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3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平想起自己的小舅子比女儿的年纪还小,也觉得别扭。不过不这样,怎么好意思被称为大户人家?你看王素,年龄就跟有的亲侄子差不多,一样把家管得好好的。

    经过了晚唐五代的乱世,名门高姓被一扫而空,这个年代的大家族跟以前迥然不同,基本没有什么宗族的概念。新兴的这些大户人家,才刚刚兴起来要把家族延续的意识,编家谱的都基本没有。首倡宗族互助的范仲淹,自己本就是母亲改嫁时的拖油瓶,中了进士之后才改姓归宗,颇有些补偿的意思。他们所提的宗族,也不过是“小宗之法”,以前保士族千年不堕的“大宗之法”是提也没人提了。

    这样的家族本就不大,再加上此时的人势力得很,基本就是谁官当得大谁就在家族里说了算,谁就是族长,完全不是以前宗法森严的时代了。

    这样的社会,其实更让徐平适应。最少在自己家里,自己的官最大,就连老爹徐正都自觉得让位,不管什么事情都听儿子的。

    自己的那两个小舅子,徐平也只是该帮就帮一下,并不需要背上家族的包袱。
………………………………

第102章 人情世故

    六月十四,小暑,在家里面窝了十天的徐平,正式见客。

    最早来的是李璋和苏儿,带着他们的儿子黑虎,清早就到了徐家。

    让苏儿带着黑虎到后院去找林素娘和盼盼,李璋对徐平苦笑着说:“哥哥,你这一次歇的时间可够长的,连我来都不见上一面。”

    徐平让李璋坐,口中答道:“京城里面的人嘴碎,现在家里的闲人又多,说了不见客那便就要一个也不见,不然不知道外面又会编排什么。对了,你今天不当值吗?”

    “我请了假,这几天陪着哥哥散散心。”

    两人刚说了几句话,黑虎手里捧着一片西瓜从后院跑了出来,举着对李璋道:“阿爹,西瓜熟了,好甜好甜!你尝一尝!”

    李璋拍了拍儿子的头,拿起西瓜咬了一口,对他道:“真的好甜,你到后面去慢慢吃西瓜,跟盼盼玩去吧,阿爹要跟徐伯父说话。”

    徐平看见盼盼从门外探进半个小脑袋来,向他指了指黑虎,板了板脸。

    盼盼知道是让自己招呼黑虎,点了点小脑袋,对着徐平笑。

    打发走了孩子,下人上了茶来,又切了一盘西瓜,放在桌上让徐平和李璋享用。

    徐平口里的红肿还是没有彻底消下去,吃不得西瓜,只是坐着喝茶。

    李璋拿了一片西瓜在手里,三口两口吃完,不由赞道:“这委实是好物,生津解渴,甜的味道又特别。哥哥,我跟你说,现在这瓜只是你家里种得有,京城里面再找不到地方买去,万万不可糟蹋了。”

    徐平指了指自己的口道:“好虽是好,奈何我吃不了!家里种了几十亩地的,这瓜产得又多,以后隔几天向你家里送一担,自己人先吃个痛快!”

    “哥哥,我说的不是我家,我们两人分这些做什么?这瓜现在是个稀罕物,不说值多少钱,谁家吃上,就是谁家与永宁侯府的情分到了,可不敢不放在心上!”

    徐平从来不把心思放在这些事情上,听李璋说起,想想也有道理。徐家最不缺的就是钱,不可能拿西瓜出去卖,大多还是要送人情。人情送给谁,可就有讲究了。

    “皇宫自然是不能缺的,隔个一两天,怎么也得送一担去。至于其他人家,还真是费思量。兄弟,你说说看,怎么送才能让人记好又不落埋怨呢?”

    李璋道:“世间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你若是随便了,什么人都给,他们也未必见得就珍惜。但送得少了,总有没有得到的人家觉得被轻视,可要拿捏好。”

    徐平越听越觉得这种事情真麻烦,没办法,这个年代的人讲的就是个面子。吃不吃到嘴里还是其次的,被人瞧不上心里可就记恨上了。

    想来想去,还是真得想个好办法出来。可不能东西送出去了,结果也没落个好名声,这种冤枉事徐平可做不来。

    说了几句闲话,徐平便问起了朝中的事情。李璋在閤门当值,官位不起眼,位置却极为重要,很多朝廷的隐秘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李璋道:“王沿被贬出京去,朝廷新任了王举正为户部副使。但哥哥现在歇在家里,盐铁司缺了主事的,我听说是安排度支副使王惟正先兼管着盐铁司。”

    “也只能这样了。我初次为官,王副使便是我的顶头上司,兼管盐铁司资历是足够了。王副使为人方正,做事仔细,也不至于让盐铁司闹出乱子来。”

    李璋叹了口气:“哥哥,你凡事只向好的一面想,有时候只怕不能如意啊。王副使人没得说,只有一点,就是太过老实了。而且在朝廷里没有根脚,现在盐铁司管着那么大的产业,我听别人谈论,都觉得他只怕守不住。”

    徐平愣了一下:“这话怎么说?”

    “哥哥呀,现在盐铁司里可是堆着金山银山,你交往的人不同,可能不知道,我天天身边的那些权贵子弟,盯着盐铁司眼都绿了。都知道我们两个人的交情,天天不知道有多少子弟来烦我,央我从盐铁司那里找个能捞钱的职事。王副使一个老实巴交默守陈规的人,朝里又没有人给他撑腰,如何抵得住这群如狼似虎的子弟?先前你在的时候是没有人敢惹,现在他们可都是摩拳擦掌呢!”

    权贵子弟,跟游手闲汉,这也算是开封城里的两大公害了。而且很多权贵子弟还兼职着游手闲汉,更加是让人谈之色变。别说三司属下的产业,就连皇宫里的产业都是他们眼里的肥肉,天天想着怎么剐下点油水来。徐平挟边功大胜之威,又有皇帝的全力支持,知道他厉害,没人来碰这块铁板,换个人来可就不一样了。

    徐平想了一会,对李璋笑了笑:“我现在休假在家,不管这些烦心事。”

    王惟正确实是压不下这些人的势力,他能够维持住自己的地位就很不容易,但盐铁司里还有别人呢。郭谘是个技术宅,人情世故本就不擅长,可以不算,另外两个可不是省油的灯。判勾院的郑戬出身大族,朝中根脚深厚,人又胆大手辣,再加上一个善使阴招的判官刘沆,一般的权贵伸嘴小心磕下牙来。

    有这两个人在,三司的产业或许不会有大发展,但守成还是做得到的。这些人以前都是在徐平的身影底下,现在到了他们显自己身手的时候,徐平乐观其成。

    见徐平并不担心,李璋也就不再提。他最烦的是天天都有人在自己面前说情,一样的皇亲外戚,得罪又不好得罪,答应他又办不了,两头为难。别说是帮着这些人办事,李璋自己家里,又靠着徐平管三司得到什么好处了?李用和底层出身,突然间富贵齐天,一直心里戒惧,只担心惹祸,哪里会去想搂钱?

    李璋又说了朝廷里的一些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跟以前没什么变化。

    说完,徐平问道:“世叔在原武监那里也有些日子了,不知情况如何?”

    “前两天给家里信,说是一切顺利,原武监里不少母马都有了身孕,只看将来产的良马多是不多。说起来多亏了哥哥,这次如果真地把马政搞起来,阿爹也就有了出头的功劳,不用再听别人闲话。”

    徐平听了就笑:“我们自己人,说这些就见外了,大好的功劳,自然是自家先得。”
………………………………

第103章 众人登门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徐平正要让家备酒饭,突然徐昌从外面进来道:“大郎,外面来了一群馆阁官员,由燕待制带着,说是来看你的病情。要不要见?”

    徐平道:“说了今天见客,来的自然都要接待。你出去让他们稍等,我就来。”

    看徐昌出去,李璋对徐平道:“你去见客,我到后院去吧。这些人我与他们又不相熟,没什么话说,也免别人闲话。”

    李璋是外戚,跟官员交往朝廷是有明令限制的,即所谓禁谒法。这法虽然时松时紧,但因为刘太后当政时的影响,皇上亲政之后再次严审。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不得私自交接宾客,在私第拜谒清贵权要大臣尤其严禁。有事情,自己到政事堂和枢密院去说,不得私下里见面交谈,台谏安排有专人盯着。

    徐家和李家是世交,日常来往走动别人说不出什么,但禁谒法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觉避人耳目,也表示自己心存畏惧,不是肆无忌惮。

    送李璋回了后宅,徐平换上公服,收拾得整齐了,从小花厅转到前面客厅来。

    此时即将入伏,天气已经闷热难耐。徐家的这处客厅为了避暑,前边的游廊特意加宽,阻止光线直射进来。又引了地下清凉井水,从上面流下来,游廊开得有地沟接纳流下来的水。如此一番设计,客厅里面清凉无比。

    燕肃带着几个年轻人站在游廊里左看右看,口中道:“徐待制真是懂得生活,就连这客厅都整治得如此舒适,这里面一点都不觉得暑气避人。”

    蔡襄道:“岭南瘴疠之地,以前邕州都说是十去九不回,徐待制还不是好好地在那里做满两任。他毫发无伤,这些手段是少不了的。我们福建路去邕州的人多,听家里人说这两年就传了不少这些窍门,称为邕州新样。”

    曾公亮连连点头:“不错,福建路这两年从邕州传了不少东西回来,听说大多都是出自徐待制巧思。听家里人说,这些东西还挺好用呢!”

    蔡家和曾家都是福建的名门望族,说起这些,他们比谁都熟。

    徐平在邕州六年,留在那里的东西也多,自己得到的也多,其中捞到的资历最关键。由于磨勘法的影响,官场上对资历的讲究无处不在。大略来说,官员们都是一年一考,一般地方三考成资,岭南川峡等地是两考成资。徐平邕州六年,前四年四考成通判两资,最后因为权知州,虽然只有一年,勉强还是给他算了知州一资。

    如果是一般的官员,通判两资转知州,知州一资可转大蕃,两资之后就可以转提刑。提刑两资之后可以转转运使副,再两资就可以任北边三路转运使,或者出任江淮发运使,之后才是三司副使。徐平是跳过了提刑使、转运使和发运使的资序,直接出任三司副使的,所以哪怕他的职已经到了待制,盐铁副使还是带着个“权”字,资历不足,是不能真正成为正任的。能到这一步,还是那一资知州起了关键作用。

    当然,真正前途被看好的官员,是不会走这条普通官员的路。他们一般是有了知州两资之后,便入馆阁,为台谏,然后两制词臣,入翰林,这是清要捷径。

    两者各有优劣。第一条路虽然漫长,但是踏实,基本上整个政权的每个关键职位都经历过,事务精熟,走到最后的往往都是一时能吏,最典型的就是丁谓。第二条路虽然快捷,但对朝政的运作不熟,等到身处高位的时候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大多数的宰执,实际上都是第二条路,最多也只是仁宦经历中搀杂一些第一条路的职位。如吕夷简王曾等人,都是从台谏官员起家,吕夷简奈何不了徐平也有这个原因。

    待制以上的官员说起来人数不少,但要么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要么是在外任重要的地方官,要么就是朝堂里的清要贵官,真正担任着繁杂职事的很少。如今在这个位子上年富力强,又地位不高能够任事的,实际上只有徐平和范仲淹两人。

    范仲淹判国子监,职能上来说可不是管教育,按徐平前世的说法,他是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委员。民间的学术、出版等等,当然也包括教育,都在他的管下。

    徐平作为三司里面排位第一的副使,实际上是主管财政。虽然做的事多,叙的功少,但刚挤进决策圈的新人,本来就都是这个待遇。

    馆阁的官员喜欢聚到范仲淹和徐平身边,两人都是新进,相对年轻好说话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范仲淹管着他们的脑袋思想,徐平则管着他们的钱袋子。这两个人对他们的仁途影响虽然有限,但跟他们的生活却息息相关。

    前一段时间徐平废折支,发实钱,使下层官员的实际收入几乎翻番,这是徐平受底层官员拥戴的重要原因。虽然实际发的是购物券,但三司铺子优先给用购物券的人发货的潜规则,使购物券的实际价值还在面额之上,更加暖人心。

    徐平从后面出来,向燕肃拱手:“燕待制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燕肃回礼,大笑道:“这虽然是常用俗语,但从徐待制嘴里说出‘寒舍’这两个字,怎么听怎么不是味道。如果你这里都算寒舍,京城里只怕也没什么像样地方了!”

    众人看着这窗明几净的客厅,感受着吹到身上的习习凉风,一起都笑了起来。

    徐平这里算不得奢侈豪华,没有雕梁画栋,没有披锦挂彩,但干净整洁,布置得极是典雅有致,人待里面又舒适,又另有一番味道。

    客气几句,众人分宾主落座,徐平吩咐下人端了切好的西瓜上来。

    让下人端着盘子一一分给众人,徐平道:“去年李副使出使契丹,带了西瓜种子回来,我取了种在附近园里,今年收成不错,诸位尝一尝味道如何?”

    这是个稀罕物,最重要的是生津止渴,恰好适合这个节令食用。众人都取了一片瓜在手,细细咀嚼,赞叹不已。若说以现在这瓜的稀罕程度,一个瓜卖上个一贯甚至几贯都不愁销路,这么拿出来招待客人,也只有徐平这富贵之家了。

    众人吃瓜的时候,徐平才有时间细细看今天来的人。实在是人太多,刚才没有一一招呼见礼。欧阳修、尹洙、蔡襄和叶清臣等馆阁官员不说,还有如同范镇等几个京里的少年后进。看到最后,却发现一个温润如玉的人物,正是穿了男装的段云洁。
………………………………

第104章 往事难忘怀

    看见徐平看向自己,段云洁微微向他笑了笑,点了点头。

    三司大规模出产纸张,纸价急剧下降,印刷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以前由于纸价过高,一册书动辄几百文,精美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