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束星北教授已经表态了,那么剩下的几位先生就不能不有一个态度。此刻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的叶企孙与吴有训两位教授,在杨震同意不强留除非他点名必须留下的教授后,最终也答应了将会留在东北抗联根据地。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生命不仅仅在教学上,还希望能真正发挥自己专长和所学。而且他们的真正才学,单纯的放在教学上,无疑也是一种浪费。能安安心心坐下来,研究自己的课题,对这些教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祈望。

但这个愿望,在连必要的实验仪器都缺乏的大后方,是根本就无法实现的。此时一心祈求外援的国民政府既没有能力,将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更没有那个想法,给他们提供研究条件和课题。

迁移到国内的各个大学,在漫长的迁移和辗转之中,也丢光了几乎所有的科研仪器。如今在北平时,曾经以科研仪器全而著称的这几所中国最著名的大学,现在已经沦落到连必要的授课的工具都需要教授自己动手制作。

而抗联这里最新式的美国进口科研仪器,以及优厚的研究条件,的确很让他们动心。最关键的是,抗联还给他们提供了科研的课题。在这里,他们会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所学,也更能学以致用。

但周培源和吴大猷两位教授,却是还在犹豫。尽管他们从杨震的话语之中,明白自己留在这里会更有发展,自己的学识会更有发挥的地方。而且这里的医疗条件,更有利于自己夫人的健康,但他们实在是有些放心不下留在关内的学生。

相对于更放不下学生的周培源先生,那边的吴大猷先生则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对于政治上的顾虑也是有一些的。毕竟之前的多年隔阂,甚至不了解,在加上某些方面的刻意宣传,对这边总是有一定的顾虑。

而且他对抗联在理工大学设置政委,以及各系都设立党委书记,甚至根据地内的各个中小学都设立党支部的情况,也是很不以为然。认为搞这些政治会冲击学术研究和教学,更会影响到西南联大一贯讲究的学术自由。

他认为学术就是学术,一旦涉及到政治,就不会那么的单纯了。而抗联在各个学校设立党组织,无疑会代表着他们的手会伸的很长。作为单纯的教授,从不涉及政治的吴大猷先生,一向很烦感在校园之中搞党派,搞政治。

而且他不认为以抗联目前的能力,能在研究的方面上对他们有什么帮助。虽说通过这些天的参观和考察,对这里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印象。但他认为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学术的氛围也是一个积累。他不认为抗联至少在目前,有这个学术氛围和传统。

虽然抗联这里有大批的新式科研和教学用的仪器。但是学术是需要交流的,留在这里,很难与外界取得联系。这里太封闭了,很难与外界接触到。这一点对于自己的学术积累,是相当不利的。

最关键的是他担心自己妻子的身体,虽然抗联提供了特效药,但是肺结核这种病是根本无法痊愈的。只能是尽可能的恢复身体,以及延长寿命。如果抗联打了败仗,在来一次长途迁移的话,自己妻子的身体很有可能承受不住。

这些年国军给他带来的失望太多了,一次次的败仗,一次次辗转迁移。从华北的北平,一直迁移到西南边陲的昆明才总算安定了下来。但妻子本身就虚弱的身体,随着一次次的迁移却是每况愈下。甚至在去年,差一点就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如今大后方的条件虽然艰苦了一些,生活水准也随着物价的飞涨每况愈下。就连给妻子想弄点滋补品,都没有钱去买。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是安定下来了,不用在到处的迁移。如果来到东北,固然这里有治疗肺病的特效药,营养条件也好的多。

来到这里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妻子已经能下地走路,而且也原来持续不退的低烧总算消退了。甚至抗联专门给他妻子配备的那位中俄混血儿医生告诉他,如果持续治疗,他的妻子虽然不能说完全彻底的恢复,但是至少可以保证短时间之内不在犯病。而且如果恢复状况良好的情况之下,未必不能生育。

这是让他自抗战爆发以来,在艰难和困苦之中最高兴的事情,也是他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但尽管8○○ΤxΤ ˋc○Μ这样,他依旧很担心如果抗联失败了,再一次的长途迁移,还是会毁了妻子本就虚弱的身体。前车之鉴太多了,爱妻如命的他实在不敢冒任何的风险。

但是在参观与考察的时候,见到的那些美国进口的最新式科研设备和仪器,却又是让吴大猷先生异常心动。要知道这些最新式的科研设备和仪器,在国内的其他地方根本就见不到。别说在一路迁移的过程之中,大部分科研仪器基本丢光的现在的西南联大,就是在北平的时候,几家大学加在一起也没有这么多的新式仪器和设备。

这些仪器和设备,眼下在国内的其他大学自己买不起。而现在几乎都要穷疯了的国民政府,也不会去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美元去给进口。眼下的国内,也就这么一家舍得下这么大的力气,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去搞这些仪器。

正是有了这些仪器,吴大猷才敢肯定,眼前这位年轻人说的那些,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肯花这么大的代价,进口这么多的科研仪器,就一定有什么大的项目。让自己真的能学以致用,无疑对他包括周培源先生在内,又是极具诱惑力的。

相对于只放心不下学生的周培源先生,这位不像涉及到任何的政治和党派,只想专心教书和做学问的吴大猷先生,心中眼下的思绪要复杂的多。留下还是回去,对于他来说,这个决心都是很难下的。

他们一直没有答复,杨震也没有任何的催促,只是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着二位先生。良久,这二位先生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杨震的这个要求。但是二位先生答应的前提,与叶企孙和吴有训二位先生是一样的。

周培源先生是因为杨震答应了自己的两个条件,至于吴大猷先生,则还是研究和爱妻战胜了一切。毕竟抗联打败仗,丢光了本钱,那只是偶然性。但是爱妻在东北会有更好的医疗和疗养,自己能安心的做研究,不用整天为爱妻搞点营养品而发愁这才是必然性。

尽管不想涉及到政治与党派之争,但是对于还多少有些政治敏感性的吴大猷先生来说,他之所以留下来还有一点。他从这些身居高位,却是吃穿极为朴素。但是对建设和教育,却舍得下血本的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对中国未来的希望。

强制免费的义务教育制,就连书本和校服,都是统一免费提供。这一点不仅仅在中国,就是全世界也绝无仅有。更别说无论穷富,所有的儿童每天免费提供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保证这些正在长身体,急需营养的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在全国其他的地方想都不敢想。

而他们这些手握大权,在关内有些省份就是土皇帝的人,却是衣着简朴。吃的也是极其简单,没有鸡鸭鱼肉,有的只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连家常菜都算不上,甚至可以说有些苛刻的饮食标准。单凭着这份魄力和坚持,他们就有成大事的希望。

这才是吴大猷答应留下来的根本原因,因为他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希望。尽管他对于抗联这种在学校建立党委、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并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和团员的做法很是讨厌,认为是政治干涉了学术自由。但在他的心中,总归还是希望战胜了观念上的保守。

对于这几位先生的要求,杨震基本上还是点头了。但是他点出了几个人,必须要留在东北。其中就有眼下在佳木斯考察的王淦昌、饶毓泰、霍秉权,以及张文裕、王承书夫妇、吴征铠几个人。杨震希望几位先生能够帮助抗联做工作,将这几位先生都能留下来。

不过杨震同意,此时已经拿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机会的王承书先生可以不参加。由抗联出面协调从根据地取道苏联,乘坐美国轮船直接去美国读书。而且杨震还承诺,每个月由抗联驻美办事处给予王承书先生一定的补助,以让她安心在美国读书。

得到了杨震的这几个承诺,几位先生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纷纷点头同意留下。并答应去做杨震点名要求留下的那几位先生的工作,争取将他们几个都留下来。而杨震也同意,将几位先生没有同来东北的家眷,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抢运到东北。

第1198章谈话的重中之重

至于吴大猷先生提出的政治不能干涉学术自由和研究工作的问题,杨震没有多回答他,只是告诉他,在研究和教学上,绝对不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但是在学校设立党委,是眼下时局的需要。

现在是在战时,自由终归还是要有一个限度的。尤其是对青年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做到前面。因为现在的根据地,实在禁不起任何的折腾。学生有什么需要,可以向党委提起。

学生们都年轻、也好冲动,有些学生思想更加激进,再加上没有社会经验,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眼下形势复杂,各方面的势力都在向根据地内扩展。敌伪也在拼命的恢复在根据地内的特务组织。

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思想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不过杨震向他们保证,在学校设立的党委只负责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不会干涉他们的教学和研究。绝对不会出现内行,领导外行的情况。

尽管杨震的回答让吴大猷先生很不满意,但既然杨震已经保证了在学校中设立的党委,不会干涉他们的教学和研究,他也就没有再提什么异议。毕竟他们是教理的,不是教授政治学的。他提出这些东西,只是担心那些不懂行的人,对教学和研究指手画脚的。

杨震的这个保证,虽说没有让他太满意,但是也算勉强说的过去。人家已经保证不外行干涉内行,这就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既然如此,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反正看这个家伙今天的态度,是死活不会放自己走的了。

在几位先生都同意留在东北之后,杨震也就开门见山,将心中的思路都毫无保留的讲了出来。他今天与诸位先生谈话的内容只有四个,一个是核武器的原理与未来的发展。二是雷达逆向仿制,以及在未来的发展。

第三点则是电子工业,主要是晶体管的彻底完善和应用。四是各种抗联目前急需的光学仪器设备这四个方面。而在这四项意提之中,核武器的研制与规划,则是重中之重,也是杨震在今天要重点提出的。

核武器的研制在这个时候还是机密,更是一种全新的事物。此时已经开始研制核武器的英美德,至于尝试进程被战争打断的数量,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别说中国人,就是他们本国人知道的都寥寥无几。

但是这只不过是现在,而在后世其原理和制作方法,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轻易的找到。其中无法解决的只是核原料的提取与提纯的方法,尤其是加工提炼所需特殊设备的研制和制造问题。

因为这些看似一说就破的东西,中间蕴含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虽说一说就破,但就是中间的那层窗户纸却是最难捅破的。没有一定的科技底子和工业基础,想捅破最后这层窗户纸,却是难于上青天。

后世国际上,对这些生产核武器所必须的离心机以及高速加速器,控制的也是最严。包括核原料在内,都要向一些国际组织报备。这两样设备的出口,也要经过国际组织极其严格的审查。

但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解决了核原料也就是铀矿石来源,再加上杨震提出的所谓“超前”设想,搞出原子弹可以说并不困难。至于设备方面,现在反倒是比后世要好解决的多。这因为些很多人还不知道做什么的设备,虽说自己造不出来,但是外购却是很方便。

因为此时虽说各国在研制方面都进行了高度保密,但是对于进行浓缩铀设备的进出口控制还是很松的。基本上可以说有钱,就能买到。因为即便是后世核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人,此时也是刚刚开展研制。

对于这些目前还作为普通大学物理教学所必须的设备,几乎并不控制。像高速回旋加速器与真空高速离心机,在还没有认识到他们真正的用途之前,只不过是普通的科研与教学用的仪器而已。只要提出来进口,一般是不需要进行严格审批的,基本上都能买得到。

当然除非像现在的德国,还有现在的日本和意大利,美国对其所有物资都进行严格的禁运。就连一支铅笔都不出口,更何况这两种还算高级的设备。而对于抗联这个现在的半盟友,美国人还是比较大方的,并未限制其出口。

美国人真正开始控制这些东西,是在其曼哈顿计划全部展开,发现这两种设备可以提炼出符合核武器所需的铀二三五后。不过眼下还是可以出口,美国人还没有最终收紧口子。回旋加速器这种抗联已经以教学和科研为名义,从美国购买到了三十台。

至于可以用于浓缩铀的高速真空离心机,抗联通过并不了解这些玩意真正价值的皮尔逊家族,以教学和科研为借口,从研发这种设备的弗吉尼亚大学,一口气进口了上千台。在抗联的强烈要求之下,这些设备如今已经全部到货。

因为杨震知道,一旦美国人的曼哈顿工程全面展开,对于这些设备的利用有了一个新的了解,那么这些东西再想进口则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所以他很巧妙的打了一个时间差,利用美国人的曼哈顿工程此时刚刚开展,对这些设备还并未进行实质上应用的机会,进口了一大批。而这些设备,早在今年的五月份就已经全部到货。

同时为了不引起江北方面的注意和窥视,甚至是巧取豪夺,在进口的时候在交货单据上并没有写出这些设备的真实名称,而是以冶金设备配件的名义进口的。进货的时候,也全部是拆成零件状态分别掺杂在其他设备中进口的。

那些苏联人虽说看起来很笨拙,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嗅觉比狗还灵敏。一旦他们发现这些美国人对其禁止出口的设备,肯定会想办法搞到手的。以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来说,半路截胡的可能性很大。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