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的首级比较值钱,青皮地痞的则只能归为土匪。
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这些首级还是能够换个几千两银子的。
。。。。。。
。。。。。。
第三百二十一章 短兵相接(下)第一更
“县尊运筹帷幄,斩杀海寇数百人,实乃我朝未有之事,下官佩服!”
县衙二堂之中,县丞黄似道满脸堆笑的奉承道。
当海寇攻城时他和何主簿、崔典史一样吓得面无人色,一句话都说不出。如今海寇溃败,他又恢复到那个意气风发,唾沫横飞的状态。
宁修微笑着点了点头,对黄似道的马屁照单全收。
老实讲他没想到李旦这么不经打,也许此时的李旦实力也就是如此吧。
给朝廷报功的文书早已经送出,相信一个多月之后就会出现在紫禁城御案之上。
对于封赏宁修倒是不太在乎。但若是能够借此机会加强皇帝对他的印象却是极好的。
简在帝心这四个字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黄县丞,这清点首级之事可得加紧一些了。清点完毕之后硝好就派人送去京师,由兵部核对点验。”
虽然这些人头不值钱,但毕竟也能换些银子。何况这些是宁修功劳的明证,是肯定要拿出来给朝廷看的。
“是,下官这便去办。”
“崔典史。”
“啊!”
见县尊转向自己,崔典史心情十分忐忑。
“守城之战崔典史调度得当,本官也在向朝廷报功的奏疏中替你美言了。”
“多谢县尊,多谢县尊!”
崔典史忙不迭的冲宁修行礼示好。
他着实没想到上官会在报功的奏疏中把功劳分一些出来给他。这宁修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其实守城之时崔典史哪里有什么作用,跟个木头桩子似的,最多没添乱罢了。
“何主簿和黄县丞,你们也是有功的。”
宁修继续笑道:“本官都在上表中替你们言说了。”
二人立即感激涕零的望向宁修,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
“不但你们有功,守城的每一个将士都有功。不但朝廷要封赏,本官也要赏赐。”
这话一出一众官员都傻了。
文贵武贱,晚明时文官轻视武将已经是常态,更不必说那些丘八了。
宁县令不仅替这些丘八报功,还要以私人的名义赏赐他们,这是怎样的高尚啊。
“县尊高义,下官佩服。”
黄县令眼珠转了一转,当即送上马屁。
宁修将手向下压了压,和声道:“还望诸位同僚今后能与本官齐心协力把香山县治理好。”
众人连连拍着胸脯保证,一定紧紧围绕在宁县令身边,唯宁县令马首是瞻。
这些县衙官退下后宁修特地去看了戚家军老兵和佛郎机雇佣兵。
他们都在这一战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别人或许不知道,但宁修知道,此战若是没有这些人,恐怕海寇早就攻下香山县了。
戚文这些人是戚继光的家丁,自然十分忠诚。至于那些佛郎机雇佣兵,其表现也对得起雇佣他们花的每一两银子。
宁修有意收服这些雇佣军,便对他们勉励了一番,又赏赐他们每人五十两银子,戚家军也是同样数目的赏赐。
这些雇佣军一年的佣金也不过五十两,得到这赏赐后自然对宁修十分感激,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会誓死追随宁修但也差不离了。
宁修心中暗暗得意。有了这十五名佛郎机雇佣军,他的燧发枪计划便可以很快提上日程了。只要他提出一个蓝图,这些雇佣军便可以和工匠一起参详,迟早可以把燧发枪弄出来。
任何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都是珍贵的。宁修自然会好好珍视他们。
搞定了这一切后宁修便可以静下心来处理香山县的政务了。
一般县令赴任后都不能很快上手,很大原因在于对于人事不熟。
宁修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上任伊始便借助排衙的机会向六房书办展现了姿态,相信这些人只要不傻就明白怎么做。
具体的事务宁修都已经安排给了黄县丞、何主簿、崔典史,他只需要抓总。
总体来说香山县还算个比较富庶的县,前任也没有给宁修留下个黑窟窿。。。
但宁修眼下还是有两样棘手的事情需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征收本年的秋税。
大明收春秋两税,自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只征收银两。明代尤其是明末土地兼并严重,隐田隐户数不胜数。
那些豪绅地主官员们不敢惹,大部分税额都摊派到了平头百姓身上。
是以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最终不堪重负揭竿而起。
这也是明末遍地造反的成因。
张居正这样的天才政客自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他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打算把那些隐田划归到无主地之列,但具体执行起来却是问题多多,究其原因是大明对地方的控制力太低了。
大明朝廷看似强势,却是外强中干。
常有人嘲讽天子圣旨不出紫禁城,内阁的命令稍好一些,但也是出不了顺天府的。
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大明最后的续命机会,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那真的是慢性死亡了。
宁修既然走了这么一遭,自然不会甘于做个看客。如今他便要亲自抓一抓这田税一事。
思定之后宁修带了几个小吏,在戚文等人的护卫下出城而去。
他并没有打知县仪仗,故而走的速度很快,不多时的工夫便来到了香山县最大的村子桃源村。
桃源村共有户五百,两千七百人,可谓超级大村了。
其历来是香山县纳税大村,缴纳田税占到香山县总税额的三成。
是以宁修会选择先来这里视察。
一名小吏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说道:“县尊请看,前面就是村口了。一般若是有什么大事村长都会在这里召集村民。”
宁修点了点头。
明末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十分薄弱,基本地方行政事务都放权给了族长村长。
所谓皇权不下县,说的就是如此。
宁修背负双手朝前踱步,戚文等人紧紧跟着。
这桃源村不仅够大还很富庶。
宁修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的砖瓦房整齐排列。
这是十分难得的事情,要知道这个时代大部分村落民居都是草屋。
。。。。。。
。。。。。。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走私海贸 第二更
宁修并没有叫人前去开路,而是屏退左右独自一人朝村中迈步。
那些随从只得跟在稍稍靠后的位置,却也不敢离得太远。
不然万一突然蹦出两个不开眼的刁民,那岂不是会冲撞了宁县令的官威?
由于宁修此来桃源村是临时起意,并没有事先告知村民,故而他所看到的是一个最真实的场景。
如今农忙已经结束,不少百姓聚集在田间地头闲聊着,一些汉子一边翻着土一边哼着山歌。
还有一些总角之年的孩童在追逐玩耍。
宁修随便走到一个五十来岁的老汉身旁,和声问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可还好?”
那老伯见宁修气度不凡,自然陪了十分小心。
“回老爷的话,今年收成是不错。可是换成银子未必有多少。”
宁修点了点头。
一条鞭法实行之后,农税改为统一征收银两。
这个做法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农民手中不会有大量的存银,银子都在地主商贾的地窖里,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商贾,因为接触到海贸,会吸纳大量的白银。
农民为了凑齐银子不得不去把粮食卖给这些商贾。
无商不奸,这些商贾占据主动自然会趁机压价。
往往越是丰收的年份粮价被压得越低,农民的血汗就这么被奸商侵蚀了。
张相公的这个改革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被底下的人利用了漏洞大肆敛财。
宁修觉得有必要就这事和张相公好好聊聊。以他现在戚家女婿的地位,张相公还是会听一听的。
“老伯,今年的秋税都凑齐了吗?”
“凑齐了。今年孩子们出海两趟,赚的钱够了。”
宁修嘴角微微抽动。
农税和出海有什么关系?敢情这老伯的意思是他们用出海赚的钱来填补农税的缺额?
“咳咳,你们出一趟海能赚多少钱?”
“一次最少几百两吧。”
“一年的收成换些银子有多少?”
“最多几十两。”
嘶!
宁修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出海赚的是种田的十倍还多,还有哪个会愿意种田?
“老伯,咱这村子里如今出海的年轻人多不多?”
“怎么不多?基本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啦。在这村子里的除了我这样的老骨头,就是妇孺,都是出不去的。”
宁修神色一黯,想不到在大明朝也有留守老人儿童。
“这样的话,农忙的时候你们忙得过来吗?”
“忙不过来也得忙啊,有时候把孩儿们叫回来帮忙。若是他们实在回不来,便乡亲们互相帮衬一二。”
宁修摇了摇头不再多说什么,扭身朝村口走去。
那些随行的县衙官吏见县尊又折了回来直是大吃一惊。
“县尊,不往村子里走了吗?”
一个小吏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了。”
宁修摆了摆手道:“回县衙吧。”
他想要见到的东西都已经见到了,继续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却说宁修回到县衙之后,立刻就把县丞黄似道叫到了身边。
黄县丞直是有些发懵,当得知县尊叫他是为了收秋税之事,更是头痛不已。
“黄县丞,本县方才出城去了一趟桃源村,你猜看到了什么?”
宁修淡淡问道。
“下官不知。”
黄县丞眼珠子转了一圈,给出一个最为稳妥的答案。
“本县看到的是村子里只有老人和妇孺。青壮们都出海了。”
“这。。。。。。”黄似道顿了一顿,解释道:“县尊有所不知,咱香山县位置特殊,出海十分方便,大多是去南洋的。这出一趟海赚的颇多,故而青壮们都愿意出海。”
宁修皱了皱眉,他当然知道这些青壮出海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这不需要黄似道解释。
“本县的意思是,这种情形官府以前知情否?难道就没有制定一些措施吗?”
黄县丞苦笑一声道:“官府自然是知道的,可能怎么办?总不能禁止这些青壮出海吧?”
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可宁修既然来了,自然不能坐视这种情形不管。
他咳嗽一声道:“隆庆开海之后,大明允许民间走海,可也仅仅限于月港一地。香山县什么时候成了开埠地了?”
“这。。。。。。”
黄县丞立时懵了。
他当然知道大明开海只有月港一地,可各地私港无数,走私海贸的船队数不胜数,怎么可能禁绝?
再说,这些商队走私海贸,也会奉上一笔十分丰厚的孝敬银子给官府,黄县丞这样的一单能拿几百两,可比一年的俸禄还要多,何乐而不为?
黄县丞以为宁修不知道其中的道道,耐心的解释道:“县尊,各家走海贸的海商都会按规矩给县衙送来孝敬,您这里也有一份。。。。。。”
他以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宁修便会上道,然后成为自己人,靠着走私海贸大赚一笔。以前的数任县令都是这样的。
谁知宁修怫然大怒,一拍桌几吼道:“黄似道,你把本官当成什么人了?”
黄县丞吓得一个激灵,差点就滚到了地上。
他结结巴巴道:“县尊息怒,息怒。”
他本以为宁修是个和和气气的性子,谁曾想有如此大的官威。
他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得以不变应万变,等待宁修继续说。
可宁修却不说了。
他定定的盯着黄似道,良久才吐出一口气来:“这种风气绝不能开。以往的事情本官不再追究了,但从今往后,休要让本官再看到你们拿人银钱。”
说罢他摆了摆手,那黄似道如蒙大赦般的逃走了。
哎,看来香山县的情形还是比他想象中的糟糕的多啊。
宁修还是太理想化了。仅仅这走私海贸一事就不是轻易能处理好的。
其中的利益实在太大,那些海商哪怕分出一块利润来送给当地官府官员,余下的仍是大头,比走月港交税划算的多。
可若人人都如此想,如此做,朝廷市舶司收不到税,又哪里有钱养边军?
最后难免会变成国穷民穷商富官富的局面,大明也会无可避免的走向灭亡。
。。。。。。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勾结 第一更
“你说什么?宁县令要彻查走私海贸一事?”
刘家大院内,刘氏族长刘海迁惊讶的问道。
“回禀老爷,这是黄县丞派人告知的,准错不了。”
刘海迁面色凝重的摇了摇头,背负双手在院子里踱起步来。
良久他突然止步,又问道:“黄县丞还说什么了。”
“黄县丞还托人说,叫老爷最近先不要走货了,如今宁县令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等到他这股劲头过去了,老爷再走货不迟。”
“这都是黄县丞的意思?”
“是,小人不敢欺瞒老爷。”
刘海迁冷笑一声道:“这个宁县令看来还是不懂本地形势啊。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咱这香山县就在大海边上,不走海贸难道还种地不成。”
他摆了摆手道:“这件事你莫要与旁人提及,那个送信的衙门公人照例打赏十两银子吧。”
“遵命。”
那家丁正要离去,刘海迁突然喊道:“慢着!”
“老爷还有何吩咐?”
“去给我备轿,我要去壕境。”(注:壕境,即明代对澳门的称谓)
。。。。。。
。。。。。。
香山澳海域出现一支三艘海船组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