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大事必须首辅过问,但这种小事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戚继光见天子允准自是心中大喜,连连叩首谢恩。
“臣叩谢陛下天恩。”
“戚少保公忠体国,朕心甚慰。”
朱翊钧又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却是君臣俱欢。
戚继光搞定要事后自然主动告退,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没有留下戚继光赐膳的意思,直接恩准了。
戚继光从乾清宫出来直是长松了一口气,这次陛见和一年前的感受完全不同。
他明显感觉到天子更加成熟了,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一股帝位的霸气。
这种气质他在先帝嘉靖的身上也看到过,只不过嘉靖帝的气质更阴鸷一些,而今上则更阳朗。
他一路疾行出了紫禁城,上轿回府。
轿子刚在轿厅落下,戚继光还顾不得喝水便吩咐仆从前去湖广会馆叫宁修来。他要亲口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宁修。
宁修得知未来老泰山要见他不敢耽搁,立刻跟着那戚府仆从来了。
待宁修来到戚继光的书房,戚继光立刻喜笑颜开的上前道:“贤婿啊,陛下允准老夫的奏请了。水泥不日便可用于军中!”
。。。。。。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国子监之行(上)第三更
宁修直是心中大喜。
朝廷要大量购置水泥用于边军,这于公于私都是好事情。
于公,大明边军有了高效速效粘合剂,修筑碉堡等防御工事时可以更加便捷。
于私,这水泥制造技术只有宁修掌握。朝廷既然要购置水泥,自然只能向他来买,这可是一比发财的大好机会。
宁修虽然已经家财万贯,但也不会嫌钱多。
何况他即将成婚,多赚些老婆本也是应该的。
按下这些且不提,却说宁修返回湖广会馆后刘惟宁主动提议去一趟国子监。
宁修只道他是要去探访亲友,便道:“这种事情刘兄自己去便是,宁某去了反而尴尬。”
国子监相当于大明的最高等学府,在国子监里学习的称之为监生。
按照后世的思维,能够就读于国子监的一定都是天之骄子,被世人所艳羡。
实则不然。
在明代基本上做官有三种途径,即科举、做监生、小吏候补。
唯有科举是正途。
后两者虽然也能做官,但因为出身不正,很难做到高品级的官员,且受到同僚排挤,白眼是绝对不会少挨的。
故而但凡对自己有点信心的都不会去做监生。
还有一种监生是朝廷要员的子嗣,他们大多是纨绔子弟,考科举基本是没戏的,便想着混个监生出来做个小官。
无论是哪一种,都没啥前途可言。
而宁修和刘惟宁是刚刚中举的举人,马上要去参加大比。
这个时候和一帮监生混在一起,不是自降身份吗?
倒不是宁修古板,实则是一行有一行的规矩。
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是很反感排斥监生群体的。
刘惟宁知道宁修会错了意,连连摆手道:“宁贤弟多虑了,刘某去国子监并非是探访亲友。”
“哦?”
宁修不由得有些感兴趣了。
“最近申阁老在国子监讲学,我想去听听。”
申时行?
宁修不由得疑惑起来。
在他的记忆中,申时行是个十分老成持重的人,这才刚刚入阁不久,怎么会急着做这种讲学刷名望的事?
这种事情看似没什么,可放在政敌眼中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毕竟师生关系在大明官场中是极为重要的一股势力。
会试、乡试的主考官是为座师,最为尊贵。其次便是业师。
以申时行阁臣之尊,自然不好直接去给某个书院做讲师。但给国子监的学生偶尔讲讲学却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国子监是官学,是大明朝廷官方承认的最高等学府。
“宁贤弟?”
见宁修面色凝重,刘惟宁狐疑的问道。
“啊,原来是这般,那我们便去听听吧。”
宁修确实有些想看看这位申阁老长的什么样子。毕竟他此前对于申时行的了解全部限于史书,缺乏一个立体的概念。
“不过,我们能进入国子监吗?”
“这个不难。”
刘惟宁得意道:“宁贤弟莫不是忘了刘某在国子监有人。”
宁修点了点头,他们本就是举人,有刘惟宁这层关系在他们进入国子监旁听确实不难。
“好吧,我们何时动身?”
“越快越好。”
刘惟宁淡淡笑道。
二人用过便饭这就离开会馆前往国子监。
据刘惟宁得到的可靠消息,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申阁老将会在午后于国子监讲学一场。
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一定不能错过。
二人来到国子监大门前自然遇到了盘问,不过刘惟宁报出身份轻松化解。
宁修不由得感慨朝中有人好办事,古人诚不欺我。
进到国子监里迎面便是一面照壁。绕过照壁后是一个很空阔的小场,估计是举行活动的地方。
越往里走建筑越密集,光看规模确实十分宏大,远非府学县学可比。
不愧是大明官学的门面!
此时正是休息的时间,宁修看到不少监生三三两两的谈笑着,有的甚至在谈论时政。
进入了国子监这种公立大学就相当于买了一份保险,生活上肯定是优渥的。
对那些胸无大志只想混日子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宁贤弟,我们去那边找个人问问。”
刘惟宁也是第一次来国子监,和宁修一样两眼一抹黑,自然得勤问一些了。
“好。”
二人一齐朝那些高谈阔论的监生走去。
“敢问几位朋友,听说申阁老今日午后要在国子监讲学,不知具体是在哪处馆阁?”
“呵,你们是新来的吧?连明伦堂都不知道?申阁老来咱们国子监肯定是去明伦堂讲学的。你们要想去可得早些占位子,去的晚了肯定没位子了。”
“几位朋友不去听吗?”
刘惟宁不禁疑惑道。
“去听那老货聒噪作甚。”
一个监生嗤笑道:“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他便是巧舌如簧又能如何?还能说出花来?”
“对呀,有那个工夫倒不如聊聊风花雪月,岂不美哉?”
“多谢了。”
刘惟宁冲几人拱了拱手,便和宁修往明伦堂方向去了。
“唉,无怪进士们都瞧不起监生,他们自己也太不争气了些。”
走出稍远一些,刘惟宁如是感慨道。
宁修则淡淡一笑:“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倒也不能说他们的选择就是错的。”
刘惟宁嘴巴张得犹如鹅蛋:“宁贤弟认同他们说的?”
宁修摇了摇头:“自然不是。不过我们有我们的道,他们有他们的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行了,没必要非争出个对错来。”
刘惟宁不禁哑然。
但细细一品,宁修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他们来到明伦堂前时堂前已经聚集了不少监生,看样子都是准备抢位子听申时行讲学的。
宁修冲刘惟宁递了个眼色,意思是:看嘛,还是好学上进的人多的。
刘惟宁砸吧砸吧嘴,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咽下了。
二人混到国子监监生之中,听得他们议论道:“申阁老此番来国子监讲学,便是我们的业师,将来说起来我们也是阁老门生了。”
“是啊,若是能够吟诵一两篇诗文让申阁老记住那就再好不过了。”
。。。。。。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国子监之行(下)第四更
这些国子监监生完全没有意识到“混入”了两名新人。
事实上,国子监太大了,其内监生无数,绝不可能人人都认识,不相识的还是大多数的。
宁修与刘惟宁来的还算赶巧,明伦堂中还有位置。他们赶忙到堂中坐定,等着申时行临堂讲学。
明代阁臣基本学问都很好。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有明一代有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潜规则。
虽然这一潜规则在明末崩坏,但在万历朝还是一直奉行的。
申时行的学问并不差,甚至在某些经义的理解上很有见地。
宁修一直对申时行无感,这是因为这位阁老是个典型的老好人,谁也不得罪。
在张居正与张四维身后申时行理所当然出任首辅,可他凡是遇事只知道和稀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会做官不会做事。
但宁修却不得不承认申时行的学问很好,若安心搞学术没准会成为一代大家。
可惜他终究是个仕官。
宁修有些好奇申时行究竟是什么学派。明代因为出了个王阳明,故而心学极为盛行。到了万历朝,心学早已有了诸多分支。
申时行是苏州人,照理是应该了解心学的。
不过宁修觉得申时行多半不会讲心学。原因无二,张居正不喜欢。
张居正不但不喜欢心学,他还不喜欢一切书院学说。
为此他不惜下令禁毁天下书院。
虽然这个命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彻底的贯彻,但确实禁毁了一部分书院。
申时行此时刚刚入阁不久,自然是唯张居正马首是瞻。张居正不喜欢的事情他一定不会去做。
正自思考的工夫,便听得一名监生高呼:“阁老来了!”
众人闻言皆是深吸一口气,把身子坐定,一副恬和平静的模样。
宁修看的直想发笑,心道这帮学生真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啊,跟后世那些在老师面前争着做好学生的孩子没啥区别。
过了须臾的工夫,申时行踱着四方步施施然走进堂中。
宁修定睛瞧去,只见这位申阁老身高约七尺,仪态雍容,身有贵气。一身大红色蟒袍让无数监生流口水。
这是阁辅级别的官员才能享受的礼遇,他们这种监生出身的怕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宁修发现申时行比他想象中的要年轻一些。也许因为保养得当的缘故,申时行并没有显现出丝毫的老态,面容白皙,皮肤紧致。
最引人注意的要数他的下颌美髯了。
申时行蓄的须不短不长,不浓不疏却是恰到好处。
他甫一走到案几前,众监生纷纷冲他拱手行礼。
申时行嘴唇翕张,拱了拱手淡淡道:“为师亦还礼。”
看这架势确是以业师自居了。
“今日,为师讲的是君恩。”
听到这儿几乎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明代士大夫喜欢辩经,常常与人一辩一夜。即便申时行不讲心学,也可以聊聊儒家经典嘛,好端端的讲什么君恩?
换句话说君恩可怎么讲呐。
以臣议君,可是大忌。
好在申时行论的是君恩,还少些忌讳。
即便如此若是被有些人利用亦会十分狼狈。
“诸位都是国子监的监生,是大明着力培养的人才。”
申时行开篇的一句话就石破天惊。
那些监生纷纷都涨红了脸,恨不得将头埋下去。
这句话他们自己都不信。
若真是朝廷着力培养的国之栋梁,那么为何不能做到五品以上的高官,为何要低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一头?
申时行却不管这些,自顾自的说道:“诸位自该潜心求学,争取早日报效君恩。”
申时行稍顿了顿,继续说道:“眼下朝廷打算编修史料文集,翰林院人手不够,打算征幕一批书办帮忙,诸位若是有意大可踊跃报名。”
尼玛,众人听到这里才是如梦方醒。
原来申阁老根本不是来讲学的,是来替翰林院招人的!
编修史料文集,这个名头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功劳都是翰林院那些修撰、编修老爷的,底下的书办基本捞不到什么好处。
等于他们累死累活忙里忙外,最终看着别人累功升迁,这样的傻事有谁会去做?
更何况。。。。。。书办可是吏啊。
他们便是再不济,一旦业满也能分个小官当当,总比当吏强吧。
现在当了吏将来会不会影响当官?这显然是国子监监生们最为关注的事情。
申时行见监生们面露异状,便扫了众人一眼。
稍稍压下监生们的情绪,他继续陈言。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诸监生面面相觑。他们纵然心中有怨气又如何敢表露出来?
再怎么说申时行也是内阁大学士,捏死他们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学生愿意前往。”
刘惟宁出人意料的发声。
宁修直是骇了一跳,这厮在出什么幺蛾子?
去翰林院做书办,当个临时工?
申时行半眯着眼睛朝这边望来。
“贤生有意去做书办?”
“正是!”
刘惟宁毅然道。
“好,好啊!”
申时行显然十分激动。
其实一开始他也不愿意做这等得罪人的事情。
但首辅把这个活儿派给了他,他怎么好拒绝?便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他本以为国子监监生中没人会主动响应,想不到竟然有这种有识之士。
只要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申时行此刻只想早些把翰林院需要的书办招募完毕,交差了事。
那些国子监监生也纷纷朝刘惟宁望来,只觉得此人是得了失心疯。
不过也有一部分监生态度出现了松动,心里想着莫不是这活儿有什么猫腻好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争抢着去应募?
很快真的有人响应号召表示愿意应募,渐渐的便也凑了十数人。
申时行好不容易凑齐了人数却是长松了一口气。
他的不悦一扫而空,又笑着说了几句劝勉的话,便叫报名的监生把名字写下。
他还特意叫来了刘惟宁。第一个发声的人总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至少申时行记住刘惟宁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