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其他几位妃嫔那里多去了几趟后。这后宫也就重新安静了下来,虽然宫斗是女人的天性,不过实际上除了陈静年纪较大外,其他几个年纪都比较小,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六岁就嫁人了,这选秀进来的女子年纪自然也都大不到哪里去,普遍在十六岁左右。年纪小了暂时还不会和那些在深宫生活多年的女人们一样那么执着、擅长于宫斗。
后宫平静了下来,也就是开始忙碌着迁移到新皇宫的事了。
尽管新皇宫的整体建筑并没有建成,但是并不影响后半部分的皇室生活起居部分,由于林哲指示战争期间一切要低调行事,所以没有搞什么仪式之类的,而是由宫务厅先入驻。安排妥当后,林哲和陈静等皇室成员才在近卫师的护送进入新皇宫。
林哲是之前就已经来数次看过这新皇宫了,不过陈静以及方德嫔等人却是头一次来看,这些女子虽然也都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出身,但是一个个也是头一次看见这么规模庞大的园林式宫殿。
陈静搀扶着林母,而林母一边看一边说着:“这地方比老身想的还要大一些!”不过说着。林母也是有着皱眉:“只是格局有些不足,难以彰显我皇家气派啊!”
陈静听着也不说话,心中自然知道林母为什么这么说,这新的皇宫虽然占地面积极大,而且主体工程的规模极大,但那都是特指主殿以及前半部以及周围的大片绿地广场,而后半部分的皇室生活园林占地虽然广,但是内有建筑并不多,只有十余栋规模不大的西式院落而已。
整个皇宫包含原来的两江总督府以及前面的大片地区以及两侧地区,主体建筑就是一栋占地面积达到八千多平方米,一共三层,总建筑面积达到两万多平方米的砖石宫殿,未来的主要效能就是作为林哲的办公场所外,接见君臣,举办仪式等。
主殿后方就是皇室一家生活居住的园林建筑,面积达到五万多平方米,内有大小中外各种风格的小院楼十三栋。
主殿前方,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整个广场大约长四百米,宽一百五十米,总面积大约六万平方米。
除了上述后院、主殿、广场外,营造事务处已经征收了皇宫周边的地方,预计会进行统一的平整差遣,主要是用于建造一些重要的建筑,比如最高统帅部和内阁的各部门办公场所,而大片的空地则是一律扑上草坪,种上林木。
如果只算后院、主殿、广场这三主要部分以及中间相连的地区,那么皇宫的总占地面积大约是在十五万平方米左右。
但是如果把皇宫周边征收的地区,预计充当各部门办公机构以及绿化地带的这些地方也算进来,那么面积就会超过五十万平方米。
但是占地虽然大,不过上头的建筑并不多,算得上大规模建筑的只有一个主殿,后宅的十三栋风格各异的小楼大多比较小,占地一般只有几百平方米,作为后院的主殿,也就是林哲的住所也不过占地八百多平方米而已,三层的西式洋楼总建筑加起来也不过两千多平方米。
因此整个皇宫营造,其主要工程在于主殿的建造,而其他的工程主要就是平整土地。种草植树这种修整式的工程。
整个皇宫以及周边地区的思路大体上是林哲自己定的,主要是因为林哲不想让营造事务处那边的人搞出一个什么紫禁城之类深宅大院式的宫殿出来,其实如果不是考虑到政治需求,只按照他的喜好来,实际上整个五十万平方米的地区全都弄成绿地,中间只需要一栋小洋楼即可,简单而舒服。
不过林哲不喜欢看似繁杂大气的东西。喜欢简单而舒服的住所,但是不代表林母也喜欢的。
按照林母的心思。自家儿子都是皇帝了,这住的地方怎么也得比整个余姚县城大吧,但是现在一看,林哲自己住的三层小楼也不过几百平方米而已,尽管细节方面相当精密,但是林母却是皱眉,这院子别说不如当初在商贸区里的官邸,甚至还不如自家在余姚老家的院子呢!
不过她也没有说什么,虽然只是个老太太。但是掌管林氏商行多年也不是没见识的人,她也知道如今帝国财政紧张,根本不可能拔出大量银子给营造事务处那边,而营造事务处的有限经费大多又是用在了诸多办公大楼以及主殿的修筑上,其他方面基本是能省就省,即便如此营造事务处还是不够用,宫务厅财务处已经是额外拔给了营造事务处至少万两银子补贴宫殿营造。
但是林母此时却是觉得。宫务厅财务处补贴的还是少了,反正自家商行里产业那么多,皇室产业资产已经近千万之多,手里头也不缺这几万两,既然帝国财政没钱,那么干脆自己就再补贴一些。总不能在住所上委屈了自家儿子。
林母心里头如此想着,也是带着媳妇们安置起来,虽然已经是皇太后了,但是林哲布衣等位,这林母被封为皇太后后,并没有什么皇太后的觉悟,依旧是一个传统的老太太。她亲自带着媳妇们上下指示,让宫女们把从临时行宫带过来的家当安置好。
就当后宫诸人忙着安家的时候,林哲却是不在那里,他平日里事不少,就算是今天搬家但是也得处理公务。
不过今天他处理公务的地方却不是在以往的临时行宫了,而是在临近主殿的一个小楼处理事务。
为了在主殿建成前让林哲办公的地方,营造事务处特地额外建立了一栋规模不算大的小楼,充当林哲的个人办公室,不过受到地方较小,宫务厅的人就不能全都挤在一起办公了,只有秘书处随同林哲办公,而宫务厅的其他部门则是只能暂时安排到外头。
和往常一样,处理完一大堆的公文后,林哲开始接见军政要员,开始见的都是有事来报告的军方将领,如今中华帝国里以军务优先,这见林哲的时候自然也是排在最前头。
等军方的石琅翼等人离去后,内阁的组织部协办大臣李甘州也是走进了林哲的办公室。
“遵照圣谕,臣已经拟出了福建各府县的各级官员任用名单!”李甘州这个组织部协办大臣平日里负责的都是地方上中级官员的任用,如今随着中华军拿下福州后,整个福建的局势已经比较明朗,组织部这边自然会及时安排官员过去把行政事务管起来,总不能一直让当地的降官负责不是。
林哲拿起报告书略微扫了一眼,上头的诸多名字大多是自己没有听说过的,而多数都是原来在浙江、江苏任职的府县两级官员,从县丞、县令,州、府同知以及知府等,所以他只是略微扫了一眼后就是道:“说一说吧!”
李甘州当即道:“福建各地中,首重在福州,因此福州知府的人选上,臣等初拟了三人,分别是浙江余杭县知县文孟祥,江苏太仓州同知李炳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
第两百零四章 官员任免事
受限于帝国内官员的缺乏以及中华军的崛起历史,目前帝国内受到提拔重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前商贸区官员、林哲的幕僚等,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跟随林哲多年,而且有个特性就是,这个群体学历普遍不高,相当多连秀才都不是,而且有极大一部分是工商行业,即洋行买办,商行掌柜出身。
另外一个群体就是苏松太地区、浙北地区的前清投降官员,这些人在过去数年里实际上也是和余胜军关系密切,尤其是浙江湖州府、苏松太两府一州地区的前清官员们大多数都是林哲这个派系的人马,比如说苏松太道薛焕,这个人早在林哲造反之前就投靠他了。
上述两个群体的官员们随着帝国的正式建立,并持续扩大疆土后,他们大多数都是获得了晋升,以前只是知县的升为知州或者知府,以前是知府的升为道员,而随着中华帝国的疆域持续扩大,迟早会恢复省一级的行政机构,毕竟现在地方,可以直接由中央直辖各道,但是等控制区大了,直接各道就很难了,必然会恢复省一级行政机构,到时候薛焕这种老资格的道员就是各省巡抚的人选。
不过薛焕这种人也不算多,整个帝国里人数最多的还是林哲举旗后,各地陆续投降的前清官员,这些投降官员有些是为了国家或民族利益而主动投诚,有些是为了自身利益,想要在新王朝里一展所学,爬上更高的位置而投降,而有些干脆是被逼迫的。
因为中华军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攻下一地后,当地的前清或者太平天国的地方官员只有三个选择:要么死,要么逃,要么降!
所以在破城之际,有一部分官员逃跑了,也有一部分自杀或者被杀。也有一部分投降了。
这些投降的人也是素质残差不齐,一开始的时候为了稳固地方,同时也是为了拉拢更多的敌对官员投降,往往会原职留用,甚至会提拔使用。
但是等打下来的这些地方稳固以后,组织部的触手就是深入进去,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官员调换。一些不合格的官员拿下来,随便给个闲职养着。而一些有才华的官员则是重用。
所以目前来说,组织部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从帝国众多鱼龙混杂的官员中,区分出优劣来。
这一次李甘州筹办的福建省官员任命,暂时有福宁道之福州府、福宁府,延建邵道之建宁府、延平府部分以及兴泉永道之兴化府,一共有五府之地。至于福建省的其他府县,比如说兴泉永道的永春州、泉州府,台湾道之台湾府、汀漳龙道之漳州府、汀州府、龙岩府等都还不在中华军的控制之下。
其中邵武府、汀州府、延平府的西面部分,包括延平府城都还在镇胡军手里。其他的福建西南部地区都是清军手中。
组织部任用官员的时候,自然不能把官员派往还没有拿下来的地方,所以暂时只任命五府官员。
而这五府官员中,相当多一部分用的是前清降官,比如最早掌控的福宁府,从县令到知府都是福建那边刚投降的降官,所以这一次组织部派往福建的官员只有一部分。不过都是一些关键性职位。
比如说福州知府,要知道福州不仅仅是福建的省府,同时福州还是五个条约港之一,乃是中国对外出口茶叶的重要港口。
因此担任福州知府的人除了传统的素质要求外,还得是个能和洋人打交道,同时对工商事务有所了解的人。
对于福州知府的人选。李甘州推荐的是浙江余杭县知县文孟祥、江苏太仓州知州李炳权、工商部轻工司盐茶处处长毕宣溪。
上述三人中,文孟祥虽然说官位是最低的一个,但是组织部对他考语却是为人老练,求新务实。
而太仓州知州李炳权的话,此人和薛焕一样,是早在就投靠了余胜军的人,虽然资历够老但是能力还是略逊一些。
工商部盐茶处处长毕宣溪。只看他现在的位置就知道,这个人本来就极为权重,工商部的主要处室的处长,再进一步就是司长,混多几年可是能够入阁的,此人和毕余同同一个姓,乃是毕余同的远房侄子,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六岁而已,比林哲还小。
早年投靠毕余同,在余胜军里当过文案清书,后来转在商贸区工商处工作,又到海关那边工作过,对新式洋务具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担任盐茶处处长后,整顿盐务亦颇有成效,这一次把他的名单放在福州知府候选人上,实际上是打算把他下方锻炼几年,然后再调回中央,到时候最少也得是一个司长,在司长位置上积累几年,又是一个可以入阁的候选人。
看着李甘州的名单,林哲却是有些皱眉,这个毕宣溪他前年开始就刻意栽培了,对他的安排他也有了预定的计划,所以当即道:“毕宣溪先放下来,从这两人中选拔,你觉得那个适合?”
毕宣溪是林哲培养的诸多新式官员中表现比较好的一个,对他林哲是有着一定的期望,未来是打算把他放到江苏或者皖南那边搞工业的,去福州那疙瘩搞茶叶太浪费了,所以直接就他把扣了下来。
听见林哲这么说,李甘州心中也是暗叹,看来自己揣摩圣心还是不行啊,他是看出来了林哲对毕宣溪的重视,这一次把毕宣溪放在福州知府候选人名单里,也是想要让毕宣溪去镀镀金,但是没有想到林哲会亲自否决。
难道说陛下觉得这个毕宣溪下放的条件还不够成熟,需要再培养几年?
李甘州又不是林哲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林哲是打算着把毕宣溪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按下心中的猜测,李甘州道:“这两人中,臣以为文孟祥更适合一些,该人虽然资历浅一些,但是能力上佳,处事老道,对新兴工业以及教育事务都有所间接!”
既然皇帝直接问话了,李甘州自然不敢拿捏,当即就是把自己的态度表明出来。当然最后还不能忘来一句:“此乃臣之愚见,任免大事还请陛下圣断!”
林哲又是翻看了任免名单片刻以及名单上的官员履历,最后拿起笔一个一刚开始做出选择,身为帝国皇帝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真正了解这些中低级的官员,都是只能根据履历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至于真正能力如何他是无法解除的。
不过他这一次的选择却是没有把好几个组织部看到的新式人才给选上,反而是一个个圈了出来对李甘州道:“你安排安排。把这几个人都送到商贸区那边去,让他们去见见世面。学习学习商贸区那边是怎么发展工商业的!”
商贸区一直以来都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哪怕是林哲成立中华帝国后,林哲也是没有改变商贸区的特殊地位,反而是继续让商贸区保持**自主的性质,因为他想要把商贸区建立成一个实验性的样板城市,各项条例法规,发展策略先在商贸区试行后,再推广到全国。
如此也就导致了,商贸区和商贸区之外的地方虽然只有一线之隔。但是里外完全是两个世界,让这些值得培养的人才去商贸区转一转,开开眼界,知道何为文明,何为工业的时候,这回到那些山沟穷地方才能够带领地方发展。
圈出了这几个人送到商贸区外,林哲又对李甘州道:“毕宣溪嘛。你看着安排,让他到皖南太平府那边去试试!”
太平府,治下有当涂县,而当涂县那里有什么?中国东南地区最大,同时也算是最容易开采的一个大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