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能……也是。”袁世凯摸了摸胡子,沉吟了半响说他,毕竟这捐款数额也大到吓人了一点。
三千万元
谁能有三千万元都快成天下第一富商了,怎么可能有人一捐就是捐三千万实在是太假了。
袁世凯显然不知道中盛集团和华盛集团在造纸、纺织、榨糖、农垦、养殖、以及其他日用商品等领域的庞大规模。
这些领域已经占据了整个中国市场,并且还大量出口,工厂是到处在建,厂房内是三班倒不停生产。
那些什么天下第一富商几千万的资本是怎么积累的?都是靠一些买卖赚钱,经营工厂成为大富商的很少,然而工厂却比贩卖、开当铺、旅馆之类的行当赚钱得多。
……
不过袁世凯没钱倒是真的,年后袁世凯想到了整顿盐税,盐税几千年来向来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现在中国四亿几千万人,那吃盐量更是多得很。如果每年以盐向一个人收一角钱,那么一年就是四千多万元。
实际上,人们买盐不止一年这么少的税,盐税收个上亿都是可以的。
上亿元的税收,袁世凯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不过袁世凯一整顿盐税,马上发现市场全是卖一种‘华东精盐’后缀‘加碘’,的碘精盐。华东精盐不仅品质极好,而且加了碘能防止人们得大脖子病,最重要的是,这种碘盐价格极低,在北京八个铜板就能买一包,一包就是半斤盐。
“怎么全都是华东盐?”袁世凯吃惊道,他家中做饭现在也用华东盐,但袁世凯没想到的是,其他盐商怎么都不见了?
“大总统,现在华东精盐卖得这么便宜,基本上沿海都没人晒盐了,那些盐商都改行做其他行当去了。”赵秉钧对袁世凯说道,“现在全中国各省都是江苏淮安出产华东盐,唯有青盐和川盐还在支撑。”
“嗯这样也好,盐税整顿就容易得多了。”袁世凯喜道。
整顿盐税,也就是从贩卖商那里开始收钱,从清代开始,盐商大多都可自主经营,不过食盐进入市场还是要收钱的。
现在华东盐占据了中国大部分食盐市场,直接让华东盐提高价格就好了,这样袁世凯在整顿盐税上也不用太麻烦。
袁世凯很快颁布了整顿盐税的政令,要求在每斤食盐上加收八分钱的税,袁世凯的算盘打得精,每斤盐收五分钱,一个人一年大概吃四斤到五斤盐,平均一下老弱,吃个三斤半总得有吧?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吃收了盐税的盐,一年要交二角八分钱,如果全中国的人都吃交了税的盐,就算是四亿人,那么一年也有11200万元,也就是1。12亿元。
这样一来,中央财政也就有了保障。
至于会不会得罪华东自治政府,袁世凯一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应该是不会得罪的,毕竟每个买盐的都交一样的税,华东精盐不会因此失去市场,那么肯定也就没有损害华东井盐的利益。
以市场角度考虑这一问题的袁世凯没把这个问题看成问题,因此也没多想,直接颁布了整顿掩饰的政令。
没成想,这一颁布就捅了马蜂窝,华东自治政府措辞激烈,要求大总统收回政令。
……
夏钧这个年本来过得好好的,突然袁世凯要整顿盐税,一收就是每斤八分钱,食盐这方面夏钧基本上不赚钱,基本上就是加上运输费用原成本卖出。
他的意图就是让中国人都能吃上便宜又质量好的食盐,袁世凯这一收盐税,这不是把人逼着去吃硝盐?
夏钧当天在家里拿起电话打到外交部去,对朱晓诚命令道:“马上致电袁世凯,让他收回盐税,不收让他自己看着办。”
……
在整顿盐税上,北京报界的声音,北京报界在盐税上为袁世凯大唱颂歌,说袁世凯减轻盐税,为人民谋福。
是圣人出世云云
杭州报界在是一片抨击,全因夏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对夏钧问:“委员长为何反对盐税?”
“你们看看大海有多少水,地下又有多少卤水,光是淮安开采的盐巴若是全加工成食盐足够全中国人吃上几十年。盐税是一种暴*,如今的中国不应该存在盐税。难道大总统是要我们中国人再去做食土民族?去吃那硝盐不成?我华东自治三省将拒不接受盐税,三省人民今后将全部吃免费盐”
夏钧的回答给杭州报界打响了旗帜,杭州报界上顿时都是一片反对盐税的声音。
袁世凯要加盐税,夏钧反而搞吃盐都免费的政策,摆明了袁世凯唱反调,更是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抨击盐税的言论,把袁世凯气得直当场撕了报纸,骂道:“这个混蛋小子,他要免费他去免费,本总统这个盐税收定了”
……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对于这次国会选举,复兴党没有派出一人竞选,因为复兴党内部根本看不上什么国会,在中国鹤立鸡群的华东自治政府不需要参加什么中央政治。
然而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给赵秉钧及袁世凯带去了威胁,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正要去北京就任的时候遭到了刺杀。
两天後宋教仁去世,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同时被搜出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华东自治政府在收到租界会审公堂移交的证据后。
夏钧看着手上的证据冷笑,喊来游正斌,把资料递给他说道:“把这些证据和函件里的主要内容通电海内外,再让检察厅传讯赵秉钧来杭州接受调查。”
“委员长,我们把这些公布出去?”游正斌纳闷的询问了一句。
“没错,袁世凯不是要加盐税吗?他敢收我就敢整他。”夏钧冷哼道。
不一会,夏钧打了个电话到外交部,对朱晓诚询问道:“联合各省的事情做得如何?”
“报告校长,已经有五个省签了名。”
“好。”
……
很快,华东自治政府就把罪犯应桂馨和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赵秉钧、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间来往的秘密电报和函件的要点以“通电”的形式向海内外公布。
事后,赵秉钧不得不发出公开电报为自己辩解,声称是被人栽赃嫁祸,同时赵秉钧拒绝到上海应讯,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袁世凯批准他辞去总理,由段祺瑞代理。
对于赵秉钧是否刺杀宋教仁一事夏钧并不敢轻易下定论,毕竟**党比北洋军阀还热衷于刺杀活动。
更何况现在**党内部孙大炮被排挤得跑日本去了,在国内宋教仁成了**党的领军人物。
也不排除是孙大炮雇人杀了宋教仁,然后再栽赃赵秉钧。
这样一来对孙大炮来说是一箭双雕的好事,一来他把宋教仁干掉了,他又夺回了领袖的位置。
二来可以用宋教仁被刺一事发动内战,孙大炮发动内战从来都有日本人在后面推动,而这次孙大炮此时正好在日本,他不好好去修铁路跑到日本去,他现在又不是通缉犯,跑日本去做什么?有什么图谋?
夏钧对宋教仁被刺一案并不关心,他只关心盐税问题。
很快,一份华东自治三省联合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云南七省签订的《拒收盐税宣言》放在了夏钧的案头。
————
第四更到,今天一万七千字更完。
呜呜哭求月票今天蛋蛋又块码碎了……
第一卷第八十章:二次革命导火索
第八十章:二次革命导火索
孙大炮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以武力讨伐袁世凯。不过国民党内意见不一,部分领导人(如黄兴)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争。
孙大炮暗恨,却毫无办法。
就在此时,华东自治政府突然通电全国,发表《九省联合宣言》,宣言中痛斥盐税残暴,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云南九省将拒绝中央颁布之盐税整顿,同时宣布:
“华东自治政府将每年向其他年六省提供五百万担免费精盐,并在当前精盐销售价上降低十分之一售价。以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我中华民族非食土民族——夏钧、黎元洪、蔡锷、谭延辏А⒊倘隆匚奈怠⒊戮济骷熬逋怠S小S !�
华东自治政府刚发出电文,便开始加大免费食盐的供应量,连日调集库存食盐八百万吨,于华东自治三省境内施行食盐免费配给,每个人口每年可免费领取免费食盐两公斤,如果不够使用,可以购买市场上更低廉的精盐。
同时夏钧向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云南六省各送去五十万吨免费精盐。
华东自治三省出手阔绰,直接就是送上五十万吨免费精盐,顿时让参与联合宣言各省都督喜上眉梢。
把这五十万吨免费精盐转手一卖,可就是一大笔钱。
夏钧也不奢望这些精盐能以免费的形式发给其余六省人民,他的这个动作只表达他反对盐税的立场与决心。
同时也是为了yin*其他省份加入这个反盐税联盟中来。
……
华东自治政府这个宣言可谓是一石激起前层浪,在全中国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首先北京、天津等地因《九省联合宣言》发生了学校罢课,继而引发商贩、工人罢市、罢工。
同时那些没有加入联合宣言的省份的省城皆爆发游行,师生和市民要求加入联合宣言,各省督军见此情况,各自开始合议加入联合宣言之事。
华东商馆这时候也找上了各声督军,许诺只要加入九省反盐税联盟,今后每年可以拿到五百万公担精盐,同时每年还将援助各省一百万公担粮食。
一公担也就是一百公斤,十公担等于一吨,也就是每年五十万吨精盐和十万吨粮食。
夏钧手上盐巴多得要命,粮食也不缺,可是各省督军手上没有啊如果能拿到这些援助,那么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在利益的诱导下,以及各种游行的民意下,不到五日,广西、贵州、四川、陕西、山西五省也相继宣布加入反盐税联盟,组成了十四省反盐税联盟。
这十四省,全都是辛亥**之时的阵容。而河南、河北、山东、东北四个区域则是袁世凯的势力,是拥护盐税的联盟。
山西督军阎锡山是最后一个加入联盟的省份,阎锡山实在太靠近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了,让他不敢轻易做出与北洋政府唱反调的举动,不过阎锡山很快得到了华东商馆的许诺,只要加入反盐税联盟,华东自治政府将对山西实施保护,北洋政府若进攻山西,华东自治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阎锡山是个军国主义分子,虽然比较注重自身的利益,但就修养和眼界来说却是各省军阀中最高的。他在割据山西期间修铁路、发展教育,并且努力维持山西治安,是夏钧允许容忍的势力。
毕竟阎锡山占据山西不会乱搞,因此夏钧可以向山西提供武力保护。
阎锡山得到许诺后十分高兴,这相当于是与华东自治政府签订了盟约,有这条大腿可以抱,他也没必要看北洋政府脸色行事了。
袁世凯万万没想到,只是征收个盐税,突然就演变出如此巨大的反弹,而且又形成了如同辛亥**时一般的格局。
十四省督军公然抗命,也更加暴露出袁世凯对中国的控制能力低下。
更加暴露出华东自治政府的强悍号召力,华东自治政府做为清末第一个反清成功并取得自治的势力,更是在辛亥**中的支柱力量,正是因为华东自治政府派遣的部队,才使得汉阳保卫战中成功战胜北洋军。
在各省看来,华东自治政府的军力远强于北洋政府,只要有华东自治政府牵头,就没有失败的风险。
而在北京、天津等地的罢课、罢市、罢工愈演愈烈,无数百姓走上街头,他们的行为强烈的表示着民意。
这是人民渴望废除盐税的抗争
袁世凯十分震怒,可却没有丝毫办法,此时若是敢轻举妄动,那么他面临的不再是之前辛亥**的南北战争,而是要与华东军直接爆发战争。
就在这个时候,华东商馆给北洋军送去了他们订购的另外一半军火,此前袁世凯订购的军火到了一半,还有一半未到,这次华东商馆则是交付另外一半的军火订单。
华东自治政府在这个时刻送了批军火过来,马上让袁世凯嗅到了其中的玄妙,显然华东自治政府还是打算以非武力手段解决盐税的问题。
如果是华东自治政府是想以武力推翻他的话,那显然不会把军火交给他,再则北洋政府还向华东自治政府借了两千两百万的贷款。
袁世凯随即派唐绍仪去杭州与华东自治政府谈判,这盐税必须谈妥当。
在经过一番间接性的谈判后,夏钧的华东自治政府在四月八日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在杭州开始就盐税问题进行谈判。
夏钧则派朱晓诚去和唐绍仪谈,华东自治政府的底线很明确,盐税一厘都不能收,没有让步的可能。
来到杭州的唐绍仪则想与华东自治政府达成某种折中的办法,袁世凯对收取盐税还是其心不死。
然而全国局势已经变得对北洋政府十分不利了,虽然没有发生什么武力冲突,但游行、罢市愈演愈烈。
就连华东自治三声内部也出现异动,一些人在报纸上发表言论称,大总统应该由委员长来出任,当今中国只有委员长才最适合当这个大总统。
对于这种言论,夏钧马上让报界禁止刊登。
大总统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位置,他可不想去碰。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前搞不了民主,夏钧要想搞**,就不能被人整天盯着。
现在人们要想搞民主的,大多都盯着北洋政府,他一个地方政府,只是内部的问题。如果夏钧当了总统,那么他内部是没什么问题,但外省必然要对他进行抨击。
总而言之,大总统太拉风了,太引人注目了。
夏钧在自治三省内进一步下调盐价,并每年给每户人按人头来发放免费盐,让夏钧的民心值近一步上涨。
此时民心指数已经上涨到了5。9的程度,每个月有三亿多的积分收入,到了四月,夏钧手上已经积累了九亿积分。
在谈判中的唐绍仪很明显感觉到华东自治政府只是不想政府收盐税,其他意思倒没有,而且不是很愿意看到中国发生内战。
唐绍仪在报告了袁世凯之后,袁世凯见这样谈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