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刁民”在闹事,这刁民与朱明一行还有些熟悉。
只见在码头路边,一脸不服不停挣扎的易洋正被几个大汉反剪着双手压倒在地上,而他旁边几个脸上青肿的汉子则在不停的告饶,一个身材高大,脸长得却尖酸刻薄的中年人大声叫骂着:“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昨天老爷才收下你,今天就敢帮着外人啊”
说完这个中年男人大喊道:“既然入了我们府上,就是府里的下人,这些个欠债的把他们的船收了,其他的人统统赶走,这个恶奴锁回家去,不好好执行家法,只怕有更多的奸恶之徒以为我们莫家好欺负”
那些在旁边告饶的汉子知道这易洋若是被锁回府去,定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这易洋是为他们出头而惹祸上身的,这些跑船的汉子也都是知恩图报的,怎么会坐视出头做好事的人被这么拉走,于是双方又是一阵拉扯,眼看莫管家带来的二十几名壮汉又抡起了棍子准备动手时,朱明一行人也走到了跟前。
一眼,朱明就看到了被围在核心中的易洋,还真是有缘啊,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在哪里都能见着他,当下示意一下,李亮自然带着手下十几名骑士策马上前,制止住了要动手的几人。
环顾了周围,没有官面上的人,此时民间有些什么摩擦纠纷,也多是乡绅家族出面解决断案,通常烦劳不到官府上的人,所以现在虽然打打闹闹吵声震天,但没动刀流血的,官府上的人见了也是匆匆的走了开去,谁没事看见什么都要插一竿子啊。
“我这在执行家法,你们兀自阻拦是何道理?”那中年管家倒是牛气冲天,虽然看见面前这十几人都是高头大马,一看就不是凡人,但还是硬起了底气大声质问道。
“这位爷,借一步说话,我们是过来租船的,没有恶意。”李亮下了马,温声说道。
那中年管家一听是来租船的,而且看起来与这些闹事的刁民并不熟悉,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当下也说道:“在下姓莫,是这淮安莫家的大管家,这些个船户因为欠着我家老爷一大笔钱,宽限到现在,只得以他们的船来抵债,而这被押住的乃是昨天才投效到我家府上的一个奴才,本是看他自己说的精通船工,想叫他一块来检查这船只,谁知这杀才吃里爬外,你说可恶不可恶。”
那莫管家一通大倒苦水,倒说得自己是楚楚可怜的受害者一般。
待李亮将这情况汇报给朱明,那莫管家也看出了这一行四十来人,就属这个年轻人地位最高,也是巴巴的跑上前来,行了一礼:“这位老爷,若是要租船,我家在这淮安码头上倒有不少现成的,只是这刚开春的,价钱么…”
朱明微微一笑:“价钱由你开,我就租你刚收债收下来的这条船吧,我看你家的这个恶奴驾船也是好把式,也一同上路吧。”
“那可不行,这个恶奴我还得带回去好好教训一二。”
地上被压得一直紧紧贴在地上的易洋此刻终于身上轻了一些,抬起头来也看到了朱明,虽然不知道朱明是什么来路,但想到他的气度以及那些个精壮的随从,在他心中燃起了最后一丝希望的火焰,大喊道:“老爷冤枉,冤枉,这莫家欺压良善,老爷明断……”
第二卷南北帝国第一百六十七章返程
第一百六十七章返程
马威和金飞鸿在山东的所作所为让朱明十分的满意,但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金飞鸿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有些个太张扬了,若真是地方乡绅如此行事也就罢了,但金飞鸿以后很可能要从事一些无法见光的事情,如果方方面面聚焦于自己身上,那确实有些不太方便。/
带着投效的易洋和那几户人家,朱明一路南下,不过半个多月的路程又回到了南京城中。
一切都没有大的变化,朱明如此老老实实的只是在外面溜了一圈,没有引起大的波澜,也没有行什么不法之事,只是招募了一个造船匠而已,自然是没什么太多好报告的。
回到府中,一切照旧,只是私底下多了一些不为人所察觉的小动作而已,几道消息已经被传了出去,这大明的官面上若是难以打通,沿海岛屿就得探查清楚,到时候走私或是偷运人手出去也方便。
接下来的日子就有些平淡无奇了,只有太子和汉王仍旧斗得是如火如荼,但是太子也好,汉王也好,对于朱棣这个大强人来说都是嫩的太多了,朱棣也不过是任由底下两个儿子争斗,他则高踞王座,一切尽在掌控。(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朱明则醉心与最底层的工匠们厮混在一起。说实话,朱明虽然有领先几百年的见识,但毕竟不是人形电脑,很多方方面面的技术他并没有掌握。
但是也就是他这领先许多的见识,让他在与最底层的工匠们交流的过程中,经常能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原本在黑水明国就是这样,让黑水明国中的工匠们获益匪浅,而在大明,这里的工匠拥有更精湛更熟练的技艺,所以受到启发时更是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灵感。
易洋为人耿直无畏,同样的,他也是手底有着过硬的技艺才有大胆的本钱。原本在他看来,这位葉国公确实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且也在海外创建了自己的领地,但是对于造船或是其他的技艺,这易洋是对朱明很不以为然的。
但回到南京城中经过多日的接触和详谈,让易洋越来越感到深不可测,若是只说提出铁壳船之类的异想天开没有被证实的设想也就罢了,朱明还提出了海船的设计理念,连风帆优劣也讲得头头是道,易洋回想起自己用的硬帆,种种缺点,确实正如朱明所说。(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接触的时间越久,易洋也便觉得这个自己即将要投效的人之深不可测,也便越发的肯定起自己的选择来。
易洋确实在工匠们心中有着巨大的声望,在朱明派出一队人马陪着易洋前往南京城附近的几个港口中游说,很快时间,一批工匠的名册又新鲜出炉了,若是真有需要,使些手段,这些人是完全能够迁移的,至于迁移的路上莫名其妙的失踪了,那就是当地官府的事情了。
转眼两个月一晃而过,朱明的葉国公府也在此期间从门前冷落车马稀变得熙熙攘攘,而在其间往来的很多并不是白衣卿相之类阳春白雪的人物,反而都是一些衣衫破旧的下里巴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上门,就算朱明没空,他手下的管事们陈善礼李亮等人也会接见。
若是缺衣少食了,国公府必定会支持一二,这让朱明的名声鹊起,当有人担忧的把这个情况报告到朱棣的御前时,这位大明的天子也不过是一笑了之。
在大明各地巡游的胡荧回来了,带来的消息很不好,还是没有那个人的消息,所以朱棣还是将继续派遣郑和出海,上次出海虽然没有找到那个人,但效果不凡,至少宣扬了煌煌天朝的威名。
郑和已经禀告上来万事俱备,这次朱棣告知郑和需要他到更远的地方去,而这些留在京中的各国使节,就随着这一次一道返回各自国家吧。
朱明那块远在万里之外的飞地,朱棣是并不打算费太多心了,远征安南的计议已定,主帅人选都已经定好了,由朱棣手下一号大将成国公朱能领兵,云南沐晟为副将,大军已经在陆续集结之中,所以赶在出征前,把这些各国的使节们礼送出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朱明这种种特立独行的行为,在朱棣的眼里也就成了并无太多意义的事情。
而各个大臣们对于朱明这个游历在大明政治体制之外的人也没有太多的关注,毕竟还是大明下一任的继承者比较重要,此时他们都挖空心思想着怎么争权夺利,哪有心思来管朱明,就算是穷凶极恶的纪纲在从朱明那儿得到了丰厚的礼物后,揣摩帝意并不在朱明身上,也便慢慢放松了对朱明的监管。
就这样时间到了六月初,郑和终于找上了门来,准备礼送各国使节回国。
表面上的理由当然是这样,也让一些小国的使节们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是一种怎样的国际主义精神啊不但把你接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还有礼物拿,完了还再派舰队把你好好的送回去,这让小国的使者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天朝的威仪,当然了,朱明是清楚其中的深意的,而且他也知道这次郑和的目标绝不是只到马六甲为止了。
倒是朱瞻基这个小孩儿有几分情谊,在他父亲朱高炽象征性的离别礼物之外,还专门用自己的月例钱打了一个小巧的银帆船给朱明,看着精致可爱,定是大内官造的高档货。
小娃儿还带来了一句话,说是以后长大也将带领万船齐发播天威于海内,让朱明老怀大慰,这学前教育确实一定要抓好,若是被那些腐儒们教坏了脑子,再想要改造就难了。
至于这个以后必定能一展宏图的未来君主是否会对自己的子孙造成威胁,朱明现在连儿子都没有,自然也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六月半,天子亲送各国使者于龙江港,待船队起锚后,又委太子登船亲送于崇明岛外汇合舰队主要的舰只长宁号、安济号、清和号等宝船,然后才由郑和领船队护卫着各国使节返航,礼节不可谓不周到。
朱明站在船头凭栏远望,在他自己出发以前,从广州及登州等地,已经有七艘满载着工匠的船只出发前往黑水明国,在将来不短的一段时间,都将有源源不断的黑水明国船只前往大明,进行这份关荣的偷渡事业。
第二卷南北帝国第一百六十八章一路向南
郑和船队一路乘风破浪,沿着上一次出航的足迹,这次更加的驾轻就熟,不过一月有余就驶入了南海之中。
先后送走了吕宋使者,占城使者,在当地都受到了热情的对待,虽然占城王痛失爱子,但是看到大明的册封铁卷印信,还有随船卸下的丰厚礼物,此时已经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占城王权衡一二,一个儿子与和大明保持良好关系相比,那自然是保住大明这条救命的稻草来的实在。
郑和船队这比起上一次更为庞大些了的队伍在占城反而受到了更为热情的接待,那阇耶僧伽跋摩五世一直小心翼翼,生怕有任何举动引起了大明船队的误会,那就不好玩了。
更加上听到了大明已经发兵,不日将进军安南的消息,更是让阇耶僧伽跋摩五世喜上眉梢,如此一来,自己的国运或可挽回颓势。
对于朱明来说,这边的局势倒还对他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少横亘在黑水明国北面的满刺加和暹罗就是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障碍,只有把这两个拦路虎解决了,他的势力才可真正的延伸到这一带来。
但是在朱明的心中,暂时并不想把触角伸的离大明过近,安心发展自己的海外势力,少受其他的干扰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占领了暹罗占城的大片土地与黑水明国国势也并无太大干碍。
由于有了上次航行的经验和绘制好的海图,所以郑和这次继续南下的历程并不再那么的中规中矩的沿着海岸了,而是有选择性的针对不同国度进行直线的航行,大大的节约了时间。
所以虽然在路上有停留和应酬的时间,但在九月初,船队已经离马六甲海峡越来越近,满刺加的使者下船了,大明船队到达满刺加的礼节是最高规格的,但不以为然的朱明是连船也没下。
满刺加地里位置重要,甚至郑和已经在满刺加设立了船队中转的仓库基地,虽然对近在咫尺的自由城有所不利,但是更怕大明的力量过多的渗入到黑水明国中的朱明还是很乐于看到大明将重点放在满刺加身上这样的情形的。
在阔别了一年多后,朱明终于在自己的泽汉三年九月,返回了国都自由城中。
早就在船队从南京龙江港出发的时候,国主即将返回的消息就由商船传回了国内。而这一路南下,遇到的黑水明国商船数不胜数,所以朱明的行程是被黑水明国国内众人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在岸上已经做好了盛大的欢迎准备,当郑和船队远远的还并未靠岸时,就可以看到岸上那涌动的人头。
港口中的船只明显被清理过,几个最优良的码头被空了出来,两艘崭新漂亮的舰船远远的迎了过来,将大明庞大的船队引导入港。
朱明站在船头感慨良多,看着这越发庞大的港口,这才一年多,延伸入海的码头又多了几条,远远的在目力不及的地方,似乎还有船只停靠的痕迹,那里都已经不是官面上的港口码头了,由此可见自由城的商贸是如何的繁盛。
港口中因为被清理过,所以倒无法从船只的大小及样式上看出港口的繁茂程度来,但岸上那被士兵远远隔开的密密麻麻人群,可以明显的观察到这一年多来自由城又有了如何的发展。
从朱明得到的消息来看,不光是从大明转运的人口,现在黑水明国已经成了大明之外汉人、已及一切能和汉人扯得上一丝关系的民族最向往的地方。
虽然没有分成三六九等,但是汉人先天的优势让他们在黑水明国具有了无穷的发展潜力,许多长相上能鱼目混珠的过去的人,不管自己究竟来自哪里,到黑水明国官府报备户籍的时候,也都给自己加上了汉人的头衔。
而不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只要在这里肯卖力气,上进,活的也不会比其他任何地方差,所以各种其他种族的人也乐于在这里做工,他们付出的劳动也为黑水明国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并促进着黑水明国越来越繁荣的发展。
从官面上统计的数字来看,朱明走的时候黑水明国约有户口二十多万户,不过一百万人而已,这一年来户籍就增加了五万多户,这五万多户按照黑水明国的制度,可都是有产者或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而那些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兼且也没有土地的,在黑水明国并没有资格取得户籍,游离在监管边缘的人更是不知凡几了。
这些游离在监管边缘的人也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但因为黑水明国现在处在高速的发展时期,加上主心骨并不在国内,而且主事的几人,自然而然的也分成了持不同意见的几方,这个棘手问题的处置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这下朱明回来了,真心为黑水明国好的几人都是送了一口气,而其他的一些各怀心思之人,他们的想法就无从揣摩了。
至少从表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