明清时期是个靠海的城市,位置在渤海湾的最北面,和皇太极的京师盛京南北相距三百五十里,之前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市。

可是,一旦水师强大之后,这个城市的战略位置就会提高不止一个档次。

看看地图就会明白,盖州的北面是耀州,再往北就是海州。海州,即是现代社会的海城市。

海州再往北是辽阳,这个曾经的辽东心脏,汉代以来的辽东治所所在地,当然了,随着沈阳的兴起,辽阳这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在逐渐的下降。

不过即便如此,它也是整个辽东地区除了沈阳之外的第二大城市了。

而辽阳再往北,不好意思,到了皇太极的老窝…沈阳卫了。

所以说,盖州的战略位置,在有了水师以后,可以说是相当的重要,和陆上的宁远、锦州可谓不相上下。

只是,由于水师的缺乏,致使皇太极也好,大明也罢,都还没用认识到这个城市的战略重要性。

不过,从今天开始,他们都会对这个城市记忆深刻。

孔和按照朱常渊的指示,带着日月岛的二百王牌铁骑,乘坐大船一日一夜便来到了盖州城外的海域。

此外,辽阳总兵朱金彪,也带着刚刚训练好的三千士卒,从山海关外海域出发,乘船过来和孔和汇合。

++++++++++

盛京城中,大清的高层也正在商议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在座的除了御座上的皇太极之外,还有多尔衮、范文程、洪承畴、代善、阿敏、济尔哈朗等皇太极的肱股之臣。

唯独缺少了多铎。

其实多铎并不是像大清官方回复朱常渊说的那样:在盛京不在宁远。

恰恰相反,多铎就在宁远城,积极备战,防止朱常渊来攻击。

所谓多铎在盛京未回来云云,不过是推脱的话而已。

“都安排妥当了么?”

皇太极朝坐在最尾端的孔缺德问道。

孔友德点了点头,拱手俯身,说道:“回陛下,东江处水师尽数上岸,便是朱常渊现在派兵前往,也只能得到一个光秃秃的石岛而已。”

“那就好!”

皇太极的心里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上次亲眼见识了朱常渊海战的利器之后,被那种侵略式的打仗方法给吓到了,再也不想和朱常渊的水师刚正面。

“臣令人在岸边设置诸多纵沟,沿途山上存放大石,万一朱常渊来袭,也可以阻断其运送物资的道路。”

孔友德的想法,是怕朱常渊故技重施,从东江登陆,然后越过崇山峻岭直袭沈阳卫,所以,在沿途中设立了不少障碍。

皇太极点点头,看向多尔衮,又道:“从明天开始,增派军队驻守锦州,分兵宁远,要给朕死守住这两座城池。”

“若是万一守不住的情况下,再和他朱常渊议和!”

说道这里,突然看了看洪承畴,问道:“洪先生,朕是怕到时候朱常渊万一不与咱们议和,该如何是好?”

洪承畴道:“陛下请放心。”

“朱常渊手中不过两万人,即便其英勇善战,兵线过长也吃不消,现在他督师蓟辽,并非当初如其在荆襄之时,要顾忌的事情很多。”

皇太极点了点头,连他都知道攻打下来一个城池要稳固的道理,他没理由相信朱常渊不懂,所以,对于洪承畴的话深以为然。

以目前朱常渊的兵力,最多攻下三个城池,就会造成攻下来的城无人防守的局面,所以,就此判断朱常渊不会将兵线拉长,也是有道理的。

不得不说,洪承畴和皇太极的猜测是对的,朱常渊现在有能力收复城池,可是唯一的短板就是兵少,没办法守城。

这也是他纵然和皇太极和谈收复宁远、锦州,也不愿意攻打的原因了。

因为,一旦自己兵少,朝廷定然会“好心”的派兵过来填充,到时候自己累得屁股朝上,打下来的城池瞬间变成了别人的。

这种活,朱常渊无疑是不想干的,他要的是牢牢的将辽东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实施带领全民族进入现代化雏形的大业。

朱常渊已经决定,将辽东当成一个试点来搞。

“好,如此,朕就放心了!”

皇太极刚刚说完这句话,立即就有士兵从外面跑过来,传讯说道:“禀报陛下,朱常渊发水师千人,攻击皮岛不成,转而向东。”

“嗯?”

听说朱常渊发兵,皇太极还是有一丝丝紧张的。

转而向东?

那就是去攻打宁远了!这种猜测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仅仅一个时辰之后,他就收到了第一个让他措手不及的消息:明军小股部队突然出现在了盖州城,随时有攻击的可能,盖州守军求援。

“盖州?”

皇太极一听,顿时找不到北了,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明军怎么可能出现在盖州?”

突然想到之前属下禀报说朱常渊攻伐东江的部队向东而去,似乎明白了。

明军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陆地上到达盖州的,那答案只有一个,从海上过去的。

“坏了!”皇太极说道:“盖州已经十数年未经历过战争,城防极差,守军又少,怕是不好守了。”

“陛下莫慌!”代善站起来说道:“盖州虽然城防不甚好,可敌军仅有数千人,应该造不成大患,待臣调兵前去,定然一举而灭。”

代善手下有正红旗、镶白旗两旗之兵,在大清国虽然不是位高权重,可是也是那种跺跺脚就能让沈阳震动的人物。

皇太极看了看代善,没有回答。

又半个时辰过去,不好的消息终于传来:盖州失手。

第165章城下之盟

当然了,盖州失守虽然震撼,甚至令皇太极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