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伊利亚科夫笑道:“您的能力!”

赵书礼可不相信这一点,真正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自己现在是国内各势力中,唯一重兵接近苏联边境的军阀吧。

赵书礼还是犹豫,跟苏联人签订私人条约,就像袁世凯跟日本人签订的密约21条一样,要是传出去了,恐怕是会背上骂名的。

“诚意!我需要诚意。”

深思了很久,赵书礼还是打算听听苏联人能出的价码。要是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哪怕是牺牲点个人名节也无所谓了。”

“我国打算跟阁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派遣军官帮助您训练军队。”

果然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军阀了,赵书礼想道。

但是嘴里却抓住另一个问题:“那么外蒙问题呢,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十分敏感,历史原因颇多,恐怕是一时难以达成共同协议的,因为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有难以逾越的底线。”

“具体的!”

“我国希望跟阁下保持外蒙古的现状,我们默认阁下对这里的控制,但是阁下必须保证苏联在这里的利益。以前我们跟蒙古人民政府政府签订的条约,希望您能够承认。”

赵书礼果断道:“不可能,苏联以前跟蒙古非法政权的条约必须一律作废。”

当年蒙古人跟苏联的条约中给了苏联很多特权,比如贸易是免税的,还有允许苏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任意在蒙古驻军。

伊利亚科夫对于赵书礼的断然拒绝似乎早有准备,笑道:“那么您有什么要求呢,为什么拒绝呢,我认为当初签订的条约可是对贵我双方都有利的。”

赵书礼哼道:“有利,苏联军队可以随时通过我的地盘,可以在任意地方驻军,这也算对我们有利。”

“苏联驻军是为了保护蒙古国,不受外敌威胁,当然了以后我们同样会将保护转移到阁下的身上。”

“不需要,我有能力保护自己。苏军必须撤离蒙古境内,并且双方贸易的税率问题也需要重新修订,当然我本人也是十分渴望跟苏联进行贸易的。”

伊利亚科夫道:“完全退出外蒙驻军问题,恐怕我国政府不会的答应,但是为了表现我们的诚意,我们愿意放弃随意驻军这个条款,但是库伦和买卖城是必须有苏军驻扎的,我们必须保护苏联的利益和安全,毕竟这里距离我们的远东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太近了。”

双方唇枪舌战,最后赵书礼默认了苏联人驻军买卖城,而苏联放弃了库伦的驻兵权。

最后,赵书礼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个人确实很希望跟苏联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但是派遣军官就算了,我的军中现在不缺军官。但是如果苏联肯跟我们进行军事技术方面的交流的话,我会非常欢迎的。”

“哦,哪方面?”

“我希望苏联援建一个兵工厂给我方,这兵工厂至少能够生产一些型号的火炮,还有机枪,尤其是1905式机枪,我个人对这款机枪是十分喜欢,同时也非常喜欢苏联的武器。”

“这个恐怕有些难度,我国正在进行建设,人民还很困苦,恐怕没有能力对别国进行牵扯到经济方面的援助。”

赵书礼哈哈一笑道:“这个不妨事,我们愿意承担相关的费用,这也是贸易吗。不知道贵方能不能答应。”

伊利亚科夫没有明确表示,他没有这方面的授权,他表示可以跟他们政府沟通。

三天后,苏方答应了赵书礼的要求,表示可以卖给赵书礼一个火炮工厂和机枪厂的设备,赵书礼又提出要求派遣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也答应了。

于是双方开始谈判签订相关的条约,最后具体条款中,只有双方维持当前实际状态,互相不使用武力。对于关税方面,赵书礼没有签订什么具体的条款,只是表示给苏联人最惠国待遇。

双方拉锯了几个月的谈判就这样结束了!事后赵书礼知道,他这次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外交胜利,日本人帮了很大的忙,苏联人之所以妥协,是因为日本人不但派遣军舰示威,而且从朝鲜调动了两万人,以保护铁路的名义,从大连到哈尔滨进行了一次军事巡游。

当然日本人也通过这次外交战获得了不菲的利益,苏联答应以几乎白送的价格将中东路,也就是北满铁路卖给了日本人。日本人几乎彻底控制了东北的交通干线,而日本人付出的除了极少的金钱外,只是一个放弃对苏联远东领土,包括萨哈林岛在内的领土要求而已。

谈判结束后,赵书礼留下了骑兵后,当即带领两万步兵南下了。

二十九节归绥得失

更新时间2012…5…2121:32:18字数:3525

赵书礼之所以刚刚谈判完,就急匆匆的回国,原因是国内的局势军阀混战又开始了。

这次战争的起因是,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浙江战争,并很快发展成国内军阀的大混战,主力是直系和奉系,战场扩及小半个中国,覆盖了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华北和华南地区。

齐燮元是直系军阀出身,此时的直系军阀如日中天,早先联合奉系打到了皖系大军阀段祺瑞,后来又打败了曾经跟自己联合倒段的奉系,大权独揽,实力从黄河流域延伸到长江流域。但是失败的张作霖始终不服气,在日本的扶植下恢复元气后,一直想找机会跟直系在分高下。此时直系发动的战争,正好给了他借口,于是立即就通电谴责直系想要武力统一中国(很难想象这时期“武力统一”四字竟然是一个非常贬义的词汇,中国数千年来不都是这样吗),同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分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显然早已对直系不满,并对自己实力有信心的张作霖,决定动武了。并且联络几年前他跟直系联合搞下去的皖系势力,共同针对直系采取行动了。

大战很快爆发,史称第二次直奉战争。

11月底,紧赶慢赶的赵书礼才总算回到了包头,而此时这次在中国国土上,首次动用了海陆空三军,双方总兵力超过六十万的大混战已经结束了。具体过程很复杂,但是决定性的却是冯玉祥的倒戈。

冯玉祥这个人被称为倒戈将军,他倒戈是常事,但是不能以此认定此人没有气节。相反这个人性格很正直,他的军队是军阀中军纪最好的,从来不抢掠老百姓的财物。因为此人也是穷苦人出身,但是大概也同样是因为出身的原因,他非常仇富,对富人可就没那么客气了,所到之处虽然不至于抢劫富户,但是勒索点军饷粮食是经常干的事情。

这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已经从一个小人物上升到了吴佩孚的第三军司令。但是冯玉祥却对吴佩孚很不满意,感觉吴佩孚排除异己,他本来已经当了陕西督军有人马有地盘,但是仍然帮助吴佩孚打仗,因为当政的梁士诒内阁太媚日。可没想到胜利后,反而被调到北京当了一个陆军检阅使的不实惠职缺,如此还则罢了,吴佩孚答应给的军饷也没了下落。因此冯玉祥对吴佩孚是十分的不满。

当吴佩孚带领直系主力正跟张学良带领的奉系主力正在长城沿线激战,战况最紧张的时候,奉系联络了冯玉祥,答应战争后不进关,不抢地盘后,于是冯玉祥又倒戈了。本该奉命北上的他,却突然南下进入了北京,囚禁了直系首领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所部改名为国民│割命│军,这次事件史称北京政变。

赵书礼回来的时候,正面对这种局面,冯玉祥倒戈联合奉系军阀,大败直系,冯玉祥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没赶上这次战争,没捞着好处,赵书礼并不遗憾,第一是以为他也不喜欢打内战,第二呢,他此次收回了外蒙,他觉得值了,哪怕就此从民国的历史上消失,他也无愧了。

赵书礼一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稳呢,有人找的报告就不断。这些人来找赵书礼自然是担心这里的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赵书礼一波一波接见了绥西的各界人物,并向他们保证,自己有能力确保绥西的安定,极力安定了这些人的心。这些人的到来,同时也让看到自己男人平安归来,正满腔欢喜的傅青荷非常不满意,觉的那些人太不识趣,打扰了她的二人空间。说话间就又有人来了

“报告司令,徐新六顾问求见!”卫兵敲门报告。

赵书礼正了正衣冠,这次来的这个人是必须见的,沉声道:“请进来!”

来的人是徐新六,也是受到孔韧当时给他讲的实业救国理论的感染来到绥西的,但其实他的心里并不认为孔韧的计划能成功,但是他还是来了,带着悲凉的心情打算做一个中国实业救国的烈士。不过到了绥西一看,发现各种政策,虽然不完善但比其他军阀的地盘来说可强多了,更重要的是当地统治者的这种建设的态度让他很满意,最后又听说赵书礼要带兵去收复外蒙,他才终于认定了赵书礼这个实际统治者。之后徐新六带着赵书礼给的绥西财政顾问身份,积极考察这里的金融财政情况。同时自己也经营商业,先是在包头注册了一个北方发展银行,然后在鄂尔多斯建立了分行,但是本人却基本上呆在分行这边,因为包头的金融业基本上是晋商的票号说了算,他发现根本无法立足。

“见过司令!”穿着笔挺西装,留着短头发显得很精神的徐新六进来打招呼道。

赵书礼立马一副笑脸道:“是徐先生啊,好久不见了,在绥西生活可还习惯。”

徐新六对赵书礼的礼遇到没有受宠若惊,他在国内见过不少军阀,什么样的都有,有伪装礼贤下士的,有专横跋扈的,还有不可理喻的。因此他并没有把赵书礼的态度当回事。反而是谨慎的询问起赵书礼对这次内战的看法。

“不知道司令对于直奉两系军阀怎么看。”

赵书礼不知道这人是什么意思,随便想想,如实回答道:“都是一帮子权奴,争权夺利到头来只是苦了百姓。”

徐新六笑道:“那司令自己呢。”

这倒是问住了赵书礼,但是他也没有生气,只有有些惊奇从来没人这样当面问这种问题,大多是不敢。

但也让赵书礼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干脆反问道:“那先生以为我是一个什么人呢。”

徐新六摇摇头道:“我看不透,你年纪如此之轻,却北收外蒙,做到了多少身居廊庙之人都没做到的事情。冲这点,我佩服你。但是如果有朝一日,司令也是权柄在握,还会顾忌天下百姓的生死吗。”

赵书礼叹口气:“你这问题问的好啊,真是让我们这些掌管一方军政的人羞愧啊,所谓居官不为子民,如衣冠盗!本人也不敢说一心一意为民做事,但是却敢保证不会愧对良心。在内竭尽所能改善民生,在外维护国权,仅此而已,但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新六点点头不在提这个话题了,反而转到了战争的胜利者奉系军阀身上,道:“这次战争过后,恐怕奉系将入住北京,操弄政权,不知道司令要如何应对?”

赵书礼摇摇头,他知道徐新六是有主意告诉自己的,干脆就给他个机会,也好考察考察这个人。

便可以求解道:“这个在下还没有想过,不知道先生可有教我的。”

徐新六果然是有备而来,侃侃而谈:“您一定要维护住河套地区,甚至寻机占领归绥,控制整个绥远。我建议司令结好奉系!一旦奉系掌握北京大权,司令就可以谋个绥远都统的位置,以后大可大刀阔斧的治理地方了。”

赵书礼点点头,徐新六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他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掌握历史动向的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看到各派势力的沉浮,而他自己暂时又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现象,那就只能顺应了。要顺应就牵扯到一个站队的问题,一旦站错队的话,恐怕别说发展了,死无葬身之地都有可能。而他知道,奉系最终得逞了一时,所以眼前应该跟奉系搞好关系。

但是一时却不知道如何做,想到这徐新六既然来找自己,心中肯定已经有了定计,便问道:“那么先生觉得我该如何做呢?”

“我劝司令即刻派兵占领现在空虚的归绥,然后派人去联络奉张,表示拥护。”

“派人?”

“没错,司令身居高位,不该随便冒险,在下愿意代劳。”

赵书礼听完,打量了徐新六一番,看到他面色如常,不怒不喜,下定了决心道:“那就有劳先生了。”

徐新六走后,本来就有意趁机做大的赵书礼不敢再耽搁,迅疾带兵启程,赶往归绥,他要谋夺整个绥远地盘。

归绥本来是有郑金声和马福祥各一个旅驻守的,可是这次直奉战争中,他们都选择了支持一个人冯玉祥。郑金声跟冯玉祥在东北讲武堂的时候就认识,并且共同参与过反清的秘密行动,他支持冯玉祥不足为奇,但是马福祥这个老狐狸支持冯玉祥就很耐人寻味了,以他宦海沉浮的经验,不该看不到冯玉祥这次不会是真正的胜利者,但是却选择了这个人,这让赵书礼捉摸不透。

郑金声的绥远混成旅和马福祥的独立旅离开了,但是马福祥本人并没有离开,而是马鸿逵带兵去了北京。因此在归绥赵书礼跟马福祥再次见面了,赵书礼大军在城外构筑阵地,自己带了几个护卫驱马上前,对面则是马福祥带着一个老仆,衰老的身影配着古老的归绥城,气氛充满诗意。

一见面赵书礼客气又热情的问候马福祥道:“马叔叔,一别数年了啊。”

马福祥慈祥的笑道:“是啊,没想到天下局势变化如此之快。”

赵书礼又道:“叔叔是个聪明人,该知道我的来意,不会让我们伤了和气吧。”

马福祥也笑道:“可不是吗,我这不就来欢迎你了吗。”

兵不血刃赵书礼进驻归绥,接着马福祥向段祺瑞请辞,并推荐了赵书礼接任。

此时段祺瑞已经在冯玉祥和张作霖的拥护下,担任了政府执政,负责组织新一届的政府。

按道理来说,赵书礼是徐树铮提拔的,属于段祺瑞的嫡系,但是段祺瑞并没有答应马福祥的要求,虽然同意了他的请辞,却没有任命赵书礼做绥远都统。因为有些事并不是他能做主的,虽然他负责再次执政,那是由于他自身的威望,还有冯张两人的博弈的结果。因为奉系不同意孙中山北上主持政府,冯玉祥只能请出了在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