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焉。不然。所谓格物。末而已矣。”这应该是陆学理学的弟子所做的。
这一份有点意思。“观其著以知其微。察其显而见其隐。此格物
之要道也。儒者之道。格物以致其知贵能推其类也。水而知学。观田而知治国。推之而已。”应该是刘基刘伯温的学生因为这一套格物致知是的主张。
“老师。你看这份试卷。”刘浩然悄然对朱升说。朱升接过试卷一看。只见这张试卷格物致知策中首先写道:“格知在心意之先。知之至者。皆物格之验矣。”
“这应该是永嘉之学的学子所作。”朱升思量一会说道他随即翻开第二张试卷。只见“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策问中赫然写着:“卫何以信使民?利耳。既无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故为政要诚”明赏罚。诚。发号出令。必思生民之大计。而不乎一身之喜怒。赏。是指爱人之功。求人之善。举之公卿之上而忘其疏贱之丑。罚是惩人之过。明人之恶。之窜之|而遗其贵近之厚。故可使民守国。”
看到这里。朱升微笑道:“错不了。的永嘉之学的论调。”
刘浩然点点头。毫不避讳道:“此人言论甚合我意。”格物致知。在心意之先。有点唯物主义的味道。而知之至者皆物验矣简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元末版。而“诚赏罚”正好说到了这个“信”字中。在刘浩然看来。一个政府没有了公信性。老姓还怎么拥护你。怎么你守江山?
朱升笑了笑。看了一边正在看试卷的宋悄声说道:“但是要想取此人为一甲前三恐有难事。溪先生必定会他其文刻峭精工。而义理未的为纯明正大。
”
刘浩然也笑了。虽然拜在朱升门下。苦读过一番但也仅限于能读懂古文。了解当前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要他去辩论什么义理。十个他也不是宋的对手。但是刘浩然担心。朱升陶安李习都受过自己的潜化。也清楚自己想取什么的士子。所以就算宋坚持。也不用担心这次科举全取的理学士子。
刘浩然放下手里的卷子。重新阅起其它试卷。时间很快就到了酉时。
第三天考试。刘浩然没有。只是让刘存忠送来了试题。平江关税司一年所纳关税胜过平府的田赋(以当年粮价折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立何律法保证该司关税最大化?
这道题目可为难那些理学学士';了。他们的强项不是这'奇·书·网'里呀。只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题。说什么做人做事当以德为先。以“守心”为上。甚至有学子对关税不以为然。认为田赋是根本。说无无粮产。金银如山又如何?更有学子关税是与民争利。当废除关税。藏富于民。不过相对而言。永嘉之';的学子和江';大学东南大学的学子就能切中要害。发表了一番有用的言论。
九月初六。江南省第一次科举终于放了第一次榜。三百六十名举子新鲜出炉。这其中永嘉之学学子占了二十二人。江宁东南大学学子占了二百一十六人。
九月初七。三百六十名举人在江南行省议事堂前进行了“殿试”。刘浩然以“经世致用”题。考策问最后确定名次
最后经过刘浩然确定。一甲取六十人。二甲取一百人。三甲取两百人。出乎人意料是一甲第一名是来自江西抚州的王侍尧。他的格物致知批判程朱。肯定有否定;批判陆王。则否定中有肯定;他提出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的之。王侍尧即继承了程朱的格物穷理的思想。但是又提了要以实践和事实为判断准绳。他的思想有进步但是不激进。在加考中王侍尧出了立《商法》《契约法》等律法来规范商贸活动。达到监控商贸活动。正常收关税的目的。“即不赋重阻商。又不|库流失。”
而在殿试中王侍尧更提出了经世致用。当以利国利民为本。“国为信。民为富”。对于这个有想法。但又不冒进的学子。刘浩然自然点了他为第一名。
一甲第二名是江宁大学学子徐茂诚。第三名是温州的叶淙温。他的文章虽然最的刘浩然的心仪。尤其是在加考关税方面。他甚至提出设立钱庄。通过控制货币流通来监控关税。简直就是超时代的想法。但是过于激进。不为宋等理学士人所喜。进一甲都阻力很大。因为他杂考的诗词只的了个丙。但是在刘浩然的强力坚持下。终于被点为第三名。
接下来。一甲其余人等以及二甲三甲人员都全部落定。至此。江南行省第一次科考全部结束。这次科结果的最大影就是江南士子开始狂热的报考江宁东南大学。因为从科举成绩来看。这实在是一条捷径。但是刘浩然和其他大臣们都知。影响不止这。
第九十二章江上
帝国的荣耀第九十二章江上
凤六年九月二十日。奇书网更新迅速(→Qisuu),小说齐全乌江江面。一艘十六桨大船上坐在艉楼上。看着远处的江天一色。
“承华。来坐。
”刘浩然看了一眼一旁有点谨的王侍尧。指指旁边的椅子。
“是的丞相。”个子不高。体型略瘦的王侍尧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就拱手应了一句。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在安丰小明王和刘福通听说江宁开了科举。对此大加赞赏。以大宋朝的名义赐一甲二甲三甲学子进士出身。并确定江南会试就是安丰大宋朝的大试。其治下各的学子文人均可以参加。而且以刘浩大败陈友谅为由。封其为大宋朝丞相之职。继续兼领江南行省丞相。
刘浩然也不管刘福通是不是真心。毫不客气的笑纳提高这次科举档次的机会。至于丞相这帽子现在倒可有可无。而且他也知道。这只是安丰向天下和江南表达自己还存在的一种手段。
接着刘浩然循唐宋例。在江宁开翰林院。自任翰林院正卿。以朱升兼翰林院直学士。李长汪广洋宋陶安李习等名士为讲读学士。授一甲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先在翰林院里学习一年。前半年由各学士们分别授课。后年分到行中书省各部行走。进行实习。期满后再进行考核。根据成绩另行分配。而二三甲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他们只是在江宁大学集中学习半年。再根据结业考试成绩分到各府县。充任九品官职。开他们的仕途。
这个制度一出。家都知道一甲进士和翰林院的含金量了。顿时对这六十名幸运儿羡慕不已。而刘浩然';里也打算把翰林院办成类似于另一个世界的中央D校。为中枢大臣的摇篮。王侍做为本科的状元。更是引人注目在上了来天课之后。他被刘浩然安了一个秘书的职位带上了再次西征的路途。
“承。你觉这科举有什么利弊?”
王侍尧一愣。早就听说这位君王深谋远虑。颇深。想不到他问话居然如此直接。而且问的是敏感问题。
王尧一下答:“回丞相。以属|见。此次科举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弊病属下想到一点就是录取的太少了。”
刘浩然赞的点点:“说好你应该还言欲尽。说一说。”
“是的丞相那属下就斗胆一述见了。”
王侍尧正了正坐姿。开始讲道:“本科应试的有四千多学子。只录取三百六十人。这剩|的大部分学子想来只有两条出路。一是投考江宁东南大学堂二是续读书准下一科。但是等到下一科。学业有成的学子还会增加。这科举会更加激烈。”
说到这里。王侍尧看了看刘浩然的表情。发现平常如旧。于是继续说道:“这么多学子只能看到一条路。蜗居不起。而我江南百业待兴又肩负光复中华重任正是需要人才时候。如此下去恐怕不妥。”
“如果你此次没有考中。你会如办?”刘浩然突然问了一句。王侍尧很快就理解刘浩然的意思。脸色微红道:“回丞相。我想我也逃离不了那两条路。”
“正是如此。你能出这么一番有见的的话。那是因为你跳离出来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看问题。对此我很欣慰。”
刘浩然的一番话让王侍尧有点激动。但是多年读书养气修身使的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看到王侍尧只是微一动。随即又平常如旧。刘浩然眼中的赞赏之意更浓。
“承华。你知道自为什么会被点中状元吗?”刘浩然对科举逐步改革有自己的想法。此时不方便透露出来。于是转到另外一个话题。
“那是丞相的器重和恩惠。”王侍尧持礼答道。
“有人说是因为你名字取的好。王侍尧。侍候尧舜。那个君王不喜欢。”说到这里刘浩然不由大笑起来。“有的人说因为你出自江西抚州。与淮西江南浙各派没有关联;也有的人说你秉承家学。与理学诸派牵连不深。”
这几句话听的王侍尧有点骇然。这些都是学子们私下议论的话。怎么都传到了丞相的耳朵里。看来这位相虽然身处庙堂高处。但是对朝野的一举一动都一目了然。
“我承认。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我点你为状元。”浩然毫不避讳的说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从你的文章里看到一些东西。中平稳健简沉谦和。还有务实和创新。你吸取程朱理学的修身养德。但是不为其唯心所拘泥。你吸取了(永)嘉(永)康之学的功利务实。却没有他们那么激进尖锐。”
“我以前对老师国用先生他们说过。我们不但要赶在头上的鞑虏。还要赶走心里的鞑。只有这样们才不会重蹈历史覆辙。但是赶走的鞑虏。枪炮以。赶走心里的鞑虏。枪炮就没有那么管用了。”
“以史为鉴。这是们必须要做的。你知道我会|么如此厌恶理学吗?”
王侍尧不敢揣测刘浩然的心意。只是拱手道:“学生不知。请正卿大人教。”
刘浩然体会到王侍尧改变称呼的含义。当即含笑道:“其实我没有深入研究过程朱理学理义。但是我听到他们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感到厌恶。天理固然是好。如果人人能心存天理。那么天下早就是大同世界了。可孔圣开始。上千年无数的名儒学士都想把天下人变成存天理之人。可是谁做到了。他们都做不到的事情。程朱理学的那些人凭什么能做到?我不想再拿国家百姓的命运和前途让他们去做试验了。”
刘浩然喝了口茶。|了润喉咙继续说道:“还有一点。理学的那些名儒名士。恨不理学占庙堂。而其它学派都是异端邪学。看他们的样子。对鞑虏他|没有那么恨之入骨。”
“当年孔圣人求学真理不惜拜老子为师。可是到了朱子嘴里。此老子非彼老子。这种封闭和自大。我不喜欢。儒学到现在。吸取了多少其它学派的思想才有日之成就?朱子的唯心之论。难道没有吸取释道的思想吗?说到底。我厌恶理学那种我说的就是天理的态度。治学就在于博学广纳。这种胸都没有。如此成为国学?”
“而且事物真理的正确难道就凭谁的声音大吗?承华我非常欣赏你在正考格物致知策问中说的那句话物以穷理。唯质测为的之。理学讲三纲五常要大家存理守秩序
错。可以让国家和社会稳定。但是光稳定是远远不有发展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民富国|。是我追求的目标这一点理学能做到吗?所以我们必须以事实和功效为标准行事。”
王侍尧连忙点点头接言道:“卿大人说的正是。属下在家求学时。也曾经疑惑过。理学真的能乡亲百姓们免除困苦。过上好日子吗?我翻阅了所有的理学典籍。上面只是讲到个人的修养。对于如此富民强国却只有片言语。含糊不清。可是百姓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如何去谈什么存天理?后来我游学到了温州台州发现那里流行永嘉永康之学不仅如此。当的的持学之士更以实去体学从商富民。从那时我就开始意识到。理学只是一门讲究追事理的学问。并不是直接去经世致用的学问。”
刘浩然笑着点点头。个王侍尧还真善于思考和探索。理学真的只是一门哲学。让它直|去指导治政的实际事务。过于虚无了。就好像你让一个高深的哲学家去管理一家工厂。让他去挣更多的钱。这;勉为其难。
“你有此心便好。说到经世致用。你还要多向叶淙温和永嘉学派学习和请教。叶淙温虽然激进尖锐。但是他身处温州。州商盛之的。对于这些东西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加考策问中的言论被潜溪先生等人斥为妄言。但是我却认为很有见的。商贸往来。转到最后还不是要换成金钱。商人图的是什么。也还不都是金钱?所以他提出设立官办或合办钱庄票号。仿以前宋交子。以票据替代金银往来。关税司只要监查钱庄票号出具的票据和往来账目就可以知道商户的进出口货物多少。以此纳税。”
说到这里。刘浩然停顿了一下说道:“这个办法虽然不错。但是现时实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必须加以改进。而改进办法你知道是什么?”
看到刘浩然给己出了一个难题。王侍尧立即开动脑筋思考起来。他知道这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
看到王侍尧过一会还是没有头绪。刘浩然不由提醒了一句:“你加考的策论有提及。”
王尧恍然大悟。暗自骂自己一时紧张。连忙整理一下思路答道:“回正卿大人。学生总结了几点。定《商法》。规范商户来往的规矩。纳税的义务和责任。商人图利。那么律法对他们最好的惩戒就是罚没钱财。让他们觉的遵法有利可图。违法则可能倾家荡产。定《契约法》。商户往来。均以契约为证。律法则要求商户往来须以诚信公平为己要定契约。无契约则视为走私。则关税司可以契约为凭收关税。另一方面。官府收了关税。就有责任保证双方行契责任。维护他们的权益。”
刘浩然点点。这是目前能实行的正道。王侍尧借鉴了自己提出的义务责任。也吸收了永嘉学派的一些思想。在前宋。沿海的区由于商贸往来非常发早就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办法。只是前宋朝廷并没有太多的重视。也没有给予有效的指引和控制。到了元朝更是一塌糊涂。而王侍尧的办法就是在|海商户自发规矩的基础加以法律化正规化。
“过时间。我会派你和叶淙温江松江等的关税司实习一二。你要用心看。用心。回来后给些建议。”
“学生领命。”
“好了。不说些事了。你对眼|的战事有什么看法。”刘浩然换了话题道。
“回正卿大人。学生对兵家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