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争之中,也给敌军的调动,掠夺中国腹地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原来也许要用一个月才能行军赶到的上千公路距离,乘坐火车却只需三五天。如果必要,甚至一天之内就可以轻松的赶到。原来需要大量人背肩扛才能满足需要补给,一列火车就可以全部的装下。
而眼下几乎华北所有的铁路线,都控制在日军的手中。日军随时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化的工具,快速的调集一切援军,抵达他们所需要抵达的战场。只要铁路线所及之处,日军增援的速度绝对不会缓慢。
一旦其华北方面军下定决心全力增援,不算其需要分兵防御国军第一、第二战区,以及对太岳、太行、北岳地区围剿,也许无暇他顾的驻山西第一军,以及驻扎在北平护卫其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无法调动的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
在其他方向仅仅日军就可以调动部署在平津周边的日军就有驻天津的第二十七师团,石门的一一零师团、独立混成第八旅团,邯郸的独立第一混成旅团。而这些日军,单靠晋察冀军区在冀中军区的部队,根本无力全部吸引住的。
同样如果日军不惜削弱黄河防线,以及冒险只以一部兵力牵制第二战区,第一军也不是不可以调动的。而从目前全国战局来看,即便是第一军抽调主力北上,其所面临的战区也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
蒙疆驻屯军归属华北方面军指挥,而整个华北方面军下属三个军级建制配置是成犬牙交错,相互策应配置的。尤其这个第一军,与蒙疆军的防区不仅相邻,而且从部署上,也是成梯形部署的。一旦蒙疆驻屯军方面出现危险,作为与其紧邻的驻山西第一军,是不可能不出动的。
即便其驻扎在运城,保持对陕西以及黄河对岸豫西、豫中一战区压力的第三十七师团,以及对第二战区保持警戒的驻临汾的第四十一师团,受制于整个山西周边的态势无法北上增援。但其抽调驻长治的第三十六师团,北上增援蒙疆驻屯军却是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除了其可以随时调动的三十六师团之外,日军第一军下属的驻扎在崞县的独立第三混成旅团,阳泉的独立第四混成旅团,以及驻扎在太原的独立第九混成旅团,汾阳的独立第十六混成旅团。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增援晋北。
尤其是这个独立第三混成旅团,就驻扎在与大同近在咫尺的崞县。一旦需要北上,可以在最快的速度之内利用同蒲铁路向大同方向增援。其兵力虽说只有五个步兵大队,在去年的百团大战之中也受到不小的伤亡。但是其实力早就已经补充完毕,而且战斗力并不弱。
单独一个蒙疆驻屯军兵力的确不算多,但是周边的日军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即便第一军驻晋南的两个师团不出动,但是其余的部队如果投放到战场上,却依旧会对整个战局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更何况,还有华北方面军的其他各部。
日军可没有那种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做派。一旦一部遇袭,其余各部无不拼命增援。再加上交通便利,铁路线纵横,日军的增援速度势必极快。如果在西进部队与日军蒙疆军正在激战之时,其余方向日军倾巢出动,这个局面恐怕就不是杨震所能想象的到的了。
按照杨震的计划,战线拉的太长。而战线拉的越长,日军可以选择下手的部位也就越多。再加上日军又占据有交通工具上的优势,调动和集结兵力远比自己一方便利。战线拉的越长,在后劲不足的情况之下,也就意味着越危险。
第1103章慎重、再慎重
而在杨震的整个计划之中,将距离蒙疆最近的,也是最有可能增援的日军驻扎在山西第一军,只要是交给太岳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区、太行军区留守部队以及晋绥军区牵制。这个想法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
作为华北敌后最大的两个战略区的主帅,没有任何人比两位老帅对自己部队的现状更为清楚的了。如果说此时的部队还保持着当初刚刚渡河东进的时候,老红军部队的军事素养,也许这并非不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
但在敌后这么多年下来,部队扩编了几十倍,但与之相对应的军事素质下滑的也厉害。加之以前弹药奇缺,有限的弹药就连部队作战都无法满足,更别说日常训练了。加上原有的装备上的限制,使得指挥员应对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也不足。大部分的指挥员,没有接受过协同作战指挥训练。
即便是目前相当一部分的部队已经在抗联的帮助之下,换装了大量的新式武器,但部队的根本素质还需要加强。步炮的协同能力,部队的整体防空作战水平,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与日军相比,差距还相当的明显。眼下抗联提供的装备,在战斗之中能发挥五成作用,便已经是很不错了。
的确眼下太岳军区的三个主力团已经换装,晋绥军区主力也完成换装一部分。再加上晋察冀军区北岳区,以及太行军区的留守部队也按照目前挺进军武器装备标准,保留了一部分部队作为骨干。
这些部队,再加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使得整个山西境内的部队看起来数量不少。在完成换装一部分之后,部队的装备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虽不能说是兵强马壮,但也比之前缺枪少弹不可同日而语。装备虽说比日军还相差较远,但如今总算也比较充足。而且各大军区,也都组建了一支规模也不算小的炮兵部队。
短时间之内的作战,不会再因为弹药发愁。至少不可能在因为缺少弹药,连新兵实弹射击都不敢开展。新兵入伍的时候,好的给发一把大刀或是一枚手榴弹。差一点的,对不起空手等着吧,看有没有战友牺牲或是缴获到装备在发给你的情况,也不会再出现。
不管三八式、捷克式,还是中正式一类的好枪,还是北洋时期留下的意大利造、老套筒、曼利夏一类的老爷枪,现在好赖能人手一把了。虽说配件还有些不足,比如刺刀一类还缺少,但至少能做到人手一枪了。
装备得到了改善,再加上原来全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的一贯目标。眼下可以说从北面的恒山、五台山区,东到太行山区、太岳山区,西到晋西的吕梁山区,南到王屋山,到处都有十八集团军活动。
整个山西境内,除了晋中平原地区以及铁路沿线之外,都有十八集团军部队的根据地。就连晋中平原地区,以及各个铁路沿线,也不是净土一片,也都有抗日游击区。可以说整个山西,城镇与交通线是日军控制,而广大的山区,则是在关内部队手中。从这一点来说,杨震有这个思路,并没有什么大错。
但部队的装备上去了,军事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按照这些部队,眼下的素质来看。采取破袭战切断日军铁路运输,或是拖住日军一部可能,但是要是想要拖住日军第一军主力恐怕很难。
别的不说,单以眼下已经完成换装的太岳军区主力三个团来看,即便在太行军区留守部队主力全部出动配合之下,甚至也很难拖住一个三十六师团。如果说拖住一部分还有比较有可能,但是要想拖住全部,几乎没有那个可能。
即便是这些部队之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完成换装。但与日军真实的战斗力相比,也至少在三比一左右。也就是说至少集中三个团的兵力,在配属相应炮兵的情况之下,才能与日军一个联队的主力抗衡。即便是这样,彻底的围歼日军一个联队也是困难的。
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装备上的差距确占据很大的因素,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关键的决定因素,还是在部队的训练与指挥员的素质上。部队扩编速度过快,作战素质与指挥员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很多人在作战的时候还在用内战时期的战术和思维,与强悍的多的日军作战。在加上装备与弹药的匮乏,也使得部队训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全军只有一个没有几发炮弹的炮兵团,大部分的部队只有一两门迫击炮,甚至压根就一门炮都没有。
即便那些有炮的部队,加在一起也没有几发炮弹。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想展开步炮协同训练,也没有那个可能。有限的炮弹,作战都不够用,那里还能拿出来用于训练?而且炮兵人才奇缺,很多部队即便缴获了炮,也因为炮弹无补充以及没有人会用,也只能销毁或是埋起来。而且与作风凶悍的日军作战,缴获火炮的时候并不多。
而此时的日军无论是各级军官的军事素养,还是士兵的作战能力,都正处于一个巅峰时期。两军相对比较,除了都不怕死之外。无论是单兵作战素质,还是指挥员的能力,都相差太大。更何况日军除了装备之外,其协同作战能力,远远的高于中国所有的武装。
这并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自己看轻自己。这就是实实在在是整个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的真实写照。敌我双方差的不仅仅是武器,还有整个的战术运用、各级指挥员的素质,以及部队整体战斗力上的差别。
即便是装备好的多的国民政府正规军,也经常甚至出现一个军的中国军队,即便是在有炮兵的配合之下,也很难能歼灭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联队。再加上日军快速增援的能力与反应,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抗战期间无论是国共都未能歼灭日军一个联队。
而装备、补给更差的十八集团军部队,面对日军的时候作战更加吃力。甚至出现了在去年的百团大战之中关家脑一战,十八集团军总部集中了两个旅另数个团的兵力,也未能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战例。这种除了装备上的差距之外,更多的是各级指挥员的能力上和部队在作战素质上的差距。
看清自己,并不是等于看轻自己,更不是畏敌避战。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与日军真实的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而时刻保持头脑的冷静,寻找到更有利的战术,去与敌人作战,才是一个高级指挥员最应该做的事情。
更何况除了太岳和晋绥两地之外,其余的各部老部队大多已经编入挺进军北上。留下的部队,除了作为骨干的部队之外,大部分都是新升级的部队为主。这些新部队战斗力与素质,与老部队相比都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一比例还要进一步的扩大。更何况日军还有航空兵、装甲兵与骑兵,可以与之配合作战。
按照两位老帅的估算,就是整个华北部队除了山东之外,即便是全部都动员起来,最多能拖住日军两个师团主力外加一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就已经是顶大天了。这还是在相当一部分的部队,已经完成换装的情况之下。但日军无论从那个方向可以调动的兵力,远远不止两个师团。
而除了大量的日伪军之外,华北还有为数众多的伪军可以配合日军作战。也就是说,要想牵制住华北日军主力无法增援,关内部队面对的敌人,并不仅仅是纸面上数量。实际上的数量,只能更多而不是更少。
而且这一战下来,在与无论是素质,还是装备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打这种战斗。即便是只拖住日军两个师团,关内的留守部队也很可能伤筋动骨。这对今后的华北局势发展,只能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华北部队无法拖住日军华北方面军全力增援蒙疆驻屯军,那么战线拉的过长的西进部队,极有可能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尤其是日军一旦集中大量的兵力,趁我军与蒙疆驻屯军激战之机,从张家口北上切断察北我军与热河之间的联系,那么西进部队的补给线将会全部切断。
在补给被切断,察北本地又无力筹措。而晋绥军区主力以及太岳军区部队,再被日军第一军给缠住无法增援,也无法打通从晋西北以及北岳地区到察北、绥远地区的交通。那么到时候处于孤立无援、补给断绝的西进部队,甚至可以说只能坐以待毙。当年西路军的结局,可谓是前车之鉴。
牵一发而全身,整体战局必须要进行全盘的考虑。察哈尔的战略位置,对日军整个华北方面军来说,相当的重要。不仅仅是日军在平津地区的屏障,更是其从西北进攻中国腹地,以及经绥远迂回陕西大后方的一条通道。
无论是突破口选择察北,还是以察南,都要考虑到日军在全局上的反应。战役一旦全面展开,再想停下来已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考虑周全,将整个战场周边的态势全部考虑进来。慎重,再慎重一些。
所以对于杨震的这个想法,两位老帅并不是很赞同。对于他们来说,现在还不到与日伪军决战的时候。在他们看来,以察南为主要突破口,远比选择察北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不仅一样能打通与关内的陆地联系,最根本的来说,距离自己的补给线相对较近。
一旦南下受阻,而日军抽调大批援军从张家口与大同出击,出击的部队随时可以退回热河。就算补给线和退路全部被切断,也可以就近撤入晋察冀的北岳区。避免因为孤军深入,而带来过重的损失。
虽说选择察南作为突破口,也会面临日伪军的四面夹击,但是毕竟战线要拉的短的多。除了在粮食补给以及伤员安置上,有相当大的便利之外。至少与察南相邻的热河方面,配合也容易的多。
第1104章我需要他们做的
当然杨震的这个以察北为突破口,集中部分兵力全力西进打通经察北至关内交通线,并抢占绥远想法,也不是一点成功的可能性没有。但是这是需要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要能在日军重兵增援的情况之下,打垮这个日军蒙疆驻屯军主力。
只不过话是这么说,但是做起来恐怕就很难了。从日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抽调出援军的数量来看,完成这个目标需要调集的部队、物资将会是恐怕自七七事变部队东渡以来,最大的数字。甚至还要超过去年百团大战,关内所有参战部队调集的兵力。
在关内部队还无法承担太大的重担之前,这种作战还需要以抗联为主。也就是说,要达成这个目标,按照目前抗联的编制,仅仅西进部队就至少要调集六个师的兵力以上。在还要牵制关东军的情况之下,抗联能抽调出这么多的兵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