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大民国-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联人跟德国达成的默契,让德国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对比一战时期的德国外界,此时的黑特勒显然比当时的威廉二世要高明,他不惜跟自己的宿敌和解来避免使德国进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但是这种高明却是会对世界造成更加惨重的伤害的。

攻占波兰后,在东方无后顾之忧的德国,调转枪口往西攻去,而此时英法两**队还在马奇诺防线后度假呢,他们军中流传着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叫做在马奇诺防线晾衣服,歌词中极尽对德国战斗力的鄙夷之色,但是也仅限于此了,过过嘴瘾而已,一旦真正开打就歇菜。甚至不用直接开打,他们内部就扯皮不断,法国人认为英国人不够意思,英军虽然进入了法国,但是却不上前线全都在各个粮草据点守卫后勤,武器装备也不行,战斗力更不行,但是跟当地居民的争端却很行,法国人认为英国人没有诚意。而英国人则在战前始终不给法国一个保证,担心法国再次把英国拖入战争,让法国一直不敢对德国采取强硬措施,只能跟在英国人的后面绥靖再绥靖,本来法国人就对英国的大陆平衡政策憋了一肚子火。现在要合作,自然不能顺畅起来。

英法的协调不顺,加上他们躲在马奇诺防线后的静坐战,让德国的军队可以从容调动,在东方灭掉了波兰后,目标直指英法联军。

在德国终于准备直面英法的时刻,在东方,日本和中国的角力也终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华北战役和南京战役同时打响了。

二百五十节南京保卫战(1)

南京极为重要,谁能负责保卫,蒋价石当时询问手下将领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敢站出来,那就是号称佛徒将军的唐生智。唐生智这个人先后反对过蒋价石数次,可是最后投降后,还是被蒋价石接纳了,给与荣誉与地位,养了起来。蒋价石这个人熟读中国国学,在对待向自己投降的人还是很大度的,或许是基于恩威并施收为己用的帝王思想,基本上不会采取杀这种极为野蛮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跟他斗了十几年,阴谋诡计兵戎相向后,抗战一开始那些军阀还愿意跟他合作,以他为最高领袖的原因。

而蒋价石胆子也够大,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大胆的把南京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唐生智。说说唐生智这个人的带兵,真的很富于民国时期权势人物个性的特点,他的军队中要求,所有人必须信佛,他让和尚主持给每个人都摩顶受戒,他们是佛的军队。他的领兵特点,跟当年被称为基督将军的冯玉祥是民国时期的两大奇葩。当然当年的唐生智势力军队已经消失了,现在他指挥的是十几个大小军阀,武器装备纷繁复杂,番号军服也不统一,完全就是一个杂牌军的大杂烩。

南京方面指挥防御的将领定下来了,而在上海集结的日军在不断的增派兵力后,也准备好了,此时他们的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二万人,一共十一个师团,总司令为松井石根大将。兵力足够后,经过休整做好了准备的,分三路水陆并进,进逼南京。日军第11、第13、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及其以北进击南京。第10军、第114师团沿宜兴、溧阳、溧水公路前进;第6、第18等师团沿宁国、芜湖公路进攻芜湖,以断中**队沿江往西的退路,国崎支队从广德经郎溪、太平渡江,攻占浦口以截断中因军队后路。日军企图从东南北三面合围南京,占领中国的政治中心,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而蒋价石的军队中,除了杂牌军外,也有部分中央军的精锐,比如宋希濂第78军、王敬久第71军、孙元良第72军、叶肇第66军、俞济时第74军、邓龙光第83军、徐源泉第2军团、教导总队和宪兵团等部,共计10余万人。但这些军队大多数是刚从淞沪战场撤退下来的部队,未经补充休整,尚未恢复战斗力。

蒋价石知道,南京不可能守的住,哪怕唐生智在怎么信誓旦旦表示与南京共存亡,他也做好了随时离开南京的准备。但是却也不能不打,因为这是国家的首都,他不防守的话,恐怕名声声望就要臭到极点了,那么将来怎么跟坚决抗战而且现在打的有声有色的北方之王塞北军阀赵书礼争天下呢。没错现在蒋价石已经看到了,将来抗日胜利后的天下,必然是他跟赵书礼两人来争夺。

在这种情况下,蒋价石其实已经做好了迁都的准备,迁都的目的地曾有好几个,武汉、洛阳等地,但是最后选择了重庆,因为蒋价石力求稳妥,武汉洛阳都有可能被日军攻占,可是重庆基本上没有可能,假如真的重庆也被能日军攻占,那么中国也就真的亡了。但是这迁都计划尽管拟定了许久,但是却不敢发布,一旦发布一来影响南京防卫的信心,二来对他声望的打击同样是致命的。

誓死保卫南京的唐生智接手南京防务后,立刻对防务作了部署。

他心里也明白,自己军队虽然多,而且杂牌军士气也高涨,但是指望这些军队来保卫南京简直是笑话,主力还是要靠中央军,尤其这些军队还跟日本在上海血战过,有对日作战的丰富经验。

于是他的安排以中央军为主,杂牌军为中央军的后备队和预备役,用来补充中央军。他命令孙元良的72军防守城南中华门、雨花台和黄山顶等要地,白崇禧带领的8万桂系主力部队作为预备队配合;宋希濂的第78军防守城北的幕府山、下关、和平门与玄武湖地区,滇贵联军十三万人作为预备队;桂永清的教导总队防守城东的中山门外至玄武湖一线,刘湘部十万川军负责配合作战;萧山令的宪兵团防守城西莫愁湖清凉山一线,刘文辉部二十万川军负责配合作战;另外还有从八万多人的陈济棠部作为总预备队随时支援。

连教导总队宪兵团这样的军队都用上了,可以说唐生智手里能用到的兵力都用上了,此战不管怎么说没有保存实力的嫌疑,各派势力大团结,中国人的凝聚力显露无疑。

十二月初,各路日军终于进逼南京外围,3日佛晓,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凌晨天一大亮,涂着血红色太阳旗的日军飞机黑压压一片出现在了南京上空。一时间南京城炸弹横飞,火光冲天。敌机的轰炸越来越猛烈,一切事实表明,南京保卫战一开始就是一场血战。

但是中**队的抵抗十分坚决,日军地面部队的攻击一次次被打退,损失惨重。至5日,进攻仅进行了两日,日军伤亡就已经超过了三万人,而中**队的损失已经超过十万。三比一的伤亡让中国守军痛心,但是日军同样也不能接受,开始采取了下一步的行动。

5日晨,日军的飞机开始在南京抛洒传单,这是松井石根至南京守军的最后通牒。要求中**队在12月10正午以前投降,否则日军将不再接受投降,直到南京陷落。这份通牒自然没人理会了,甚至蒋价石也开始犹豫了,因为两日的战斗相当顺利,尽管战损比很高,但是比之在上海的时候可是要好很多了。但是他忽略了,现在一线防守的还是他的中央军主力部队,而且在保卫首都的伟大动机鼓舞下,斗志昂扬战斗意志颇为坚决。

短暂的停火后,12月10日,日军攻陷南京城外的纯化镇和镇江炮台后,开始向南京城发起了总攻击。

二百五十一节南京保卫战(2)

日军近百架飞机掩护着日军地面部队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等守军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数十万大军,在南京城外展开了厮杀,战至午后,日军死伤惨重被迫后撤。

尽管暂时打退了日军的进攻,但是守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最惨烈的是光华门,这里是日军重点攻击的方向。防守这里的是第87师259旅,旅长是易安华,他是黄埔军校三期学员,刚刚经过淞沪会战,曾在闸北一线阻击过日军。这次在光华门外,他苦苦抵抗了日军将近八个小时,他的部队已经先后经过数次补充,兵员非常庞杂,而他的老弟兄恐怕已经十不余一了,很多部队的基层军官几天前还只是一个老兵而已。但是即便如此,他最后还是果断的亲自带兵对日军进行了反击,最后经过肉搏,全歼了侵犯他阵地的日军。但是易安华旅长却壮烈牺牲,为南京保卫战开战来牺牲之最高军官,年仅37岁。

易安华阵亡后,日军继续进攻,这夜一伙日军悄悄躲进了城门洞。

守城军队是156师的官兵,手榴弹炸不到城门洞中的日军,开枪也打不到他们,官兵们十分着急。突然一个士兵恨恨的骂了一句,烧死这帮龟孙子,他们的长官听到后,灵机一动,命人找来了汽油等易燃物,顺着城墙往下倾倒,接着十几个敢死队员缒城而下,冒死用手榴弹引燃了汽油,大火瞬间就吞噬了整个城门洞,躲在那里的日军烧的哇哇大叫,最后全被消灭,光华门总算安全了。

但是缒城而下的几十名敢死队员却没有再次返回城上,而是冲向了前方正在攻击边光营房的日军冲去,自从他们下城的那一刻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后世人恐怕很难想象,这时候的中**队那种精气神,那种为国家献上生命毫不在乎的心态,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支柱,而这些人也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当然恐怕他们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有朝一日找到了这种精神,或许在以前的战争中,他们是逃兵是懦夫,是欺压百姓的蛀虫兵痞,但是这一刻他们是英雄,用他们的鲜血让自己的生命升华了。这几十个敢死队员最终全部牺牲,每个人倒下的方向都是面向敌军。

同日,太平门外的战斗同样激烈,进攻这里的是日军的第16师团,这是日军的一只甲种师团,战斗力强悍。可就在他们推进到离城门不足一千米的时候,紫金山守军的炮火猛烈的开火了,伤亡惨重。不得不暂时停止对太平门的攻击,转而向紫金山方向挺近。

紫金山是南京制高点,桂永清负责守卫这,他把一个炮兵团部署在这里,可以支援到半个南京城。可是却也惹来了日军的重点对待,他们派出了85辆坦克,两个师团的兵力,兵分两路向紫金山发起了猛攻。

紫金山上的中山陵和名声灵谷寺陷入了炮火之中。

日军进攻了这里四日,始终未能攻下主阵地,不得不暂时撤退,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里的守军已经大部阵亡,或许只要他们在一个冲锋就能拿下这里了。

另一个方向,雨花台,这个山岗高越百米,长三千米,位于中华门外,这里的战事同样惨烈。负责防守这里的是孙元良部的第88师,孙元良黄埔一期毕业,曾在日本学习过炮兵,淞沪会战表现抢眼提升为军长。

雨花台的位置相当重要,这里的得失关于中华门的安危,此时防守雨花台两翼的是两员悍将。右翼阵地守军是262旅,旅长朱赤;左翼是246旅,旅长高致嵩。

“弟兄们,打!”

看到日军已经接近到了八十米,右翼阵地守将朱赤下达了命令。此时他的旅已经经过了十数个小时的连续激战,非常疲惫了,而且伤亡前所未有的惨重,已经到了他这个旅长亲临第一线的地步。

命令一下,阵地上的机步枪同时开火,阵地前方的数千攻击日军顿时倒下了一大片。日军也是经过激战后的疲兵了,突遭猛击阵型大乱,大有撤退之势。

“弟兄们跟我上!”

朱赤抓住机会身先士卒,带领守军杀了下去,短兵相接,激烈的肉搏后,日军再次被打退。

十二月的南京,夜里还是很冷的,江风吹过所有的士兵都不自觉的缩紧了身子。

一堆柴火旁,借着火光,一个俊秀的军人正在写着东西。那是一封家书,写完后,他把信装入信封,又拿出贴身的一张照片,那是一个清秀的女子,是他的妻子。久久,他把信和照片放在一起,装入了贴身的口袋。他想念他的妻子,但是从军以来聚少离多,但是他不悔,他在信中告诉妻子,长久以来的愿望即将实现,捐躯为国家,让妻子勿念。

第二日,日军再次攻了上来。

二十多架飞机,在雨花台上空狂轰滥炸,大炮也是猛烈炮击,地面上两个联队的日军,在数十辆坦克的掩护下疯狂冲锋。

朱赤冷冷的看着,他在等日军靠近,他们手里的步枪经过这些天的激战膛线磨损严重,不放近点还真的打不准。

可就在这时,突然一声尖啸,一发炮弹落到了他的身边,一个战士把他扑倒了。朱赤昏迷了过去,被几个战士背着突围而去。他不知道的是,救他的那个战士,前几日还被他处罚过,那是一个来自广西的替补士兵,那个士兵当时在阵地上偷偷抽大烟。

朱赤的右翼阵地失陷了,自他以下生还者不足十人。

同时左翼阵地也非常危急。

高致嵩的旅弹药早用完了,跟一波又一波冲上来的日军反复肉搏,刺刀都拼弯了,战士们索性连枪都扔掉了,跟日军厮打在一起。高致嵩本人在扭打中,还被日军咬掉了一只耳朵,鲜血淋漓的坚持指挥战斗。他亲眼看到一个个战士,干脆直接抱着日军滚下山去同归于尽,心里的滋味五味杂陈,有愤怒有哀伤,要是他们的武器在好一点,哪怕火力能达到日军的一半他也有信心让日军无法靠近他的阵地。

又打退了一拨日军,可是高致嵩手下剩余的战士已经不到五百人了,这曾经可是一个有着上万人的加强旅啊,战斗到此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自从上了雨花台,高致嵩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日军的小豆坦克又上来了,潮水一般的日军紧跟其后,而他的战士却累的几乎无法动一根手指。

可高致嵩却突然笑了:“哈哈哈哈,兄弟们殉国的时候到了,你们怕不怕死?”

几百声整齐的‘不怕’声响起。

“好,所有人听令,把能用的手榴弹都拿出来,把导火索连起来。”

此时日军已经很近了,高致嵩是黄埔三期毕业,能听懂一些日语,此时他听到一声声‘抓活的,抓活的’的声音。终于日军上来了,他顺手拉响了导火索。剧烈的火光冲天,鲜血染红了雨花石。

雨花台左翼阵地也被日军突破了,但是中**队没有失败,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是后退而死的。但是看到情况不利,军长孙元良命令88师余部从雨花台撤退,日军彻底占领了雨花台,直面中华门了。

因为孙元良的撤退,他被立即逮捕,撤职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